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晕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图像承载体使用表面形成含有光导电性物质的感光层的感光体,向感光体表面施加电荷使之平均带电后,通过各种成像工艺形成和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将该静电潜影通过由显影部提供的、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在将该可视图像转印到纸等记录材料后,通过显影辊进行加热及加压,定影到记录材料上,从而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感光体表面带电,通常使用带电装置。带电装置从大的方面分为非接触类型及接触类型二种。非接触类型带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用于对感光体进行电晕放电;栅格电极,根据需要设置在感光体表面和放电电极之间,是控制通过放电电极施加到感光体表面的电荷量及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电极;和支撑部件,支撑放电电极及栅格电极。接触类型的带电装置使用带电辊、带电刷等。栅格电极可基本正确地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因此高速机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了栅格电极的非接触类型的带电装置成为主流。栅格电极使用由不锈钢、钨等构成的线栅电极,在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栅格基材)上形成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板状栅格电极等。而作为进行电晕放电的放电电极,使用具有线状电极、多个针状部的金属板电极(以下称为"针状电极")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以下优点的针状电极构成配件少,使用寿命长,臭氧产生量少,不易断线,故障少。针状电极主要通过向由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板进行蚀刻、形成多个针状部来制造。作为针状电极的材料的不锈钢等铁系金属材料具有较高耐久性,但另一方面存在易于被高湿环境下的水分、带电动作时的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氧化的缺点。并且,在长时间使用针状电极时,无法避免高湿环境下的使用、及与臭氧、氮氧化物的接触等。因此,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针状电极中,因空气中的水分、臭氧、氮氧化物等而发生锈等腐蚀,其耐久性下降。与此同时,对为了从针状部进行电晕放电而施加到针状电极的电压的控制能力下降,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无法总是稳定地将所需的带电电位施加到感光体表面。并且,在线状电极中,因电晕放电生成的臭氧而产生锈、腐蚀等,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变得不均,存在和这种和针状电极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带电装置中的上述问题,例如JP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带电装置。该带电装置包括线状电极,架设在一个面开放的屏蔽罩内;和板状栅格电极,配置在线状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其中,板状栅格电极在不锈钢制多孔板的表面形成厚约lpm的镀镍层,并进一步在其上形成厚约0.3nm的镀金层。JP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公开的板状栅格电极经由镀镍层形成镀金层,因此镀金层难剥离,耐腐蚀性及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较为良好。但是,在该板状栅格电极的制造中,需要镀镍处理及镀敷处理二次镀敷处理工序,因此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存在成本上升的缺点。并且,在该板状栅格电极中,为了充分发挥上述良好特性,需要使镀金层的厚度为0.3pm以上。并且,由于板状栅格电极是具有和感光体基本相同大小的较大的部件,因此在必须加厚镀金层的同时,金的使用量必然增加。这种金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价格的上升,损坏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优点之一的、基于价格较低的5广泛应用性。因此,要求一种不使用金等昂贵材料的、具有良好耐久性及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控制性的带电装置。并且,JP特开2001-166569号公报提出了如下带电装置,其包括线状电极;和板状栅格电极,在不锈钢制金属板的表面通过使用脉冲电流的电解镀敷法直接形成镀金层。由于该板状栅格电极也难于剥离镀金层,因此和JP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公开的板状栅格电极一样,耐腐蚀性强,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控制性也良好。但是,在该板状栅格电极中,也需要使镀金层的厚度为0.3pm以上,因此具有和JP特开平11-40316号公报公开的带电装置相同的缺点。另一方面,例如JP特开2004-4334号公报提出了含有如下针状电极的带电装置通过镀敷处理在其表面形成由金、白金、铜、镍或铬构成的被覆层。针状电极通过蚀刻加工、精密冲压等方法制造。通过这些方法制造的针状电极的加工截面不够光滑,产生细微的凹凸。这种细微的凹凸在JP特开2004-4334号公报记载的具有镀敷处理生成的被覆层的针状电极中也同样存在。在残余了细微凹凸的针状电极中,作为施加到针状电极的电压的控制能力的施加电压控制性降低,成为扰乱电晕放电平衡、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电位不均的原因。并且,极小的调色剂等污染物质易于附着到针状电极上形成的细微的凹凸。即,JP特开2004-4334号公报记载的针状电极存在以下缺点通过长期使用会附着极小的调色剂等污染物质,因此针状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一步变得不均。并且,在对针状电极中造成锈等腐蚀的现象进行解析时,发现其核心物质是附着到电极表面的微小垃圾、极小的调色剂及其添加剂、湿气等的污染物质。即,在形成了细微凹凸的针状电极中,如上所述,污染物质易于附着,因此易产生锈等腐蚀。因此,针状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进一步下降,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进一步变得不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去除附着到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防止感光体表面带电电位变得不均、使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长期保持在适当范围的带电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含有该带电装置的、可长期记录高画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是一种带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被施加电压,使感光体表面带电;栅格电极,设置在放电电极和感光体之间,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该带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放电电极上形成自身振动而使放电电极振动的振动部,上述振动部是如下双压电晶片元件粘合二个由形成为板状的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元件,在该粘合的二个压电元件之间具有电极层,通过向各压电元件施加反相的电压,从而进行振动。根据本发明,在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放电电极上形成自身振动而使放电电极振动的振动部。并且,上述振动部是粘合二个压电元件、在该粘合的二个压电元件之间具有电极层的双压电晶片元件。压电元件被施加电压,从而在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产生应变。在粘合了二个具有这种特性的压电元件的双压电晶片元件中,向各压电元件施加反相的电压时,一个压电元件收縮,另一个压电元件伸展,整体上自由端进行弯曲。这种双压电晶片元件在施加的电压的方向变化时,弯曲方向变化,因此发生振动。由于放电电极上形成通过上述动作而振动的双压电晶片元件,因此可通过振动轻易地去除附着到放电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因此,可抑制附着到放电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造成的放电电极施加电压控制性能降低的情况。进一步,可防止附着到放电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为核心造成的锈等腐蚀,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放电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下降。