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传真装置、激光打印机、多功能打印机等的图像 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图像形成部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复印机和传真装置等的图〗象形成装置,广泛采用电子 照相记录方式。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形成在像承载体上 的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并使该调色剂像静电转印到转印材料 上,转印到了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装置施加热和压力,从而定影 到转印材料上。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有如下结构作为定影装置的发热体, 采用具有正温度特性(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电阻体, 在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加热电压。所谓正温度特性是 指,伴随温度上升,电阻值呈线性增加的特性。即,当温度变高时,电阻 值也变高。
专利文献1:日本国^>开专利^^艮"特开2006 - 350241号^^艮(2006 年12月28日公开)"
但是,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未,皮记录纸吸收热的部分的温度上升。 在该状态下,在专利文献l的结构中,由于发热体具有PTC特性,所以记 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电P且值上升。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电阻值上升的 状态下,当在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地施加电流时,由于是记录纸的通 过范围外的高电阻部分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的低电阻部分串联连接的 电路,所以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高电阻部分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的 低电阻部分中流经相等的电流,从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高电阻部分与 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的低电阻部分相比,热值变大。因此,产生记录纸的 通过范围外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的温度分布进一步扩大这样的问题。由 此,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部件的耐久性变差,或者,在以高处理量(throughput)通过窄幅纸后紧接着就通过宽幅纸时,难以得到均匀且高 品质的定影4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提高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 部件的耐久性,并且,即使在以高处理量通过窄幅记录纸后紧接着就通过 宽幅记录纸,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发热体,其通过通电 进行发热;定影带,其与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的记录纸上的承载未定影 调色剂〗象的面接触;加压部件,其经由所述记录纸按压在所述定影带上; 多个支撑部件,它们设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对所述定影带进行支撑,借 助由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进行定影,控制向所述发热体的通电以使该定影 时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所述发热体具有温度上升而电阻值下降的NTC 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平行且在与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 度方向上延伸,所iOL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记录纸的宽度宽, 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设置连接到所述发热体 上的电极部,从在所逸发热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一个电极部向另 一个电极部,对所述发热体进行通电。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借助以下所示的记载能充分了解。 此外,>^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兌明而明了。


图1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是表示定影辊的包括旋转轴的端部的结 构的剖视图。
图2是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装置的彩色图〗象形成装置的 图。
图3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是表示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剖-见图。
图4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是表示在定影辊的外周面上的发热层的 电极部的内侧间的宽度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的热值、温度、电P且值的分布 的图。
5图5是说明将定影辊的端部的高温低电阻部和中央的低温高电阻部做成串 联电路而流经电流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将定影辊的端部的高温低电阻部和中央的低温高电阻部做成并 联电路而流经电流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7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是表示定影带的轴向的定影装置的结构 的剖-见图。
图8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是定影带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图9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是表示在定影辊的外周面上的发热层的 电极部的内侧间的宽度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的热值、温度、电阻值的分布 的图。
图10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是表示定影带的轴向的定影装置的结构 的剖视图。
图11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是定影带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图12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是表示定影带的轴向的定影装置的结构 的剖视图。
图13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是包括定影带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图14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是表示定影带的轴向的定影装置的结构 的剖-见图。
图15涉及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是定影带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l)
若基于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 (l-l彩色图4象形成装置)
图2是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如图2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是将4色的可视像形成单元10沿着 记录介质运送路径排列的所谓的串列(tandem)式打印机。具体地说,沿 着连接记录纸P (待加热件)的供给托盘20和定影装置40的记录纸P的 运送路径配置4组可视像形成单元10Y、 IOM、 IOC、 10B,向由记录纸运 送机构30的循环状的运送带33运送的记录纸P多重转印各色调色剂后, 由定影装置40将各色调色剂定影到记录纸P上,形成全色图像。
记录纸运送机构30具有由一对驱动辊31以及空转辊32架设并被控制 为规定的圆周速度进行转动的循环状的运送带33,使记录纸P静电吸附在 该运送带33上来对其进行运送。
各可视l象形成单元10在感光鼓11的周围配置有带电辊12、激光照射 机构13、显影器14、转印辊15、清洁器16,在各单元的显影器14中容纳 有黄(Y)、品红(M)、青(C)、黑(B)各色调色剂。各色调色剂是非 磁性单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二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 剂和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显影剂(以下也称为调色剂)。
并且,各可视像形成单元10Y、 IOM、 IOC、 IOB通过以下工序将调色 剂图像形成在记录纸P上。即,由带电辊12使感光鼓11表面均匀带电后, 由激光照射机构13根据图像信息使感光鼓11表面激光曝光,形成静电潜 像。然后,由显影器14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中显影调色剂像,该被 显像化的调色剂图像由施加了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偏置电压的转 印辊15依次转印到运送机构30所运送来的记录纸P上.
