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手机等上的带模式切换功能的透镜组件等。技术背景对于带拍摄功能的手机或监控用摄像机等所用的小型摄像机组件,带有用简单的方法可切换标准拍摄模式(无限远模式)和近拍模式的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上市。在带有拍摄模式的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中,作为与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效率相关的公报所记载的原有技术,有以下技术,例如,具备保持透镜的透镜架、保持透镜架使之可以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支架、用粘接剂固定在透镜架外周部分的调整部件,在透镜架的外周设置朝向被拍摄物体侧缩小半径的台锥的摄像机组件(参照特开2005-195682号公报)。此外,作为带拍摄模式的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相关的公报记载的原有技术,还有以下技术,例如,在具有在内侧收放保持光学单元的圆筒状的簧框、在内侧与该簧框螺紋连接的主体部、以及安装在该主体部的底部的固体摄像元件,且通过使簧框旋转而在主体部内沿轴向移动来使光学单元的焦距变化的摄像机中,在簧框的外周沿外周方向形成多个断续的且在轴向偏移的螺紋牙或螺紋槽,并在主体部的内周形成与多条螺紋牙或螺紋槽螺紋连接的螺紋槽或螺紋牙的摄像机(参照特开2005-157290号公报)。然而,在使透镜单元与套筒保持部螺紋连接的摄像机组件的场合,螺紋连接状态会因振动等而变化。该场合,存在从透镜出射的光不能在摄像区域适当地成像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事态,在使透镜单元与套筒保持部螺紋连接并进行成像调节后,使用粘接剂等进行固定。在带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中,套筒保持部以被弹簧和弹簧压片挤压而可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并保持。因此,通常的振动之外,因模式切换时的振动螺紋连接状态也变化,用粘接剂的固定就特别重要。然而,根据近年来相对于摄像机组件的小型化的要求,螺紋连接部分被弹簧压片塞住,难以确保用于注入粘接剂的空间。此外,带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一般是通过使透镜相对于摄像元件的位置(摄像元件与透镜的距离)变化来实现模式的切换。在摄像机组件内使透镜的位置移动,并且,要在移动后的位置固定透镜,最简单和可靠的方法是相对于以透镜为基准的面滑动。然而,具有滑动部分的场合,有可能会因滑动而产生的磨耗尘屑侵入受光区域,磨耗尘屑被很大地印在图像上。另一方面,为了抑制产生的磨耗尘屑而减少滑动部分时,透镜的光轴有可能偏移。
发明内容本发明以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向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之间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的小型摄像机组件等为目的。此外,本发明以提供在带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中把模式切换时光轴的偏移抑制在容许范围内,且维持良好的拍摄品质的透镜组件等为目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收放透镜的套筒的透镜单元;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且用粘接剂固定有透镜单元的套筒保持部;具有以可在圆周方向滑动且可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的套筒收放部、和收放接收从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的台座架;以保持套筒保持部收放在台座架的套筒收放部内的状态的方式按压的弹性部件;以及,嵌合固定在台座架上且在与套筒保持部之间夹持弹性部件的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形成有用于将粘接剂注入到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的凹口部。在此,以夹持部件朝向透镜单元与套筒保持部螺紋连接的内螺紋的开口侧形成凹口部为特征的话,就能够通过凹口部从内螺紋的开口侧向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此外,以套筒保持部在透镜单元螺紋连接的内螺紋的开口部形成锥部为特征的话,向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就变得容易。再有,以弹性部件与套筒保持部的上端面的外缘部接触配置,夹持部件在离开夹持部件夹持弹性部件的位置的部位形成有凹口部为特征的话,注入的粘接剂就不与弹性部件*接触,能够可靠地注入螺紋连接部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保持透镜的套筒的透镜单元;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并用粘接剂固定有该透镜单元的套筒保持部;接收从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才聂像元件;具有以可在圆周方向滑动且可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的套筒收放部、和收放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的台座架;以保持套筒保持部收放在台座架的套筒收放部内的状态的方式按压的弹性部件;以及嵌合固定在台座架上且在与套筒保持部之间夹持弹性部件的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形成有用于将粘接剂注入到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的凹口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将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保持透镜的套筒的透镜单元螺紋连接到套筒保持部的工序;将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的套筒保持部以套筒保持部可在圓周方向滑动且可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在台座架的套筒收放部内的工序;在收放于台座架的套筒收放部上配置弹性部件的工序;在台座架上嵌合固定夹持部件且在夹持部件和套筒保持部之间夹持弹性部件的工序;将接收从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摄像元件收放到台座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的工序;在套筒保持部内调节透镜单元的螺紋连接使得从透镜出射的光在摄像元件的受光区域成像的工序;通过形成于夹持部件上的凹口部而将粘接剂注入到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的工序。