因此,放电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可长期保持,从而可长时间地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振动部构成为,在开始向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或电压施加停止后进行振动。根据本发明,振动部的构成是在开始向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或电压施加停止后进行振动。这样一来,电压施加到放电电极使感光体表面带电时,振动部不振动,放电电极未被振动。因此,抑制了放电电极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带电性能下降的情况。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振动部构成为,在开始向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及电压施加停止后均进行振动。根据本发明,振动部的构成是在开始向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及电压施加停止后均进行振动。这样一来,可保持抑制了对感光体表面的放电电极的带电性能下降的状态的同时,提高附着到放电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振动部形成为音叉状。根据本发明,振动部形成为音叉状。因此,当振动部振动时产生共鸣并振动。从而可降低振动部振动时所需的施加电压的电压值。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压电元件由压电陶瓷构成。根据本发明,压电元件由陶瓷构成。这样一来,和作为压电元件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等其他材料时相比,可加大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时的自由端的弯曲程度,提高附着在放电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放电电极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并形成为板状,设定上述压电元件在长边方向的长度,以使上述振动部可振动至上述尖锐状突起部的前端部。根据本发明,放电电极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并形成为板状。在具有尖锐状突起部这种复杂形状的放电电极中,存在振动部的振动不传送到尖锐状突起部的前端部,难于使放电电极整体充分振动的情况。在具有尖锐状突起部的放电电极中,通过使压电元件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可振动到尖锐状突起部的前端部。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配置位置是上述放电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根据本发明,双压电晶片元件配置在放电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这样一来,双压电晶片元件使放电电极振动,以使放电电极表面的振动量在整个面上平均。因此,当放电电极具有尖锐状突起部时,双压电晶片元件可使全部尖锐状突起部有效振动。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对上述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电压时的频率设定为100Hz以上、1600Hz以下的范围。根据本发明,向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电压时的频率设定为100Hz以上、1600Hz以下的范围。该范围的频率接近放电电极的固有振动次数,因此放电电极可适度地振动。并且,本发明是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用于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上述带电装置;曝光部,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部,使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调色剂图9像;转印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和定影部,使转印到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可长时间使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保持在适当范围的带电装置。因此,可长时间地记录高画质图像。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的构成的透视图。图2是带电装置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针状电极的构成的透视图。图4A及图4B是用于说明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动作的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的构成的正面图。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时序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50的构成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带电装置50的正面图。带电装置50包括板状的放电电极51(以下称为"针状电极51"),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51b;保持部件53,保持针状电极51;屏蔽罩54,收容针状电极51、保持部件53;和板状栅格电极52,调整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带电装置50,通过向作为放电电极的针状电极51施加电压而产生电晕放电,使下述感光鼓23的表面带电,并且通过向板状栅格电极52施加预定10的栅格电压使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平均化,使感光鼓23的表面带电为预定的电位及极性。该带电装置50在下述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的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中,面向感光鼓23并沿感光鼓23的轴方向配置。图3是表示针状电极51的构成的透视图。在使下述感光鼓23带电的动作中,为了进行电晕放电,向针状电极51施加5kV左右的电压。针状电极51是薄板状部件,由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平板部51a、及从平板部51a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面向短边方向突出地形成的尖锐状突起部51b构成。并且在带电装置50中,在针状电极51上形成双压电晶片元件100。作为针状电极51的材料的金属,只要通过电压施加可进行电晕放电、并且可形成尖锐状突起部51b,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包括不锈钢、铝、镍、铜、铁等。其中优选不锈钢。作为不锈钢的具体示例例如包括SUS304、SUS309、SUS316等,其中优选SUS304。对针状电极51的尺寸进行示例,平板部51a的短边方向的长度Ll优选10mm左右,尖锐状突起部5lb的突出方向的长度L2优选2mm左右,尖锐状突起部51b的前端的曲率半径R优选4(Him左右,形成尖锐状突起部51b的间距TP优选2mm左右。并且,针状电极5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05lmm,进一步优选0.050.3mm。作为加工为具有这种尖锐状突起部51b的形状的方法,例如包括蚀刻加工、精密冲压等方法。在通过蚀刻加工制造的针状电极51的基材中,存在针状电极基材的蚀刻加工截面不够光滑,产生细微凹凸的情况。极小的调色剂等污染物质易于附着到该细微的凹凸,因此针状电极51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下降,放电变得不均。进一步,由于污染物质易附着,因此附着的污染物质为核心易产生锈等腐蚀,放电进一步变得不均。因此,本发明的针状电极51上形成作为振动部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是通过自身振动而使针状电极51振动的部件,通过振动易于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双压电晶片元件100中,第1压电元件102和第2压电元件103粘合,在该粘合的两个压电元件之间具有作为电极层的基座部101。并且,作为向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施加电压时的电布线,第1线束104连接到第1压电元件102,第2线束105连接到第2压电元件103。基座部101是施加用于使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振动的电压的部位,由金属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101是针状电极51的平板部51a被剪切为字状后残余的部分,形成为矩形板状,一个端部与平板部51a连接,另一个端部为自由端。