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音频分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呼叫通话业务中使用铃音,铃音可包括 彩铃或振铃。铃音提供商通常将铃音制作为具有淡入过程的铃音,铃音的淡入过程是指铃 音从较低音量水平逐渐上升到适合用户听觉的正常音量水平的过程。当铃音提供商的铃音编辑人员对铃音进行编辑过程中出现失误时,会造成铃音的 淡入时间为零或者淡入时间过长的情况。为提高铃音的质量,运营商需要计算出每个铃音 的淡入时间,并将淡入时间为零以及淡入时间大于规定值的铃音反馈给铃音提供商,要求 铃音提供商重新对铃音进行编辑。由于铃音编辑人员是采用铃音变换曲线对铃音进行编辑 从而得出铃音的淡入过程,因此若运营商获知编辑铃音时的铃音变换曲线就可根据铃音变 换曲线计算出该铃音的淡入时间。但是,由于铃音的数量极大且铃音编辑人员会采用不同的铃音变换曲线对不同的 铃音进行编辑,因此运营商无法获知每个铃音的铃音变换曲线。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 的情况下,运营商只能粗略的将铃音开始部分的音量逐渐上升的时间作为淡入时间,从而 导致得出的淡入时间准确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淡入时间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 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时,所述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 所述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包括比较模块,用于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的 时,所述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所述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音 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并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 第二音量子序列;第一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第二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第三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 到淡入时间。本实施例提供的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 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音量子序列和第二音量子序列,并根据第一音量子序列对应 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以及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将第一淡入 子时间和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从而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 过对音量序列进行计算处理得出淡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 方法包括步骤101、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个 音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音量阈值的帧时,该帧之前各帧的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 所述小于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本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由淡入时间的生成装置执行。本实施例中,音量序列是根据音频数据生成的,该音量序列包括音频数据中的每 一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本实施例中,生成音量序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预先确定的帧 率对音频数据进行分帧处理,得出子音频数据;计算出每一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每一 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组成音量序列。其中,帧率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帧率P可以 为30帧/秒。本发明实施例中,小于一定音量值的音量对于用户来说是无声的。因此可以设置 第一音量阈值,并认为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音量值对于用户来说是无声的。如果第1帧 到第M帧的音量值小于第一音量阈值Tl,并且第M+1帧的音量值大于等于Tl,则M帧所代表的音频段落即为音频数据开始阶段的无声段落和/或背景噪声段落,M为自然数。步骤102、根据上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淡入子时间为上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对应的 音频数据的持续时间,如(M-N)帧/(30帧/秒)。步骤103、根据音量序列中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步骤104、根据该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出第二淡入子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生成的第二淡入子时间为音频数据中开始 阶段的无声段落之后的音量逐渐增大的段落对应的音频数据的持续时间。一种具体计算方式为将第二音量子序列V进行分段求均值,得到分段均值序列 W0 即如果步长为 L,V= (vl,v2,v3,... ,vm),ff = (wl,w2,w3,· · ·,wn),m,η 均为自然数, 则wi = {v[ (i-1) *L+1] +· · · +ν [i*L]} /L根据分段均值向量W,计算出音量序列V中的数据从第M+1帧开始的上升趋势持续 的帧数S,转化为第二淡入子时间S/P。步骤105、将该第一淡入子时间和该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仅为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变 更。例如步骤102可以于步骤103之后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 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音量子序列和第二音量子序列,并根据第一音量子序列对应的各帧 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以及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出第二淡入子时间,将第一淡入子时 间和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从而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过对 音量序列进行计算处理得出淡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图2为本发明实施列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 法包括步骤201、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个 音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音量阈值的帧时,所述帧之前的各帧的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 值,所述小于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本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由淡入时间的生成装置执行。对步骤201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1。本实施例中,音量序列可包 括m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每一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对应于该帧音频数据的帧数,例 如第1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值对应的帧数为第1帧,依此类推,第m帧子音频数据的音量 值对应的帧数为第m帧。例如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Tl进行比较,例如Tl的默认值 为50,比较出第1帧子音量数据的音量值至第t帧子音量数据的音量值均小于第一音量阈 值Tl,当比较出第t+Ι帧子音量数据的音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音量阈值Tl时,第1帧子音 量数据的音量值至第t帧子音量数据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步骤202、根据上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本步骤具体可包括将第一音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与帧率相 除,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即Tl_FadeIn = t/P,其中,Tl_FadeIn为第一淡入子时间,t为第一音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P为帧率。例如P可以设置为30帧/ 秒,则当 t = 45 时,Tl_FadeIn = t/P = 1. 5 秒。或者,本步骤具体可包括将第一音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与 指定帧数的差值除以帧率,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即TlFadeIn= (t_N)/P,其中,Tl_ i^deh为第一淡入子时间,t为第一音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N为指定 帧数,P为帧率。