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止装入已曝光胶片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说来涉及照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照相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装入已曝光胶片的静止图象照相机。
在一般35毫米胶片制造厂家,例如伊斯曼柯达公司和富士照相胶片有限公司出品的片盒中,胶片是卷绕在可转动地支撑在筒形外壳内带凸缘的片盘上的。胶片大约2-1/3英寸长的领先或最前面部分(通常叫做“片头”)通常是凸出片盒外壳不透光的狭缝或孔口的。片盘的一端有一个短的轴向伸出部分从外壳凸出来,使片盘可以用手转动。当在倒片方向上用手转动片盘时,由于胶片内端固定在片盘上,外壳内的胶卷势必会径向扩展,而从狭缝中伸出的灰化片头(fogged leader)部分会保持不动。胶卷会一直径向扩展到其最外圈与外壳内曲壁之间不打滑为止。一旦不打滑,胶卷与外壳之间就产生一个约束作用,防止片盘继续在倒片方向上转动。因此片盘在倒片方向上转动并不能用来推进胶片使其跑出外壳外,而在一般35毫米照相机中是需要应用凸出的片头部分,将胶片抽出外壳外的。
有人提出过一种与普通胶片盒不同的35毫米胶片盒,在倒片方向上转动这种胶片盒的片盘时就能使胶片自动推进,跑出片盒外壳外。此外片头是不凸出的,即它完全处于片盒外壳内。具体地说,1984年元月3日获准的美国专利4,423,943公开了一种胶片盒,其中片盘在轴向上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凸缘,其各自的环形唇部径向地约束着胶片卷绕在片盘上的最外圈,起防止最外圈与片盒外壳内壁接触的作用。胶片的拖尾端固定在片盘上,胶片的前端或领先端则略呈锥形,使其可以从两环形唇部之间延伸自如,并靠在外壳壁上。片盘倒片转动过程中,胶片领先端推进到胶片通道孔并通过该通道孔,以便跑到片盒外壳外。因此只要在倒片方向上转动片盘就可将胶片推出片盒外壳外。但按照美国专利4,423,943,该胶片盒是打算只在不凸出的片头推进到片盒外壳外之后才装入照相机中的。该专利提出用手相对于片盒外壳转动片盘,直到片头可用手抓住,将其固定到照相机中的胶片推进部件为止。因此照相机并不是用来转动片盘,从片盒外壳推出胶片的。
最近,1989年5月30日获准的美国专利4,834,306和1989年7月11日获准的美国专利4,846,418公开了另一种胶片盒,其中不凸出的片头可根据片盘在倒片方向的转动自动推进到片盒外壳外。但这些专利与美国专利4,423,943相比,并没有提出手动地转动片盘放出片头的作法。
在普通35毫米胶片制造厂的片盒中,胶片全部曝光之后,在卷片方向转动片盘,将片头倒转入片盒外壳内。鉴于片头(由于胶卷与外壳之间的约束作用)以后不能推进到片盒外壳外,这通常就可用以表示胶片已全部曝光。相反,在美国专利4,423,943、4,834,306和4,846,418所公开的胶片盒中,在倒片方向上转动片盘就可以使片头自动推进到片盒外壳外。无论胶片是未曝光、全部曝光或只是部分曝光都能作到这一点。因此胶片盒并不能指示胶片的曝光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装入已曝光胶片的照相机。
按照本发明,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能防止将已曝光的胶片装入照相机中的照相机。更具体地说,在与无论胶片一般未经曝光、部分曝光或全部曝光的情况下本来就能自动将胶片推出片盒外壳外并具有一个显示胶片曝光情况的指示器的不透光胶片盒配合使用的照相机中,装设了一种感测/阻挡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以只有在情况指示器指示胶片已全部曝光时配合情况指示器防止将胶片盒装入照相机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以在情况指示器指示胶已部分曝光或指示胶片已全部曝光时配合情况指示器防止将胶片盒装入照相机中。
本发明最好在35毫米静止图象照相机中实施。这种照相机的特点通常是众所周知的,因而下面的说明着重于构成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一部分或直接与所公开的实施配合工作的元件。但应该理解的是,其它不具体示出或介绍的元件可以取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形式。
图1是带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的胶片盒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2是胶片盒的正视图,片盒外壳敞开着,以展示出卷绕在片盘上的胶卷。
图3和4是片盒外壳、胶卷和片盘的剖面端视图。
图5和6是胶卷和片盘的正视图,示出了胶卷存放在片盘上的情况。
图7和8是与图5和6类似的正视图,示出了胶卷从片盘上倒片的情况。
图9和10是片盒外壳和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11A和11B是胶片曝光指示器的示意图,示出了指示器处在表示胶卷一般尚未曝光的正常第一位置或未曝光位置。
图12A和12B是胶片曝光指示器处在表示胶卷只是部分曝光的第二位置或部分曝光位置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是胶片曝光指示器处在表示胶卷基本上已全部曝光的第三位置或已曝光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装有感测/阻挡构件的照相机的透视图,该感测/阻挡构件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与胶片盒情况指示器配合工作,以防在指示器处在其第三或已曝光位置时将胶片盒装入装片室中。