并且,基座部101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朝向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这样一来,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振动高效传送到针状电极51的表面整体,可有效地使针状电极51振动。二个压电元件102、103由通过施加电压而在沿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产生应变的压电材料形成。作为压电材料包括钛酸钡(BaTi03)、钛酸铅(PbTi03)、锆钛酸铅(Pb[Zr'Ti]03)、铌酸铅(PbNb206)等陶瓷类压电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等高分子类压电材料、铌酸锂(LiNb03)、水晶等单晶类压电材料等。这些压电材料中,优选使用陶瓷类压电材料。这样一来,和压电材料使用其他材料时相比,可扩大下述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振动时的自由端的应变量,提高附着到针状电极51的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并且,陶瓷类压电材料例如作为警报器等压电元件被使用,因此具有广泛应用性,并且可低价获得。并且,二个压电元件102、103覆盖基座部101的表面而形成,在基座部10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上形成第1压电元件102,在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第2压电元件103。此时,压电元件102、103的形状对应基座部101的形状分别矩形板状地形成。压电元件102、103例如可通过向基座部101的表面涂敷上述压电材料、之后进行烧结处理而形成。这样一来,形成一个端部连接到针状电极51的平板部51a、另一个端部成为自由端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可在针状电极51上形成多个,其个数及形成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形成多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时,优选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等间隔排列形成。这样一来,可振动针状电极51,以使针状电极51表面的振动量在整个面上平均。并且,如果增多针状电极51上形成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个数,则可提高使针状电极51振动的能力,有效去除污染物质,但控制多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控制变得复杂,且针状电极51的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状电极51上形成一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形成一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时,通过形成在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能够以使针状电极51表面的振动量在整个面上平均的方式使针状电极51振动。此外,在针状电极51的中央部形成一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时,需要注意不使线束104、105在复杂的状态下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形成在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端部为例进行概要说明。这样将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形成在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端部时,线束104、105不会以复杂的状态配置。图4A及图4B是用于说明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动作的图。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二个压电元件102、103分别在厚度方向上分极,该分极的方向在二个压电元件102、103中向同一方向对齐。对基座部101从驱动电源106通过线束104、105施加交流电压时,在二个压电元件102、103中,在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与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应变。在粘合了二个具有这种特性的压电元件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00中,向各压电元件102、103施加反相的电压时,一个压电元件收缩,另一个压电元件伸展,整体上自由端变得弯曲。例如,在图4A中,施加了正压的第2压电元件103向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施加了负压的第1压电元件102向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收縮,整体上向配置了第1压电元件102的方向弯曲。接着,使用开关电路等使施加到二个压电元件102、103的电压的极性相反,则如图4B所示,施加了负压的第2压电元件103向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收縮,施加了正压的第1压电元件102向沿着表面的切线方向伸展,整体上向配置了第2压电元件103的方向弯曲。因此,双压电晶片元件IOO在施加到压电元件102、103的电压方向改变时,自由端的弯曲方向也变化,因此产生振动。如上所述,双压电晶片元件100进行振动,其振动传导到针状电极51表面,可使针状电极51振动。因此,易于将针状电极51表面附着的污染物质通过振动去除。所以可抑制因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导致针状电极51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下降。进一步,可防止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为核心而产生锈等腐蚀,因此可进一步抑制针状电极51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下降。所以针状电极51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可长时间被保持,从而可长时间地将感光鼓23的带电电位保持在适当范围。并且,在一般的带电装置中,为了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存在设置擦过针状电极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的情况。本发明的带电装置50中,在针状电极50的表面形成双压电晶片元件100,通过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振动去除污染物质,因此无需使用清洁部件,可使设备简化。使针状电极51振动的能力、及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的能力取决于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即,当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较大时,针状电极51的振动的14振幅变大,振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提高。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AL)由下述公式(1)导出(数式1)AL=3t.d31.F(1)(该式中,L表示压电元件的长度,t表示压电元件的厚度,V表示施加电压,dn表示压电应变常数。)将压电元件102、10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即双压电晶片元件IOO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得较长,从公式(1)可知,可增大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AL。因此,通过尽量使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长度较长,可提高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但是当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长度过长时,针状电极51表面中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占有率过大,会对针状电极51的放电特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相对于针状电极51的长边方向长度为3~20%的比例的1050mm,以使针状电极51可以振动到尖锐状突起部51b的前端部。当压电元件102、103的厚度设定为与基座部101的厚度同等以上时,通过将压电元件102、103的厚度设定得较小,从公式(1)可知,可增大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AL。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元件102、103各自相对基底101的厚度的比例设定为1~5倍。