指定帧数N为第一音量子序列中需要忽略的前N帧,N的默认值为2。例 如P可以设置为30帧/秒,则当t = 45时,N = 2时,Tl_FadeIn = (t_N)/P = 1. 4秒。 采用忽略掉指定帧数的方法计算出的第一淡入子时间的准确性更高。步骤203、根据音量序列中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从原音量序列中去掉开头无声段落所对应的第一音量子序列,得到的音量子序列 作为第二音量子序列,例如第二音量子序列可表示为Void = (vl,v2, v3, ... , vm),该第 二音量子序列Void中包括m个音量值,m为自然数。步骤204、计算出第二音量子序列的整体均值mean和起始音量startV,该整体均 值为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所有音量值的均值,该起始音量为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前指定数 量个音量值的均值。例如指定数量的默认值为2。步骤205、判断该起始音量startV是否小于第二音量阈值或者该整体均值与该起 始音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音量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6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10。本步骤中,如果判断出该起始音量小于第二音量阈值T2或者该整体均值与该起 始音量的差值大于第三音量阈值,即mean-startV > T3,则执行步骤206。如果判断出该起 始音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音量阈值以及该整体均值与该起始音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音 量阈值,则执行步骤210,即第二淡入子时间为0。例如第二音量阈值T2的默认值可以为 87,第三音量阈值T3的默认值可以为10。步骤206、将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依次进行分组处理生成音量值组,该音量 值组包括预定数量个音量值,计算出音量值组中的音量值的均值,并根据音量值组中的音 量值的均值生成分段均值序列,该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对应于音量值组。本实施例中,第二音量子序列为Void = (vl,v2,v3,...,vm),预定数量为L,生成 的分段均值序列为Vnew = (wl,w2,w3,. . .,wn)。例如当预定数量L为3时,Void中的vl、v2和V3组成第一个音量值组,v4、v5和 V6组成第二个音量值组,依次类推,ν (m-2)、ν (m-1)和Vm组成第η个音量值组。Vnew中的 wl等于Void中的vl、v2和V3的均值,Vnew中的w2等于Void中的v4、v5和V6的均值, 依次类推,Vnew中的wn等于Void中的v(m_2)、ν (m-1)和vm的均值。wl对应于包括vl、 v2和V3的第一个音量值组,w2对应于包括v4、v5和V6的第二个音量值组,依次类推,wn 对应于包括ν (m-2)、ν (m-1)和Vm的第η个音量值组。步骤207、从分段均值序列的均值中确定出淡入结束均值。本实施例中,步骤207具体可以包括步骤2071、依次将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下降均值,该下降均值 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小于前一均值的均值。步骤2072、依次将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与整体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均值, 该第一均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的均值。
步骤2073、判断该下降均值在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是否位于该第一均值在分段 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75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74。步骤2074、将第一均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并继续执行步骤208。步骤2075、判断下降均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77 ;如果 否,则执行步骤2076。例如第四音量阈值的默认值可以为98。步骤2076、将下降均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并执行步骤208。步骤2077、从该下降均值和该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于该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 定出淡入结束均值,并继续执行步骤208。本实施例中,步骤2077具体包括对下降均值、第一极大值和第二极大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 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一个极大值,第二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二个 极大值,若比较出下降均值小于第一极大值并且第一极大值小于第二极大值时,执行步骤 Al ;若比较出下降均值大于第一极大值并且下降均值小于第二极大值时,执行步骤Bl ;若 比较出下降均值小于第一极大值并且第二极大值小于第一极大值时,执行步骤Cl。步骤Al、判断第一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一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其中,第一关键差值为下 降均值与第一最小值的差值,第一最小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一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如果判 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 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A2 ;如果判断出第一 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 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A3,淡入结束均值可以向后推进到第一极大值点或 第二极大值点。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五音量阈值的默认值可以为3。步骤A2、将下降均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A3、判断第一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阈 值,如果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第 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A4 ;如果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大值小于第 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A5。步骤A4、将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A5、判断第二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二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二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关键差值,其中,第二关键差值为 第一极大值与第二最小值的差值,第二最小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二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 如果判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 或者第二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A6 ;如果判 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二极大值与第 一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二关键差值,则执行步骤D1,将淡入结束点暂定为第二极大值的点, 淡入结束点即对应于淡入结束均值的点。步骤A6、将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即淡入结束点终止于第一极大值点, 步骤2077流程结束。
