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
背景技术:
当今,环保已成为大家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环保符合十八大中构建生态文明的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如何把汽车做的更加环保,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燃油费上涨,能源问题亟待解决。做节能型的汽车更符合当今世界节约能源的共识。在步行街、旅游景点,传统的观光电瓶车只是按照既定的路线运行,不能满足游客自主选择景点的要求;在图书馆,管理员推着小车来回整理图书,在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清洁人员、巡逻民警需要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来回走动,劳动强度不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能源,更加环保。2、伸缩结构使装置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3、三角形固定支架,使结构更加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更加节约空间的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由前车体、后车体、前轮、后轮、电瓶、前轮旋转支架、后轮旋转支架、垂直式夹具、减震系统、硬杆固定装置构成。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组成整个厢式车体,前车体比后车体稍窄,且前车体在后车体底板上方并紧贴底板,二者最高处在水平面平齐,长度相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组成装置的伸缩装置,前车体左右两侧的滑轨分别为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底面的两条滑轨为第三滑轨、第四滑轨,后车体在对应位置有四条滑槽。所述硬杆固定装置由短硬杆,长硬杆,填充模块、套环构成:厢式车体两侧分别有一套硬杆固定装置,左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二组合点,填充模块固定在前车体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二组合点处,长硬杆固定在后车体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三固定点处,短硬杆固定在后车体左侧车厢壁上的第四固定点处;右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一组合点,填充模块固定在前车体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组合点处,长硬杆固定在后车体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二固定点处,短硬杆固定在后车体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固定点处;短硬杆可绕第一固定点、第四固定点旋转同时长硬杆可绕第三固定点、第二固定点旋转。所述前轮旋转支架一端固定在前轮的轴中间,一端通过减震系统固定在前车体前端,两个后轮旋转支架一端固定在后轮的轴上,一端通过减震系统固定在后车体后部;电瓶放置在后车体后部,位于两个后轮旋转支架中间,方向操作杆连接前轮轴上。[0013]所述短硬杆与长硬杆的夹角为α,且α的角度范围介于20°到45°之间,整体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的第一组合点与第二组合点在车体两侧的位置并不对称,一个靠下,一个靠上;第一固定点与第三固定点左右对称,第二固定点与第四固定点左右对称。所述第一组合点和第二组合点为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短硬杆的前部、长硬杆的前部、填充模块,组成为上半部是大的椭圆柱,下半部分是小的圆柱的形状。所述套环为椭圆形空心圈,大小与椭圆柱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可以伸缩,车轮可以折叠到小车内部,存放时更加节约空间;要做小车行驶时,拉伸出前车体、把车轮旋转到车体外、接好两侧的硬杆固定装置、拉开折叠座椅,即可作为小车驾驶;不用的时候,即可缩回成整体,收回车轮,套环套入椭圆柱内,即可将第一组合点和第二组合点的三部分卡住,使得短硬杆和长硬杆与固定在前车体上的填充模块连接到一起,这样前车体与后车体连接到了一起,其加固作用。本装置质量轻便,结构简单,小车的组合使用过程清晰,硬杆固定装置提高了稳定性,伸缩结构使得小车整体体积减小,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图1为小车伸 展状态俯视图;图2为小车收缩状态俯视图;图3为小车收缩状态侧视图;图4为小车的车体的立体图;图5为小车收缩状态的车体正视图;图6为小车拉伸状态的车体左视图;图7为小车拉伸状态的车体右视图;图8为硬杆固定装置的拆分状态俯视图;图9为硬杆固定装置的组合状态俯视图;图10为硬杆固定装置的组合状态侧视图;图11为硬杆固定装置的套环固定原理图;图12为硬杆Hl的侧视图;图13为硬杆Hl的立体图;图14为硬杆Η2的侧视图;图15为硬杆Η2的立体图;图16为填充模块Η3的侧视图;图17为填充模块Η3的立体图;图中标号:Al-前车体;Α2-后车体;Β-前轮;C_后轮;D_电瓶;E1_前轮旋转支架;E2_后轮旋转支架;F垂直式夹具;G1-第一滑轨;G2-第二滑轨;G3-第三滑轨;G4-第四滑轨;H1_短硬杆;H2-长硬杆J-减震系统;K-方向操作杆;Ρ-第一固定点;Q_第二固定点;R_第三固定点;S_第四固定点;T-第一组合点;U-第二组合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由前车体Al、后车体A2、前轮B、后轮C、电瓶D、前轮旋转支架E1、后轮旋转支架E2、垂直式夹具F、减震系统J、硬杆固定装置、方向操作杆K构成。箱式车体由前车体Al和后车体A2组成,前车体Al比后车体A2稍窄,且前车体Al在后车体A2底板上方并紧贴底板,二者最高处在水平面平齐,长度相等。旋转支架El包括前轮旋转支架El和后轮旋转支架E2,前轮旋转支架El —端固定在前轮B的轴中间,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前车体Al前端,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 —端固定在后轮C的轴上,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后车体A2后部;电瓶放置在后车体A2后部,位于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中间,方向操作杆K连接前轮轴上。图4、图5所示为小车车体的结构,伸缩装置由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组成,前车体Al左右两侧的滑轨分别为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底面的两条滑轨为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后车体A2在对应位置有四条滑槽。图6、图7为小车拉伸状态时车体左视图和右视图。厢式车体两侧分别有一套硬杆固定装置,左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二组合点U,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l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二组合点U处,长硬杆H2固定在后车体A2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三固定点R处,短硬杆Hl固定在后车体A2左侧车厢壁上的第四固定点S处;右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一组合点T,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l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组合点T处,长硬杆H2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二固定点Q处,短硬杆Hl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固定点P处;短硬杆Hl可绕第一固定点P、第四固定点S旋转同时长硬杆H2可绕第三固定点R、第二固定点Q旋转;第二组合点 U与第一组合点T在车体两侧的位置并不对称,一个靠下,一个靠上;第一固定点P与第三固定点R左右对称,第二固定点Q与第四固定点S左右对称。