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摄影镜头对被摄体像摄像使其在摄像元件上成像的 电子照相机、或者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
背景技术:
具有CCD等摄像元件的数字照相机等电子照相机,通过摄像元件接 受摄影镜头的透射光束,并根据其光电转换输出得到图像数据。摄像元 件通过装载了定时信号发生元件和AFE (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 元件等摄像控制用IC的驱动电路基板来控制摄像动作。定时信号发生元 件用于驱动摄像元件。此外,AFE元件用于对摄像元件获取的图像数据 进行取样处理、A/D转换处理、AGC处理等。此处,当驱动电路基板配 置在远离摄像元件的位置上时,容易受到电噪声的影响,所以优选接近 摄像元件进行配置。另一方面,装载在驱动电路基板上的定时信号发生元件和AFE元件 等IC成为伴随其连续动作而发热的发热源,使周围温度上升。特别是近 年来,有动作时钟伴随摄像元件的像素数的增大而上升,驱动电路基板 中的发热量增大的趋势。由此,摄像元件接近配置此种驱动电路基板时, 受到将驱动电路基板作为发热源的热噪声的影响而产生画质下降,因此 需要冷却驱动电路基板的对策。此处,公知有对存在于电子照相机的外壳内的CCD等摄像元件和IC 等发热部件以及安装有这些发热部件的基板进行强制气冷的技术(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85441号公报但是,在想使用气冷风扇的强制气冷方式冷却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 机的驱动电路基板的情况下,操作者用手保持电子照相机的保持部进行摄影操作时,有时手会堵塞吸气孔或排气孔。由此,不能确保可靠的吸 排气动作,冷却效果会变得不充分。此时,操作者注意不堵塞孔地保持 电子照相机也可以,但是既不容易保持又使保持不稳定,损害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损害操作者的摄影操作性,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有摄像元件和ic等发热部件的放热板和驱动电路基板的冷却的电子照相机。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机具有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并与该光轴 正交,使通过所述摄影镜头得到的被摄体像成像;放热板,其配置成接 触该摄像元件的背面侧;驱动电路基板,其装载针对所述摄像元件的摄 像控制用元件,接近配置在所述摄像元件的背面侧;照相机主体,其装 载所述摄影镜头并内置所述摄像元件及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并且在离开 所述光轴的位置上具有由操作者保持的保持区域,在所述摄像元件的背 面位置上具有监视器;吸气孔及排气孔,其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离开 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保持区域的、外表面的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的位置 上,以使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驱动电路基板被排出;以及气冷风扇,其 配置成面对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所述排气孔的一部分并产生通过所述驱 动电路基板的空气流。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排气 孔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与所述保持区域相反侧的侧 面。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吸气 孔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监视器周围的多处。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固定部,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侧,更换自如地 安装所述摄影镜头;电池室,其配置在所述保持区域的内部,并收纳电 池;电源电路基板,其装载向各部供给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的电源电路,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面对所述电池室的一部分的靠所述光轴侧的位置上;以及前面侧吸气孔,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 上的所述固定部周围,以使吸入的空气流通过所述电源电路基板及所述 驱动电路基板从所述排气孔被排出。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放热 板上直接贴附有蓄热材料。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照相 机主体具有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相对于所述吸气孔及所述排气孔具有 通气性。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摄像元件移动机构,该摄像元件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摄像元件 使其位移,以校正该电子照相机的抖动。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其控制该电子照相机整体的动作;以及温度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周边的温度,所 述微型计算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气 冷风扇。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控制该电子照相机整体的动作, 该微型计算机根据连拍模式的动作时间,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气冷风扇。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控制该电子照相机整体的动作, 该微型计算机根据即时浏览模式的动作时间,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气冷风 扇。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电子照 相机还具有摄影镜头,该摄影镜头更换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在照相机的外表面设置吸气孔和排气孔,并 且利用气冷风扇产生通过驱动电路基板的空气流进行强制气冷,之后, 将吸气孔及排气孔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离开照相机主体的保持区域的、外表面的驱动电路基板的位置上。由此,操作者用手保持保持区域 进行摄影操作时,手不会堵塞吸气孔和排气孔。由此,可以起到不损害 操作者的摄影操作性,起到能够可靠地进行相对于摄像元件成为发热源 的驱动电路基板的冷却的效果。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单反式数字照相机的照相机主体 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照相机主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俯视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以包含光轴的水平面剖切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水平剖面图。 