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保持该透镜的套筒;具有大致圆筒状并在内部保持套筒的套筒保持部;使套筒保持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具有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的收放部的台座架,台座架做成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壁面以多条线接触并收放套筒保持部。在此,以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壁面与套筒保持部接触的线的间隔基于连接接触的多条线形成的^il内切圆的直径、套筒保持部的外径以及透镜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来决定为特征的话,就能够在容许的范围减少与套筒保持部接触的线,也能够减少套筒保持部滑动时的摩擦。还有,以台座架在其收放部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突起部,且接触突起部地收放套筒保持部为特征的话,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线接触。并且,以台座架的收放部具有多边形状的内壁面为特征的话,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线接触。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保持透镜的套筒;具有大致圆筒状并在内部保持套筒的套筒保持部;使套筒保持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具有收放套筒保持部的收放部且与形成于收放部的内壁面上的多个突起部接触而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的台座架。在此,移动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上且与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底面接触的凹部或凸部;以及形成于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底面上且与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的凹部或凸部对应的凸部或凹部,套筒保持部被旋转,套筒保持部的凹部或凸部与台座架的凸部或凹部配合时,使套筒保持部移动到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第一位置,套筒保持部被旋转,套筒保持部的凹部或凸部不与台座架的凸部或凹部配合时,使套筒保持部移动到光轴方向的第二位置,具有上述特征的话,就能够使套筒保持部移动到光轴方向的第一或第二位置。此外,以还具有把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挤压到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底面的弹性部件为特征的话,就能够在模式切换时可靠地进行套筒保持部的定位。并且,以还具有与套筒保持部连接的操作杆,且台座架其限制套筒保持部的操作杆的移动范围的两个挡块具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在操作杆与挡块的任意一方抵接时,套筒保持部保持在光轴方向的第一或第二中的任意位置为特征的话,则以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进行模式切换。此外,其特征在于,台座架在其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进入的环状凹部形成于台座架的收放部的内底面上,且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进入台座架的环状凹部的状态下,套筒保持部的内壁面和环状凹部的内周侧壁面之间的间隙比因套筒保持部在台座架的收放部内的滑动而产生的小片更小,具有上述特征的话,就能够挡住因滑动产生的小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摄像机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持该透镜的套筒;具有大致圓筒状且在内部保持套筒的套筒保持部;使套筒保持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具有收放套筒保持部的收放部且与在收放部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多个突起部接触而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的台座架;以及,收放在台座架上且在受光区域接收从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摄像元件。本发明的效果如下。采用本发明的话,能够提供可容易地在透镜单元和套筒保持部之间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的小型摄像机组件等。采用本发明的话,能够提供在带模式切换功能的摄像机组件中把模式切换时光轴的偏移抑制在容许范围内,且维持良好的拍摄品质的透镜组件等。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截面X-X,位置的摄像机组件的纵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套筒保持部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台座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光轴偏移的图。图7是原有的台座的立体图。