然后,记录纸P通过驱动辊31的曲率从运送带33上被剥离后,运送 到定影装置40中。然后,由保持在规定温度的定影辊施加适当的温度和压 力。然后,调色剂被定影到记录纸P上,成为牢固的图像。
(l-2图4象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
接着,基于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对在其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的记录纸P,通过热和压力使调色剂图像定影。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由非 磁性单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二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 剂和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显影剂(以下也称为调色剂)形成。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的剖^L图。如图3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具有形成定影咬入部43的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 辊41和隔着记录纸P按压在定影部件上的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42。而 且,定影装置40还具有构成对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各自的温度进行检测 的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控制用的温度传感器(温座_检测部件)38A、 38B。
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相互以规定的栽荷(此处为300N)压接,在它 们之间形成有定影^部43 (定影辊和加压翻目互抵接的部分)。记录纸P 通过该定影^V部43,从而定影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P通过定影咬入部 43时,定影辊41与记录纸P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抵接,另一方 面,加压辊42和记录纸P的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相反的面抵接。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的定影辊41的概略结构,基于 图l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处,图l是表示包括旋转轴的端部的结构的剖视 图。
如图1所示,定影辊41是在厚度为0.8mm的薄壁的辊芯椒roller cored bar) 44上依次层叠具有绝热性且弹性功能的厚度为500jun的由硅橡胶层 构成的绝缘层45、厚度为200nm的发热层(发热体)46以及由PTFE或 PFA等的厚度为30jim的氟树脂层构成的脱模层47而形成的。
并且,定影辊41与记录纸P平行且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垂直的 方向(在本说明书中指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定影辊41的宽度方向上 的长度比记录纸的宽度(与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辊芯棒44采用铁芯棒,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 采用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在辊芯棒44的两端设置有轴 承37。
对绝缘层45采用具有绝热、绝缘且弹性功能的硅橡胶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氟橡胶。
发热层46是具有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 数)特性的发热层。所谓NTC特性是指,随着温度上升,电阻值减少的特性。即,当温度变高时,电阻值也变低。为了以ioov得到iooow的热
值,发热层46设置为电极之间的电阻值为IOQ。发热层46的电P且值希望 是5 60Q,进而优选8 45Q。此外,发热层46的电阻值取决于所施加 的电压和规定的发热功率。
对于脱模层47来说,优选PFA ((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的 共聚物))和PTFE (聚四氟乙烯)等的氟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材料。
并且,绝缘层45、发热层46、脱模层47依次层叠在辊芯棒44的表面 上,并与记录纸平行且在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另外,如图l所示,在定影辊41的两端部沿整个圆周方向"&置有作为 供电机构的由铜或铝等优良导电体构成的电极部48和在该电极部48滑动 上并向其供电的多个电触点49,在定影辊41的轴向、也就是与记录纸P 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通上电流。
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46上,并设置在发热层4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外周面侧上。即,电极部48设置在定影带 57的两端附近。还有,在电极部48上不层叠脱模层47,经由多个电触点 49与电源36相连接。由此,在发热层4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电极 部48之间通上电流。其结果是,如上所述,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大 致垂直的方向上通上电流。此处,记录纸的通过范围;1指,与所运送的记 录纸相对的范围,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是指,除通过范围外的区域。
通过对发热层46通上电流,发热层46温度上升,通过热传导对定影 辊41表面进行加热。此处,发热层46中对发热实质上做出贡献的是在两 端形成的两个电极部的内侧之间。定影辊41的发热层46的宽度(电极部 的内侧之间的尺寸)为330mm,作为记录纸P的具有最宽幅的A3记录纸 P的横向宽度(A3记录纸的纵进给的横向宽度)为297mm。即,定影装 置40能够向与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纸定影未定 影调色剂像,该多种记录纸中的最宽幅为297。并且,具有发热体功能的 发热层46的宽度(即,电极部的内侧之间尺寸)比A3的记录纸P的横向 宽度宽。
在形成图像时,定影辊41被加热到规定的表面温度(此处为l卯匸),从而对通过定影装置40的定影#部43的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 录纸P进行加热。
另外,在加压辊42的内部i先置有用于从内部对加压辊42进行加热的 加热灯50。加热灯50具有涉及整个加压辊42的的发热范围,额定加热功 率为450W。
加压辊42与定影辊41同样,在钢铁、不锈钢、铝等辊芯棒的外周表 面上具有硅橡胶等弹性层,进而,在其上形成有由PFA等构成的脱模层。
接着,针对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38A、 38B进行说明。热敏 电阻38A、 38B配置在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各自的外周面上,对各部的 表面温度进行检测。
热敏电阻38A设置在定影辊41的外周面的中央部,并设置为对定影 辊41的中央部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热敏电阻38B设置在加压辊表面上。 此外,热敏电阻38A是在定影辊41的中央部的记录纸的通过范围中设置 的非接触热敏电阻。并且,基于各热敏电阻38A、 38B所检测的温度数据, 作为温度控制机构的控制电路(未图示)分别控制向发热层46、加压辊42 的加热灯50的通电,使得各部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此处,定影辊41 的发热层46和加热灯50为独立的通电电路。