图5是以包含光轴的垂直面剖切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纵切侧视图。 图6是示出摄像元件移动机构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单反式数字照相机的电装控制系统的结构 例的框图。图8是示出对应于检测温度的气冷风扇的动作控制例的概略流程图。图9是示出即时浏览模式时的气冷风扇的动作控制例的概略流程图。图10是示出连拍模式时的气冷风扇的动作控制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11是以包含光轴的水平面剖切变形例的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水平 剖面图。图12是以包含光轴的垂直面剖切变形例的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纵 符号说明10:照相机主体;11:固定部;13:握持部;23:液晶监视器;34: 摄像元件;35:放热板;37:驱动电路基板;43:蓄热材料;45: TG元 件;46: AFE元件;47:温度传感器;50:摄像元件移动机构;61:电 池;62:电池室;68:电源电路基板;81:吸气孔;82:排气孔;84:气冷风扇;86, 87:吸气孔;88:前面侧吸气孔;89 93:过滤部件; 100:系统控制器;200:液晶监视器;L: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的最佳方式。本 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机,作为一例说明了可更换镜头的单反式数字照相 机的应用例。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单反式数字照相机的照相机主体 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照相机主体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 从背面侧俯视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以包含光轴的水 平面剖切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水平剖面图,图5是以包含光轴的垂直面 剖切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纵切侧视图。首先,主要参照图1 图3说明外观的大致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单 反式数字照相机由照相机主体10和更换镜头单元8 (参照图5)构成, 其中,更换镜头单元8包含通过更换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10的前 面侧大致中央而被装载的摄影镜头9。构成照相机的外观形状的照相机主 体10,形成为整体是大致横长形状。该照相机主体IO包含环状的固定部 11,该固定部11用于在摄影镜头9的光轴上的前面侧大致中央位置更换 自如地安装包含摄影镜头9的更换镜头单元8,该固定部11的侧边具有 镜头装卸按钮12。此外,从前面侧观察,照相机主体10在从包含光轴的 垂直面偏向左侧的端部部分,具有成为保持区域的握持部13,该保持区 域形成为适当突出的握持形状,以使摄影时等被操作者的右手保持。该 握持部13的顶部具有在保持握持部13的状态下由指尖操作的释放按钮 14和曝光校正按钮15。此外,从前面侧观察,照相机主体10在左侧上 部具有包含电源开关16的模式转盘17和控制转盘18,可以设定切换各 种模式等。此外,照相机主体10在握持部13的背面侧,具有AF (Auto focus: 自动聚焦)帧选择按钮19,单触式白平衡按钮20,白平衡、AF等调节 按钮21和OK按钮22等。此外,照相机主体10在背面侧邻接握持部13的光轴的位置上具有液晶监视器23。该液晶监视器23是除了被摄影的图 像外,还显示各种设定/调节事项等的TFT (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 效应晶体管)型监视器,是占背面侧面积的一半左右的大型矩形形状显 示面板。从背面侧观察,照相机主体10在液晶监视器23的左侧具有再 现按钮24、删除按钮25、菜单按钮26和信息显示按钮27等。此外,照 相机主体10在背面侧液晶监视器23的上部,具有摄影时供操作者目视 的取景器28和安装外置闪光灯的闪光灯插座(Hotshoe) 29。接下来,主要参照图4 图5说明照相机主体10的内部结构。首先, 照相机主体10具有反光镜箱32,该反光镜箱32在前面侧位于光轴L上 内置有快速复原反光镜31等反光镜部件,在前面安装有固定部11。此外, 在照相机主体10内,朝向比快速复原反光镜31更往里侧,在光轴L上 按照与光轴L正交且相互平行的方式依次配置有焦面快门33、包含摄像 元件34和放热板35的摄像单元36、驱动电路基板37和电路基板38等。 焦面快门33通过电机39开闭。该电机39也用于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 弹起/回落切换动作。此外,摄像单元36利用夹具42将从前面侧依次配置的防尘滤镜40、 光学低通滤镜41和摄像元件34单元化。防尘滤镜40通过以预定频率振 动安装在周缘部的压电元件而振动来去除滤镜表面附着的灰尘。摄像元 件34通过摄影镜头9光电转换在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形成矩形形 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此外,作为摄像元件 34,不限于CCD图像传感器,也可以是CMOS图像传感器等。此外, 放热板35为放热性好的金属并形成为比摄像元件34还要大,通过接触 摄像元件34的背面侧并固定在夹具42上,兼用作摄像元件固定板。此 处,在放热板35的表面(背面)侧,直接贴附有板形形状的蓄热材料43, 该板形形状的蓄热材料43例如在48i:产生相变化而熔融时吸收热。蓄热 材料43使用热记忆性材料的潜热蓄热材料。例如,无机系列的蓄热材料 和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模及有机系列的蓄热材料也可以使用填充有微胶囊 的合成树脂。蓄热材料形状为涂覆有导热性高的粘接剂的薄板材料。此外,照相机主体10内设有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该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在数字照相机上发生手抖时,位移驱动装载有摄像元件34的 夹具42,以校正该抖动。作为该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能采取各种结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施加预定频率电压而在驱动部上产生合成 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的椭圆振动的振子用作致动器。图6是示出摄像元 件移动机构50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6大概进行说明,摄像元 件移动机构50将装载了防尘滤镜40、光学低通滤镜41等以及摄像元件 34的夹具42作为沿着与光轴L (Z轴方向)正交的X轴及Y轴方向移 动的最终移动对象物。此外,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具有X框51和框架 部件52,该X框51形成框状,配置在光轴L上,在Y轴方向上可移动 地装载夹具42,该框架部件52形成框状,在X轴方向上可移动地装载X 框51。该框架部件52在照相机主体10内位置固定。此外,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具有X轴驱动机构54和Y轴驱动机构 56,该X轴驱动机构54包含在X轴方向上使X框51相对于框架部件 52位移移动的致动器53,该Y轴驱动机构56包含在Y轴方向上使夹具 42相对于X框51位移移动的致动器55。