图15A和15B是情况指示器处在其第一或未曝光位置时感测/阻挡构件与情况指示器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情况指示器处在其第二或部分曝光位置时感测/阻挡构件与情况指示器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17A和17B是情况指示器处在其第三或已曝光位置时感测/阻挡构件与情况指示器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18、19和2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情况指示器分别处在其未曝光、部分曝光和已曝光位置时感测/阻挡构件与情况指示器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现在参看附图。图1和2画出了35毫米胶片盒1,胶片盒1具有一个不透光的片盒外壳3和一个片盘5,片盘5可围绕轴线X在片盒外壳中在倒片方向U和卷片方向W上转动。片盒外壳3由两个沿着各自带槽和呈阶梯状的边缘部分11和13啮合的半壳7和9组成。啮合着的半壳79和界定着片盘芯或毂23两端较短和较长的伸出部分19和21的成直线排列的上下圆孔15和17,而且还界定通到片盒外壳外的胶片通道25。片芯23较长和较短的端部伸出部分19和21各个包括与各孔15和17相应的边缘29啮合的环形槽27,可转动地支撑着片盘5,使其围绕轴线X在倒片和卷片方向U和W上转动。胶片通道25内垫有周知的黑色天鹅绒或毛绒材料31,用以防止周围的光进入胶片通道中。
35毫米胶片F的胶卷33卷绕在片盘芯23上形成连续的成圈胶片。如图3中所示,胶卷33包括最外圈35,也就是具有领先端或前端37的片头,和卷曲在最外圈后面的下一个内圈39。胶卷33最内圈的内端或拖尾端(图中未示出)固定在片盘芯23上。
对胶片起约束作用、完全相同、极薄而柔韧的上下一对凸缘41和43,如图1、2和5中所示那样,沿片盘芯23间隔一段距离共轴线配置。两凸缘41和43包括相应的与其形成一个整个的盘45和47以及相应的与其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唇部或缘49和51,这些唇部成环形从各盘伸出。两盘45和47盖住胶卷33两端为各连续圈两端相应纵边53和55所界定的扁平边(图中未示出),两盘中心具有各自的中心孔(图中未示出),片盘芯23即通过该中心孔轴向延伸,使片盘芯可相对于凸缘41和43转动。参看图5。环形唇部49和51在胶卷33最外圈了(片头)35各纵边53和55外与该圈径向重叠,对该圈起径向约束作用,从而防止它径向扩展或像钟表弹簧似地弹出与片盒外壳3的内曲壁57实际地接触。沿最外圈(片头35纵边55靠近其领先端37处开有唇部接收凹口59,供接收环形唇部51的周边部分51′之用。这使最外圈(片头)35连接领先端37和凹口59的较短的边缘部分61在径向上向外与环形唇部51重叠,从而使领先端与胶卷33的下一个内圈39保持一个径向间距D。参看图3和6。领先端37的前边63从最外圈35的纵边53向该圈的另一纵边55倾斜,形成最外圈最前的尖端或接头65,这也和边缘部分61一样,与环形唇部51向外径向重叠。参看图5。
与半盒7一起形成的胶片分离器导向件67配置在紧靠胶片通道25内部入口内,坐落在最外圈(片头)35的领先端37与下一个内圈39之间,用以检起领先端,并根据片盘5在倒片方向U上的转动将其导入胶片通道中。领先端37与下一个内圈39间隔一段距离D,因而它是在在分离器导向件67上而不是在分离器导向件与下一个内圈39之间推进并进入胶片通道25中的。因此,如图3所示,领先端37因与下一个内圈39相隔这样一段距离而处在分离器导向件67的范围内。
最外圈(片头)35的领先端37根据片盘5在倒片方向U上的转动在分离器导向件67上推进时,该圈的纵边53和55开始轻轻地使两凸缘41和43的各弧形部分在轴向上彼此挠曲开,如图8所示,先使凹口59脱离唇部部分51′,再使胶卷33各连续的纵向部分(从领先端开始)从各凸缘之间跑出片盒外壳3外。凸缘41和43之所以能局部挠曲是因为纵边53与55之间的宽度WF略大于环形唇部49和51之间的轴向间距AS所致。此外胶卷33各连续圈对横向拱起的阻力大于有待局部挠曲的凸缘41和43的阻力。凸缘41和43彼此轴向局部挠曲开时,一对平滑的弯曲支撑构件69从片盒外壳3的内壁57延伸,紧靠在两盘45和47各连续的弧形部分,从而使各凸缘的挠曲部分返回到它们原先正常不挠曲的状态。
最外圈(片头)35大致上靠近其领先端37处开有一个槽71。固定到片盒外壳3内壁上的齿73,其自由尖端75安置得使其在片盘5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时为槽71所接收,从而与最外圈(片头)35接合而在片盘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时跑出长方孔,从而使该圈脱离开。最外圈35根据片盘在卷片方向W的转动与齿73进行的接合防止该圈的领先端37停留在分离器导向件67与下一个内圈39之间。
片盘芯23起初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时,两凸缘41和43有一瞬间可能会保持不动,而胶卷33由于其内端是固定在片盘芯上,因而势必径向扩展或象时钟弹簧一样弹出,以确保胶卷最外圈(片状)35与各凸缘的环形唇部49和51之间真正不打滑。接着,片盘芯23继续转动时同样也会使凸缘41和43转动。于是最外圈(片头)35的领先端37会在分离器导向件67上前进,促使凸缘41和43各连续的弧形部分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彼此在轴向上挠曲开。这首先可以使凹口59脱离唇部部分51′,然后使胶卷33各连续的纵向部分(从领先端37开始)从各凸缘之间跑出片盒外壳3外。