另外,虽然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为了使记录纸P通过定影^部 43,而设置有对定影辊41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驱动机构)。另外, 加压辊42为跟着定影辊41的旋转而旋转的结构。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 沿相反方向(对于定影^^对置面来说,为相同方向)旋转。并且,向定 影#部43以规定的定影速度和复印速度(定影速度是所谓的处理速度, 例如,此处为200mm/sec,另外,复印速度是指每分钟的复印张数,例 如,此处在A4横进给下为30张/分钟)运送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 纸P,通过热和压力进行定影。
(l-3由向本发明的发热层通电导致的发热特性)
接着,使用图4至图5,并使用本发明的具有NTC特性(温度系数为 负的特性)的发热层46,对热值的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
10图4是表示在定影辊41的外周面中的发热层46的电极部48内侧之间 的宽度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的热值、温度、电阻值的分布的图。
在图4中以附图标记a示出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过前在发热层 46的宽度方向(与定影辊41的轴向并行)上的热值的分布,以附图标记b 示出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过前在发热层46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的 分布,以附图标记c示出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过后在发热层46的 宽度方向上的温度的分布,以附图标记d示出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 过后在发热层46的宽度方向上的电阻值的分布,以附图标记e示出的曲线 图表示通过对如附图标记d的曲线图所示那样的电阻值的分布通上电流而 在发热层46的宽度方向上的热值的分布。
在记录纸P通过前,如图4的附图标记a的曲线图所示,表示在发热 层46的宽度方向上大致均匀的热值的分布。由于是在发热层的宽度方向上 均匀的热值,所以如图4的附图标记b的曲线图所示那样,为大致均匀的 温度分布。在这里,记录纸P通过定影装置40的情况下,对于记录纸P 的通过范围外(定影辊的端部)来说,未被记录纸P吸收热,但是,对于 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定影辊的中央)来i兌,4皮记录纸P吸收热,所以 如图4附图标记c的曲线图所示,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部分的温度下降。 本发明由于使用NTC特性的构成发热体的发热层46,所以在温度分布如 上述那样产生的情况下,如图4的附图标记d的曲线图所示,温度高的部 分的电阻值变低,温度低的部分的电阻值变高。如在图5中示意性地所示, 在该状态下,温度相对高、电阻值低的部分(高温低电阻部)和温度相对 低、电阻值高的部分(低温高电阻部)成为串联连接电路。因此,在宽度 方向上产生温度分布的NTC特性的发热层的宽度方向上流经电流是因为 将高温低电阻部和低温高电阻部做成图5示出的串联连接电路并通上电 流。也就是,在该状态下,在高温低电阻部和低温高电阻部流经相同的电 流。因此,只要利用具有在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设置的热敏电阻38A的 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控制,则如图4的附图标记e的曲线图所示,高温低 电阻部与低温高电阻部相比,能够将热值相对降低。由此,能够降低在宽 度方向上产生的温度不匀,也能够防止定影辊41的端部的温度过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平行地流经电流的情况下,如图 6示意性地所示,将端部的高温低电阻部和中央的低温高电阻部作为并联电路流经电流。在该情况下,通过施加相同的电压,高温低电阻部流经更 多的电流,所以高温低电阻部的温度进一步上升,导致温度不匀变得更显 著。
另外,对于电极部的内侧之间的发热层46 (即,对发热实质上做出贡 献的部分)来说,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能够 由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记录纸P的最大的宽度(与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 长度)宽,从而能够将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的温度均匀地加热,因此能够 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另外,通过在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 设置热敏电阻38A,能够直接高精度地控制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的温度, 所以能够稳定地得到高品质的定影像。进而,如上所述,发热层中的电流 的方向整体相对于运送方向大致垂直,从而抑制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匀,能 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另外,由于在整个圆周方向设置电极部48,所以能够使发热层整个面 均匀地发热,圆周方向的发热不均也消失,而在圆周方向上也能够实现均 匀的温度分布。
另外,对发热层46施加电流的电极部48在发热层的宽度方向上设置 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一侧和记录纸通过范围外的另一侧,由此能够将 发热层中的电流方向限制成与记录纸P的通纸方向垂直。如上所述,由于 发热层中的电流方向整体相对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大致垂直,从而能够 抑制发热层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不匀,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 剂像。
另外,由于在定影辊41的芯材的外侧具有发热层46,所以从发热层 46到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即脱模层47的表面的热传导距离变短。因 此,借助发热层46的发热的定影辊41的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能够更 高精度地控制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由此,由于能够将定影辊41的温度 保持在规定温度,所以能够使所定影的调色剂像成为更均匀且高品质的图 像。
通常,在热传导距离短、加热响应性高的情况下,在记录纸P的通过 范围内和通过范围外的温度不匀容易变得显著,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对 具有NTC特性的发热层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电流,所以也能够防止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外的过度升温。
另外,由于在发热层46的外侧与调色剂像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47, 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辊41上附着调色剂。
另夕卜,因为与铝或铁等价廉且高强度的金属材料相比,发热层46的电 阻高,所以在发热层和辊芯棒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电流不会流经发热层而 是流经辊芯棒,所以发热层不会发热。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辊 芯棒44和发热层46之间层叠有由橡胶层构成的绝缘层45,所以即使对发 热层46施加电压,也能够防止在辊芯棒44流经电流,并能够佳发热层46 发热。由此,对于辊芯棒44来说也能够使用铝或铁等价廉且高强度的金属 材料。
