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客车底盘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客车底盘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在车辆底盘的下面装有前轴、后 轴及车轮,在车辆底盘的上面装有汽车发动机车厢以及运载的人员和 /或货物等,因此汽车底盘是一种承上启下承载重任的部件。在现有 技术中汽车底盘都是釆用整体的钢架结构,这种底盘适只用于中小型 车辆,且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底盘中的大部分构件为铸件。这些汽车 底盘不能适用于大型的、较长的车辆。当车辆较长时,如釆用上述整 体汽车底盘,势必会使车辆的转弯半径增大,这样就会造成较大、较 长的车辆在许多道路上都不能正常行使。而且这种车辆还会增加驾驶
的难度,再有由于铸件的重量较大,不利于节省能减排。同时这种车 辆底盘也会增加加工、制造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底盘的机构进 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可使大 型车辆、较长车体进行灵活转向的汽车底盘结构,而且该汽车底盘还 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整体结构减轻,有利于节能减排的 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 一种客车底盘框
架结构,该底盘框架结构包括铰接盘与随动器,所述铰接盘与随动器 用于车辆转弯时车辆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铰接盘分为
动盘与定盘两部分,所述随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动盘连接,所述随动器
的另一端与所述定盘连接,所述动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所述定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在所述A框架、A'框架另一侧通过销轴再与底 盘的B框架、B'框架相连接,在所述B框架、B'框架的另一侧设有用 于将底盘框架支撑在轮轴上的支杆,所述A框架、A,框架与B框架、B, 框架分别由若干根横梁与若干根纵梁连接而成,在所述A框架与B框 架、A,框架与B,框架相连接端的纵梁上分别设有向上翘起段,在所述 翘起段的端部设有连接件。
其中,所述A框架为车辆前段中部底盘,所述A'框架为车辆后 段中部底盘,所述B框架为车辆前段前部底盘,所述B,框架为车辆后 段后部底盘。
其中,在所述B框架的前端、B'框架的后端分别设有两根支杆, 所述前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纵梁相连接,所述支杆用于将所 述框架支撑在车辆的轮轴上,所述B'框架的前端支撑在车辆的中部 轮轴上。
其中,在所述A框架的后端、A'框架的前端分别设有两根托杆, 所述托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和纵梁相连接,在所述托杆的另 一端与铰 接盘托架相连接,所述随动器安装在所述铰接盘托架与所述铰接盘之 间。
其中,所述向上翘起段的向上仰角为3° 5° 。 其中,与所述两根支杆连接的纵梁向前端收敛呈V形分布。 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纵梁沿所述框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其中,所述支杆和/或托杆为实心条状杆,在所述支杆和/或托杆 上设有连接孔。
其中,所述铰接盘托架为铸件,在所述铸件上设有减重孔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可使大 型车辆、较长车体的车辆进行灵活的转向,而且该汽车底盘还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整体结构减轻,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A框架、A'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B框架、B'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框架、B框架、铰接盘、随动器、A'框架、
B'框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A框架与B框架在随动器的驱动下绕铰接盘,
相对于A'框架与B'框架可转动的角度范围示意图。
图中1、 A框架;1,、 A,框架;2、 B框架;2,、 B,框架;3、横
梁;4、纵梁;5、铰接盘;5-1、动盘;5-2、定盘;6、随动器;7、
翘起段;8、连接件;9、支杆;10、托杆;11、铰接盘托架;12、连
接孔;al、转向角度;a2、铰接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
实施例l:
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客车底盘框架结构,该底盘框 架结构包括铰接盘5与随动器6,所述铰接盘5与随动器6用于车辆转弯 时车辆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铰接盘5分为动盘5-l与定 盘5-2两部分,所述随动器6的一端与所述动盘5-l连接,所述随动器6 的另一端与所述定盘5-2连接,所述动盘5-l与底盘的A框架l连接、所 述定盘5-2与底盘的A,框架l'连接,在所述A框架1、 A,框架l,另一侧通 过销轴再与底盘的B框架2、 B'框架2'相连接,在所述B框架2、 B,框架 2'的另 一侧设有用于将底盘框架支撑在轮轴上的支杆9,所述A框架1、 A'框架1'与B框架2、 B'框架2'分别由若干根横梁3与若干根纵梁4连接 而成,在所述A框架1与B框架2、 A,框架1,与B,框架2,相连接端的纵梁 上分别设有向上翘起段7,在所述翘起段7的端部设有连接件8。
6实施例2:
在实施例l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A框架1为车辆前段的 中部底盘,所述的A,框架l为车辆后段的中部底盘,所述的B框架2 为车辆前段的前部底盘,所述的B'框架为车辆后段的后部底盘。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B框架2的前端、B' 框架2,的后端分别设有两根支杆9,所述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 3和纵梁4相连接,所述支杆9用于将所述框架支撑在车辆的轮轴上, 所述B,框架2,的前端支撑在车辆的中部轮轴上。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A框架1的后端、A' 框架l'的前端分别设有两根托杆10,所述托杆10的一端与所述横 梁3和纵梁4相连接,在所述托杆10的另 一端与铰接盘托架11相连 接,所述随动器6安装在所述铰接盘托架11与所述铰接盘5之间。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向上翘起段的向上仰角为
3°* 5O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与所述两根支杆9连接的纵梁 4向前端收敛呈V形分布。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梁3与所述纵梁4焊接 连接。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纵梁4沿所述框架的纵向 中心线对称分布。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杆9和/或托杆10为实 心条状杆,在所述支杆9和/或托杆10上设有连接孔。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铰接盘托架11为铸件, 在所述铸件上设有减重孔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可使大型车辆、较 长车体的车辆进行灵活的转向,而且该汽车底盘还应具有结构简单,