图8是台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透镜单元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IO是从下方所见的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台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摄像机组件1具备收放并保持会聚从外部入射的光并出射的多个透镜(参照图3)且使入射光在传感器16(参照图3)的受光区域(摄像区域)16a(参照图3)中成像的透镜单元2;以及作为保持透镜单元2的台座架的一个例子的台座3。在台座3上嵌入安装有作为夹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弹簧压片9。弹簧压片9形成有用于在透镜单元2的成像调节(后述)后,在透镜单元2和套筒保持部8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25(参照图3)的凹口部9a。此外,后述的套筒保持部8(参照图3)的操作杆8a从弹簧压片9和台座3之间突出。台座3使用粘接剂(省略图示)与回路基板20粘接。在回路基板20,与粘接有台座3的位置反对侧一端连接有连接器21。台座3利用埋在回路基板20中的未图示的回路图案与连接器21电连接。如图2所示,4i/像机组件1具有收放保持多个透镜的透镜单元2、和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2且用粘接剂固定的套筒保持部8。此外,摄像机组件l具有作为与套筒保持部8的上端面的外缘部接触且以保持套筒保持部8收放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后述)的状态的方式按压的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弹簧10、和嵌合固定在台座3上且在与套筒保持部8之间夹持弹簧10的弹簧压片9。弹簧压片9嵌入固定在台座3上。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2的套筒保持部8收放在台座3上。此外,摄像机组件1具备除去外部光的特定的频率成分的滤光片15;作为把入射到受光区域16a的光变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的一个例子的传感器16(参照图3);以及配置在滤光片15和传感器16之间的方形的玻璃盖17。图3是在图1的截面X-X,位置的摄像机组件1的纵截面图。如图3所示,透镜单元2在构成透镜单元2主体的大致圓筒状的套筒2a内保持配置在入射侧的第一透镜4和配置在出射侧的第二透镜6。透镜单元2在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之间具备中间环5。并且,透镜单元2具有透镜压片7,把第二透镜6保持在所定位置。套筒2a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套筒2a在外部光入射的端面侧形成有开口部2b。在套筒2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紋2c。套筒2a由例如黑色的聚碳酸酯(PC)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邻苯二曱酰胺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具有遮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是用于透过外部光并在传感器16的受光区域(摄像区域)16a成像的光学元件。即,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形成规定的光学系统使得从套筒2a的开口部2b入射的外部光由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在传感器16的受光区域16a成像。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单元2由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所谓的2枚透镜构成,但透镜是1枚或3枚亦可。规定的光学系统由单一的透镜或多枚透镜组构成。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由例如透明的聚碳酸酯(PC)树脂或环状聚烯烃(COP)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或硅酮树脂(Siliconresin)和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中间环5具有薄板圆环形状。中间环5由例如掺入了碳黑的延展聚酯(PET)等的合成树脂薄膜构成。中间环5具有使第一透镜4和第二透镜6的面间距离保持不变同时限制通过光量的光阑功能,作为决定光学系统的开口径的光阑,或遮住重影、眩光等不需要的光的遮光光阑使用。透镜压片7具有大致圓环形状。透镜压片7由黑色的聚碳酸酯(PC)树脂等构成。以未图示的粘接剂粘接在套筒2a的内壁面。透镜单元2拧进套筒保持部8。在套筒保持部8的上部安装有弹簧10,通过弹簧压片9嵌入台座3的规定位置,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2的套筒保持部8收放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在此,使用附图对套筒保持部8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是套筒保持部8的立体图。套筒保持部8由例如黑色的聚碳酸酯(PC)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邻苯二曱酰胺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聚缩醛(POM)树脂等具有遮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4所示,套筒保持部8为大致圆筒形状,操作杆8a突出于外周面而形成。通过操作该操作杆8a(参照图1、2),套筒保持部8在台座3(参照图3)内滑动并旋转。此外,套筒保持部8在内壁面形成有与套筒2a的外螺紋2c螺紋连接的内螺紋8b。在该内螺紋8b的开口部形成有锥部8c。套筒保持部8在侧壁部的下端面8c沿圆周方向几乎均等地形成有三个凹部8d。套筒保持部8以收放透镜单元2的状态设置于台座3上。此时,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与形成于台座3的透镜收^L部3a的环状凹部3e的底面抵接。回到图3接着说明。套筒保持部8以收放透镜单元2的状态设置于台座3上。此时,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参照图4)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上形成的环状凹部3e的底面抵接。在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进入台座3的环状凹部3e的状态,套筒保持部8的内壁面与环状凹部3e的内周侧壁面之间的间隙比套筒保持部8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内的滑动而产生的小片(磨耗尘屑)更小。