另外,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46上,并设置在位于定影辊41中的发 热层46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在电极部48上不层叠脱模层 47,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经由多个滑动触点即电触点49向电极部48提供 电流,从而对于定影辊41的发热层46来说,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垂 直的辊的轴向上流经电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定影辊内使用了具有弹性功能的绝缘 层(弹性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叙述,但是,在定影辊中不设置 弹性层,而使用在芯棒上形成了脱模层的硬压辊,也能够构成为仅使用单 色的调色剂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若在发热层之下设置例如由氟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等构成 的绝缘层或者由这些材料的组合构成的绝缘层,则也能够将发热层设置在 硅橡胶层那样的弹性层的下层。在该情况下,由于不会产生由橡胶的变形 引起的发热层的变形,所以能够提高发热层的耐久性。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所 以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实施方式l说明的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 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使用图7和图8,针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本实施方式的定影
13装置40A进行i兌明。
图7是表示定影带57的轴向的定影装置40A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 是定影带57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l不同,作为形成定影咬 入部43A的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部件,使用薄壁的定影带57。除此以外 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定影带57由对定影带57赋予规定张力的第一支撑辊51和经由定影带 57与加压辊42相压接的支承辊(back叩roller)即第二支撑辊52的支撑 部件支撑。另夕卜,使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非接触热敏电阻38A与定影带57 的外周面的架设在支撑辊51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相对设置,控制向发 热层55的通电以便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使带外周面的温度为190匸。
如图8所示,定影带57是在厚度为卯pm的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基材 53上层叠厚度为200nm的由硅橡胶层构成的绝缘层54、厚度为200nm的 具有NTC特性的发热层55和表层的由PTFE或PFA构成的氟树脂层的 脱模层56而成的。如图8所示,在定影带57的两端,在带端部的整个圆 周通过印刷等形成由金属等导体构成的电极部48。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 层55上,并设置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侧,在电极 部48上不层叠脱模层56,经由电触点49与电源36相连接。也就是,电 源36经由电触点49和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55上。该电极部48也能够 通过涂敷^t有金属粉的聚酰亚胺来形成。并且,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 的两端部设置的电极部48之间通上电流。其结果是,对于发热层55来说, 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通上电流。
作为第一支撑辊51,使用厚度为0.3mm的薄壁的铝管。第二支撑辊 52是在铝制的芯棒上层叠厚度为5mm的由发泡硅橡胶构成的海绵层(海 绵層)而成的。
在图7中,设置在巻绕在第一支撑辊51上的部分的定影带57的电极 部48上滑动并向其供电的多个电触点49,在定影带的轴向、也就是与记 录纸P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通上电流。通过向该发热层55的通电,发 热层55的温度上升,通过热传导对定影带57的表面加热。定影带57的发热层部分的宽度为320mm,比所使用的印刷记录纸A3宽度297mm宽。 与电极部48滑动摩擦的发热层55为了以100V得到1000W的热值,电极 之间的电阻值为IOQ。期望该电阻值为5~60Q,进而优选为8 45Q。 该电阻值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压和规定的发热功率。
另外,使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非接触热敏电阻38A与定影带57的外 周面上的架设在支撑辊51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相对设置,控制向发热 层55的通电,以便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使带外周面的温度为1卯C。由于定 影带57的热容量小,控制响应性高,所以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保持进入定 影^部43A的定影带57的温度,同时,能够缩短起动时的预热时间。 另外,由于在电极部48之间测定控制温度,所以在定影带57停止时也能 够进行加热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时能够进行保温动作,能够在短 时间内开始从待机状态起的图像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薄壁的定影带57中与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 辊51、 52未接触的部分的发热层55也发热,所以定影带57的该部分的温 度和与支撑辊51、 52接触的部分的温度相比,急激地上升。因此,基于在 与支撑辊51、 52接触的部分的温度检测进行加热控制的情况下,定影带 57的架设在支撑辊51和52之间的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存在超过定影带 57的耐热温度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定影带57的温度进行检测 的温度检测机构38A,与定影带57的架设在支撑辊51和支撑辊52之间的 部分相对设置,从而基于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架设在支撑辊51和支撑辊52 之间的部分的温度检测进行加热控制,所以能够防止定影带57的架设在支 撑辊51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而超过定影带57的耐热温 度的情况。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得到高品质的定影图像。
另外,由于定影带57的热容量小,控制响应性高,所以能够稳定且高 精度地保持^定影咬入部43A的定影带的温度,同时,能够缩短起动时 的预热时间。另外,由于在通电电核^之间测定控制温度,所以在定影带57 停止时也能够进行加热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时进行保温动作,能 够在短时间内开始从待机状态起的图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使用A3的记录纸,而且能够使用宽度窄 的A4宽度和B4、 B5宽度等多个纸宽。作为一例,使用图9针对A4宽度 送纸通过时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i兌明。图9的附图标记a的曲线图表示记录纸P通过前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 向(与第一支撑辊51的轴向平行)上的热值的分布,图9的附图标记b 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过前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 图9的附图标记c的曲线图在记录纸P通过后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 的温度的分布,图9的附图标记d的曲线图表示在记录纸P通过后发热层 55的宽度方向上的电阻值的分布,图9的附图标记e的曲线图表示对具有 如附图标记d的曲线图所示那样的电阻值的分布的发热层通上电流而在发 热层55的宽度方向的热值的分布。