具体而言,基座部101的厚度为O.lmm,与之相对,压电元件102、103的厚度设定在0.10.5mm的范围。当压电元件102、103各自的厚度超过0.5mm时,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应变量变得过小。并且,压电元件102、103的厚度小于O.lmm时,基座部101的影响变大,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难于弯曲。对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施加电压如设定为DC70V左右,则可充分获得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应变量AL。对该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施加电压值和使感光鼓23带电时施加到针状电极51的电压值(例如5kV左右)相比,是极小的值。因此,使双压电晶片元件IOO振动时施加的电压值是极小的,所以通过该电压不会发生电晕放电。并且,对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施加电压的构成是为了改变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自由端的弯曲方向,使用开关电路等,使施加到二个压电元件102、103的电压的极性改变。此时,也可使用交流电压电源,使施加到二个压电元件102、103的电压的极性变化。并且,对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施加电压时的频率优选设定在100~1600Hz的范围。该范围的频率接近由不锈钢构成的针状电极51的固有振动数,因此可使针状电极51适度振动。并且,也可是如下构成对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施加电压可由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时向针状电极51施加电压的电压电源提供。此外,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构成为可使针状电极51振动即可,其形状及配置位置等不限于以上所述。保持针状电极51的保持部件53是如下部件和针状电极51—样向一个方向较长地延伸,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为反T字形,例如是树脂制的。保持部件53中,为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IOO不与保持部件53接触地顺利振动,对和形成了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部位对应的部分剪切树脂。针状电极51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由螺钉部件55固定在保持部件53的突出部分的一侧面上。屏蔽罩54是如下容器状部件例如是不锈钢制的,其外观形状为长方体,具有内部空间,并且在面对下述感光鼓23的一个面上具有开口部。并且,屏蔽罩54与针状电极51向同一方向延伸,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在屏蔽罩54的底面安装保持部件53。板状栅格电极52设置在针状电极51和下述感光鼓23之间,通过向板状栅格电极52施加电压,调整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状态的波动,使带电电位平均化。板状栅格电极52和针状电极51—样包括金属材料。并且,板状栅格电极52除了通过化学研磨处理进行掩模处理及蚀刻处理以形成为多孔状以外,可以和针状电极51同样地制造。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60的构成的正面图。带电装置60和第1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50类似,对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说明。带电装置60除了使针状电极51振动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10的形状不同外,和上述带电装置50相同。在带电装置60的针状电极51上形成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10形成为板状,其表面的形状为音叉状。因此,当双压电晶片元件110振动时,产生共鸣并振动。因此,可降低双压电晶片元件110振动时必须的施加电压的电压值。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带电装置50、60,其可长时间地使上述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维持在适当范围。因此,可长时间地记录高画质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是同时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S卩,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及FAX模式三种印刷模式,根据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来自个人计算机等外部主机装置的印刷任务的接收等,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选择印刷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送纸单元部2,存储记录介质,并向下述17图像形成部3传送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3,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排纸部4;和原稿读取部5,读取复印用原稿上记载的图像及/或文字,将其信息变换为电信号,并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送纸单元部2包括收容记录纸张、OHP膜等记录介质的送纸盘10、11、12、13;用于将送纸盘1013中收容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的第l及第2传送路径14、15;收容并保护送纸盘10~13和第1及第2传送路径14、15的框架16;设置在框架16上部的手动部17。送纸盘1013例如可在各个盘中收容不同尺寸及/或种类的记录介质。其中,尺寸例如是JISP0138或JISP0202中规定的A3、A4、B4、B5等尺寸。并且,不限于这些尺寸,也可收容不定型的记录介质。另一方面,种类是指普通纸、彩色复印纸等记录纸张、OHP膜等。当然,送纸盘10~13中也可收容相同尺寸及相同种类的记录介质。送纸盘10、11彼此并列配置,在它们下侧配置送纸盘12,在更下侧配置送纸盘13。对送纸盘1013的记录介质的补给,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一侧(操作侧)通过拉出送纸盘10-13进行。第1传送路径14沿着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16向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面为垂直方向的大致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将送纸盘10、12、13中收容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并且,第2传送路径15沿着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16向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面为平行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将送纸盘11中收容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因此,在送纸单元部2的框架16内,送纸盘1013和第1及第2传送路径14、15高效配置,实现空间节省。手动部17设置在框架16的上方,包括手动盘18;将提供到手动盘18的记录介质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送纸辊19a、19b;和手动传送路径20,与第2传送路径15连接设置,将通过送纸辊19a、19b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手动盘18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固定在框架16上侧,且其一部分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向外方突出设置。并且,手动盘18可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记录介质从手动盘18提供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送纸辊19a、19b彼此压接,且彼此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地设置。从手动盘18提供到送纸辊19a、19b的压接部的记录介质通过送纸辊19a、19b的旋转驱动传送到手动传送路径20。手动传送路径20贯通框架16并与第2传送路径15连接设置。