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机动车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机动车为人们日常出行常用的工具,例如摩托车、电动车等。机动车的车架的结构 和性能对机动车整体的性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参看图1,为现有的机动车的车架。其包括位于车架左右两侧的左大边管11和 右大边管12,以及分别与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相连的左小边管13和右小边管14。所述左小 边管13和右小边管14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框架结构,从前往后分别形成车头、车底部、车座 部和车尾部。其中左大边管11和右大边管12 —端连接在车座部和车尾部交接处,另一端 连接在车座部和车底部的交接处,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由多段弯管焊接组成,每段弯 管的弯曲弧度较大。另外,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导致车架间的空间小, 只能放置小的杂物箱,使用不方便。所述左大边管11和右大边管12车座部下面安装有动力安装孔15,所述车尾部处 还安装有后减震孔(图未示)。因为坐垫安装在车架的车座部之上,因此动力安装孔15和 后减震孔的位置决定坐垫的高度。现有技术的车架结构,由于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上的动 力安装孔以及车尾部的后减震孔的高度不够,使整车的坐垫的高度有760mm,不适合矮小的 架势者驾驶和操控。因此,在进行本实用新型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车架的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由多段弯管焊接而成,每段弯管的弯曲弧度较大,导致 在焊接多段弯管时,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另外,现有的车架的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上的动力 安装孔以及车尾部的后减震孔的高度不够,使整车的坐垫的高度有760mm,对于驾驶者驾驶 和操控不是十分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动车的车架,能够提高车架的工艺性 和质量,且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操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车架,包括位于车架左右两侧且互相平行的左大边 管和右大边管,以及分别与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相连的左小边管和右小边管,所述左大边 管和右大边管围成车架的底部、车架的座部、以及车架的尾部,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由 多段平滑的管件组成。优选的,所述左右大边管在座部和尾部的高度增加,使动力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 孔的高度增加。优选的,所述左小边管和右小边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连接在左大边管和右大 边管的前端,和其他部件构成车架的头部,第二部分一端连接在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车架座部和车架底部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在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车架座部上。 优选的,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之间的距离加宽。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多段平滑的管件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左大 边管和右大边管的走向更加流畅,因此弯管机生产边管时精度更高,弯管和冲压件之间焊 缝更细更均勻,大大减小车架的焊接变形,因而提高了车架的工艺性和质量;且动力安装孔 和后减震安装孔的安装高度提高,使机动车的坐垫降低,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 操控。。
图1为现有机动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的车驾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车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车架包括左大边管21、右大边管22、左小边管23、右小边管24。其中,左大边 管21、右大边管22互相平行排列,围成车架的底部31,车架的座部32,以及车架的尾部33。 所述左小边管23和右小边管24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连接在左大边管21和右大边管22的 前端,和其他部件构成车架的头部34 ;第二部分一端连接在左大边管21和右大边管22围 成的车架座部32和车架底部31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在左大边管21和右大边管22围成 的车架座部32上。所述车架的结构以左大边管21和右大边管22为主,由多段平滑的管件组成。与 现有技术相比,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的走向更加流畅,因此弯管机生产边管时精度更高,弯 管和冲压件之间焊缝更细更均勻,大大减小车架的焊接变形,因而提高了车架的工艺性和质量。另外,左大边管21和右大边管22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使得车架中间有更大的空 间,可以安装大容量的杂物箱。请继续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的车驾的侧面示意图。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座部32下设置有动力安装孔41,动力安装孔是 用来连接动力吊架,可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尾部33和座 部32交接处安装有后减震安装孔42,后减震安装孔是用来连接后减震器的,也可以采用螺 栓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左右大边管在座部和尾部的高度增加,使动力安装孔和后 减震安装孔的高度增加,因此使整车的坐垫的高度降低,从760mm减少约为735mm。这个高 度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操控。所述右小边管后侧还设置有起动继电器43,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起动继电器的位置从右大边管顶山更改至右小边管的后侧,使车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的车架,动力安装孔和后减震安 装孔的安装高度提高,使机动车的坐垫降低,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操控。所述车架结构适用于各种机动车,例如摩托车、电动车等。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的车架,大边管由多段平滑的管 件组成,走向更加流畅,因此弯管机生产边管时精度更高,弯管和冲压件之间焊缝更细更均 勻,大大减小车架的焊接变形,因而提高了车架的工艺性和质量;动力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 孔的安装高度提高,使机动车的坐垫降低,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操控。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机动车的车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 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 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 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机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车架左右两侧且互相平行的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以及分别与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相连的左小边管和右小边管,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车架的底部、车架的座部、以及车架的尾部,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由多段平滑的管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大边管在座部和尾部 的高度增加,使动力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孔的高度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小边管和右小边管分为 两部分,第一部分连接在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的前端,和其他部件构成车架的头部,第二部 分一端连接在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车架座部和车架底部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在左 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的车架座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之间 的距离加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车架。车架包括位于车架左右两侧且互相平行的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以及分别与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相连的左小边管和右小边管,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围成车架的底部、车架的座部、以及车架的尾部,所述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由多段平滑的管件组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左大边管和右大边管的走向更加流畅,因此弯管机生产边管时精度更高,弯管和冲压件之间焊缝更细更均匀,大大减小车架的焊接变形,因而提高了车架的工艺性和质量;且动力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孔的安装高度提高,使机动车的坐垫降低,更适合驾驶者对机动车的驾驶和操控。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553254SQ20092020161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林华智 申请人:林华智
一种机动车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弦乐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弦乐器。目前,制造一件音色好的木制弦乐器,要受多种条件制约,尤其是对材质的选定要求甚高。选材时事先要将大量材质进行干燥仓储处理,然后从中选出少数适用的
功能执行指示系统、功能执行指示方法以及功能执行指示程序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合适进行使用多个单词的功能执行。功能执行指示系统(1)的功能执行指示部(10)具有:功能执行指示部(11),其指示执行1个以上的任务;单词输入部(12),其输
专利名称:触摸面板用光波导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在触摸面板中作为对手指等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件而使用的触摸面板用光波导路。背景技术:触摸面板是通过用手指、专用的笔等直接接触液晶显示器等的屏幕对机器进行操作等的输入装置。该触摸
专利名称:厅堂客观音质参量测量系统和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建筑声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厅堂客观音质参量测量系统和方法。背景技术:厅堂客观音质参量的作用是描述厅堂音质。厅堂客观音质参量的测量是音乐厅、剧院、会议厅、体育馆等各类厅堂音质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背景技术:请参见图1与图2,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其包括框架ll与设置在该框 架11内部的多个光
专利名称:用于编码和解码声学参数的方法、设备和程序及用于编码和解码语音的方法、设备和程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编码和解码移动通信系统和因特网中的低位率声信号的方法,其中如语音信号和音乐信号的声学(acoustic)信号被编码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