这样,挡住了滑动所产生的磨耗尘屑,防止了其进入受光区域16a。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底面,与套筒保持部8的凹部8d(参照图4)对应,形成有凸部3f(参照图5)。对此将在后面杀又述。弹簧压片9具有以按压后述的弹簧IO被覆盖的状态夹持弹簧IO来安装的圆环部、和形成于该圆环部周围的防护部。并且,通过防护部嵌入台座3,弹簧压片9被固定在台座3上。弹簧压片9通过套筒2a进入圆环部的孔来配置。弹簧压片9在圆环部的内周侧的壁面在中心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例如2个用于在套筒2a的外螺紋2c与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25的凹口部9a(参照图2)。凹口部9a形成于离开弹簧压片9与套筒保持部8—起夹持弹簧10(后述)的位置的部位,防止注入的粘接剂25接触弹簧10。弹簧压片9由例如黑色的聚碳酸酯(PC)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具有遮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弹簧压片9由于嵌入后述的台座3被固定来使用,所以需要考虑在摄像机组件1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与台座3的膨胀差来选择材料。例如,较好是与台座3相同的材料。弹簧IO为大致圆环形状,是在圆周方向凹凸交替且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的波状的薄板。以例如板厚0.05mm的磷青铜或SUS钢板等一般的弹性材料构成。弹簧10与套筒保持部8的上端面的外缘部接触,挤压成保持套筒保持部8收放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中的状态。弹簧10具有和弹簧压片9一起部8的功能。这样,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与台座3的环状凹部3e的底面4氐4妄。台座3由作为安装有透镜单元2的套筒收放部的一个例子的透镜收放部3a,和作为收放保持滤光片15、传感器16、玻璃盖17的摄像元件收放部的一个例子的传感器收放部3b—体构成。此外,台座3以透镜收放部3a的内部空间和传感器3b的内部空间连续的方式构成。此外,台座3具有从内表面延伸而使内部空间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3c。并且,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在内壁面形成有凸部3d。并且,在凸缘部3c的透镜收放部3a侧的底面与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抵接的位置,环绕全周形成有环状凹部3e。在此,使用附图对台座3的形状进行说明。图5是台座3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台座3在透镜收放部3a(参照图3)的内壁面形成有作为突起部的一个例子的多个突起3d。并且,该凸部3d与套筒保持部8(参照图3)的外壁面接触。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d的截面图示成圆弧状,但并不限定于此,截面例如也可以是矩形。此外,台座3在透镜收放部3a的底面(图3中的透镜收放部3a的下表面)沿着内壁面全周形成有环状凹部3e。在环状凹部3e的底面在圓周方向大致均等地形成有三个凸部3f。该凸部3f对应于在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上形成的三个凹部8d而形成。对此,作为焦点调节功能将在后面叙述。并且,台座3形成有限制操作杆8a的移动范围的两个挡块3g、3h。台座3由例如黑色的聚碳酸酯(PC)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邻苯二曱酰胺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具有遮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回到图3继续说明。滤光片15是除去外部光的特定的波长成分的薄板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放部3b两个部分。该滤光片15配置在传感器16的附近,密闭传感器16侧以防止异物进入传感器16侧。传感器16是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CSP(芯片尺寸封装)构造的传感器。传感器16通过透镜单元2根据在受光区域16a成像的光产生电信号并输出。玻璃盖17配置在滤光片15和传感器16之间。在玻璃盖17上,以传感器16的受光区域16a侧的面朝向玻璃盖17的状态固定有传感器16。这样,防止尘埃等直接落到传感器16的受光区域16a。玻璃盖17具有方形。玻璃盖17由例如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透明体构成。在该玻璃盖17的摄像元件侧的面(图3中的下侧)上形成有布线图案17a。在玻璃盖17的出射面(图3中的下表面)侧预先设有布线图案17a。并且,以连接该布线图案17a的电极和传感器16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焊锡球18。通过安装在电极的位置上的焊锡球18,传感器16被固定在玻璃盖17上,同时与玻璃盖17的电极电连接。在此,传感器16和玻璃盖17离开的距离由焊锡球18的大小决定。由于控制焊锡球18的大小很容易,所以能准确地进行传感器16和玻璃盖17的定位。此外,由于通过多个焊锡球18来定位,从而传感器16和玻璃盖17离开的距离被平均化。在玻璃盖17的出射面侧的电极的别的位置,配置有焊锡球19。通过该焊锡球19,确保了玻璃盖17和回路基板20之间的电连接。焊锡球19还用作用于固定在玻璃盖17上的传感器16和回路基板20相互隔离的隔片。回路基板20用例如以玻璃纤维或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的绝缘性材料构成,在表面形成铜等的导体箔层,再在导体箔层上覆盖绝缘体层保护。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回路基板20厚度约在0.3mm以上。并且,用以聚酰亚胺树脂为主体的挠性印刷基^^反构成亦可。(焦点调节功能)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机组件1中的焦点调节功能进行说明。若操作杆8a被操作而使套筒保持部8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内旋转,则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以与台座3的环状凹部3e"M4姿的状态滑动并旋转。