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轿车仪表台管梁的安装结构。
技术背景[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汽车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高效率,大批 量制造汽车,要求汽车装配尽量实现模块化。所谓模块化,就是将一些零散的部件预先组装 成一个大总成,然后再把这个大总成在汽车总装车间整体装配到车身上,这种生产方式可 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0003]轿车的仪表台总成模块化装配也是汽车装配模块化的一部分,轿车仪表台总成主 要集成了仪表板、电器、线束、管梁、空调等诸多部件。传统的装配方式为先把电器的各线 束在仪表台管梁上架好,接着将仪表台管梁两端固定在两侧的车身侧围板上,然后将仪表 板固定在管梁上,再在仪表板的各类腔孔中装配仪表、电器等其他零部件。以上安装方式 中,仪表板、电器、空调等部件均需要工作人员进入车内进行装配,首先,车内的操作空间狭 小,安装操作不方便,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安装效率不高;其次,由于是在车内安 装,而操作人员需要将零件从车外提到车内进行装配,往返间花费的时间较多,也会降低安 装效率;再次,由于先将管梁装于车身上,再往管梁上安装各类电器、仪表等,无法真正达到 总成模块化安装的要求。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真正实现仪表台模块化安装的 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包括管梁(I)、第一 定位板(3)、第一车身侧围板(4)、第二定位板(5)、第二车身侧围板(6)、安装螺栓(7)、螺母(8)、调节螺母(11)、调节螺套(12)和螺母护套(13),其中,管梁(I)位于左右两边的第一 车身侧围板(4)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在管梁(I)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定位板(3),另 一端固定有第二定位板(5),所述第一定位板(3)与第一车身侧围板(4)贴合紧固,第二定 位板(5)通过安装螺栓(7)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连接,由螺母(8)锁紧;所述第二定位板(5)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存在间隙(9),该间隙(9)中设有调节螺套(12),所述调节 螺套(12)空套在安装螺栓(7)上,在调节螺套(12)上套装调节螺母(11),两者螺纹配合, 在所述调节螺母(11)上套装螺母护套(13),该螺母护套(13)固定于第二定位板(5)上。[0006]由于车身及管梁本身的制造精度有限,左右车身侧围板的距离尺寸和仪表台管 梁的总长度尺寸必然会有误差。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定位板与第二车身侧围板之间设置间 隙,装配的时候,先将第一车身侧围板和第一定位板紧固,同时在第二定位板上由螺母护套 定位调节螺母及调节螺套,接着将第二定位板上的调节螺套对准第二车身侧围板上的装配 孔,然后用工具穿过第二车身侧围板上的装配孔并伸入调节螺套中,通过工具转动调节螺 套,使调节螺套朝向第二车身侧围板方向旋转移动,直至调节螺套的端面与第二车身侧围板紧靠抵接,最后取下工具,将安装螺栓穿过第二车身侧围板上的装配孔、调节螺套以及第 二定位板上的过孔,由螺母锁紧即可。[0007]由此可见,由于第二定位板与第二车身侧围板之间存在间隙,而调节螺母与调节 螺套之间的配合位置可调,这样即使左右车身侧围板和仪表台管梁的尺寸有偏差也能进行 装配。首先,操作人员可以在车外使用外部工具旋转调节螺套,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 强度,有效提高了操作效率;其次,通过调节螺母和调节螺套的配合,使第二定位板和第二 车身侧围板之间得到紧固接合,解决了由于间隙带来的安装螺栓无法紧固以及仪表台管梁 装配不可靠的问题,保证了管梁安装的精度和强度;再次,可以先在仪表台管梁上装配仪表 台总成的其它部件,再将管梁装配到车身上,为仪表台总成的模块化安装提供了条件,能真 正实现仪表台的模块化安装,进而提高了仪表台总成的装配速度。[0008]所述调节螺套(12)由圆盘(14)和环形凸台(15)构成,在圆盘(14)的中心开有 正六边形孔,圆盘(14)其中的一个盘面上固设环形凸台(15),该环形凸台(15)的外圆周面 上设置外螺纹,环形凸台(15)的中心孔与圆盘(14)的正六边形孔相连且同心。以上结构 调节螺套造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调节螺套通过环形凸台与调节螺母螺纹配合,二者连接 牢靠,并且调节螺套相对调节螺母转动时灵活性好;调节螺套的中心孔为正六边形,这样通 过内六角扳手即可拧动调节螺套,既方便又快捷,并且无需额外制作工具。[0009]所述调节螺母(11)为外六角螺母,取材方便、成本低;所述螺母护套(13)通过正 六边形的中心孔与调节螺母(11)配合,这样螺母护套对调节螺母定位可靠,能够防止调节 螺套旋转的时候调节螺母跟着一起转动;螺母护套(13)卡扣在第二定位板(5)上,不仅拆 装方便,而且牢靠性好。[0010]螺母护套(13)朝向第二定位板(5)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卡脚(16),该卡脚(16)卡 扣于第二定位板(5)的卡孔中。螺母护套通过两个卡脚与第二定位板相卡接,周向及轴向 的定位良好,能够防止螺母护套发生松动或脱落。[0011]在所述卡脚(16)上一体形成有楔形卡块,形成倒齿结构,倒齿形卡块卡入方便, 卡扣结实,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0012]为了方便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所述螺母护套(13)和卡脚(16)为一体结构, 并通过聚丙烯塑料注塑成型。