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
技术背景如曰本特开平6-183381号公报中所示,现有技术的二轮摩托车 具有车架,车架包括下架和主架,下架从头管向斜下方延伸,主架 为左右一对,其前端固定于上述下架,并向后上方延伸。上述主架 在中间部弯折,其后端向上立起后向后上方延伸,并^皮后部车体罩 和侧罩覆盖。具体来讲,后部车体罩覆盖主架的上部,侧罩覆盖主 架的两侧部。另外,该后部车体罩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弯曲成凸形。但是,在下雨天等时候,落到后部车体罩上表面上的雨水的一部分会通过排水孔流到排水管中,其中,上述排水孔设置在后部车体罩与设置在后部车体罩上表面的燃料注入口之间,这样,水的大部 分沿后部车体罩弯曲的上表面向车辆左右方向流动,流过侧罩后落下。然而,如上所述,在雨水向车辆左右方向流动的情况下,当"f喿作 者操作车辆时,积存于后部车体罩上的雨水会经由侧罩而向操作者方向流动,因而在操作者操作车辆时可能会使其感到不舒服的感觉。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各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部车体罩,该后部 车体罩能减少从其上表面流过车辆侧方而落下的水,在操作者操作 车辆时使操作者不感到不舒服。为解决上述问题,如技术方案1所述,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后 部车体罩覆盖着乘员所坐的车座下方或后方车体部分,具有向上翘曲的上表面部,/人车辆后方看时,该上表面部的中部附近向上方弯 曲成凸状,其中,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 延伸用于引导水的导向机构。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由于落在后部车体罩的上表面上的 雨水被导向机构沿车辆方向导向并排出,所以能够减少从上表面上 流过车辆侧方后落下的水,能够减少操作者在操作车辆时等被水溅 到身上的情况。如技术方案2所述,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中, 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左右一对上述导向机构,且该导向 机构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部。采用上述结构,可由突起部向车辆方向排水,因此能够减少从上 表面流过车辆侧方后落下的水,能够减少操作者在操作车辆时等被 水溅到身上的情况。如技术方案3所述,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 罩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朝向车辆后方逐渐降低。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行驶时沿左右突起部吹过的气流易于从逐 渐降低的突起部剥离,剥离的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在突起部的后部 引起紊流并向车辆后方流动,所以可起到由该紊流将上表面上的积 水吹到车辆后方的作用。如技术方案4所述,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的基础上,从车辆后方看,上述突起部呈以与该突起部接触 的车辆外罩部分为垂直面的直角三角形形状。采用上述结构,可将带起上述紊流的行驶时所带起的气流充分地 沿突起部导向,提高了紊流的吹拂效果。如技术方案5所述,在技术方案2 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 体罩构造的基础上,在上述后部车体罩的上表面部上方设置有承载 货物的支座,支承该支座的腿部在上述上表面部的左右突起部之间 的中部附近固定在车体后部。在设置支座时,由于将腿部固定在突起部间的中部附近,所以配置突起部时,腿部不会对突起部的位置或形状造成影响,能够在确 保设计自由度的情况下配置支座。如技术方案6所述,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起部之间的中部附近所设的开口的紧固部件而固定在车体后部,在 上述上表面部设置有在上述开口的周围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能够防止雨水流到紧固部件处,从而可确保紧固部件的耐 久性。如技术方案7所述,在技术方案2 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 体罩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如技术方案8所述,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 罩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如技术方案9所述,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 罩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采用技术方案7 9的结构,可在不增加零件数的情况下在后部车 体罩上设置突起部,有利于降低成本。如技术方案IO所述,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 体罩构造的基础上,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左右一对上述 导向机构,且该导向才凡构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采用上述结构,可由凹部向车辆方向排水,因此能够减少从上表 面流过车辆侧方后落下的水,能够减少操作者在操作车辆时等被水 溅到身上的情况。具有与突起同样的效果。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左侧面的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后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罩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罩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罩的左侧面的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车辆的支座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车辆的支座的左侧面的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前照灯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导流罩和仪表遮板的主视图。 图ll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导流罩和仪表遮板的沿图IO的箭头I所 指方向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以二4仑摩托车行驶方向为前方,其相反方向为后方,驾驶者乘坐于摩托车上而朝向前方时,其左侧为左方,其右侧为右方。