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装置,特别是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
现有的摩托车液压盘式制动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前后分离制动,即用手刹制动泵控制前制动钳,进而控制前轮的制动,用脚刹制动泵控制后制动钳,进而控制后轮的制动。另一种是组合式制动装置,国外高档摩托车上应用较多。它的结构特点是,在前轮上安装两个制动钳,一个制动钳用手刹制动泵控制,另一个制动钳和后轮制动钳用脚刹制动泵控制。这种制动装置,虽然性能良好,但由于需三组制动钳,造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同时用手脚刹制动时,较难控制好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用脚刹制动泵控制前、后轮制动钳,又能用手刹制动泵控制同一前轮制动钳的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由前制动钳1、前制动盘2、前制动液压泵9、前制动手柄11、制动踏板3、同步制动液压泵4、后制动盘5、后制动钳6和储油箱组成,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前制动钳1和前制动盘2均为一个,设一换向阀8,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均能经该换向阀分别控制前制动钳1动作。储油箱可以是一个,这时,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共用一个储油箱;储油箱还可以是两个,这时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分别对应一个储油箱。换向阀8的作用,就是能将来自同步制动液压泵4的制动力或来自手制动液压泵9的制动力转换为一个方向输出,使它们均能控制同一前制动钳,因此,换向阀8的结构可根据其作用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以下是其具体的两种结构形式。
换向阀8由阀体8-1、活塞8-2,位于阀体两端的两个进油通道8-3、8-4和位于阀体中部的出油通道8-5组成,它的两个进油通道8-3、8-4分别经一根油管与前制动液压泵9,同步制动液压泵4连接,它的出油通道8-5经油管与前制动钳1连接。
换向阀8由阀体8-1,两个进油通道8-3、8-4,一个出油通道8-5,和两个单向阀片8-6、8-7组成。两个单向阀片8-6、8-7分别位于两个进油通道8-3、8-4内。两个进油通道经油管分别与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泵4连接,它的出油通道经油管与前制动钳1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换向阀,该换向阀能分别将来自前制动液压泵9、同步制动液泵4的制动力转换为同一方向,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同一个前制动钳,即可通过同步制动液压泵4控制,从而实现前、后制动同步;又可通过前制动液压泵9控制,从而实现互备制动功能,即,一旦有一个制动液压泵出现故障,还可利用另一个制动液压泵实施对前制动钳的控制。由于前制动钳、前制动盘均为一个,比现有技术各节约了一个前制动钳、前制动盘,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
图1中换向阀8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
图1中换向阀8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
图1、图2。由
图1看出,该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的储油箱为两个,其中储油箱7为同步制动液压泵4供油,另一个储油箱10为前制动液压泵9供油。后制动钳6与后制动盘5、同步制动液压泵4之间的连接,同步制动液压泵4与制动踏板3、储油箱7之间的连接,前制动液压泵9与储油箱10、前制动手柄11的连接,前制动钳1与前制动盘2之间的连接等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同点是,在前制动钳1与同步制动液压泵4之间的连接,前制动钳1与前制动液压泵9之间的连接均是通过一个换向阀8来达到的。同步制动液压泵4,前制动液压泵9,经油管分别与换向阀8的两个进油通道相连,换向阀8的出油通道经油管与前制动钳1的进油端相连。换向阀8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阀体8-1的空腔内容有柱形活塞8-2,两个进油通道8-4、8-3分别位于阀体的左右两端,出油通道8-5位于阀体8-1的中部,并于两进油通道8-3、8-4垂直,进出油通道均是在管接头中部设通孔而形成的,三个管接头与阀体为螺纹连接。其双重制动工作原理是当脚踏制动踏板3时,同步制动液压泵4将压力油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后制动钳6,对后制动盘5施以制动力矩;另一路进入换向阀8,将换向阀8的活塞移动到另一边(图示左边),将进油通道8-4堵死,使出油通道8-5与进油通道8-3相通,压力油进入前制动钳1,对前制动盘2施以制动力矩,从而达到了同步制动。当松开制动踏板3,而手握前制动手柄11,前制动液压泵9将压力油压入换向阀8,压力油将活塞2移动到初始端(图示右边),将进油通道8-3堵死,使出油通道8-5与进油通道8-4相通,压力油也进入前制动钳1,对前制动盘2施以制动力矩,达到了用前制动液压泵单独对前轮施以制动力矩的目的。
实施例2,参考