[0013]在所述第一定位板(3)和第二定位板(5)的上部均开有开口销槽(10),同侧车身 侧围板内侧面上的定位销(2)卡入对应的开口销槽(10)中。开口销槽与定位销用于仪表 台管梁紧固前的定位,这样在旋转调节螺套以及紧固螺栓的时候,操作人员不用进入车内 扶着管梁,操作更方便、快捷。[0014]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侧围板和定位板之间加装调节螺母、调节螺套 和螺母护套,为车身侧围板和定位板之间提供紧靠接合,消除了由于间隙带来的安装螺栓 无法紧固以及仪表台管梁装配不可靠的问题,不仅有效降低了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节 约成本,而且为仪表台总成的模块化安装提供了条件,进而提高了仪表台总成的装配速度。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0016]图2为图1的A向视图。[0017]图3为图2的B— B剖视图,也是调节螺套未调整前的状态图。[0018]图4为图3中调节螺套未调整后并装配安装螺栓的示意图。[0019]图5为调节螺套、调节螺母和螺母护套的装配示意图。[0020]图6为螺套、调节螺母和螺母护套的安装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管梁1、定位销2、第一定位板3、第一 车身侧围板4、第二定位板5、第二车身侧围板6、安装螺栓7、螺母8、调节螺母11、调节螺套 12和螺母护套13等构成。其中,第一车身侧围板4和第二车身侧围板6以左右对称的方式 布置,在第一车身侧围板4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设置管梁1,该管梁I的左端固定有第 一定位板3,右端固定有第二定位板5,所述第一定位板3与第一车身侧围板4相贴合,并通 过上下两颗螺栓紧固。在第一定位板3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开有开口销槽10,第一车身侧围 板4的内侧面对应地焊接有定位销2,该定位销2卡入第一定位板3上的开口销槽10中。[0023]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定位板5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存在间隙9, 在第二定位板5的上部沿前后方向也开有开口销槽10,第二车身侧围板6的内侧面对应地 焊接有定位销2,该定位销2卡入第二定位板5上的开口销槽10中。左右两边的定位销2 和开口销槽10均对称布置。在第二车身侧围板6上开有上下两个圆形装配孔,第二定位板 5上相对应地开有两个过孔,安装螺栓7穿过第二车身侧围板6上装配孔以及第二定位板5 上过孔,使第二定位板5通过安装螺栓7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连接,安装螺栓7由螺母8锁 紧,该螺母8焊接固定在第二定位板5的左侧板面上。[0024]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定位板5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的间 隙9中设有调节螺母U、调节螺套12和螺母护套13。所述调节螺套12由圆盘14和环形 凸台15构成,在圆盘14的中心开有正六边形孔,圆盘14其中的一个盘面上一体形成有环 形凸台15,该环形凸台15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外螺纹,环形凸台15的中心孔与圆盘14的正 六边形孔相连且同心,调节螺套12通过环形凸台15的中心孔与圆盘14的正六边形孔空套 在安装螺栓7上。在调节螺套12上套装调节螺母11,该调节螺母11为外六角螺母,调节螺 母11与调节螺套12的环形凸台15螺纹配合。在调节螺母11上套装螺母护套13,所述螺 母护套13为圈体结构,螺母护套13通过正六边形的中心孔与调节螺母11配合。在螺母护 套13朝向第二定位板5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卡脚16,在卡脚16上一体形成有楔形卡块,形成 倒齿结构,该卡脚16卡扣于第二定位板5上对应设置的卡孔中。所述螺母护套13和卡脚 16为一体结构,并通过聚丙烯塑料注塑成型。[002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进行装配的[0026]如图1-图5所示,首先在组装车间将仪表台组装为总成模块,该总成模块集成了 电器、仪表板、仪表、线束、管梁1、第一定位板3、第二定位板5、调节螺母11、螺母护套13和 调节螺套12等;接着,通过开口销槽10与定位销2的配合,将总成模块定位于车身前端,并 将第一车身侧围板4和第一定位板3紧固,然后将第二定位板5上的调节螺套12对准第二 车身侧围板6上的装配孔,用内六角扳手穿过第二车身侧围板6上的装配孔并伸入调节螺 套12中,通过内六角扳手转动调节螺套12,使调节螺套12朝向第二车身侧围板6方向旋转移动,直至调节螺套12的圆盘14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紧靠抵接,最后取下内 六角扳手,将安装螺栓7穿过第二车身侧围板6上的装配孔、调节螺套12以及第二定位板5上的过孔, 