若在胶片F的整个长度曝光之前在例如照相机中在卷片方向W转动片盘5,而且希望以后使用胶片其余可利用的部分,则可以转动片盘直到槽71大致上接收齿73的自由端75,从而使最外圈(片头)35与齿接合为止。这之后,要在例如照相机中使用胶片F其余可利用的部分时,可以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片盘5,使最外圈(片头)35脱离齿73,并把胶片再往前送出片盒外壳3外。
图9和10画出了有一个中心孔79的环形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77,片盒外壳3两外端83中的一外端的颈状的伸出部分81即伸入中心孔79中。指示器77有三个均匀间隔配置的径向向内的接头87、89和91,它们装入颈状伸出部分81的周边环形槽93中支撑着指示器,使其相对于片盒外壳3和片盘5绕轴线X转动。
指示器77是想使其在例如卷片方向W上从原来的或正常的第一位置(见图11A和14)依次转到第二和第三位置(见图12A和13A),以提供存放在片盒外壳3中的胶片一般未曝光、在所有的胶片画面曝光之前胶片已返回外壳内、和胶片实质上已全部曝光等相应的可视指示。为实现这些可见指示,指示器77上设有指针94供各个与依次打印在片盒外壳3外侧的“未曝光”、“部分曝光”和“已曝光”的标记对齐之用。参看图9。指示器77处在其第一或未曝光的位置(如图11A和15A中所示)时,指针94指向标记“未曝光”。指示器77处在其第二或部分曝光的位置(如图12A和16A所示)时,指针94指向标记“部分曝光”。指示器77处在其第三或已曝光位置(如图13A和17A所示)时,指针94指向标记“已曝光”。
片盒外壳3外端83和指示器77下面设有协同接合装置,用以限制指示器在卷片方向W上从其第一或未曝光的位置单向转到其第二或部分曝光的位置,和从第二位置转到其第三或已曝光的位置,并防止指示器转出第三位置外。具体地说,在片盒外壳3外端83上形成的接合装置包括一对完全相同的斜台95和99,各斜台有一个斜面101和一个陡面103,且在径向上成一直线配置,与轴线X等间距。参看图9、11A和11B。形成在指示器77下面的接合装置包括四个完全相同的斜台105、107、109和111以及一个扁平部分117,各斜台有一个斜面113和一个陡面115,且与轴线X等间距。扁平部分11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陡面119和121,与轴线X等间距。参看图10、11A和11B。当指示器处在其第一或未曝光位置时(如图11A和11B所示),斜台95的陡面103位于毗邻扁平部分117的陡面119处,完全防止了指示器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斜台99的陡面103则位于斜台109的斜面113对面,轻易限制着指示器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因此指示器77是固定在第一或未曝光的位置,但可以移到第二或部分曝光的位置。这时若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指示器77,斜台109的斜面113就会在斜台99的陡面103上移动。当指示器77处在其第二或部分曝光位置(如图12A和12B所示)时,斜台95的陡面103位于毗邻斜面105的陡面115处,完全防止了指示器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斜台99的陡面103则位于斜台111的斜面113对面,轻易地限制着指示器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因此指示器77固定在第二或部分曝光位置,但可移至第三或已曝光位置。这时若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指示器77,则斜台111的斜面113会在斜台99的陡面103上移动。当指示器77处在其第三或已曝光位置(如图13A和13B所示)时,斜台95的陡面103位于毗邻斜台107的陡面115处,完全防止了指示器在倒片方向U上转动,斜台99的陡面103则位于毗邻扁平部分117的陡面121,完全防止了指示器在卷片方向W上转动。因此指示器77不会移出第三或已曝光位置外。
如图9和14所示,指示器77包括直立的环形唇部123,同心地围绕轴线X配置。环形唇部123中的间隙或孔125界定了相对于唇部的不连续性的纵向范围,包括指示器77的倾斜面127在内。指示器77处在其第一或未曝光位置,倾斜面77占据了图15A中箭头线129所示的第一部位。相反,指示器77处在其第二或部分曝光的位置时,倾斜面127占据图16A中箭头线131所示的第二部位。如衅16A中所画出的那样,第一部位129和第二部位131共同处于或部分共同处于同一空间,形成两部位用箭头线133表示的共同部分,并形成第一部位用箭头线135表示不与第二部位共处的特殊部分。指示器77处于其第三或已曝光位置时,倾斜面127占据图17A中箭头线137表示的第二部位。从下面对照相机的叙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第一和第二部位129和131的共同部分133、第一部位的非共同部分135和第三部位137的重要性。
与带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77的胶片盒1配用的照相机201如图14所示。照相机201包括照相机本体203,照相机本体203有一个装片室205,装片室205则有一个纵向或轴向(从端部)通到小室内接收胶片盒1用的入口207。片簧213作用于通到装片小室205的长方孔211内的感测构件209,使其在图14中围绕支撑销215顺时针摆动,直到感测构件的钩状端伸入装片室205中为止。在此正常位置下,当片盒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205中时,感测构件209配置得使其钩状端217靠在胶片盒1的指示器77上。