易于加工制造,整体结构减轻,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框架结构包括铰接盘与随动器,所述铰接盘与随动器用于车辆转弯时车辆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铰接盘分为动盘与定盘两部分,所述随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动盘连接,所述随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定盘连接,所述动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所述定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在所述A框架、A’框架另一侧通过销轴再与底盘的B框架、B’框架相连接,在所述B框架、B’框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底盘框架支撑在轮轴上的支杆,所述A框架、A’框架与B框架、B’框架分别由若干根横梁与若干根纵梁连接而成,在所述A框架与B框架、A’框架与B’框架相连接端的纵梁上分别设有向上翘起段,在所述翘起段纵梁的端部设有连接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框架为车辆前段中部底盘,所述A'框架为车辆后段中部底盘,所述B框架为车辆前段前部底盘,所述B'框架为车辆后段后部底盘。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框架的前端、B'框架的后端分别设有两根支杆,所述前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纵梁相连接,所述支杆用于将所述框架支撑在车辆的轮轴上,所述B,框架的前端支撑在车辆的中部轮轴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框架的后端、A'框架的前端分别设有两根托杆,所述托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和纵梁相连接,在所述托杆的另 一端与铰接盘托架相连接,所述随动器安装在所述铰接盘托架与所述铰接盘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翘起段的向上仰角为3° 5° 。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两根支杆连接的纵梁向前端收敛呈V形分布。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焊接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沿所述框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和/或托杆为实心条状杆,在所述支杆和/或托杆上设有连接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盘托架为铸件,在所述铸件上设有减重孔和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包括铰接盘与随动器,铰接盘与随动器用于车辆转弯时车辆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相对转动,铰接盘分为动盘与定盘两部分,随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动盘连接,随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定盘连接,动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定盘与底盘的A’框架连接,在A框架、A’框架另一侧通过销轴再与底盘的B框架、B’框架相连接,在B框架、B’框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底盘框架支撑在轮轴上的支杆,A框架、A’框架与B框架、B’框架分别由若干根横梁与若干根纵梁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客车底盘框架结构可使大型车辆、较长车体的车辆进行灵活的转向,而且该汽车底盘还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1400217SQ20092010696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黄坤达 申请人: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
客车底盘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式导光板。 背景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是一种被动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必须具有背光模块, 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所需的照明,才能将画面呈现出来。图1是
专利名称:改进噪声环境和频率失谐条件下话音识别性能的系统和方法背景1、领域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噪声环境和频率失谐条件下改善语音识别性能的系统和方法。2、背景语音识别(V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通过赋予机器具有模拟智能来识别使用者
监控通话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监控通话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监听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中的语音信息;将所述语音信息与指定关键词进行匹配;如果所述语音信息与所述指定关键词匹配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卷片式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巻片式铰链机构。技术背景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质轻、体薄、辐射低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 荧光显示器。 一般液晶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下端与底座固定的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保留部分 液晶显示面板保护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方法。背景技术:液晶显示器具有外形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已被广泛也
专利名称:一种以彩电作为可控光源的乐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是以彩色电视机作为可控光源的乐器。目前,彩电只是用作播放节目,传播新闻,而未用作彩色光源,是彩电的一个缺陷,因而音乐的弹奏没有与彩色相谐调统一,而达不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