如图9的附图标记a的曲线图所示,示出在记录纸P通过前发热层55 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均匀的热值的分布。由于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具 有均勻的热值,所以如图9的附图标记b的曲线图所示,为大致均匀的温 度分布。在这里,在将记录纸P送纸通过定影装置40A的情况下,在记录 纸P的通过范围外(定影带的端部)未被记录纸P吸收热,但是,在记录 纸P的通过范围内(定影带的中央)则被记录纸P吸收热,所以如图9的 附图标记c的曲线图所示,通过范围内的部分的温度下降。本实施方式采 用由NTC特性的发热体构成的发热层55。如上所述,在产生温度分布的 情况下,如图9的附图标记d的曲线图所示,温度高的部分的电阻值变低, 温度低的部分的电阻值变高。该状态使高温低电阻部和低温高电阻部变为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串联连接电路。也就是,在该状态下,在高温低 电阻部和低温高电阻部流经相同的电流。因此,若利用i殳置在记录纸P的 通过范围内的温度控制用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控制,则如图9的附图标 记e的曲线图所示,高温低电阻部与低温高电阻部相比,热值相对降低。 由此,能够降低在宽度方向上产生的温度不匀,还能够防止定影带57的端 部的温度过于上升。
另一方面,在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流经电流的情况下, 将端部的高温低电阻部和中央的低温高电阻部变为并联电路而流经电流。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高温低电阻部流经更多的电流,所以高温低电阻部的 温度进一步上升,温度不匀变得更加显著。由于该温度不匀,有可能超过 用于定影的结构部件的耐热温度。另外,为了抑制端部的温度上升,而需 要大大降低用宽度窄的记录纸的处理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发热层55的与运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16比所使用的记录纸的最宽幅宽,并能够使最宽幅的记录纸通过的范围的温 度均匀且加热到规定温度,所以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另外,通过在所有宽度的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设置温度控制用的温度传 感器,从而能够直接高精度地控制记录纸的通过范围的温度,所以能够稳 定地得到高品质的定影像。
另夕卜,由于电极部48设置在整个圓周方向上,所以能够m热层整个 面均匀地发热,圓周方向的发热不匀也消失,在圃周方向也能够实现均匀 的温度分布。
另外,由于在薄壁的定影带57上配置发热层55,所以从发热层55至 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即脱模层56的表面的热传导距离变短。因此,借 助发热层55的发热的定影带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 定影带57的表面温度。由此,由于能够将定影带57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 温度,所以能够使所定影的调色剂像成为更均匀且高品质的图像。
通常,在发热部件如带那样为热容量低,热传导距离短且加热响应性 高地情况下, 一般地,记录纸P的通过范围内和通过范围外的温度不匀容 易变得显著。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具有NTC特性的发热层55在与记 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电流,所以能够防止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 的过度升温。
另夕卜,由于在发热层55的外周面側的与调色剂傳-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才莫 层56,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带57上附着调色剂。
另外,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55上,并设置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 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且设置在定影带57的两端附近,在电极部48上 不设置脱模层,通过从装置主体向电极部48提供电流,从而在定影带57 的发热层55中沿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定影带57的轴向流经 电流。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发热层55的电流方向整体相对于运送 方向大致垂直,从而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匀的发生,所以能够得到 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4象。
另外,通常当发热层磨损时,发热层的电阻发生变化,因此有时产生 温度不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发热层55的外侧的与调色剂傳"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带57上附着调色剂,同时,能够防 止发热层55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地使其均匀地发热。
另外,由于自巻绕在第一支撑辊51上的部分向定影带57的电极部48 供电,并且电极的接触稳定,所以能够实现长期均匀且稳定的加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定影带57的基材53来说,使用作为耐 热性树脂的聚酰亚胺,但是也可以使用不锈钢或镍等薄壁的金属带。在该 情况下,需要在基材53和发热层55之间设置绝缘层。
另外,作为第二支撑辊,设置形成定影"^部43A的由海绵构成的支 承辊,定影带57的通过第二支撑辊52与加压辊42接触的部分设为定影咬 入部,虽然对上述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能够 适用于使第二支撑辊52为与第一支撑辊51同样的不锈钢制的硬的辊,使 用其架设在支撑辊之间的部分将定影带57与加压辊42接触的部分作为定 影^部的结构。该情况下,成为第一支撑辊51、第二支撑辊均不压接到 加压辊上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上述实施方式2的不同 点进行说明,所以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说明 过的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兌明。
使用图10和图11,针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釆用的定影装置40B进 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定影带58的轴向的定影装置40B的结构的剖碎见图,图11 是定影带58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实施方式2,在向发热层55的通电方式上有所不同。 具体地说,在所述实施方式2中,定影带57从内侧开始依次层叠基材53、 绝缘层54、发热层55、脱模层56,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55上,并设 置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 式中,定影带58从内侧开始依次层叠基材53、发热层55、绝缘层54、脱 模层56。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55上,并设置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并且,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电 极部48之间通上电流。
另外,使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非接触热敏电阻38A与定影带58的外 周面的架设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相对设置,控制向发热
层55的通电以便于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使带外周面的温度为190 x:。