此外,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对 应检测出的照相机的手抖量,在X轴方向上使夹具42与X框51 —起相 对于框架部件52位移移动的同时,在Y轴方向上使夹具42相对于X框 51位移移动。由此,装载在夹具42上的摄像元件34在XY平面内在X 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位移移动,以校正手抖。位置检测装置形成有从装 载有摄像元件34的夹具42的一角延伸出的臂部421。该臂部421在厚度 方向上接合有被磁化的磁铁422。此外,框架部件52上具有用于检测磁 铁422端部的磁力变化的多个霍尔元件521 。磁铁422和霍尔元件521构 成为相对成对,多个霍尔元件521配置成可在平面方向上检测X轴、Y 轴的二维方向的位置。由此,装载有摄像元件34的夹具42相对于摄影 镜头9的光轴在垂直方向的2维方向上利用X、 Y轴驱动机构54、 56移 动时,位置检测装置可以进行位置检测。此外,驱动电路基板37装载有IC结构的TG元件(定时发生元件) 45和AFE (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元件46,作为针对摄像元件 34的摄像控制用元件。该驱动电路基板37与摄像元件34和放热板35之间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配置在背面侧,固定在夹具42上。此处,TG元 件45是供给用于驱动摄像元件34的动作时钟的驱动IC。此外,AFE元 件46进行动作控制,以对摄像元件34通过光电转换获取的模拟信号实 施了取样处理后,进行A/D转换处理和AGC处理,并获得作为摄影图像 的数字数据。通过在摄像元件34的正后面的背面接近配置此种驱动电路 基板37,可减轻电噪声的影响。此外,在驱动电路基板37的背面(摄像 元件对置面)侧中央,装载有检测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7。此外,电 路基板38例如装载有针对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的控制电路等,与驱动 电路基板37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在背面侧,固定在框架部件52上。另一方面,在照相机主体10中,在握持部13的内部,设有收纳电 池61的电池室62。此外,在握持部13的内部的背面侧,用于进行照相 机整体控制和图像处理、压縮处理、数据存储处理等的主电路基板63沿 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配置。该主电路基板63上也装载了 SDRAM等存储 器。主电路基板63和驱动电路基板37之间通过挠性基板64电连接。该 挠性基板64形成为不堵塞内部空间的宽度。此外,在握持部13中,在 电池室62和主电路基板63之间,形成有用于装入存储卡65的存储槽66, 通常被开闭盖67闭塞。由此,由摄像元件34摄像的通过AFE元件46 数字化的摄影图像数据在主电路基板63中被实施必要处理后,临时存储 在SDRAM中,其后存储在存储卡65中。此外,在握持部13内,在电 池室62外的光轴L侧的空间(靠近中央的空间)内,与主电路基板63 垂直配置有基板面为前后方向的电源电路基板68。该电源电路基板68装 载有用于向各基板37、 38、 63上的各部供给基于电池61的电力的电源 电路69。此外,在握持部13内,在比电池室62靠前面侧,设有闪光灯 用的铝电解电容器70。此外,在照相机主体10内,在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光轴L上的背 后配置有子镜31a,并且在照相机主体10内设置有接受来自子镜31a的 反射光用于检测散焦量的AF传感器单元71。另一方面,在快速复原反 光镜31的反射侧光轴上,配设有屋脊型反射镜(五棱镜)72、目镜73 等。目镜73的上部,配置有用于利用来自屋脊型反射镜72的一部分的反射光来测光的透镜74及测光传感器75。在此种结构中,相对于摄像元件34驱动电路基板37成为主要的发 热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不对照相机结构施加大的变更而强制冷却 驱动电路基板37的冷却结构。首先,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侧的外表 面,在液晶监视器23和调节按钮21之间(液晶监视器23的右侧正侧面), 配置形成几个槽状的吸气孔81。此外,在照相机主体10的外表面,在握 持部13的相反侧的侧面(从前面侧看的右侧面)配置形成几个槽状的排 气孔82。该排气孔82在照相机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形成在与吸气孔 81对应的中央位置。即,吸气孔81和排气孔82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 离开照相机主体10的握持部13的、外表面的驱动电路基板37 (液晶监 视器23)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上。由此,如图4中箭头所示,设定为形成 从吸气孔81吸入的空气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的周围而从排气孔82被排 出的流道83。此外,具有按照照相机主体10的外装(盖)形状配置的气 冷风扇84和排气孔82。设有多个排气孔82的区域的大小比该气冷风扇 84的排气面大小要小,形成在气冷风扇84和排气孔82之间的空间被侧 壁包围。此外,气冷风扇84的盖也可以接近排气孔82的与排气面相对 置的面。此时,设定为不让气冷风扇84从侧面抽吸的高热空气泄漏。该 气冷风扇84用于从吸气孔81吸入空气,强制产生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 周围的空气流并从排气孔82排出。该气冷风扇84通过风扇固定夹具85 固定在照相机主体10的内部。此外,在照相机主体10的外表面,在液晶监视器23的上侧周边的 背面上配置形成吸气孔86,在液晶监视器23的下侧周边的底面上配置形 成吸气孔87。这些吸气孔86、 87由沿液晶监视器23的上边、底边的几 个槽状孔形成。这些吸气孔86、 87也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离开照相机 主体10的握持部13的外表面的驱动电路基板37 (液晶监视器23)的位 置上。此外,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的外表面,在固定部11的周边即 电源电路基板68的跟前侧一端附近配置形成有前面侧吸气孔88。该前面 侧吸气孔88用于将气冷风扇84从该前面侧吸气孔88吸入的空气流通过电源电路基板68和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从排气孔82排出。此外,在照相机主体10内,紧贴外装盖内表面设有海绵状的过滤部 件89 93,这些海绵状的过滤部件89 93相对于各个吸气孔81、 86、 87、排气孔82和前面侧吸气孔88具有通气性。通过具有这些过滤部件 89 93,防止在空气流通过气冷风扇84的驱动而流动的情况下、以及气 冷风扇84停止时,尘埃等从吸气孔81、 86、 87、排气孔82和前面侧吸 气孔88进入到照相机主体10内。接着,对包含此种结构要素的本实施方式的单反式数字照相机的电 装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单反式数字照相 机的电装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首先具有掌管照相机整体控制的系 统控制器(微型计算机)100。系统控制器100由CPU 99和多个电路块 构成,装载在驱动电路基板37上。多个电路块为例如图像处理电路IOI、 压縮解压縮电路102、图像识别电路103、外部存储器IF电路104、通用 I/O电路105、中断控制电路106、定时器计数器107、 A/D转换器108 等。CPU 99及各电路块101 108利用控制线和母线连接。图像处理电路101对摄像元件34摄像的从摄像元件IF电路110取 入的图像数据实施丫校正、颜色转换、像素转换以及白平衡处理等预定 的图像处理。压縮解压縮电路102进行经图像处理电路101图像处理后 的图像数据的压縮处理及从存储卡65读出的压縮图像数据的解压縮处 理。