图1、图3。本例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换向阀8的结构发生变化外,其它部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换向阀8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由阀体8-1,两个进油通道8-3、8-4、一个出油通道8-5和两个单向阀片8-6、8-7组成。两个单向阀片8-6、8-7分别位于两个进油通道内,且结构相同,它们的一端与进油通道的内壁经铰链8-6a、8-7a连接,另一端被设在对应阀体进油端一侧内壁上的挡块8-6b、8-7b挡住。制动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仅在于换向阀8的换向动作。换向阀8的换向原理是假设进油通道8-3与同步制动液压泵4连接,进油通道8-4与前制动液压泵9连接,其出油通道8-5与前制动钳1连接。若经同步制动液压泵4制动,则一路液压油进入换向阀8,并经进油通道8-3进入换向阀8内,单向阀片8-6在压力油的作用下自动打开,使压力油经出油通道8-5进入前制动钳而制动。由于单向阀片8-7的挡块8-7b的阻挡作用,该单向阀片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所以来自进油通道8-3的压力油会全部经出油通道8-5流出而去做功。相反,若同步制动液压泵4停止工作,而通过前制动液压泵9制动,则经前制动液压泵9加压的压力油经进油通道8-4进入换向阀8内,压力油将单向阀片8-7打开,使压力油经出油通道8-5进入前制动钳1而制动。同理,由于单向阀片8-6的挡块8-6b的阻挡作用,该单向阀片也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使来自进油通道8-4的压力油全部经出油通道8-5流出而去做功。
同理,还可以给出换向阀8结构不同,而作用相同的其它实施例,这都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它由前制动钳(1),前制动盘(2),前制动液压泵(9),前制动手柄(11),制动踏板(3),同步制动液压泵(4),后制动盘(5),后制动钳(6)和储油箱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制动钳(1)和前制动盘(2)均为一个,设一个换向阀(8),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均能经该换向阀分别控制前制动钳(1)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向阀(8)由阀体(8-1),活塞(8-2),位于阀体两端的两个进油通道(8-3)、(8-4)和位于阀体中部的出油通道(8-5)组成,它的两个进油通道(8-3)、(8-4)分别经一根油管与前制动液压泵(9)、同步制动液压泵(4)连接,它的出油通道(8-5)经油管与前制动钳(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向阀(8)由阀体(8-1)、两个进油通道(8-3)、(8-4)、一个出油通道(8-5)和两个单向阀片(8-6)、(8-7)组成,两个单向阀片(8-6)、(8-7)分别位于两个进油通道(8-3)、(8-4)内,两个进油通道经油管分别与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连接,它的出油通道(8-5)经油管与前制动钳(1)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制动装置,特别是摩托车的双重制动装置。它由前制动钳1、前制动盘2、前制动液压泵9、前制动手柄11、制动踏板3、同步制动液压泵4、后制动盘5、后制动钳6和储油箱7、10组成。特点是,前动制动钳、盘均为一个,并设一个换向阀8,前制动液压泵9和同步制动液压泵4均可通过该泵对同一个前制动钳进行制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步互备的特点。是摩托车的一种安全、方便的制动装置。
文档编号B62L1/02GK2404796SQ9924759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0日
发明者赵君才, 苗长站, 韩卫东 申请人:烟台昕鸿科技有限公司
摩托车双重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图象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将原稿图像经光电扫描得到的图像信号按新规定的影调变换方式进行变换处理,可形成影调再现性优良的记录图像。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对可得到的各种原稿图像包括黑白或彩色照片等有
专利名称:具有精度缓冲器的多芯套圈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涉及多芯套圈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的是用于制造缓冲器高度容差和兴趣区表面光洁度得到改善的多芯套圈(multifiber ferrule)组件 的改进的方法。背景技术:以单独或
专利名称:照明光学装置、曝光装置及元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用以照射被照射物体的照明光学装置、具备该照明光学 装置的曝光装置、以及使用该曝光装置的元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以往,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微等微元件时所使用的曝光装置,有例如
专利名称:低损耗光纤的制作方法低损耗光纤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09年11月25日提交的、名称为“Low Loss Optical Fiber (低损耗光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第12626305号的权益和优先权,本申请所依赖的内
专利名称:布线电路基板、布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和电路模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例如用来安装IC、 LSI等电子设备的布线电路基板。特 别涉及能够进行高密度安装的布线电路基板、该布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 法以及具备该布线电路基板的电路模块
专利名称:用于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面内切换(IPS)模式LCD设备的阵列基板以及制造该阵列基板的方法,用来解决栅极焊盘区中的接触问题。背景技术: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