通过送纸辊19a、19b传送到手动传送路径20的记录介质通过第2传送路径15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通过手动部17,从手动盘18提供的记录介质由送纸辊19a、19b传送到手动传送路径20,并通过第2传送路径15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在送纸单元部2中,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时,从送纸盘10~13中选择收容了提前指定的尺寸及种类的记录介质的盘,从该盘中一页页分离记录介质,分离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传送路径14及第2传送路径15的任意一个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图像形成。并且,从手动部17提供的记录介质同样地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图像形成。图像形成部3包括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将对应图像数据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定影部22,将在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包括感光鼓23、带电部24、光扫描单元25、显影单元26、显影剂存储单元27、转印单元28、清洁单元29。19感光鼓23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地被支撑,包括未图示的圆筒状、圆柱状或薄膜片状、优选圆筒状的导电性基体;和在导电性基体表面形成的感光层。作为导电性基体的材料的导电性材料,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材料,例如包括铝、铜、黄铜、锌、镍、不锈钢、铬、钼、钒、铟、钛、金、铂等金属;这些金属的2种以上的合金;在合成树脂薄膜、金属薄膜、纸等薄膜状基体上形成有由铝、铝合金、氧化锡、金、氧化铟等1种或2种以上合金构成的导电层的导电性薄膜;以及含有导电性粒子及/或导电性聚合物的树脂合成物等。此外,作为用于导电性薄膜的薄膜状基体,优选合成树脂薄膜,特别优选聚酯薄膜。此外,作为导电性薄膜上的导电层的形成方法,优选蒸镀、涂敷等。感光层,例如通过将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层叠而形成。此时,优选在导电性基体和电荷产生层或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底涂层。通过设置底涂层,可以得到如下优点覆盖存在于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的缺陷及凹凸而使感光层表面平滑、在反复使用时防止感光层带电性的劣化、以及在低温及/或低湿环境下使感光层的带电特性提高。电荷产生层,以通过光照而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物质为主要成分,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粘合树脂、增塑剂以及敏化剂等。作为电荷产生物质,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材料,例如包括二萘嵌苯酰亚胺、二萘嵌苯酸酐等二萘嵌苯类颜料;喹吖酮、蒽醌等多环醌类颜料;金属及非金属酞菁、卤化非金属酞菁等酞菁类颜料;以及方酸(squarylium)総染料、7乂1/二々厶(azlenium)染料、噻喃鑰(thiapyrylium)染料、具有咔唑骨架、苯乙烯基芪(Styrylstilbene)骨架、三苯胺骨架、二苯并噻吩骨架、噁二唑骨架、芴酮骨架、双均二苯代乙烯(Bisstilbene)骨架、二苯乙烯基噁二唑(Distyryloxadiazole)骨架或二苯乙烯基咔唑(Distyrylcarbazole)骨架的偶氮颜料等。其中,非金属酞菁颜料、酞菁氧钛(Oxotitanylphthalocyanine)颜料、具有芴环及/或芴酮环的双偶氮颜料、包含芳香胺的双偶氮颜料、以及三偶氮颜料等具有高的电荷产生能力,适合于得到高灵敏度的感光层。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电荷产生物质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粘合树脂ioo重量份,优选5500重量份,更优选10200重量份。作为电荷产生层用的粘合树脂,也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材料,例如包括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聚碳酸酯、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縮丁醛、聚芳酯、聚酰胺以及聚酯等。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2种以上。电荷产生层如下形成将电荷产生物质及粘合树脂、以及根据需要将各自适量的增塑剂、敏化剂等在能够溶解或分散这些成分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或分散,从而调制电荷产生层涂液,将该电荷产生层涂液在导电性基体表面上涂敷并干燥。这样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0.055|iim,更优选0.12.5pm。层叠在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以电荷输送物质及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为必要成分,并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抗氧化剂、增塑剂、敏化剂以及润滑剂等,上述电荷输送物质具有接收并输送从电荷产生物质中产生的电荷的能力。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材料,例如包括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聚-Y-咔唑基乙基谷氨酸酯及其衍生物、芘-甲醛縮合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芘(Polyvinylpyrene)、聚乙烯基菲(Polyvinylphenanthrene)、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9-(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l,l-双(4-二苄氨基苯基)丙垸、苯乙烯基蒽、苯乙烯基吡唑啉、吡唑啉衍生物、苯腙类、腙衍生物、三苯胺类化合物、四苯二胺类化合物、三苯甲垸类化合物、均二苯代乙烯类化合物、以及具有3-甲基-2-苯并噻唑啉环的吖嗪化合物等给电子物质;芴酮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茚并噻吩衍生物、菲醌衍生物、茚并吡啶衍生物、噻吨酮衍生物、苯并[C]噌啉衍生物、叶枯净衍生物、四氰乙烯、四氰基醌二甲垸、四溴代对苯醌(promanyl)、四氯化苯醌(chloranyl)、苯醌等受电子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优选10300重量份,更优选30150重量份。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且能够将电荷输送物质均匀分散的材料,例如包括聚碳酸酯、聚芳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酰胺、聚酯、聚酮、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苯酚树脂、苯氧树脂、聚砜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树脂等。其中,考虑成膜性能、所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耐磨损性能以及电特性等,优选将含有双酚Z作为单体成分的聚碳酸酯(以后称为"双酚Z型聚碳酸酯");和双酚Z型聚碳酸酯与其他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等。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优选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及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和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也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材料,例如包括维他命E、氢醌、受阻胺、受阻酚、对苯二胺、芳基烷及它们的衍生物、有机硫磺化合物以及有机磷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抗氧化剂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构成电荷输送层的成分的总量的0.0110重量%,优选0.055重量%。电荷输送层如下形成将电荷输送物质及粘合树脂、以及根据需要将各自适量的增塑剂、敏化剂等在能够溶解或分散这些成分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或分散,从而调制电荷输送层用涂液,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在电荷产生层表面上涂敷并干燥。这样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1050pm,更优选1540pm。另外,也可以形成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存在于1个层上的感光层。