图像识别电路103执行使用预定的图像识别算法从摄像元件34摄像 的图像数据中检测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面部特征点时所需的图像处理算 法。此外,外部存储器IF电路104发挥与存储卡65、 SDRAM 112、闪 存113和系统控制器100内部的数据总线之间的桥接功能。在闪存113 中,记录用于控制整体动作用的控制程序、控制参数等。通过CPU99读 出并执行储存在闪存113中的控制程序,系统控制器IOO控制照相机的 动作。SDRAM 112用于通过摄像元件IF电路IIO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临 时储存,并用作系统控制器100的工作区。存储卡65为半导体的非易失 性存储器和小型HDD等可装卸的记录介质。通用I/O电路105用作连接在系统控制器100上的照相机操作开关 114的读入端子、控制周边电路的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中断控制电路 106生成照相机操作开关114的中断信号、定时器计数器107的中断信号 等。定时器计数器107计数时钟并产生系统控制所需的定时信号。A/D 转换器108对照相机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47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进 行A/D转换。被夹具42单元化的摄像单元36中设置的CCD等所构成的摄像元件 34将摄影镜头9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摄像元件IF 电路110生成驱动摄像元件34的定时脉冲,读出摄像元件34光电转换 后的模拟电信号,进行A/D转换并作为图像数据向系统控制器100传送。温度传感器47与温度检测电路118 —起构成温度检测单元。作为温 度传感器,只要使用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的元件或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即可。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47配置在驱动电路基板37的背面(摄像 元件对置面)侧中央,用于检测驱动电路基板37周边的温度。此外,测 光传感器75与亮度测定电路111 一起构成亮度测定单元,从取景器检测 被摄体的亮度。而且,气冷风扇84通过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连接到系 统控制器100上,在系统控制器100的控制下控制驱动。此外,为了利用振动去除附着在摄像单元36中所包含的防尘滤镜 40上的尘埃,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19对压电元件输出驱动信号。摄像元 件移动机构50用于在与摄像镜头9的光轴L垂直的XY平面内对保持了 摄像单元36的夹具42进行2维位移,具有由电磁驱动电机构成的致动 器来作为驱动源。致动器驱动电路120针对该致动器输出驱动信号。系 统控制器100执行如下的所谓手抖校正动作根据照相机产生的抖动使 摄像单元36 (夹具42)位移,由此防止图像劣化。通过利用了陀螺仪的 角速度传感器121a和放大该角速度传感器121a的输出的角速度检测电 路121来检测照相机产生的抖动。系统控制器100根据角速度检测电路 121的输出对致动器驱动电路120输出用于抖动校正动作的控制信号。设置在摄像单元36的前面(被摄体侧)控制摄像元件34的曝光时 间的焦面快门33对应于从快门控制电路122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开闭动作。系统控制器100根据曝光时间控制快门控制电路122。快速复原反 光镜31是用于将摄影镜头9的光束导向摄像元件34和观察光学系统(五 棱镜72和目镜73)的分光镜。在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中央部,支撑有 子镜31a。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中央部为半透明,通过该半透明部的光 通过子镜31a反射并导向AF传感器单元71。快速复原反光镜31通过反 光镜位移机构123选择性地获取摄像镜头9的光路中(回落位置)和光 路外(弹起位置)的位置。反光镜驱动电路124对反光镜位移机构123 中的致动器发送驱动信号。快速复原反光镜31在回落位置,子镜31a在 光路中时,摄影镜头9的光束被导向AF传感器单元71。由此,系统控 制器100从AF传感器单元71的输出求出散焦量(焦点偏移量)时,将 子镜31a设定在光路中。此外,进行摄影动作时,将子镜31a退避到光 路外。作为该AF传感器单元71中的AF传感器,例如使用公知的相位 差方式的AF传感器。此外,电源电路(DC/DC转换器)126将电池61的电压转换成系统 控制器100和其周边电路所需的驱动电压进行供给。基于系统控制器100 的指令来控制电力分配。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127驱动液晶监视器23。 液晶监视器23根据来自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127的驱动信号来显示即时 浏览动作时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各种菜单等。照相机操作开关114是用于 操作照相机的幵关,包含释放按钮14、曝光校正按钮15、模式设定开关 (例如,摄影模式开关)、即时浏览开关及电源开关16等。更换镜头单元8被镜头控制器130所控制。镜头控制器130通过通 信线连接到系统控制器100上,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执行预 定的控制动作。变倍机构131是用于进行改变摄影镜头9中的变焦用透 镜9a的焦点距离的变焦动作的机构。焦点调节机构132是用于改变摄影 镜头9中的聚焦用透镜%的成像位置的机构。针对设置在各个机构131、 132中的电机的驱动信号从镜头电机驱动电路133被供给。镜头控制器 130通过控制镜头电机驱动电路133进行摄影镜头9的变焦动作和焦点调 节动作。接下来说明由气冷风扇84的驱动进行强制气冷时的动作。驱动气冷风扇84时,产生从排气孔82排出的空气流,伴随于此,从照相机主体 10的背面的吸气孔81吸入的空气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的流道83而 从排气孔82向照相机主体10的侧方排出。即,从吸气孔81吸入的空气 成为在面方向上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和电路基板38的间隙、及驱动电 路基板37和摄像元件34 (放热板35)的背面间的间隙的空气流而流动。 由此,可以高效率地强制气冷成为发热源的驱动电路基板37,并可降低 对摄像元件34的热噪声。此时,空气流在面方向上也相对于放热板35部分流动,因此放热板 35也通过强制气冷而被冷却,放热板35接触的摄像元件34自身也可以 高效冷却。此处,也具有通过在外装盖上接触固定抵接于摄像元件上的 放热板,将摄像元件发出的热热传导到放热板、外装盖上而进行放热的 放热对策(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252547号公报、日本特开 2004-104632号公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摄像元件34通过 摄像元件移动机构50可移动地设置,不能应用热传导方式的放热对策, 但可以通过上述强制气冷进行应对。此外,随着气冷风扇84的驱动,也产生如下空气流从配置于液晶 监视器23的上下位置并形成于照相机主体10的外表面的吸气孔86、 87 吸入并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的流道83而从排气孔82向照相机主体 10的侧方排出。由此,可以全面高效地进行驱动电路基板37的强制冷却。此外,随着气冷风扇84的驱动,也产生如下空气流从配置在固定 部11周边即电源电路基板68的跟前侧一端附近形成的前面侧吸气孔88 吸入并通过电源电路基板68周围及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而从排气孔82 被排出。由此,可以提高驱动电路基板37的强制冷却,同时对于电源电 路基板68产生的热也可以高效进行冷却。