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踏板型二轮摩托车的左侧面的视图。车辆10为二轮摩托车,在其上构成车架11前端的头管12上安装有可 操舵的前叉13,在设置于该前叉13上的操向轴14上安装有把手轴 15,在前叉13的下端安装有前轮16,在构成车架11的主架17的中 间部经由连接部18,在动力单元19的后端安装有后4仑20,后减震 器单元21连"l姿动力单元19的后端与主架17的后部,并安装在两者 之间。车架ll包括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斜下方延伸的下架22、 从该下架22的下部向左、右后方延伸,在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左 右后端之间连接的主架17。其中,23是支承主支架24的下部架。 图中的25是导流罩,26是仪表遮板。64是前照灯。主架17的前部通过未图示的支承部件支承踏板100。另外,在 主架17和踏板100之间设置有制动踏板102的支承轴103,制动踏 板102用于使赋予后轮20制动力的后轮鼓式制动器101动作。后轮 的后上方被后挡泥^反121覆盖。动力单元19具有构成其前部的发动机104和一体设置于该发动机104后部的无才及变速机109,该无极变速才几109包括与曲轴105 连接的驱动4仑106,以及通过V型带107传递驱动力的从动轮108。 发动机104的上部连接吸气装置110,下部连接排气装置111。吸气装置110具有与发动机104的汽缸头112的上部连接的吸 气管113,与该吸气管113连接的节气门主体114,通过连接管115 连接该节气门主体114的空气滤清器116。空气滤清器116安装在动 力单元19的后方上部。排气装置lll具有连接汽缸头112的下部的排气管117,连接 该排气管117的后端的消声器118。在该消声器118上连接有用于给 消声器118内的废气供给空气而使未燃气体燃烧的二次空气供给装 置119。如图l所示,其中装有用于操纵车辆的把手的导流罩25设置在 头管12的上端部。仪表遮板26具有与导流罩25相对应的形状,结 构为板状,其左右两侧安装于导流罩25,在与导流罩25的外表面之 间形成向上开口的空间。图10为本发明的车辆的导流罩25和仪表遮板26的主视图,图 11为本发明的车辆的导流罩25和仪表遮板26的沿图IO的箭头I所 指方向看的仰^L图。如图10和图ll所示,在4义表遮才反26的下端部 和导流罩25之间设置有间隙t。由于具有该间隙t,当有东西进入仪 表遮板26和导流罩25之间时,可轻松将其取出。另外,还能防止 雨水等积存。间隙t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使雨水等不积存的形状 均可。另外,如果改变仪表遮板26和导流罩25的形状,在车辆行 驶中,行驶风通过上述间隙而被导向驾驶者,因此能舒适地驾驶。图1中,前罩61以覆盖操向轴14、头管12等的方式设置在车 辆的前方。前照灯64以相对于仪表遮板26位于与操向轴14的方向 大致平行的直线上的方式在仪表遮板26的前下方结合于前罩61。如 图8所示,在前照灯64的上方,在上部的前罩61上设置有由肋部 63划分开的左右一对的开口 62。通过上述开口 62,既能够给前照灯 64散热、提高冷却性,又能够保护设置在前罩61内部的部件免受尘埃侵害,并改善外观性。详细地讲,在车辆行驶中,由轮胎巻起的尘埃积存于前罩61内, 从而影响功能零件等,但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可利用行驶风,通过从开口 62导入的空气来抑制尘埃。另外,在图8中,开口 62由 肋部63而划分为左右一对,但也可以不设置肋部63而仅设置一个 开口 62。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开口 62。只要能导入空气,并提高 前罩61的单调的外观设计,对开口 62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如图9所示,在前照灯64上,在/人反射4竟面向后方延伸 出的延伸部65上分体安装有树脂制(半透明)板66。现有技术中由 于采用在反射镜面上施加了 Al蒸镀加工的零件来装饰前照灯的外 观,所以无法简单地变更前照灯的外观设计。为突出外观不同,必 须制造新的饰板模具。通过使用上述树脂制板66,能够通过对树脂 色的变更来简单地表现外观的不同。另外,其它车辆的前照灯等的 光可透射过树脂制(半透明)板66而反射。透射过的光在夜间能够 映现出前照灯64整体,由此可^R高其视觉认知性。在图1中,该车辆10在后部具有车座32。用于承载货物的支座 33围绕该车座32并与操作者或搭乘者把持的提手34相连,并从提 手34的后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图1中的右侧)延伸。另外,支 座33向车辆后侧延伸,并向上略樣H顷斜。在支座33的下方,后部车体罩41绕车辆后部设置。侧罩35与 后部车体罩41连接,并覆盖车辆10的侧部,在其前方,车座32的 前部下方由车体罩120覆盖。在图2中,后部车体罩41向上弯曲成凸状,并呈左右对称的形 状。后部车体罩41下方设置有后组合灯36,该后组合灯36将后部 车体罩41的侧边缘和后边缘围起来。后部车体罩41的后边缘呈圆 弧状,与后组合灯36后边缘的弧度相一致。在后部车体罩41的两 侧与后边缘邻近的部分设置有向车体宽度中心凹陷的缺口部46。由 于形成该缺口部46,所以后组合灯36的转向信号灯37上部的一部 分向上方露出,易于i人知。如图2和图3所示,后部车体罩41覆盖着车座的下方或后方的 车体部分,具有向上翘曲的上表面部42、和位于上表面部42的前部 的堤状部44。从车辆后方看时,上表面部42的中央附近朝向上方顺 緩地弯曲成凸状。另外,在比较上表面部42的前后的高度时,从整 体上来看,前部比后部高(参照图5),雨水易于向车辆后部流动。 设定得比上表面部42高的堤状部44 一皮用于防止雨水等向车辆前方 流动。如图4所示,在上表面部42上设置有与上述提状部44相连的左 右一对突起部43、 43。参照图2、 3、 5可知,在该上表面部42上形成的左右一对突起 部43、 43向上方凸起,并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由于突起部43、 43将落在后部车体罩41的上表面上的雨朝向车辆后方排水,所以能 够减少从上表面流向车辆侧方而落下的水。突起部43、 43朝向车辆后方逐渐降低,而其顶点最终与上表面 部42共面。由于突起部43、 43逐渐降低,所以沿左右突起部吹过 的行驶中所产生的气流可将积水吹向车辆后方。另外,乂人车辆后方看,突起部43、 43呈以上表面部42为垂直面 V的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突起部43、 43的两侧为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及另一方的垂直边。由此,可将带起紊流的行驶时所带起的气流 充分地沿突起部导向,提高了紊流的吹拂效果。其中,突起部43、 43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只要向上方凸出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突起部43、 43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41 一体成形 的,但也可以相对于上述后部车体罩41独立成形。其中,在突起部 43、 43与上述后部车体罩41 一体成形时,可以不增加零件数目,有 利于降低成本。在后部车体罩41的上方,支座33与车座一黄支架34连接并向车 辆后方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支座33具有腿部51和支座构件53。