另夕卜,定影带58的外周面的整个表面被脱模层56覆盖。进而,由PPS 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第一支撑辊51B,以连接到电源的异极的由铜等优良导 电体构成的通电电极(供电部件)59构成第一支撑辊51B的在两端部与定 影带58的电极部48接触的部分。通电电极59具有与定影带58的电极部 48接触的部分即供电部59A。此外,除定影装置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 式1相同。
由于具有连接到发热层55并在定影带58的两端附近的内周面侧设置 的电极部48,通过向电极部48提供电流,从而在定影带的发热层中沿与 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带的轴向流经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发热层55的电流方向整体相对于运送方 向大致垂直,由此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匀,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 影调色剂像。另外,通过将电极部设置在定影带内周面侧,从而能够防止 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和浮游调色剂附着在电极部上。由此,能够稳定地从主 体向定影带供电。
另外,通常当发热层磨损时,作为发热层的电阻发生变化,因此有时 也发生温度不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发热层55的内周面侧的外侧具 有基材,所以能够防止发热层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地使其均匀发热。
另外,与定影带58的内周面的电极部48接触并与定影带58 —起旋转 的供电部件59,具有与定影带的电极部48接触并向其供电的供电部59A, 从而电极部48和供电部59A在不滑动的情况下供电。因此,能够防止电 极部48、供电部59A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电流的供电。
此外,在第一支撑辊的端部的供电部分(电触点49和供电部件59接 触的部分),因喷砂等(SandBlast)等产生凹凸,从而提高局部的压力, 期望使电接触变得可靠。另外,使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非接触热敏电阻38A与定影带58的外 周面的架设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相对设置,控制向发热 层55的通电以便于在图像形成动作中使带外周面的温度为l卯匸。由于定 影带58的热容量小且控制响应性高,所以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保持i^定 影^V部43A的定影带58的温度,同时,能够缩短起动时的预热时间。 另外,由于在电极部48之间测定控制温度,所以即使在定影带58停止时 也能够进行加热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时能够进行保温动作,在短 时间内开始从待机状态起的图像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薄壁的定影带58中的与支撑部件即支撑 辊51B、 52未接触的部分的发热层55也发热,所以定影带58的该部分的 温度与接触到支撑辊51B、 52的部分相比,急剧地上升。因此,基于在与 支撑辊51B、 52接触的部分的温度检测进行加热控制的情况下,定影带58 的架设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有时超过 定影带58的耐热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定影带58的温度进行检测 的温度检测机构38A与定影带58的架设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52之间的 部分相对设置,从而能够基于温度急剧变化的架设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 52之间的部分的温度检测进行加热控制,所以能够防止定影带58的架设 在支撑辊51B和支撑辊52之间的部分的温度变得过高而超过定影带58的 耐热温度。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得到高品质的定影图像。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所以为 了^更于说明,对于与在实施方式3说明的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标注 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使用图12和图13,针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应用的定影装置40进行 说明。
图12是表示定影带60的轴向的定影装置40C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 是定影带60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不同,在定影带60上不设置发热层, 而在第一支撑辊即发热辊64上设置发热层55。另外,电极部48连接到发热层55上,并设置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侧上。并 且,在发热层5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所设置的电极部48之间通电。除 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作为支撑辊的发热辊(加热部件)64在作为基材的厚度为100nm的 PPS管63上设置厚度为200jim的发热层55,进而设置厚度30nm的由氟 树脂形成的保护层61。在发热辊64的端部设置由铜等优良导电体形成的 电极部48,使进行供电的多个供电电极滑动。
通过在与薄壁的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辊的基材的外侧具有发热层 55,从t热层55到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即定影带60的表面的热传导 距离变短。因此,由发热层55的发热带来的定影带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 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定影带表面的温度。由此,由于能够将定影带的温度 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所以能够使所定影的调色剂像变为更均匀且高品质的 图像。
另外,才艮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在薄壁的定影带不具有发热层 55而在发热辊64上设置发热层55,从而能够防止由定影带60的旋转引起 的弯曲疲劳所造成的发热层的龟裂、恶化。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H良热 层发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8A也设置在发热层的中央即 记录纸通过范围上。定影带60与第二支撑辊52的旋转一起旋转驱动,并 与记录纸相接触。定影带6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记录纸的最宽幅相比设 定得大,所以定影带6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不与记录纸接触。此处,将 定影带60中能够与记录纸接触的范围设为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并且,在本 实施方式中,发热层55的记录纸的通过范围是指,在发热层55中与定影 带60的该通过范围相对的区域。换而言之是指,使记录纸在其法线方向以 及运送方向上平行移动时,与记录纸重叠的发热层55的区域。由此,能够 稳定地进行发热层55的温度控制。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所 以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实施方式4说明的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标