通过气冷风扇84的驱动的此种强制气冷动作,例如在操作者用右手 保持照相机主体10的握持部13,根据需要用左手保持镜头单元,观察取 景器28的情况下被执行。此时,任意一个吸气孔81、 86、 87、前面侧吸 气孔88、排气孔82都配设在离开照相机主体10的握持部13的外表面, 因此保持握持部13的手不会堵塞孔,可以可靠地进行强制气冷。此处,握持部13的保持方法因摄影状况而异,此外,个人差别也很大,但是不 受其影响。由此,操作者可以不用特别意识到吸气孔81、 86、 87、前面 侧吸气孔88及排气孔82而保持握持部13,不损害操作性。此外,对驱 动电路基板37等进行强制气冷而从排气孔82排出的空气流,因为朝向 照相机主体10的侧方流动,所以不会向操作者的面部等操作者侧排气。 由此,操作者不会因排气而感到不愉快,可以舒适操作。接下来说明气冷风扇84的驱动定时。气冷风扇84不是一直驱动, 而仅是在驱动电路基板37发热产生温度上升必要时选择性地驱动。相对 于摄像元件34而成为发热源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周边温度总是由温度 传感器47检测。另一方面,与驱动电路基板37对置的放热板35上贴附 有蓄热材料43,由于驱动电路基板37的发热,例如在流道83附近的温 度上升至48。C左右的情况下,蓄热材料43产生相变化而熔融时临时吸收 热。由此,可以延长温度上升到48'C以上的时间。此外,驱动电路基板 37持续发热,由温度传感器47检测的周围温度例如达到50'C 6(TC时, 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指示气冷风扇84的驱动。这样,通过在该时刻驱 动气冷风扇84,进行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的强制气冷。然后,当温度传 感器47所检测的周围温度降低到小于等于预定温度时,停止气冷风扇84 的驱动。此处,说明对应于系统控制器100所执行的上述温度数据的气冷风 扇84的动作控制例。图8是示出对应于检测温度的气冷风扇84的动作 控制例的概略流程图。此外,在该流程图中,仅示出用于说明上述控制 的特征点的必要动作。首先,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电源开关16接通时,向系统供给 电源,系统控制器100开始动作。动作开始时,执行系统初始化动作(步 骤S90)。接着,对通过温度传感器47检测的从温度检测电路118得到的 输出进行A/D转换,由此测量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 的温度(步骤S100)。此外,判定测量到的温度数据是否高于预先设定的 预定的阈值温度Tfan-on (步骤S102)。预定的阈值温度Tfan-on作为控 制参数之一被预先储存在闪存113中。此处,测量的温度数据高于阈值温度Tfan-on时(步骤S102;是), 有必要驱动气冷风扇84来冷却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周 围,转到步骤S108侦U。首先,判定气冷风扇84是否已经处于驱动中(步 骤S108)。如果不是驱动中(步骤S108;否),则向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 发送驱动开始信号,开始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步骤S110)。如果是驱动 中(步骤S108;是),则转到步骤S112。另一方面,在所测量的温度数据小于等于阈值温度Tfan-on的情况下 (步骤S102;否),转到步骤S104侧。首先,判定气冷风扇84是否处于 驱动中(步骤S104)。如果是驱动中(步骤S104;是),则向气冷风扇驱 动电路128发送驱动停止信号,停止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步骤S106)。 如果不是驱动中(步骤S104;否),则转到步骤S112。此种步骤S100 S110的动作控制在系统的起动中周期性地执行。由 此,对应于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的温度变化(对应 于摄像元件34的动作而变化),气冷风扇84的驱动被接通/切断控制。其后,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释放按钮14是否接通(步骤 S112)。释放按钮14接通时(步骤S112;是),基于AF传感器单元71 的输出来检测散焦量(根据公知的相位差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将检测 到的散焦量发送到镜头控制器130。基于该散焦量由镜头控制器130执行 摄影镜头9的焦点调节动作(步骤S114)。此外,进行测光动作,对亮度 测定电路111的输出进行A/D转换并检测被摄体亮度(步骤S116)。基 于该数据,确定曝光条件(镜头的光圈值、快门秒时)。接着,控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 弹起位置的镜弹起动作(步骤S118)。此外,将在步骤S116中确定的光 圈值发送到镜头控制器130,同时基于在步骤S116中确定的快门秒时控 制快门33,使摄像元件34曝光(步骤S122)。曝光动作后,从摄像元件 34读出图像数据,并转换成预定的图像文件存储到存储卡65中。接着, 控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回落位置的 镜回落动作(步骤S124),转到步骤SIOO。此外,在断开释放按钮14时(步骤S112;否),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电源开关16是否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126)。如果电源开 关16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126;是),则转到步骤S100。另一方面,如 果电源开关16断开(步骤S126;否),则执行系统停止动作(步骤S130), 停止系统动作。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可 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并用针对放热板35而设置的 蓄热材料43来抑制温度上升,同时根据温度传感器47的检测温度来选 择性地驱动气冷风扇84。但是,不使用蓄热材料43时,也同样可以根据 温度传感器47的检测温度来选择性地驱动气冷风扇84。此外,也可以不使用温度传感器47,根据动作模式来选择性地驱动 气冷风扇84。驱动电路基板37连续驱动摄像元件34,连续处理该摄像 元件34获取的图像数据时发热量增大,导致温度上升。作为此类动作模 式,例如,具有可以代替取景器使用的即时浏览模式,该即时浏览模式 在液晶监视器23上连续显示短时间内连续拍摄被摄体像的连拍模式(连 续摄影模式)和摄像元件34拍摄的图像。这些连拍模式和即时浏览模式 根据开关操作选择性地设定。因此,设定连拍模式或即时浏览模式的动 作模式时,也可以在从该模式设定开始的动作时间经过预定时间后的时 间点自动驱动气冷风扇84。通过延缓此类气冷动作,可以减少电子照相 机的电力消耗。此处,说明系统控制器IOO执行的即时浏览模式时的气冷风扇84的 动作控制例。图9是示出即时浏览模式时的气冷风扇84的动作控制例的 概略流程图。S卩,进行即时浏览动作时,连续驱动摄像元件34。温度随 摄像元件34的连续动作而上升。因此,在即时浏览动作开始后,如果经 过了预定时间,则驱动气冷风扇84,由此进行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 路基板37周围的冷却。此外,该流程图仅示出为说明上述控制的特征点 所需的动作。首先,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电源开关16接通时,向系统供给 电源,系统控制器100开始动作。动作开始时,执行系统初始化动作(步 骤S1卯)。接着,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即时浏览开关是否接通(步骤S200)。即时浏览开关断幵时(步骤S200;否),转到步骤S220。 另一方面,即时浏览开关接通时(步骤S200;是),转到步骤S202。