此时,电荷产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的种类、含量,粘合树脂的种类以及其他添加剂等,可以与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分别形成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用形成有有机感光层的感光体,但也可以使用形成有无机感光层的感光体来代替,上述有机感光层使用电荷产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上述无机感光层使用硅酮等。带电部24配置为,面向感光鼓23,沿感光鼓23的长边方向距感光鼓23表面具有间隙地离开,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带电部24是上述带电装置50、6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可长时间使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电位维持在适当范围的带电装置50、60。因此可长时间地记录高画质图像。光扫描单元25包括激光光源25a,由半导体激光器等构成,射出根据从原稿读取部5或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原稿信息调制的激光;多棱镜25b,使从激光光源25a射出的激光向主扫描方向偏向;透镜25c,会聚通过多棱镜25b向主扫描方向偏向的激光以在感光鼓23表面成像;和反射镜25d、25e,反射由透镜25c会聚的激光。从激光光源25a射出的激光通过多棱镜25b偏向,并进一步由透镜25c会聚,由反射镜25d、25e反射,照射到带电为预定电位及极性的感光鼓23的表面,形成和图像原稿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单元26包括显影辊26a,与感光鼓23相对且压接设置,将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提供到感光鼓23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供给辊26b,与显影辊26a压接设置,将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26a;23和壳体26c,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26a及供给辊26b,并且其内部空间收容显影剂。壳体26c中收容的显影剂通过供给辊26b的旋转驱动附着到显影辊26a的表面,并从显影辊26a的表面提供到感光鼓23表面的静电潜影,静电潜影显影,获得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存储单元27是与显影单元26相邻设置的显影剂存储容器,根据显影单元26内的显影剂剩余量,将适量的显影剂提供到显影单元26。转印单元28包括驱动辊28a,由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地设置;从动辊28b、28c;环形带28d,由驱动辊28a及从动辊28b、28c架起。驱动辊28a不仅被设置成可以驱动旋转,还设置成通过环形带28d与感光鼓23相对且按照感光鼓23、环形带28d及驱动辊28a这样的顺序与其压接。通过转印单元28,记录介质从送纸单元2通过第3传送路径33提供到感光鼓23和环形带28d之间,通过驱动辊28a的挤压,记录介质与感光鼓23表面压接,该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因此当调色剂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部22。清洁单元29在转印单元28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3表面的调色剂,使感光鼓23表面清洁。清洁单元29例如使用清洁刮刀。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感光鼓23主要使用有机感光鼓,由于有机感光体的表面以树脂成分为主体,因此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臭氧的化学作用易于使表面退化。但退化的表面部分受到清洁单元29的摩擦作用而损耗,逐渐地、切实地被去除。因此,臭氧等造成的表面退化问题实际上被解除,可长时间地、稳定地保持带电动作产生的带电电位。根据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随着感光鼓23的旋转驱动,执行带电、曝光下静电潜影的形成、静电潜影的显影进行的调色剂图像的形24成、调色剂图像对记录介质的转印、及感光鼓23表面的清洁化这一系列的动作,从而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部22。定影部22包括定影辊30,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地设置,其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加热部;加压辊31,与定影辊30表面压接,可绕轴线旋转驱动地设置;温度传感器32,与定影辊30的表面相对设置,检测出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定影辊30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加热部例如可使用加热器等。并且,为了根据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使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保持为预定湿度,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提供到加热器的电量。通过定影部22,在电子照相处理单元21中获得的、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提供到定影辊30和加压辊31的压接部,随着定影辊30及加压辊31的旋转驱动,通过该压接部时受到加压及加热,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获得完成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通过图像形成部3,和图像原稿信息对应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送纸单元部2传送的记录介质,进一步加热加压,并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从而可长期且连续地获得形成了高画质图像的记录介质。排纸部4包括第4传送路径34,将在图像形成部3的定影部22中获得的图像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提供到下述反转辊36a、36b;反转辊36a、36b,变更图像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第5传送路径35,将图像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设置的未图示的排纸盘或第6传送路径37;第6传送路径37,将图像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再度传送到第3传送路径33。其中,反转辊36a、36b均绕轴线可正反旋转地设置,且压接设置。通过第4传送路径34提供到反转辊36a、36b的压接部的图像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的端部,通过反转辊36a、36b的正方向的旋转,夹持在反转辊36a、36b之间。之后,通过反转辊36a、36b的反方向的旋转,在第5传送路径36内传送。并且,仅在记录介质的一面记录图像时,经第5传送路径35,通过未图示的切换门的动作,向箭头A的方向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未图示的排纸盘。并且,在记录介质的双面形成图像时,通过未图示的切换门的动作,从第5传送路径35传送到第6传送路径37,正反反转后,经由第3传送路径33传送到图像形成部3,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及定影。原稿读取部5包括原稿供给部38和图像读取部39。原稿供给部38包括放置原稿的原稿盘40;传送原稿的原稿限制板41;原稿的图像面反转地进行传送的弯曲传送路径42;设置在原稿供给部38和下述原稿台(压板玻璃)33的接触面的保护垫43。原稿盘40上,原稿的图像面朝上放置。原稿限制板41将原稿一页页传送到弯曲传送路径42。弯曲传送路径42使原稿的图像面向下地反转的同时,将原稿传送到原稿台44的正上方。并且,原稿限制板41主要保护压板玻璃形成的原稿台44。通过原稿供给部38,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前面配置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中,通过条件输入键输入印刷页数、印刷倍率、纸张尺寸等印刷条件后,下压开始键,开始复印动作,在原稿盘40上使图像面朝上放置的原稿一页页自动传送,在传送中途,图像面朝下,进行反转处理,传送到原稿台45的正上方。并且,在原稿通过原稿台45上的期间,原稿的图像原稿信息由下述图像读取部39读取。此外,通过原稿台45上的原稿之后通过排出辊49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设置的未图示的排出盘。图像读取部39包括原稿台44,放置不可自动传送的原稿,用于读取该图像原稿信息;原稿台45,在副扫描方向上离开原稿台44而设置,使可从原稿盘40自动传送的原稿通过,通过时读取该图像原稿信息;光源单元46,在与原稿台44、45的面平行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反射镜单元47,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导到下述CCD读取单元48;CCD读取单元48,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变换为电信号。