此时,由于因弹簧压片9和弹簧10,套筒保持部8受到被按压向台座3的方向的力,从而套筒保持部8不会向上升起。操作杆8a被操作,套筒保持部8旋转,套筒保持部8的凹部8d处于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部3a的环状凹部3e上形成的凸部3f对应的位置。套筒保持部8被弹簧10的力压向下侧,在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上形成的凹部8d嵌入在台座3的环状凹部3e上形成的凸部3f。这样,透镜单元2位于靠近传感器16侧的位置(第一位置)。此时,透镜单元2被调整成焦点位置为无限远模式(标准拍摄模式)。操作杆8a被向反方向操作则使套筒保持部8向反方向旋转滑动。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抵碰在台座3的环状凹部3a上形成的凸部3f,套筒保持部8被抬上离开传感器16的位置(第二位置)。此时的透镜单元2被调整成焦点位置为近拍模式。这样,通过操作操作杆8a,能够把透镜单元2设置成无限远模式或近拍模式。因此,在台座3的环状凹部3e上形成的凸部3f和套筒保持部8的凹部8d起作为使套筒保持部8向透镜单元2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另外,摄像机组件1在把所有部件组装好后进行焦点调整,通过用未图示的粘接剂粘接,可靠地进行无限远模式和近拍模式的设定。另外,在台座3的环状凹部3e上形成有凹部,在套筒保持部8上形成有凸部,使套筒保持部8向透镜单元2的光轴方向移动亦可。(光轴的偏移对策)其次,以下对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以及套筒保持部8和透镜单元2的光轴的偏移的关系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的光轴偏移的图。在此,图5表示在透镜收放部3a的内侧壁上形成有9个凸部3d的图,图6是为了图示的筒略化和说明上的方便,使凸部3d为3个。如图6所示,套筒保持部8的侧壁面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接触。此时,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内切的假想的内切圓(图6中以虛线表示)的中心与套筒保持部8的中心(即透镜单元2的光轴)的距离相当于光轴的偏移。由于光轴的偏移影响到拍摄品质,从而较好是尽量使假想的内切圓和套筒保持部8的中心间的距离小。作为使该中心间距离小的方法,考虑(1)增加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的数目并减小在相邻的凸部3d之间放入套筒保持部8的量的方法;或(2)减小与在台阶3的透镜收放部3a上形成的多个凸部3d内切的假想的内切圆的直径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之差的方法等。(1)增加凸部3d的数目的方法使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为cp7.00mm,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内切的内切圆的直径为cp7.05mm,计算出凸部3d的数目和光轴的偏移量的关系。结果表示在表l。可知光轴的偏移量为不影响到拍摄品质的5^m以下,是凸部3d形成有6个以上时。这样,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和与多个凸部3d内切的假想的内切圆的直径和容许的光轴的偏移量决定了的话,就能够决定在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的数目。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减小与凸部3d内切的假想的内切圓的直径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之差的方法为了減小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上形成的多个凸部3d内切的假想的内切圓的直径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之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多个凸部3d内切的假想内切圓的直径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之差为0~0.025mm。由于套筒保持部8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多个凸部3d接触地保持,从而凸部3d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壁面为面和线的接触,能够减少摩擦。即使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和形成有台座3的凸部3d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尺寸相同,也可确认减少了摩擦。另外,通过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凸部3d,由于因摩擦产生的磨耗尘屑(小片)进入相邻的凸部3d的间隙,从而不妨碍套筒保持部8和台座3的滑动。为了进行比较,表示原有的台座的形状。图7是原来的台座33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原来的台座33具有从内壁面延伸使内部空间变窄地形成的凸缘部33c。此外,沿着内壁面在全周范围形成有环状凹部33e。在环状凹部33e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大致均匀地形成有3个凸部33f。凸缘部33c、环状凹部33e、凸部33f分别起与图5所示的台座3的凸缘部3c、环状凹部3e、凸部3f相同的作用。由于台座33在透镜收放部的内壁面没有形成凸部,从而套筒保持部8(参照图4)和台座33的透镜收放部为面与面的接触,接触面积变大。此外,若套筒保持部8的外壁面与台座33的透镜收放部的内壁面没有间隙,则套筒保持部8不能在台座33的透镜收放部内旋转。若强行旋转,则可能操作杆8a(参照图2、4)被折断,因摩擦损耗而产生许多磨耗尘屑。(变形例)图5所示的凸部3d是半圆形的突起,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套筒保持部8与台座3的透4竟收》文部3a的接触面积减小的话,就不限定形状。例如,使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侧形状为矩形(棱柱)亦可(省略图示)。图8是作为变形例的台座43的立体图。台座43的透镜收放部的形状不是圆形孔而是多边形的孔,在这点上与图5所示的台座3不同。