此处,即时浏览幵关根据其操作,切换2个取景器模式。即,光学 取景器模式和即时浏览模式相互切换。光学取景器模式为可使用作为单 反式照相机的特征的光学取景器28来观察被摄体像的模式。另一方面, 在即时浏览模式中,以预定帧频从摄像元件34获取被摄体像图像数据, 根据该图像数据,在液晶监视器23上显示图像。即时浏览模式是使用该 液晶监视器23的显示来观察被摄体像的模式。因此,在步骤S202中,判定是否将取景器模式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 设定了即时浏览模式时(步骤S202;是),将取景器模式设定为光学取景 器模式(步骤S204)。此外,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回落位置,同 时控制摄像元件IF电路110以停止即时浏览动作(步骤S206)。而且, 停止随着即时浏览动作的设定而开始了计数动作的定时器计数器(步骤 S208)。此外,判定气冷风扇84是否处于驱动中(步骤S210)。如果是驱 动中(步骤S210;是),则向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发送驱动停止信号, 停止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步骤S212)。如果不是驱动中(步骤S210;否), 则转到步骤S220。另一方面,在没有设定即时浏览模式(设定了光学取景器模式)的 情况下(步骤S202;否),将取景器模式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步骤S214)。 此外,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弹起位置。此外,为了以预定帧频从 摄像元件34获取图像数据,进行摄像元件IF电路110的设定,开始进 行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向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127的传送动作。由此,开 始即时浏览动作(步骤S216)。此外,为了测定从即时浏览动作的开始时 的经过时间,开始进行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动作(步骤S218)。其后,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释放按钮14是否接通(步骤 S220)。释放按钮14接通时(步骤S220;是),根据AF传感器单元71 的输出来检测散焦量(根据公知的相位差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将检测 到的散焦量发送到镜头控制器130。根据该散焦量由镜头控制器130执行 摄影镜头9的焦点调节动作(步骤S222)。此外,进行测光动作,对亮度测定电路lll的输出进行A/D转换,检测被摄体亮度(步骤S224)。根 据该数据,确定曝光条件(镜头的光圈值、快门秒时)。接着,判定是否将取景器模式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步骤S226)。 在没有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设定为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步骤 S226;否),控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 弹起位置的镜弹起动作(步骤S228)。在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时(步骤 S226;是),不进行步骤S228的处理,转到步骤S230。在步骤S230中,向镜头控制器130发送在步骤S224中确定的光圈 值,同时根据在步骤S224中确定的快门秒时控制快门33,使摄像元件 34曝光。曝光动作后,从摄像元件34读出图像数据并转换成预定的图像 文件储存到存储卡65。接着,判定是否将取景器模式设定为即时浏览模 式(步骤S232)。在没有设定为即时浏览模式(设定为光学取景器模式) 的情况下(步骤S232;否),控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 反光镜31设定到回落位置的镜回落动作(步骤S234)。在设定为即时浏 览模式时(步骤S232;是),不进行步骤S234的处理,转到步骤S200。此外,在断开释放按钮14时(步骤S220;否),判定照相机操作幵 关114之一的电源开关16是否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236)。如果电源开 关16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236;是),则转到步骤S238。在步骤S238 中,判定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阈值时间 TMfan-on。预定阈值时间TMfan-on作为控制参数之一被预先储存在闪存 113中。此处,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值(即时浏览的经过时间)大于阈值时 间TMfan-on时(步骤S238;是),有必要驱动气冷风扇84来冷却包含 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周围,转到步骤S240侧。首先,判定 气冷风扇84是否已经处于驱动中(步骤S240)。如果不是驱动中(步骤 S240;否),向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发送驱动开始信号,开始气冷风扇 84的驱动(步骤S242)。如果是驱动中(步骤S240;是),则转到步骤 S200。另一方面,定时器计时器的计数值小于等于阈值时间TMfan-on的情况下(步骤S238;否),转到步骤S200侧。此外,电源开关16断开的话(步骤S236;否),执行系统停止动作 (步骤S250),停止系统的动作。此外,说明系统控制器IOO执行的上述连拍模式时的气冷风扇84的 动作控制例。图10是示出连拍模式时的气冷风扇84的动作控制例的概 略流程图。即,进行连拍摄影动作时,摄像元件34被连续驱动。温度随 摄像元件34的连续动作而上升。因此,在连拍摄影的张数达到预定值时, 驱动气冷风扇84,由此进行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周围的 冷却。此外,该流程图仅示出说明上述控制的特征点所需的动作。首先,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电源开关16接通时,向系统供给 电源,系统控制器100开始动作。动作开始时,执行系统初始化动作(步 骤S290)。接着,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摄影模式开关的状态是 否是接通(步骤S300)。摄影模式开关断开时(步骤S300;否),转到步 骤S307。另一方面,摄影模式开关接通时(步骤S300;是),转到步骤 S302。此处,摄影模式开关根据其操作,切换2个摄影模式。g卩,连续摄 影模式(连拍模式)和单张摄影模式相互切换。连续摄影模式中释放按 钮14被设定为接通状态时,维持该接通状态,反复执行摄影动作。因此, 摄像元件34也连续动作,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单张摄影模式中释放 按钮14处于接通状态时,仅进行一次摄影动作。为了再次进行摄影动作, 暂时将释放按钮14设定为断开状态,再将释放按钮14设为接通状态。 单张摄影模式时,由于不连续执行摄影动作,因此摄像元件34的温度不 易上升。因此,在步骤S302中,判定所设定的摄影模式是否是单张摄影模式。 在设定为单张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将摄影模式设定为连 续摄影模式(步骤S304)。另一方面,在未设定为单张摄影模式(设定为 连续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将摄影模式设定为单张摄影 模式(步骤S306)。其后,判定照相机操作开关114之一的释放按钮14是否接通(步骤S307)。