如图15A和15B中所示,当指示器77处于未曝光位置,且胶片盒1第一次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205中时,指示器77的倾斜面127接触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使感测构件摆离指示器,从而使片盒进一步塞入装片室中。指示器77处在部分曝光位置时,也如图16A和16B所示发生类似的情况。但如图17A和17B所示,当指示器77处于已曝光位置且胶片盒1第一次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205中时,指示器的环形唇部123(而不是倾斜面127)接触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促使钩状端抓住环形唇部,从而防止胶片盒进一步塞入装片室中。
现在可以体会到图15A和16A中第一和第二部位129和131为指示器77的倾斜面127所占据的共同部分113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有了照相机201,无论指示器77是处一图15A所示的未曝光位置,或是处在图16A所示的部分曝光位置,倾斜面127都同样可以在(共同部分133内的)同一位置为感测构件205的钩状端217所检测。此外现在也可以体会到图17A中为倾斜面127所占据的第三部位137的重要性。就是说,有了照相机201,当指示器77如图17A那样处在已曝光位置时,由于第三部位137没有延伸到钩状端,倾斜面127不会为感测构件205的钩状端217所检测。于是钩状端会抓住指示器77的环形唇部123。参看图17B。
图18、19和20例示了略加修改的照相机201的形式。修改内容涉及长方孔211和感测构件件209(包括钩状端217在内)相对于指示器77的倾斜面127的。图18-20中,长方孔以211′表示,感测构件以209′表示,钩状端以217′表示。
从图18可知,当指示器处在未曝光位置,且胶片盒1第一次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205时,指示器的倾斜面127接触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使感测构件摆离指示器,从而使胶片盒可以进一步塞入装片室中。但如图19和20中所示,当指示器77处在部分曝光或已曝光位置且胶片盒1首先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205中时,指示器77的环形唇部123(而不是倾斜面127)接触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促使钩状端抓住环形唇部,从而防止胶片盒进一步塞入装片室中。
现在就可以体会到图18中第一部位129为指示器的倾斜面127所占据的非共同部分135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将图18与图19和20加以比较时,可以看出,当指示器处在图18那样的未曝光位置时,倾斜面127可在(非共同部分135内的)一个位置为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所检测。当指示器77处在图19的部分曝光位置或者处在图20的已曝光位置时,倾斜面127不能为感测构件209′的钩状端217′所检测。
本发明是可以解决上述有关防止装入已曝光胶片的照相机的问题的。
上面是就最佳实施例和另一些实施例说明本说明的内容的。但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更改和修改的。举例说,照相机201可与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只有两个位置(一为未曝光位置,另一个为至少部分曝光位置)的胶片盒配用。
各部件编号201-照相机; 1-胶片盒; 77-情况指示器;
205-装片室; 209-感测装置; 217-端部。
权利要求
1.一种与一种具有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的胶片盒配合使用的照相机,该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可从提供片盒中的胶片一般处于未曝光状态的可视指示的未曝光位置移动到提供胶片只是部分曝光的可视指示的部分曝光位置,并移动到提供胶片已曝光完毕的可视指示的已曝光位置,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装片室,用以装胶片盒;和一个感测装置,与情况指示器配合工作以防止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位置时胶片盒被塞入所述装片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与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配合工作,使情况指示器处于未曝光或部分曝光的位置时可以将胶片盒塞入所述装片室中,只防止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位置时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与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配合工作,防止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