腿部 51具有大致U字形的结构,在其下端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用于将其安装到车体后部的中央部分。上述腿部51的下端部通过紧固部件54 而固定在车体后部,其中,所述紧固部件54贯穿设置在后部车体罩 41的上表面部42上的安装孔45。腿部51的两上端通过焊接等方式 与支座构件53连接,从而可支承支座构件5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 间部52为压扁管状的脚部而形成的^1状,^E并不限定于该形状。在本发明中,由于安装孔45设置在突起部43、 43之间,所以腿 部51与突起部43、 43相分离。因此,可在不对突起部43、 43的位 置或形状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平衡性良好地支承支座构件53。若安装孔45设置在上表面42的中央附近,则水可能经安装孔 45落入后部车体罩41内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表面部42上 设置有在安装孔45周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通过该隆起部可有效 防止水流入后部车体罩41的内部。当然,也可以不在安装孔45周 围设置隆起部,而是在安装孔45周围以密封部件进行密封。当然, 在不设置支座33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安装孔45。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突起部43、 43为导向4几构,通过将左右一 对突起部43、 43设置在上表面部42上,来向车辆后方引导并排出 雨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左右一对 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槽,以该槽作为导向机构。另外,只要突起部43、 43或槽是沿车辆前后方向,那么也可以设置多于两条的更多条。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从车辆后方看时,上表面部的中部附近 向上方弯曲成凸状,但作为后部车体罩构造,也可以是上表面部两 侧较高,中部附近向下方凹陷,只要水能由该凹部导向排出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突起部或者槽。
权利要求
1. 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其覆盖着乘员所坐的车座下方或后方车体部分,具有向上翘曲的上表面部,从车辆后方看时,该上表面部的中部附近向上方弯曲成凸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用于引导水的导向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左右一对上述导向机构,且该导 向机构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上述突起部朝向车辆后方逐渐降低。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从车辆后方看,上述突起部呈以与该突起部接触的车辆外罩部分 为垂直面的直角三角形形状。
5. 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 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部车体罩的上表面部上方设置有承载货物的支座,支承车体后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部附近所设的开口的紧固部件而固定在车体后部,在上述上表面部 设置有在上述开口的周围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
7. 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上述突起部是与上述后部车体罩一体成形的。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机构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能够在雨天时等减少从后部车体罩上表面流过车辆侧方而落下的水。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覆盖着乘员所坐的车座下方或后方车体部分,具有向上翘曲的上表面部,从车辆后方看时,该上表面部的中部附近向上方弯曲成凸状,其中,在上述车体罩的上表面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机构。
文档编号B62J23/00GK101279628SQ20071009036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6日
发明者谢玉贤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后部车体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射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领域,涉及一种射灯,具体涉及一种以LED为光源的MR16射灯。背景技术:通常的MR16射灯,包括灯头座、LED光源、LED驱动电源、光学透镜以及用于散热的铝制外壳,所述LED光源、LE
专利名称:一种led灯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种LED灯管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涉及一种LED灯管。背景技术:近年来,LED灯具因为节能、更环保、效率高、体积小、寿命更长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LED灯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方法,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用于大画面、薄形、重量轻的电视机等的图像显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用于计算机和电视机等的图像显示的彩色显示部件中,使用等离子
一种音域更宽的竖吹巴乌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音域更宽的竖吹巴乌,在主管上设有簧片和十个按音孔,主管的正面分布有七个按音孔,分别是第一按音孔、第二按音孔、第三按音孔、第五按音孔、第六按音孔、第七按音孔和第八按音孔;主管下部的侧
专利名称:借助语音命令注释的自动数据路由选择的制作方法本申请是1998年2月19日登记的题为“用于便携式扫描应用的扫描图象的语音注释”的Thomas C.Oliver的系列号为09026,082的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被包括在本文中作为
专利名称:大功率led洗墙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大功率LED洗墙灯。背景技术:洗墙灯,顾名思义,就是让灯光像水一样洗过墙面,主要用来做建筑装饰照明之用,还有用来勾勒大型建筑的轮廓。由于LED具有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