释放按钮14接通时(步骤S307;是),判定摄影模式是否设定为 连续摄影模式(步骤S30S)。在未设定为连续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 S308;否),转到步骤S314。在设定为连续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8; 是),开始连续摄影动作。然后,判定是否是该连续摄影动作中的第一张 的摄影动作(步骤S310)。如果是第一张的话(步骤S310;是),清除(设 定为0)对连续摄影动作中的张数进行计数的连拍计数器(步骤S312)。 根据该连拍计数器的计数值,如后述控制气冷风扇84的驱动。如果不是 第一张的话(步骤S310;否),则转到步骤S3M。此外,根据AF传感器单元71的输出来检测散焦量(根据公知的相 位差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将检测到的散焦量发送到镜头控制器130。 根据该散焦量由镜头控制器130执行摄影镜头9的焦点调节动作(步骤 S314)。此外,进行测光动作,对亮度测定电路lll的输出进行A/D转换 并检测被摄体亮度(步骤S316)。根据该数据,确定曝光条件(镜头的光 圈值、快门秒时)。接着,控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 弹起位置的镜弹起动作(步骤S318)。此外,将在步骤S316中确定的光 圈值发送到镜头控制器130,同时根据在步骤S316中确定的快门秒时控 制快门33,使摄像元件34曝光(步骤S320)。曝光动作后,从摄像元件 34读出图像数据并转换成预定的图像文件储存到存储卡65中。接着,控 制反光镜驱动电路124,进行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设定到回落位置的镜 回落动作(步骤S322)。其后,判定摄影模式是否设定为连续摄影模式(步骤S324)。在未 设定为连续摄影模式(设定为单张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24;否), 禁止转到步骤S300,直到释放按钮14断开(步骤S336)。是用于对1次 释放按钮14的接通执行1次摄影动作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设定为连续摄影模式时(步骤S324;是),将连拍计 数器的计数值递增(步骤S326)。接着,判定连拍器计数的计数值是否大 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阈值次数Nfan-on (步骤S328)。预定的阈值次数 Nfan-on作为控制参数之一被预先储存在闪存113中。此处,连拍计数器的计数值(连拍次数)大于阈值次数Nfan-on时(步骤S328;是),有必 要驱动气冷风扇84以冷却包含摄像元件34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周围, 转到步骤S330侧。首先,判定气冷风扇84是否已经处于驱动中(步骤S330)。如果不 是驱动中(步骤S330;否),向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发送驱动开始信号, 开始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步骤S332)。接着,幵始用于测量气冷风扇84 的驱动时间的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动作(步骤S334)。 一旦开始气冷风扇 84的驱动,有必要维持预定时间的驱动。对应于连续摄影动作的结束或 连拍摄影模式的解除而停止气冷风扇84时,有可能气冷风扇84不被驱 动足够时间而停止。此外,有可能不能达到期待的冷却效果。因此,一 旦开始气冷风扇84的驱动,有必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驱动状态。如果气冷 风扇84是驱动中(步骤S330;是),则转到步骤S300。此外,连拍计数 器的计数值在阈值次数Nfan-on以下时(步骤S328;否),转到步骤S300另一方面,在断开释放按钮14时(步骤S307;否),判定照相机操 作开关114之一的电源幵关16是否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338)。如果电 源开关16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338;是),则转到步骤S340。在步骤 S340中,判定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阈值时间 TM2fan-on。预定阈值时间TM2fan-on作为控制参数之一被预先储存在闪 存113中。此处,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阈值时间TM2fan-on时(步 骤S340;是),意味着驱动了气冷风扇84必要的预定时间。因此,转到 步骤S342。即,判定气冷风扇84是否处于驱动中(步骤S342)。如果是 驱动中(步骤S342;是),则向气冷风扇驱动电路128发送驱动停止信号, 停止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步骤S344)。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驱动中(步 骤S342;否),则转到步骤S300。另一方面,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值小于等于阈值时间TM2fan-on时 (步骤S340;否),转移到步骤S300侧,维持气冷风扇84的驱动。此外,断开电源开关16的话(步骤S338;否),执行系统停止动作 (步骤S350),停止系统的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照相机主体io的背面侧具有固定的液晶监视器23的照相机的例子,但是例如在图11和图12所示那样具有 可动式液晶监视器200的情况下也同样适用。图11是以包含光轴的水平 面剖切变形例的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水平剖面图,图12是以包含光轴的 垂直面剖切变形例的照相机主体而示出的纵切侧视图。可动式液晶监视 器200以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0的一端侧的转动轴201为中心在左右方向 开闭自如,并且相对于转动轴201通过旋转自如的未图示的万向接头设 置为翻转自如。在可动式液晶监视器200的情况下,在照相机主体10的 液晶监视器200的设置场所设置有大致凹状的背面壁202。此外,在液晶 监视器200开放的状态的背面壁202上,在驱动电路基板37的端部周边 的位置配置形成吸气孔81、 86、 87。特别在可动式液晶监视器200的情 况下,可在背面壁202的隐藏在液晶监视器200中的位置处配置吸气孔 81、 86、 87。由此,在尽量不损害照相机外观的基础上,为了不受液晶 监视器200的制约而在接近驱动电路基板37的端部的位置处配置吸气孔 81、 86、 87。由此,可以有效地进行驱动电路基板37的冷却。此外,液 晶监视器200的可动结构不限于图示例那样的左右开闭方式,例如也可 以是上下开闭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说明了作为电子照相机的镜头可更换的单反式数 字照相机的适用例,但不限于此类照相机,例如也可同样适用于袖珍型 数字照相机、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电话及便携信息终端。