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机器视觉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视觉背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器视觉背光源以卤素灯、荧光灯为主,但这些光源都具有结构单一、使用寿命短、光衰严重、发光不均匀、更换频繁造成的成本浪费的缺陷。传统的背光源都是整体式的面光源,只能是放在被测物体的下方打光,而这样的结构其实在很多的实际生产线上有很大的应用缺陷,现场条件根本不允许这样的安装方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视觉背光源,其采用发光二极管,降低成本,且发光均勻。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机器视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漫散色板、挡板、印刷电路板、中间导柱、底板、发光二极管,挡板位于漫散色板的下方,印刷电路板位于挡板的下方,中间导柱位于印刷电路板和底板之间,发光二极管固定在底板上;漫散色板和底板之间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降低成本,满足了制造业在成本控制上的需求,且发光均匀,可以应用在当下最流行的平板电脑、大屏智能手机的屏幕检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器视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机器视觉背光源包括漫散色板1、挡板2、印刷电路板3(PCB)、中间导柱4、底板5、发光二极管6,挡板2位于漫散色板I的下方,印刷电路板3位于挡板2的下方,中间导柱4位于印刷电路板3和底板5之间,发光二极管6固定在底板5上;漫散色板I和底板5之间可以固定,具体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将漫散色板I和发光二极管6固定。漫散色板I设有第一开孔11,印刷电路板3设有第二开孔31,底板5设有第三开孔51,中间导柱4都正对着第一开孔11、第二开孔31、第三开孔51。挡板2由四块侧板21围合而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长、环保且发光均匀。漫散色板可以增加光线的均匀性,印刷电路板提供驱动和控制作用,挡板防止外部光线的影响,中间导柱起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降低成本,可以打开底板和漫散色板,根据需要布置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可以进行多方位打光,满足了制造业在成本控制上的需求,可以应用在当下最流行的平板电脑、大屏智能手机的屏幕检测。挡板和底板的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从而尽量延缓光衰、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覆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机器视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漫散色板、挡板、印刷电路板、中间导柱、底板、发光二极管,挡板位于漫散色板的下方,印刷电路板位于挡板的下方,中间导柱位于印刷电路板和底板之间,发光二极管固定在底板上;漫散色板和底板之间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视觉背光源,其包括漫散色板、挡板、印刷电路板、中间导柱、底板、发光二极管,挡板位于漫散色板的下方,印刷电路板位于挡板的下方,中间导柱位于印刷电路板和底板之间,发光二极管固定在底板上;漫散色板和底板之间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二极管,降低成本,且发光均匀。
文档编号F21V17/00GK202835006SQ2012203513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上海宏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视觉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照明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及该照明装置。背景技术:在各种显示装置中,液晶装置具有被称作背光装置的照明装置和与该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一侧重叠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警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灯,特别是指小型化的用LED作为光源的可向360度发光的车用警灯。背景技术:目前,车顶用的警灯种类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警灯的功能和外形的要求也很高,现有的警灯其亮度都是通过过
一种多功能夹持型吊灯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夹持型吊灯,该发明包括:安装底座、与安装底座连接的灯杆、设置在灯杆上的灯罩以及灯头,灯杆与灯罩之间设置有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内部有金属触点,灯头与金属触点连接,灯罩下方设置有风扇
专利名称:光扩散组件以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扩散组件以及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扩散组件。 背景技术:背光模块广泛的被利用以作为各式平面显示器所需的光源,为显示产业中的重要 光源模块。背光模块为使所
专利名称:一种琴筝拾音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琴筝的配套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琴筝等民乐乃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结晶,为了使较远的人们可以欣赏其音乐 的美妙,目前古琴和古筝的拾音基本采用话筒,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拾音效果也较
专利名称:一种优化音质的立体声中音中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特别是对传统的中胡琴筒进行改进,使其音色、音 量得到改善、具有立体声效果且音色浑厚,属乐器技术领域。背景技术:中胡,是一种中音拉弦乐器。产生于20世纪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