图8至图17都是硬杆固定装置的组合图及拆分图。第一组合点T和第二组合点U为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短硬杆Hl的前部、长硬杆H2的前部、填充模块H3,组成为上半部是大的椭圆柱,下半部分是小的圆柱的形状,套环H4为椭圆形空心圈,大小与椭圆柱相同,短硬杆Hl与长硬杆H2的夹角为α,且α的角度范围介于20°到45°之间,整体组成三角形结构,套环Η4套入椭圆柱内,即可将第一组合点T和第二组合点U的三部分卡住,使得短硬杆Hl和长硬杆Η2与固定在前车体Al上的填充模块Η3连接到一起,这样前车体Al与后车体Α2连接到了一起,其加固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由前车体(Al)、后车体(A2)、前轮(B)、后轮(C)、电瓶(D)、前轮旋转支架(E1)、后轮旋转支架(E2)、垂直式夹具(F)、减震系统(J)、硬杆固定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体(Al)和后车体(A2)组成整个厢式车体,前车体(Al)比后车体(A2)稍窄,且前车体(Al)在后车体(A2)底板上方并紧贴底板,二者最高处在水平面平齐,长度相等; 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组成装置的伸缩装置,前车体(Al)左右两侧的滑轨分别为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底面的两条滑轨为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后车体(A2)在对应位置有四条滑槽; 所述硬杆固定装置由短硬杆(Hl),长硬杆(H2 ),填充模块(H3 )、套环(H4 )构成:厢式车体两侧分别有一套硬杆固定装置,左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二组合点(U),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I)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二组合点(U)处,长硬杆(H2 )固定在后车体(A2 )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三固定点(R)处,短硬杆(Hl)固定在后车体(A2)左侧车厢壁上的第四固定点(S)处;右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一组合点(T),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l)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组合点(T)处,长硬杆(H2)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二固定点(Q)处,短硬杆(Hl)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固定点(P)处;短硬杆(Hl)可绕第一固定点(P)、第四固定点(S)旋转同时长硬杆(H2)可绕第三固定点(R)、第二固定点(Q)旋转; 所述前轮旋转支架(El) —端固定在前轮(B)的轴中间,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前车体(Al)前端,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 —端固定在后轮(C)的轴上,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后车体(A2)后部;电瓶放置在后车体(A2)后部,位于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中间,方向操作杆(K)连接前轮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硬杆(Hl)与长硬杆(H2)的夹角为α,且α的角度范围介于20°到45°之间,整体组成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合点(T)与第二组合点(U)在车体两侧的位置并不对称,一个靠下,一个靠上;第一固定点(P)与第三固定点(R)左右对称,第二固定点(Q)与第四固定点(S)左右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点(T)和第二组合点(U)为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短硬杆(Hl)的前部、长硬杆(Η2)的前部、填充模块(Η3),组成为上半部是大的椭圆柱,下半部分是小的圆柱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Η4)为椭圆形空心圈,大小与椭圆柱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汽车结构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本实用新型包括厢式车体、前轮、后轮、旋转支架、伸缩装置、硬杆固定装置,小车车体由两部分组成,作为小车使用时处于拉伸状态,否则处于缩回状态;小车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固定装置,当作为小车使用时,可加固前后两部分的连接;小车通过伸缩结构设计,减小了其整体体积,三角形固定结构灵活稳定,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作为简易代步车使用。
文档编号B62B3/02GK203094126SQ20132001206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赵孝磊, 徐东旭, 周子青, 田 浩, 申思, 朱永强, 段春明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终端纤缆分路汇聚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到户FTTH和小区智能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终端纤缆分路汇聚器。背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到户FTTH和智能化布线大量应用于智能小区和智能楼宇,但由于原器件功能单一,不
专利名称:光源组件和投影仪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具有荧光板的光源组件,与具有该光源组件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当今,多采用作为图像投影装置的数据投影仪,其将个人计算机的画面及视频图像、以及基于在存储卡等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等投影于屏
专利名称:一种板胡自然跳弓的演奏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胡的演奏方法,特别是一种板胡自然跳弓的演奏方法。背景技术: 板胡是我国弓弦类的常用乐器,以往一般仅限于各种地方戏曲的伴奏,随着乐器改革和民族器乐的发展,板胡得以走上了独奏舞台,在
专利名称: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LED灯具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在进行耐压测试时不会打火损坏的 LED灯具。背景技术:[0002]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安全的重视,LED照明产品
专利名称:放射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放射诊断装置[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放射诊断装置。[0002]背景技术:放射线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放射线检查就是利用放射线将病人病变情况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led台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侧光源的、发光面均匀且无炫光,不伤眼的新型LED台灯。背景技术:台灯是人们生活中用来照明的一种家用电器。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柱式的,一种是有夹子的。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