步骤Bi、判断第三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三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二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关键差值,其中,第三关键差值为下 降均值与第三最小值的差值,第三最小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二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如果判 断出第三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三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 二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关键差值时,执行步骤B2 ;如果判断出第三关 键差值小于1,或者第三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二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大 于第三关键差值,则执行步骤D1,将淡入结束均值推进到第二极大值。步骤B2、将下降均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Cl、判断第一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一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 大于或等于1,和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 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C2 ;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 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则 执行步骤C3,则淡入结束点可以推进到第一极大值点,且可以考虑到第二极大值点后的下 一极值点,即第三极大值点。步骤C2、将下降均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C3、判断第一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阈 值,如果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第 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C4 ;如果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大值小于第 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C5。步骤C4、将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C5、判断第四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四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关键差值,其中,第四关键差值为 第一极大值与第四最小值的差值,第四最小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 第三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三个极大值。如果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大 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三极大值与第一极大 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C4 ;如果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小于1,或 者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四关 键差值,则执行步骤D4,即淡入结束点可以推进到第三极大值点;步骤D1、在目前的淡入结束点是第二极大值点时,则淡入结束点有是第三极大值 点的可能,需进一步判断第二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二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 阈值T4,如果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大于或等 于第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D2 ;如果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二极大值小 于第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D3。步骤D2、将第二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D3、判断第五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五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二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五关键差值,其中,第五关键差值为 第二极大值与第五最小值的差值,第五最小值为第二极大值和第三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 如果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三极大值与第二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五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D2 ;如果判 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 二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五关键差值,则执行步骤D4,即淡入结束点推进到第三极大值点。步骤D4、判断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阈 值,如果判断出第三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三极大值大于或等于第 四音量阈值时,执行步骤D5 ;如果判断出第三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三极大值小于第 四音量阈值时,执行步骤D6。步骤D5、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D6、判断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当前极大值,其中,当前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 中第三极大值之后的极大值,如果否,则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是则执行 步骤D7 ;步骤D7、判断第六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六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当前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六关键差值,其中,第六关键差值为 第三极大值与第六最小值的差值,第六最小值为第三极大值和当前极大值中的最小值,如 果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 者当前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六关键差值时,则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 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 值且当前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六关键差值,则执行步骤D8。步骤D8、判断当前极大值是否小于下一个极大值,其中,下一个极大值为分段均值 序列中位于当前极大值之后的极大值,如果否,则执行步骤D9,如果是则执行步骤DlO ;步骤D9、将当前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D10、判断当前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当前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 量阈值且下一个极大值与当前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当前关键差值,其中,并将当前极大 值与当前最小值相减生成当前关键差值,从当前极大值和下一个极大值中查询出当前最小 值,如果判断出当前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当前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 值或者下一个极大值与当前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当前关键差值时,则执行步骤Dll ; 如果判断出当前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当前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下一个极大值与 当前极大值的差值大于当前关键差值,则将下一个极大值作为当前极大值,并继续执行步 骤D8。步骤D11、将当前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步骤2077流程结束。步骤208、判断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 或者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音量阈值,如果判断出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 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或者判断出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音量阈值,则执行 步骤210 ;如果判断出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默认数量个音量值小于第 四音量阈值则执行步骤209。例如默认数量可以为7。步骤209、查询出该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值组,将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 值组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在第二音量子序列中对应的帧数与帧率相除,得出第二淡入子时 间,并执行步骤211。