光源单元46包括光源46a;未图示的凹面的反射器,将从光源46a射出的读取用照明光聚光到原稿台44或原稿台45的预定的读取位置;未图示的狭缝,选择性地仅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反射镜46b,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一步反射90。。光源单元46向原稿射出读取用照明光,将从原稿反射的光提供到反射镜单元47。反射镜单元47包括反射面相互垂直地配置的一对反射镜47a、47b。来自由光源单元46提供的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反射镜47a、47b将其光路变更180。,引导到CCD读取单元48。CCD读取单元48包括成像透镜48a,使来自反射镜单元47的反射光成像;CCD图像传感器48b,输出与由成像透镜48a成像的光所对应的电信号。从反射镜单元47射入到成像透镜48a的反射光成像,该图像通过CCD图像传感器48b变换为电信号,经过未图示的控制部,作为电信号的图像原稿信息输入到光扫描单元25,进行与其对应的图像形成。通过图像读取部39,原稿台44、45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原稿信息通过来自光源单元46的光照射,作为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取入,该反射光通过反射镜单元47引导到CCD读取单元48,变换为电信号的图像原稿信息。该信息以提前设定的条件进行图像处理,发送到图像形成部3的光扫描单元25,进行图像形成。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动作时序的图。在图像形成装置l中,作为装置整体的驱动源的主电机开始驱动的同时,感光鼓23开始绕旋转轴线旋转。接着,从驱动电源106通过线束104、105向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施加交流电压时,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开始振动。使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振动的时间取决于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的种类、量等,但振动约l秒可充分去除污染物质。27接着,停止对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电压供给,停止双压电晶片元件100的振动的同时,向针状电极51开始施加高压。因此,当高压施加到针状电极51时,开始电晕放电,感光鼓23的表面带电。如上所述,在开始向针状电极51施加高压前、感光鼓23表面未带电时,双压电晶片元件100振动,通过这种构成,在抑制了针状电极51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的带电性能下降的状态下,可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接着,开始显影单元26的显影动作,进行对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并且,显影单元26的显影动作停止后,停止对针状电极51的高压施加。因此,当对针状电极51的高压施加停止时,电晕放电停止,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停止。对针状电极51的高压施加停止的同时,交流电压施加到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开始振动,持续振动约1秒后停止。如上所述,在开始向针状电极51施加髙压前、并在高压施加停止后,双压电晶片元件100也振动,通过这种构成,可维持抑制了针状电极51对感光鼓23表面的带电性能下降的状态,同时可提高附着到针状电极51表面的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对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金属板(尺寸20mmX310mmX厚O.lmm)进行掩模处理及蚀刻处理,制造出针状电极基材。并且,以针状电极基材的平板部的一部分为作为电极层的基座部,形成矩形板状的双压电晶片元件。此时,双压电晶片元件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向基座部的厚度方向两面涂敷作为压电材料的陶瓷制的锆钛酸铅(PZT),在1100115(TC下烧制6小时而形成。并且,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30mm(相对针状电极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比例9.7%)。将制造的针状电极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AR625,SHARP株式会社制造)中的带电装置的放电电极使用。并且,在对针状电极的电压施加停止后、电晕放电停止后的时序下,使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此外,对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施加电压为DC70V,频率为200Hz。(实施例2)除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的时序为开始对针状电极施加电压前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除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的时序为开始对针状电极施加电压前、及停止电压施加后两者以外,和实施例l相同。(比较例1)除了没有在针状电极上形成双压电晶片元件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在比较例1中,由于未形成双压电晶片元件,因此针状电极不会振动。(放电实验)作为苛刻实验,在低湿(15%RH)条件下,对A4尺寸的不伴随和印刷页数(300K周期)相当的通纸的老化试验,以每IOK放置10分钟来进行。在该测试中,感光鼓表面的带电电位在初期设定为-630V。实测与初期带电电位相对的电位下降值,用以下基准判断电位下降程度。电位下降值为40V以下〇电位下降值为41V以上80V以下电位下降值为81V以上120V以下X:电位下降值为121V以上(附着物评价)对上述放电试验后的针状电极表面中、附着在lmn^范围的附着物的个数通过显微镜进行实测。评价基准如下。附着物个数5个以下〇附着物个数6个以上IO个以下附着物个数11个以上30个以下X:附着物个数31个以上。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在双压电晶片元件未形成在针状电极上的比较例1中,较多的污染物质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电位下降极大。与之相对,在实施例1~3中,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的附着量少,电位下降也小。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3中,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易于通过振动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并且,在开始向针状电极施加电压前及停止施加电压后均使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的实施例3中,污染物质的附着量最少,电位下降也最小。这是因为,通过提高双压电晶片元件振动的频率,提高了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3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1</column></row><table>接着进行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形状及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关的确认测试。(实施例4)除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表面形状为音叉形状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除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35mm(相对针状电极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比例11.3%)以外,和实施例l相同。(实施例6)除了使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25mm(相对针状电极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比例8.1%)以外,和实施例l相同。评价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表面形状为音叉形状时,也具有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的污染物质的能力、及控制电位下降的能力。并且可知,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对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的污染物质的能力及抑制电位下降的能力产生影响。