21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使用图14和图15,针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应用的定影装置40D 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定影带60的轴向的定影装置40D的结构,图15是定影 带60的端部的包括轴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4不同,由加热部件65构成作为支撑 部件的发热部件,该加热部件65不是辊形状,而是在与支撑辊52的轴向 垂直的面切开时具有中心角为约240度的大致半圆形的剖面形状。加热部 件65以与定影带60的内周面接触并架设定影带60的固定而不旋转。除此 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4相同。
作为支撑部件的加热部件65在作为基材67的厚度为lOOjim的PPS 半圓形管上设置厚度为200nm的发热层55,进而,设置厚度30nm的由 氟树脂形成的保护层61。在加热部件65的两端部设置由铜等优良导电体 形成的电极部48,并使用于供电的多个电触点49固定。加热部件65的两 端连接到电源不同的电极上,在由半圆形管的电阻体形成的发热层55上沿 着轴向通电。定影带60 —边在加热部件65的表面的由氟树脂形成的保护 层61上滑动, 一边被加热。
由于加热部件65不旋转,从而能够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向发热层 供电的部分除去与电触点滑动的地方。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从主体向发 热层供电。
另外,由于当发热层磨损时,作为发热层的电阻发生变化,因此有 时发生温度不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发热层55的外侧与定影带接触 的面上具有保护层61,所以即使加热部件65和定影带60滑动,也能够防 止发热层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使发热层55均匀地发热。
另外,通过与定影带60的内周面接触,能够使旋转方向的定影带 60和加热部件65的接触范围形成得长,并能够促进从加热部件65向定影 带60的热传递。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运送纸的运送带,但是在记录纸上形成未定影像的方法不限于此,使用中间转印带的结构或从感光体向记 录纸转印的单色结构也同样能够实现。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记录纸上静电转印调色剂像后 由定影装置进行加压加热来定影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使是向记录纸转 印的同时对调色剂像进行加压加热的转印定影结构,本发明也同样能够实 施0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通过通电发热的发热体,在沿规定运送方向 运送的记录纸上,将未定影调色剂像通过由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进行定 影,对所述发热体进行通电控制以使该定影时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所
述发热体具有温度上升而电阻值下降的NTC特性,与所述记录纸平行且 在与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延伸,所^热体的 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记录纸的宽度宽,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的两 端部设置与所述发热体连接的电极部,对所述发热体通电的电流方向相对 于所述运送方向大致垂直。
在将所述记录纸向定影装置送纸通过的情况下,由于所述记录纸的 通过范围外不被所述记录纸吸收热,所以发热体的温度上升。在NTC特 性的所述发热体产生温度分布的情况下,温度高的部分的电阻值变低。因 此,在宽度方向上产生温度分布的具有NTC特性的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 向上流经电流,从而能够将温度高且电阻值低的部分(高温低电阻部)和 温度相对低且电阻值高的部分(低温高电阻部)作为串联连接电路进行通 电。在该状态下,在高温低电P且部和低温高电阻部流经相同的电流。因此, 高温低电阻部与低温高电阻部相比,热值相对下降。由此,在宽度方向上, 能够降低由在定影装置通过所述记录纸而产生的温度不匀,并能够防止发 热体的两端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温度过度上升。
另外,所述发热体与所述记录纸平行且在与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 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延伸,所iiJ良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记 录纸的宽度宽,从而能够将所述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加热到均匀,所以能够 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进而,如上所述,由于所H热体中 的电流方向整体相对于所述运送方向大致垂直,从而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 温度不匀,并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23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能够向与所述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的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纸定影未定影调色剂像,所述电极部之间的所iiiL 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多种记录纸中的最宽幅宽,所述发热体的 所述多种所有记录纸通过的范围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基于该温度传感器 进行向所逸义热体的通电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电极部之间的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 述多种记录纸中最宽幅宽,从而能够将最宽幅的记录纸通过范围的温度加 热为均匀,所以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另外,通it^所 有宽度的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内设置温度控制用的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直 接高精度地控制记录纸的通过范围的温度,所以能够稳定地得到高品质的 定影像。
此外,在这里,记录纸的通过范围(通纸范围)是指,使记录纸在
其法线方向以;S7或者运送方向上平行移动时,与记录纸重叠的发热体的区 域。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具有压接到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像的所 述记录纸上进4于旋转的一对定影辊和加压辊,所述定影辊至少层叠芯棒、 层状的所述发热体和表面的脱模层而构成。
即,定影辊至少具有芯棒、层状的发热体和脱模层,表面M模层。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定影辊的芯棒的外侧具有所述发热体,所以 从所述发热体到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即脱模层表面的热传导距离变 短。因此,由所述发热体的发热带来的定影辊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能 够更高精度地控制定影辊表面的温度。由此,由于能够将所述定影辊的温 度保持在规定温度,所以能够使所定影的调色剂像变为更均匀且高品质的 图像。
通常,在热传导距离短且加热响应性高的情况下,在记录纸的通过 范围和两端部的温度不匀容易变得显著。
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向具有NTC特性的所述发热体在与记录 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施加电流,所以能够防止两端部的过度升
温o另夕卜,由于在所述发热体的外侧与调色剂像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 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辊上附着调色剂。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所述定影辊至少层叠芯棒、绝缘层、 层状的所述发热体和表面的脱模层而构成,所述电极部连接到所述发热体 上,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电极 部上不层叠所述脱模层,从所述电极部供给电流。