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机具有摄像元件,其配置在摄影镜头的光轴上并与该光轴正交,使通过所述摄影镜头得到的被摄体像成像;放热板,其配置成接触该摄像元件的背面侧;驱动电路基板,其装载针对所述摄像元件的摄像控制用元件,接近地配置在所述摄像元件的背面侧;照相机主体,其装载所述摄影镜头并内置所述摄像元件及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并且在离开所述光轴的位置上具有由操作者保持的保持区域,在所述摄像元件的背面位置上具有监视器;吸气孔及排气孔,其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离开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保持区域的、外表面的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的位置上,以使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驱动电路基板被排出;以及气冷风扇,其配置成面对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所述排气孔的一部分并产生通过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的空气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孔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与所述保持区域相反侧的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孔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监视器周围的多处。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机 还具有固定部,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前面侧,更换自如地安装所述 摄影镜头;电池室,其配置在所述保持区域的内部,并收纳电池; 电源电路基板,其装载向各部供给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的电源电路, 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面对所述电池室的一部分的靠所述光轴侧的位置上;以及前面侧吸气孔,其配置在所述照相机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固 定部周围,以使吸入的空气流通过所述电源电路基板及所述驱动电路基 板从所述排气孔被排出。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板上直接贴附有蓄热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相对于所述吸气孔及所述排气孔具有通气性。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机 还具有摄像元件移动机构,该摄像元件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摄像元件使其 位移,以校正该电子照相机的抖动。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其控制该电子照相机整体的动作;以及 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照相机主体内的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周边的 温度,所述微型计算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选择性地驱动 所述气冷风扇。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控制该电子照相机 整体的动作,该微型计算机根据连拍模式的动作时间,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气冷风扇o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机还具有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控制该电子照相机整体的动作,该微型计算机根据即时浏览模式的动作时间,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气 冷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 机还具有摄影镜头,该摄影镜头更换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机,不损害操作者的摄影操作性,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有摄像元件和IC等发热部件的放热板和驱动电路基板的冷却。在照相机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吸气孔(81)和排气孔(82),并且利用气冷风扇(84)产生通过驱动电路基板(37)的空气流进行强制气冷,之后通过将吸气孔(81)及排气孔(82)配置于在面方向上夹着离开照相机主体(10)的握持部(13)的、外表面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位置上,操作者用手保持握持部(13)进行摄影操作时,手不会堵塞吸气孔(81)及排气孔(82),由此,不会损害操作者的摄影操作性,能够可靠地进行相对于摄像元件(34)成为发热源的驱动电路基板(37)的冷却。
文档编号G03B17/02GK101334579SQ20081012646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8日
发明者小林有二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快装自锁型滤光片切换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切换滤光片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快装自锁型滤光片切换器,主要应用于监控摄像机及摄影设备。背景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安防监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专利名称:手电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背景技术:现有的手电筒的结构比较复杂,浪费成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手电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电筒
专利名称::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光学扩散薄膜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广告灯箱、照明灯
专利名称:胡琴用复合琴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胡琴用复合琴皮。技术背景 胡琴(例如二胡和京胡等)的琴筒上都鞔有琴皮,以获得较好的发声效果。目前的琴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单层的蛇皮或蟒皮制成,由于蛇皮所承受的横向和纵向拉力差
专利名称: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采用电子摄影术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 传真机,和具有两种或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器,和位于其中的显影单元和处理盒,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滴流(trickle)显
专利名称:相机用的阵列式发光二极管闪光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用的闪光灯,特别涉及一种相机用的阵列式发光二极管(LED)闪光灯。 背景技术:在相机使用领域中,常使用氙气灯(Xenon)作为闪光灯的光源,氤气 灯是利用电极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