如表1所示,与套筒保持部8的外周面的接触处的数目在规定条件下较好是6个以上,台座43的透镜收放部的内侧形状在相同条件下希望是六边形以上。在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相对于内壁面等间隔地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操作杆8a的操作,在套筒保持部8具有被压向与操作杆8a的相反侧的倾向的时候,接近操作杆8a的一侧的间隔变宽,在相反侧变窄,减少凸部3d的数目亦可(省略图示)。由于套筒保持部8接触凸部3d的数目减少,从而能够减少产生的磨耗尘屑。图9是表示透镜单元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9所示的套筒保持部8从形成有内螺紋8b的内壁面还形成有底面部分,在该底面部分形成有环状凹部8e,在这点上与图3所示的套筒保持部8不同。套筒2a与该环状凹部8e的间隙狭小地形成。即,在套筒2a的下端面进入套筒保持部8的环状凹部8e的状态,套筒2a的内壁面与环状凹部8e的内周侧壁面之间的间隙比因套筒2a的外螺紋2c与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的螺紋连接而产生的小片(磨耗尘屑)更小。这样,就起到挡住在螺紋连接时产生的小片(螺紋连接尘屑)或把套筒2a粘接到套筒保持部8上时的剩余的粘接剂(省略图示)的作用。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1,套筒保持部8其外壁面与在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多个凸起3d接触并保持。此时,通过与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上形成的多个凸部3d内切的假想内切圓的直径、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透镜单元2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凸部3d的数目(即,相邻凸部3d的间隔)就被决定。因此,凸部3d的数目根据透镜单元2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而决定,从而能够减少凸部3d的数目。这样,套筒保持部8旋转滑动时的摩擦也能够减少。此外,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和套筒保持部8的外壁面利用线接触,套筒保持部8被保持。这样,由于从原来的面与面的接触成为面与线的接触,从而以简单的构成就可减少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套筒保持部8旋转滑动时的摩擦。这样,可抑制模式切换时的滑动导致的磨耗尘屑的发生。由于4巴因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凸部3d和套筒保持部8的滑动而产生的小片(磨耗尘屑)封闭在透镜收放部3a的环状凹部3e(凹部)和套筒保持部8的下端面8c形成的密闭空间,从而能够抑制小片落到滤光片15上而产生的图像污点。这样,仅通过改造摄像机组件1的内部构造,制造原价几乎不上升就能够提供拍摄品质高的摄像机组件1。此外,就图8所示的台座43而言,通过与台座4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内切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套筒保持部8的外径、透镜单元2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就可决定台座43的透镜收放部的内侧形状。因此,由于接触的数目根据透镜单元2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而决定,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尽可能减少接触的数目。这样,套筒保持部旋转滑动时的摩擦也能够减少。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把因套筒2a的外螺纹2c和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螺紋连接而产生的小片(磨耗尘屑)封闭在套筒2a的下端面和套筒保持部8的环状凹部8e形成的密闭空间,从而能够抑制小片落到滤光片15上而产生的图像污点。图IO是从下方所见的图1所示的摄像机组件1的台座3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台座3的矩形部3b的底面(凸缘部3c)形成有滤光片15的搭载面11和玻璃盖17的搭载面201。滤光片15的搭载面11在凸缘部3c于入射侧陷下去来形成。即,在滤光片15与抵接部12(后述)抵接而被收放时,搭载面11相对于玻璃盖17的搭载面201具有凹部来形成,以便滤光片15的上表面不从玻璃盖17的搭载面201出来。在台座3的搭载面11上形成有与滤光片15抵接的抵接部12、粘接滤光片15的全周围的粘接剂108(后述)进入的槽部13、以及用于把粘接剂108注入槽部13的粘接剂注入用凹部14,以免滤光片15以倾斜的状态安装。此外,在台座3的搭载面201上形成有与玻璃盖17抵接而在透镜4、6的光轴方向对玻璃盖17进行定位的抵接部22、以及粘接玻璃盖17的粘接剂进入的槽部23。抵接部12在滤光片15的搭载面11的四角各自利用一体成型而形成。在此,抵接部12的数目不必是4个,为了滤光片15不倾斜安装,希望形成3个以上。此外,考虑滤光片15的厚度和用于把滤光片15固定到搭载面11的粘接剂108的层厚来决定从滤光片15的搭载面11到抵接部12的上表面的高度(抵接部12的高度)。盖10的搭载面201的四角利用一体成型而形成。此外,抵接部22离开矩形部3b的侧壁部而形成。另外,抵接部22的数目不必是4个,但为了玻璃盖17以垂直于透镜4、6的光轴的状态稳定,希望形成3个以上。考虑玻璃盖17的厚度和用于把台座3粘接到挠性基板24上的粘接剂的层厚来决定从玻璃盖10的搭载面201到抵接部22的上表面的相对距离,并且,抵结部22的高度基于此决定。槽部23在矩形部3b的侧壁部和搭载面21的角环绕全周形成。涂敷在矩形部3b的侧壁部的下端面而在内侧溢出的粘接剂在把台座3粘接到挠性基板24时附着到玻璃盖10上的情况下,槽部23收放粘接剂。"聂像机组件1的制造方法)以下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机组件1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套筒2a内收放第一透镜4、中间环5、第二透镜6,安装透镜压片7并用未图示的粘接剂粘接来组装透镜单元2。然后,把组装的透镜单元2螺紋连接(临时固定)到套筒保持部8。