步骤210、将第二淡入子时间设置为0,并执行步骤211。步骤211、将第一淡入子时间和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生成淡入时间。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 生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和第二音量子序列,并根据第一音量子序列生成第一淡入子时间以及 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生成第二淡入子时间,将第一淡入子时间和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生成 淡入时间,从而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过对音量序列进行计算处理得出淡 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 示,该装置包括比较模块1、序列生成模块2、第一时间计算模块3、第二时间计算模块4和 第三时间计算模块5。比较模块1用于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序列生成模块2用于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 的音量值时,该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所述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 值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并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 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第一时间计算模块3用于根据上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 第一淡入子时间。第二时间计算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出第二淡入子时间。第三时间计算模块5用于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 到淡入时间。本实施例提供的淡入时间的生成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淡入时间 的计算方法,具体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 阈值进行比较,生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和第二音量子序列,并根据第一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一 淡入子时间以及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将第一淡入子时间和第二淡入 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从而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过对音量序列进行 计算处理得出淡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 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计算模块3具体用于将第一音量子序列 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和指定帧数的差值与帧率相除,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进一步地,第二时间计算模块4包括分段序列生成模块41、确定模块42、查询模 块43和处理模块44。分段序列生成模块41用于将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依次 进行分组处理生成音量值组,所述音量值组包括预定数量个音量值,计算出所述音量值组 中的音量值的均值,根据所述音量值组中的音量值的均值生成分段均值序列,所述分段均 值序列中的均值对应于所述音量值组。确定模块42用于从所述分段均值序列的均值中确 定出淡入结束均值。查询模块43用于查询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值组。处理模 块44用于将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组值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在第二音量子序列中 对应的帧数与帧率相除,得出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进一步地,确定模块42包括第一比较子模块421、第二比较子模块422、第一判断9/9页
模块423、第二判断模块似4和确定子模块425。第一比较子模块421用于依次将所述分段 均值序列中的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下降均值,所述下降均值为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 小于前一均值的均值。第二比较子模块422用于依次将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与整体 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均值,该第一均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 的均值,所述整体均值为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所有音量值的均值。第一判断模块423 用于判断所述下降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均值在所述分段 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第二判断模块4M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下降均值 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时,判 断所述下降均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阈值。确定子模块425用于当判断出下降均值小于第四 音量阈值时,从所述下降均值和所述分段序列中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定出所 述淡入结束均值。本实施例提供的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淡入时间 的计算方法,具体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 生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和第二音量子序列,并根据第一音量子序列对应的各帧计算第一淡入 子时间以及根据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出第二淡入子时间,将第一淡入子时间和第二淡入子 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从而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过对音量序列进行计 算处理得出淡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 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 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 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于或 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时,所述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所述 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 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 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 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包括将第一音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和指定帧数的差值与帧率相除,得 出第一淡入子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 淡入子时间包括将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依次进行分组处理生成音量值组,所述音量值组包 括预定数量个音量值,计算出所述音量值组中的音量值的均值,根据所述音量值组中的音 量值的均值生成分段均值序列,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对应于所述音量值组; 从所述分段均值序列的均值中确定出淡入结束均值; 查询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值组;将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组值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在第二音量子序列中对应 的帧数与帧率相除,得出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分段均值序列的均值中确定 出淡入结束均值包括依次将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下降均值,所述下降均值为所述分 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小于前一均值的均值;依次将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与整体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均值,该第一均值 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的均值,所述整体均值为所述第二音量子序 列中的所有音量值的均值;当判断出所述下降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均值在所述分段 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并判断出所述下降均值小于第四音量阈值时,从所述下降均值和 所述分段序列中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定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下降均值和所述分段序列中 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定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包括若比较出下降均值小于第一极大值并且第一极大值小于第二极大值时, 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 