位置或部分曝光位置时将胶片盒塞入所述装片室中,只容许在情况指示器处在其未曝光位置时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包括这样的感测构件,该感测构件在正常情况下当想把胶片盒塞入所述装片室时配置得使其靠在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上,且所述感测构件所受到的支撑状态使其在情况指示器处在未曝光位置时可被情况指示器移动成偏离情况指示器,从而使胶片盒可以塞入装片室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包括这样的感测构件,该感测构件在正常情况下当想把胶片盒塞入所述装片室时配置得使其靠在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上,所述感测构件所受到的支撑状态使其在情况指示器处在未曝光或部分曝光的位置时可被情况指示器移动成偏离情况指示器,从而可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中,但当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位置时不使其被移动成偏离情况指示器,以防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包括这样的感测构件,该感测构件在正常情况下当想把胶片盒塞入所述装片室中时配置得使其靠在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上,所述感测构件所受到的支撑状态得使其在情况指示器处在未曝光位置时可被情况指示器移动成偏离情况指示器,从而可以将胶片盒插入装片室中,但在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或部分曝光的位置时不被移动成偏离情况指示器,以防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中。
7.如权利要求4、5或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片室包括一个入口,供在长度方向上将胶片盒塞入装片室之用,且所述感测构件在正常情况下当想把胶片盒在长度方向上塞入装片室时伸入装片室,靠在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构件由弹簧控制使其在正常情况下伸入所述装片室,且包括钩状端部分,供抓住胶片盒的情况指示器之用。
全文摘要
一种与一种具有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的胶片盒配合使用的照相机,该胶片曝光情况指示器可从提供片盒中的胶片一般处于未曝光状态的可视指示的未曝光位置移动到提供胶片只是部分曝光的可视指示的部分曝光位置,并移动到提供胶片已曝光完毕的可视指示的已曝光位置,其中所述照相机的特征在于有一个装片室,用以装胶片盒;和一感测装置,与情况指示器配合工作以防止情况指示器处在其已曝光位置胶片盒被塞入所述装片室中。
文档编号G03B17/30GK1051983SQ9010744
公开日1991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14日
发明者戴维·克林顿·斯马特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防止装入已曝光胶片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鼓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种鼓棒,属于打击乐器用架子鼓、爵士鼓鼓棒。 背景技术:现有鼓棒,由于棒体是光面,手握击打时容易滑脱,手握位置不准,手感不舒适,特 别是长时间击鼓容易加重手指、手掌的疲劳感。发明内容本实用新
专利名称:一种可快速更换光源的机场立式跑道边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机场照明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光源的机场立式跑道边 灯。背景技术:作为一种专用照明设备,被安装在机场跑道边提供跑道照明的跑道边灯,其作用 是在机场能见度低的
专利名称:一种设置有夹手的放大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放大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夹手的放大镜。背景技术:现有的设置有夹手的放大镜包括夹手、放大镜和连接夹手、放大镜的支杆,为了使夹手和放大镜能够旋转上下左右的角度,使其与支杆
专利名称:光纤网络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与光纤网络有关,特别是指埋在表面下的光纤网络,其中光纤缆和纤维受外部导管或管道保护而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本发明与提供光纤网络的系统、装置和方法有关。背景技术:电信业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安装光纤连
专利名称:嵌入式led灯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照明装置,尤指一种设有发光二极体的嵌入式LED灯具。背景技术:照明装置常见于人们生活之中,不管是在工作场所或是家庭中,皆需要照明装置的协助,以提升生活上的便利性。而照明装置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