接着,把螺紋连接有透镜单元2的套筒保持部8收放到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此时,套筒保持部8以可在圆周方向滑动、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在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收放的套筒保持部8的上端面的外缘部配置弹簧10,把弹簧压片9嵌入台座3,在弹簧压片9和套筒保持部8的上端面之间夹持弹簧。把滤光片15收放到台座3的传感器收放部3b,在安装了安装有传感器16的玻璃盖17的回路基板20上覆盖台座3的传感器收放部3b以覆盖玻璃盖17。在套筒保持部8内调节透镜单元2的螺紋连接使得从透镜单元2出射的光在传感器16的受光区域16a成像。此时,操作操作杆8a,进行成像调节使得透镜单元2在接近传感器16的位置(第一位置)的无限远模式(标准拍摄模式)和套筒保持部8从传感器16离开的位置(第二位置)的近拍模式的任一种拍摄模式焦点都能对上。从在弹簧压片9上形成的凹口部9a插入喷嘴30,使喷嘴30的前端与螺紋连接部分接触。从未图示的散发器喷出定量的粘接剂25,在透镜单元2和套筒保持部8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25。按照以上顺序,摄像机组件l被组装好。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组件1,由于在弹簧压片9上形成有用于在套筒2a的外螺紋2c和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的螺紋连接部分注入粘接剂25的凹口部9a,从而粘接剂25向螺紋连接部分的注入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凹口部9a形成于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的开口侧,从而能够使从内螺紋8b的开口侧注入的粘接剂25浸透螺纹连接部分全体。并且,由于在套筒保持部8的内螺紋8b的开口侧形成有锥部8c,从而注入的粘接剂25能够不溢出而容易地进入螺紋连接部分。并且,由于弹簧10配置在离开凹口部9a的位置,所以^v凹口部9a注入的粘接剂25不会触到弹簧10。权利要求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透镜单元,其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收放该透镜的套筒;套筒保持部,其螺纹连接有所述透镜单元且该透镜单元由粘接剂固定;台座架,其具有以使所述套筒保持部可在圆周方向滑动且可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所述套筒保持部的套筒收放部、和收放接收从该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弹性部件,其以保持所述套筒保持部收放在所述台座架的所述套筒收放部内的状态的方式按压;以及,夹持部件,嵌合固定在所述台座架上且在与所述套筒保持部之间夹持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形成有用于将粘接剂注入到所述透镜单元和所述套筒保持部的螺纹连接部分的凹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保持部在螺紋连接有所述透镜单元的内螺紋的开口部形成有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套筒保持部的上端面外缘部接触地配置,所述夹持部件在离开该夹持部件夹持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的部位形成有所述凹口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架构成为该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内壁面以多条线接触并收放所述套筒保持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套筒保持部接触的线的间隔,基于连接该接触的多条线形成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该套筒保持部的外径以及所述透镜的光轴所容许的偏移量来决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架在该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所述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且以该突起部接触所述套筒保持部的方式收放所述套筒保持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具有多边形状的内壁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架与在所述收放部的内壁面上形成的多个突起部接触并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该套筒保持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套筒保持部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内底面接触的凹部或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内底面上且与所述套筒保持部的所述下端面的所述凹部或凸部对应的凸部或凹部,所述套筒保持部^皮旋转,该套筒保持部的所述凹部或凸部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凸部或凹部配合时,使该套筒保持部移动到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第一位置,所述套筒保持部被旋转,该套筒保持部的所述凹部或凸部不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凸部或凹部配合时,使该套筒保持部移动到所述光轴方向的第二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所述套筒保持部连接的操作杆,在所述台座架上,限制所述套筒保持部的所述操作杆的移动范围的两个挡块具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在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挡块的任意一方抵接时,所述套筒保持部保持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第一或第二的任意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座架上,在该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的内底面上形成有所述套筒保持部的下端面进入的环状凹部,下,该套筒保持部的内壁面和该环状凹部的内周侧壁面之间的间隙比因该套筒保持部在该台座架的所述收放部内的滑动而产生的小片更小。