阈值或者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关键差值时,将所述下降均值确定 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 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并且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音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所述淡入 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 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 大值小于第四音量阈值,并且判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二关键差值大 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二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关键差值时, 将所述第二极大值确定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其中,第一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一个极大值,第二极大值为分 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二个极大值;第一关键差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一最小值的差 值,第一最小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一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第二关键差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 二最小值的差值,第二最小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二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下降均值和所述分段序列中 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定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包括若比较出下降均值大于第一极大值并且下降均值小于第二极大值时,如果判断出第三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三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 阈值或者第二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关键差值时,将所述下降均值确定 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其中,第一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一个极大值, 第二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二个极大值;第三关键差值为下降均值与 第三最小值的差值,第三最小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二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如果判断出第三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第三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二极大值 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三关键差值,执行淡入结束均值推进到第二极大值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下降均值和所述分段序列中 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确定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包括若比较出下降均值小于第一极大值并且第二极大值小于第一极大值时,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第一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 者第一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关键差值时,将所述下降均值确定为所述 淡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 极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并且如果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 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音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所 述淡入结束均值;在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一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一极 大值与下降均值的差值大于第一关键差值,且判断出第一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一极 大值小于第四音量阈值,如果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大 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三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关键差值时, 将所述第一极大值确定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四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 出第四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一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四关键差值, 则执行淡入结束点推进到第三极大值点的操作;其中,第一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一个极大值,第二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的第二个极大值,第三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下降均值之后 的第三个极大值;第一关键差值为下降均值与第一最小值的差值,第一最小值为下降均值 与第一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第四关键差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四最小值的差值,第四最小 值为第一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淡入结束均值推进到第二极大 值的操作包括进一步判断第二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二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 量阈值,如果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和/或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大于或等 于第四音量阈值,则将第二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第二极大值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二极大值小于第四音量阈值,则判断第五 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五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二 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五关键差值,其中,第五关键差值为第二极大值与第五最小值的 差值,第五最小值为第二极大值和第三极大值之间的最小值;如果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大 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第三极大值与第二极大 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五关键差值时,则将第二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 第五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五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第三极大值与第二极 大值的差值大于第五关键差值,则执行淡入结束点推进到第三极大值点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淡入结束点推进到第三极 大值点的操作包括判断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整体均值以及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第四音量 阈值,如果否则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是则执行以下步骤,判断第三极大值是否小于当前极大值,其中,当前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三极大 值之后的极大值,如果否,则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是则执行以下步骤;判断第六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第六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当前 极大值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六关键差值,其中,第六关键差值为第三极大值与 