3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column></row><table>接着进行和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的依存性相关的确认试验。(实施例7)除了使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为1200Hz以外,和实施例5相同。(实施例8)除了使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为1600Hz以外,和实施例5相同。(实施例9)除了使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为100Hz以外,和实施例5相同。(实施例10)除了使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为50Hz以外,和实施例5相同。(实施例11)除了使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为2000Hz以外,和实施例5相同。评价基于上述方法进行,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频率对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的污染物质的能力及抑制电位下降的能力产生影响。在实施例7~11中,驱动频率为50Hz的实施例10、及驱动频率为2000Hz的实施例11和其他实施例相比,去除污染物质能力及抑制电位下降能力均较低。从该结果可知,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驱动频率优选设定为1001600Hz的范围。34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5</column></row><table>此外,对于使用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针状电极的装置,实际的印刷测试进行到10000页,以进行画质确认。在比较例1的不锈钢材料的针状电极中,半色调图像中发现白条、黑条,与之相对,在实施例1中,半色调图像是平均的,未发生波动。如上所述,在形成了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针状电极中,通过振动易于去除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因此,可抑制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造成针状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的下降。进一步,可防止附着到针状电极表面的污染物质为核心而产生锈等腐蚀,所以可进一步抑制针状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下降。因此,针状电极的施加电压控制性能可长时间保持,从而可长时间地将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保持在适当范围。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3权利要求1.一种带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被施加电压,使感光体表面带电;栅格电极,设置在放电电极和感光体之间,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带电电位,该带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放电电极上形成自身振动而使放电电极振动的振动部,上述振动部是如下双压电晶片元件粘合二个由形成为板状的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元件,在该粘合的两个压电元件之间具有电极层,通过向各压电元件施加反相的电压而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部构成为,在开始向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或电压施加停止后进行振动。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部构成为,在开始向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前及电压施加停止后均进行振动。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部形成为音叉状。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电元件由压电陶瓷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电极具有多个尖锐状突起部,并形成为板状,设定上述压电元件在长边方向的长度,以使上述振动部能够振动至上述尖锐状突起部的前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配置位置是上述放电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电压时的频率设定为100Hz以上、1600Hz以下的范围。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用于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曝光部,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部,使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和定影部,使转印到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使感光鼓(23)表面带电的针状电极(51)上形成自身振动而使针状电极(51)振动的振动部。该振动部是将二个压电元件(102,103)粘合、并在该粘合的二个压电元件之间具有基座部(101)的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双压电晶片元件(100)在被施加电压时,自由端弯曲并振动。文档编号G03G15/02GK101487997SQ20091000369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发明者出口正信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背景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近十年间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的科技发展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语音拨号、语音导航、室内设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6)

    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槌及其生产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架子鼓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槌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圆形鼓槌本体、手把和防滑垫;所述手把设置圆形鼓槌本体一端;所述防滑垫设置在手把外部一圈。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架子鼓用鼓槌及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2)

    专利名称:载物台系统及显微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适合应用于(例如)通过放大来观察生物样本(活体样本)的领域的载物台系统和显微镜。背景技术:迄今,已提出了一种载物台系统,其中,在安放载玻片的载物台上设置了用于定位载玻片的L形构件和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1)

    专利名称:声屏障组件公母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声屏障,具体涉及声屏障相邻组件的连接结构。背景技术:根据传统设计,声屏障组件之间的连接件多为金属板材折弯而成,利用焊接或铆接形式与组件的面板及背板连接,形成吸声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2)

    专利名称:四螺旋灯丝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丝。背景技术:现有的灯丝一般有单丝三螺旋和主副丝三螺旋形式,,其具有冷阻小、热容量大的缺陷,使用寿命短。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阻大、热容量小、使用效果好、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63)

    专利名称:显示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显示系统的电子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系统,具有设置在如移动电话中的机壳两侧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配备有该显示系统的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等。背景技术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