由螺母8锁紧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包括管梁(1),该管梁(I)位于左右两边的第一车身侧围板(4)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在管梁(I)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定位板(3),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定位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与第一车身侧围板(4)贴合紧固,第二定位板(5)通过安装螺栓(7)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连接,由螺母(8)锁紧;所述第二定位板(5)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之间存在间隙(9),该间隙(9)中设有调节螺套(12),所述调节螺套(12)空套在安装螺栓(7)上,在调节螺套(12)上套装调节螺母(11),两者螺纹配合,在所述调节螺母(11)上套装螺母护套(13),该螺母护套(13)固定于第二定位板(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套(12)由圆盘(14)和环形凸台(15)构成,在圆盘(14)的中心开有正六边形孔,圆盘(14)其中的一个盘面上固设环形凸台(15),该环形凸台(15)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外螺纹,环形凸台(15)的中心孔与圆盘(14)的正六边形孔相连且同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11)为外六角螺母,所述螺母护套(13)通过正六边形的中心孔与调节螺母(11)配合,并且螺母护套(13)卡扣在第二定位板(5)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示螺母护套(13)朝向第二定位板(5)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卡脚(16),该卡脚(16)卡扣于第二定位板(5)的卡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脚(16)上一体形成有楔形卡块,形成倒齿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护套(13)和卡脚(16)为一体结构,并通过聚丙烯塑料注塑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定位板(3)和第二定位板(5)的上部均开有开口销槽(10),同侧车身侧围板内侧面上的定位销(2)卡入对应的开口销槽(10)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包括管梁(1),在管梁(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定位板(3),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定位板(5),第一定位板(3)与第一车身侧围板(4)贴合紧固,第二定位板(5)通过安装螺栓(7)与第二车身侧围板(6)连接且存在间隙(9),该间隙(9)中设有调节螺套(12),在调节螺套(12)上套装调节螺母(11),两者螺纹配合,在所述调节螺母(11)上套装螺母护套(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侧围板和定位板之间加装螺母、调节螺套和螺母护套,消除了由于间隙带来的安装螺栓无法紧固以及仪表台管梁装配不可靠的问题,保证了装配精度和强度,为仪表台总成的模块化安装提供了条件。
文档编号B62D65/14GK202827846SQ2012204665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刘慧敏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仪表台管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诸如锗硅碳化物波导的波导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申请为美国优先权案号09866,172号专利的部分连续申请案,在先申请案申请日期为2001年5月24日。本发明一般是关于制作平面波导结构,而在特别的情形下是关于制作锗硅碳化物波导结构
专利名称:Led模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LED模组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模组。背景技术:[0002]由于LED灯珠具有色彩丰富,体积小、节能、寿命
一种基于Yule-Walker法的冲床噪声功率谱估计改进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基于Yule-Walker法的冲床噪声功率谱估计改进方法,步骤如下:初始化功率谱检测设备;将冲床冲裁控制信号作为开始采样触发信号;将冲床收回液压锤控制信号作为结束采
一种琵琶演奏专用指甲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琵琶演奏辅助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琵琶演奏专用指甲,是由拨片构成,其所述的拨片前部为平面其端部为圆弧形、后部为弧形凹槽,在弧形凹槽的两侧均连接着弹片,所述的两个弹片为弧形且端部相互搭接
专利名称:一种乐器吊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吊架的新结构,尤指一种便于吉他等乐器吊挂及展示的吊架。吉他是目前最为大众化的乐器,使用十分普遍,且其使用后通常搁置于吉他架上或挂于墙壁的吊架上。一般的吊架的吊挂杆是固定朝某一方向,
专利名称:内窥镜清洗鞘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内窥镜的观察窗等吹喷喷雾状态的混合流体来去除附着在观察窗等上的附着物的内窥镜清洗鞘。背景技术:在内窥镜观察过程中,若在内窥镜所具有的观察窗、照明窗等上附着生物体内的粘液、血液、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