第六最小值的差值,第六最小值为第三极大值和当前极大值中的最小值,如果判断出第六 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当前极大值 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六关键差值时,则将第三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 如果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判断出第六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当前极大 值与第三极大值的差值大于第六关键差值,则执行以下步骤,判断当前极大值是否小于下一个极大值,其中,下一个极大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位于 当前极大值之后的极大值,如果否,则将当前极大值确定为淡入结束均值,如果是则执行以 下步骤,判断当前关键差值是否小于1,或者判断当前关键差值是否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下一 个极大值与当前极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当前关键差值,其中,并将当前极大值与当前最小 值相减生成当前关键差值,从当前极大值和下一个极大值中查询出当前最小值,如果判断 出当前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1,和判断出当前关键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音量阈值或者下一 个极大值与当前极大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当前关键差值时,则将当前局部极大值确定为淡 入结束均值;如果判断出当前关键差值小于1,或者当前关键差值小于第五音量阈值且下 一个极大值与当前极大值的差值大于当前关键差值,则将下一个极大值作为当前极大值, 并返回执行判断当前极大值是否小于下一个极大值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 依次进行分组处理生成音量值组之前包括当判断出所述起始音量小于第二音量阈值或者所述整体均值与所述起始音量的差值 大于第三音量阈值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依次进行分组处理生成 音量值组的步骤;其中,所述整体均值为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所有音量值的均值,所述起始音量为 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前指定数量个音量值的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出所述起始音量大于或等于第 二音量阈值以及所述整体均值与所述起始音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音量阈值,将所述第 二淡入子时间设置为0。
12.—种淡入时间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模块,用于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的时, 所述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所述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音量值 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并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 音量子序列;第一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 入子时间;第二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第三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 入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第一音 量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对应的帧数和指定帧数的差值与帧率相除,得出第一淡入子 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计算模块包括分段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音量值依次进行分组处理生成音 量值组,所述音量值组包括预定数量个音量值,计算出所述音量值组中的音量值的均值,根 据所述音量值组中的音量值的均值生成分段均值序列,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对应于 所述音量值组;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分段均值序列的均值中确定出淡入结束均值;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值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淡入结束均值对应的音量组值中的最后一个音量值在第二音量 子序列中对应的帧数与帧率相除,得出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依次将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下降均值, 所述下降均值为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小于前一均值的均值;第二比较子模块,用于依次将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均值与整体均值进行比较确定出 第一均值,该第一均值为分段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整体均值的均值,所述整体均 值为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中的所有音量值的均值;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下降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第 一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下降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 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均值在所述分段均值序列中的位置之前时,判断所述下降均值是否小 于第四音量阈值;确定子模块,用于从所述下降均值和所述分段序列中位于所述下降均值之后的均值中 确定出所述淡入结束均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依次将音量序列中的音量值和第一音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个音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帧时,所述帧之前的各帧音量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所述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的音量值构成第一音量子序列;根据所述音量值均小于该第一音量阈值的各帧计算出第一淡入子时间;根据所述音量序列中所述第一音量子序列之外的音量值得到第二音量子序列;根据所述第二音量子序列计算第二淡入子时间;将所述第一淡入子时间和所述第二淡入子时间相加,得到淡入时间。本发明在无法获知铃音变换曲线的情况下,通过对音量序列进行计算处理得出淡入时间,提高了得出的淡入时间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10L19/00GK102142256SQ20101025212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郝红霞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淡入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用于防止公共场所中的私人谈话被无意中听到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主题涉及一种防止公共场所中私人谈话被无意中听到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 及一种防止酒店大堂环境中私人谈话被无意中听到的方法。背景技术:美国专利20030026
专利名称:一种带相机快门的球型云台锁紧阻尼控制手柄及球型云台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用球型云台的组件,特别涉及一种附带有相机快门的球型云台锁紧阻尼控制手柄,及具有该锁紧阻尼控制手柄的球型云台。背景技术:在使用云台架持相机进行拍
专利名称:彩色影像投射装置及其影像投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及其投射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光源单显示装置的彩色影像投射装置及其影像投射方法。背景技术:随着信息以及计算机市场的不断扩充,电子产品在轻薄短小、多功能速度快的趋势
专利名称:一种led散热灯壳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散热灯壳。背景技术: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
专利名称:高温陶瓷降噪屏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噪声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高温陶瓷来降低噪声污 染的屏障。背景技术:声屏障设计的目的是隔声降噪,因此,在声屏障的设计中除了要求有一定的隔声 量外,还需借助材料本身的吸声性
专利名称:袖珍型打印机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袖珍型打印机系统,它能从约为笔大小的设备打印全色的、业务卡大小的文件。该系统包括各种提供一系列功能的可热连接的模块。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在模块之间进行物理和逻辑连接的串行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