12.—种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透镜单元,其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保持该透镜的套筒;套筒保持部,其螺紋连接有所述透镜单元且该透镜单元由粘接剂固定;摄像元件,其接收由所述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台座架,其具有以使所述套筒保持部可在圆周方向滑动且可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所述套筒保持部的套筒收放部、和收放所述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弹性部件,其以保持所述套筒保持部收放在所述台座架的所述套筒收放部内的状态的方式按压;以及,夹持部件,其嵌合固定在所述台座架上且在与所述套筒保持部之间夹持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形成有用于将粘接剂注入到所述透镜单元和所述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的凹口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在所述收放部的内壁面形成的多个突起部接触并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所述套筒保持部的台座架。14.一种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包含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透镜和保持该透镜的套筒的透镜单元螺紋连接到套筒保持部上的工序;将螺紋连接有所述透镜单元的所述套筒保持部以该套筒保持部可在圆周方向滑动且可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收放在台座架的套筒收放部内的工序;在收放于所述台座架的所述套筒收放部内的所述套筒保持部配置弹性部件的工序;之间夹持所述弹性部件的工序;将接收由所述透镜出射的光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摄像元件收放到所述台座架的摄像元件收放部中的工序;在所述套筒保持部内调节所述透镜单元的螺紋连接使得从所述透镜出射的光在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区域成像的工序;以及,通过形成于所述夹持部件上的凹口部而将粘接剂注入到所述透镜单元和所述套筒保持部的螺紋连接部分的工序。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使从外部入射的光会聚并出射的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保持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的套筒(2a);具有大致圆筒状且在内部保持套筒(2a)的套筒保持部(8);使套筒保持部(8)在第一以及第二透镜(4、6)的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具有以可滑动的状态收放套筒保持部(8)的透镜收放部(3a)的台座(3),台座(3)做成台座(3)的透镜收放部(3a)的内壁面以多条线接触并收放套筒保持部(8)。文档编号G02B7/02GK101329438SQ20081013171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20日发明者信太郁夫,山崎美智子,莲田大,长井伸之,青木进申请人: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相关推荐
一种音域更宽的竖吹巴乌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音域更宽的竖吹巴乌,在主管上设有簧片和十个按音孔,主管的正面分布有七个按音孔,分别是第一按音孔、第二按音孔、第三按音孔、第五按音孔、第六按音孔、第七按音孔和第八按音孔;主管下部
专利名称:一种增亮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增亮膜,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光源亮度及调整光束汇聚角度的增亮膜。背景技术:目前,增亮膜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在监视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
专利名称:产生伴随于现场歌唱声的合唱声的音乐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适用于卡拉OK机的合唱效果产生设备。在卡拉OK等领域内,众所周知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合唱效果产生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自动地产生与通过话筒输入的唱歌声音(以下称作
专利名称:一种搭扣式照明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特别涉及一种搭扣式照明灯。背景技术:人们在晚上或是阴雨天出行时,往往一手拿着雨具,一手提着包或是其他东西,就无法再腾出一只手来拿手电筒照明,这给出行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专利名称:无源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单端口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尤其是一种无源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单端口驱动电路。背景技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具有亮度高、体积小、功耗低、单色性好、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视频系统的操作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电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特别地,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改善电视录制或推荐系统的可操作性。由于电视(TV)观众可用的频道数目的增加,以及在这种频道上可获得的节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