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安装于汽车前舱内的仪表板管梁上,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一端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仪表板管梁外壁相匹配的圆弧形结构,所述主体呈弧形,所述副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弧形,所述副支架焊接于所述主支架上,且弧形弯曲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将支架焊接到仪表板管梁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此支架有效地溃缩吸能,对汽车部分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内部乘员的目的;该支架模具制造简单、成本降低,能通过调整支架的结构及相关参数较灵活地调整此支架溃缩时的受力状况。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前舱部分一般没有在横梁上设计保护,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碰撞时,前舱向后移动的位移比较大,座舱内部缓冲空间不足,容易造成对乘员较严重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车祸后前舱后移对乘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安装于汽车前舱内的仪表板管梁上,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一端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仪表板管梁外壁相匹配的圆弧形结构,所述主体呈弧形,所述副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弧形,所述副支架焊接于所述主支架上,且弧形弯曲方向相同。
[0005]其中,所述支撑架两侧中部垂直向外各延伸有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架的两端部以及连接板焊接于所述主体上。
[0006]其中,所述主体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一侧板,所述支撑架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二侧板,所述主支架和副支架相向装配,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卡紧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0007]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从主体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一安装边以及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二安装边。
[0008]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加强筋。
[0009]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减重孔。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上述方案中,将支架焊接到仪表板管梁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此支架有效地溃缩吸能,对汽车部分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内部乘员的目的;该支架模具制造简单、成本降低,能通过调整支架的结构及相关参数较灵活地调整此支架溃缩时的受力状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的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的焊接总成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焊接到仪表板管梁的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1、主支架;[0018]101、主体;102、连接板;103、第一安装边;104、第二安装边;
[0019]2、副支架;
[0020]201、支撑架;202、连接板;203、减重孔;204、第二侧板;205、加强筋;
[0021]3、仪表板管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因发生车祸后前舱后移对乘员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安装于汽车前舱内的仪表板管梁3上,包括主支架I和副支架2,所述主支架I包括一长条形薄片主体101以及设于所述主体101 —端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仪表板管梁外壁相匹配的圆弧形结构,所述主体101呈弧形,所述副支架2包括一长条形薄片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呈弧形,所述支撑架201上设有减重孔203,所述支撑架201两侧中部垂直向外各延伸有一连接板202,所述支撑架201的两端部以及连接板202焊接于所述主体101上,所述连接板202上设有加强筋205,所述副支架2焊接于所述主支架I上,且弧形弯曲方向相同。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101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一侧板102,所述支撑架201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二侧板204,所述主支架I和副支架2相向装配,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04卡紧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02之间,所述连接板202设于所述第二侧板204上。
[0026]所述安装部包括从主体101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一安装边103以及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02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二安装边104,第一安装边103和第二安装边104的表面呈圆弧形,可与仪表板管梁的外侧壁相贴合。
[0027]如图4所示的,将主体I上的安装部焊接于仪表板管梁3上,主体101的另一端焊接于汽车前舱底部的车架上,当整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前舱吸能支架有一个沿箭头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吸能溃缩的作用,进一步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0028]上述方案中,将支架焊接到仪表板管梁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此支架有效地溃缩吸能,对汽车部分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内部乘员的目的;该支架模具制造简单、成本降低,能通过调整支架的结构及相关参数较灵活地调整此支架溃缩时的受力状况。
[002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安装于汽车前舱内的仪表板管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一端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仪表板管梁外壁相匹配的圆弧形结构,所述主体呈弧形,所述副支架包括一长条形薄片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弧形,所述副支架焊接于所述主支架上,且弧形弯曲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两侧中部垂直向外各延伸有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架的两端部以及连接板焊接于所述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一侧板,所述支撑架的两条长边各垂直延伸有第二侧板,所述主支架和副支架相向装配,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卡紧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从主体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一安装边以及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端部向外弯折的第二安装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舱吸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减重孔。
【文档编号】B62D25/14GK203581135SQ20132062987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袁玖华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舱吸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形成衬底的浮置结构、浮置栅电极和场致发射器件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自衬底表面抬升的浮置拱顶结构的形成方法、以及制造采用该浮置拱顶结构的场致发射器件(FED)的方法。背景技术: 制造场致发射器件包括一系列的半导体工艺,即形成阴极
专利名称:多功能光学模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照明的光学模块。技术背景 现有的照明灯,光线是向四周发散,它的光能的利用率大多不高。在现有的照明技 术中,为追求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以便节约能源,因此就有了光学模块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背光模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改良的线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模组。背景技术:请参照图l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9主要是由发光源90 (例如,冷阴极萤光灯管、热阴极萤光灯管)
专利名称:正像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正像镜,属于生活用品。镜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化装、美容离不开它,但目前普通的镜子照物体所成之像总是反像,镜中反映的是对称像,即镜中映出被照人的左眼、左脸实为人体的右眼、右脸,因此
专利名称:一种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LED日光灯。背景技术:LED (Lighting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他是利用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
专利名称:一种led路灯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路灯的改良结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LED路灯灯头由灯体、LED灯和透明灯罩构成,LED灯是安装在灯体上的,且是以阵列的方式高密集地安装,在日常照明时,这种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