在作为所述发热体,使用电阻相比铝或铁等价廉且高强度的金属材 料高的材料的情况下,在发热体和芯棒直捲接触的情况下,由于电流不流 经发热体而流经芯棒,所以发热体不^^发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定影辊在芯棒和发热体之间层叠绝缘层, 所以即使在发热体上施加电压,也能够防止在芯棒流经电流,并能够使发 热体发热。由此,作为芯棒,能够使用铝或铁等价廉且高强度的金属材料。
另外,所述电极部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的宽 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电极部上不层叠所述脱模层,通过
从所述电极部供给电流,在定影辊的具有NTC特性的所述发热体上,沿 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辊的轴向流经电流,因此能够抑制发热体的宽 度方向的温度不匀,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具有与所述记录纸的承载未定影调色 剂像的面接触的定影带、经由所述记录纸按压在所述定影带上的加压部 件、设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来支撑所述定影带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定影 带至少由基材、层状的所^热体、表面的所述脱模层构成。
才艮据所述结构,由于在所述定影带上具有所述发热体,所以从所述 发热体至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即脱模层表面的热传导距离变短。因 此,由所述发热体的发热带来的所述定影带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能够 更高精度地控制所述定影带表面的温度。由此,由于能够将所述定影带的 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所以能够使所定影的调色剂像变为更均匀且高品 质的图像。
通常,在发热部件如所述定影带那样为低热容量、热传导距离短且 加热响应性高的情况下,在所述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和两端部的温度不匀容易变得显著。但是,才艮据上述结构,由于向所述发热体在与记录纸的运送 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电流,所以能够防止所述发热体的两端部的过度升 温。
另夕卜,由于在所述发热体的外侧与调色剂像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 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带上附着调色剂。
进而,通常当发热体磨损时作为发热体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以导致 产生温度不匀。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所M热体的外侧与调色剂 像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所以能够防止在定影带上附着调色剂的同时, 能够防止发热体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使其均匀地发热。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所述电极部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并 设置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电极部上不 层叠所述脱模层,向所述电极部供给电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所述定影带的所述发热体在与记录纸的运送
方向垂直的带的轴向(所itiL热体的宽度方向)上流经电流。另外,如上
所述,所述发热体的电流方向整体相对于运送方向大致垂直,从而抑制宽 度方向的温度不匀,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所述电极部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并
设置在所iiJL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电极部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并设置在所^ 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从而能够防止在电极部上附着记 录纸上的调色剂以及浮游调色剂。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从主体向定影带 的供电。
另外,由于当发热体磨损时作为发热体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以导致 产生温度不匀。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发热体的内周面侧的外侧具有 脱模层,所以能够防止发热体的磨损,并能够长期稳定使其均匀地热体发
热o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运送方向垂 直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侧具有供电部件,该供电部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电极部接触,并与所述定影带一起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侧具有供电部件,该供电部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电极 部接触,并与所述定影带一起旋转,从而在电极部和供电部件不滑动的情 况下进行供电。因此,能够防止电极部、供电部件的磨损,能够长期稳定 地进行电流的供电。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具有与所述记录纸的承载未定影调色 剂像的面接触的定影带、经由所述记录纸按压在定影带上的加压部件、设 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并支撑定影带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中 的一个是具有所逸发热体的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至少层叠基材、层状
的所述发热体和保护层而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发热部件的基 材的外侧具有所述发热体,所以从所U热体到与调色剂像接触的定影面
即定影带表面的热传导距离变短。因此,借助所iOL热体的发热的所述定 影带表面的温度控制性提高,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所述定影带表面的温 度。由此,由于能够将所述定影带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所以能够使 所定影的调色剂像变为更均匀且高品质的图像。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定影带不具有发热体,从而能够防止由 定影带的旋转引起的弯曲疲劳所造成的发热体的龟裂、恶化。由此,能够 长期稳定地使发热体发热。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优选所述加热部件不旋转,相对所述定影 带的内周面滑动摩擦,在加热部件的与定影带接触的面上设置保护层。
由于所述加热部件不旋转,所以能够消除在向发热体供电的部分与 电触点滑动的地方。由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向发热体供电。
另外,由于当发热体磨损时作为发热体的电阻发生变化,导致发生 温度不匀。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发热体的外侧与定影带接触的面上 具有保护层,所以即使加热部件和定影带滑动,也能够防止发热体的磨损, 能够长期稳定使其均匀地热体发热。另外,由于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所以能够将所述定影带旋
转方向的定影带和加热部件的接触范围形成得长,能够促i^加热部件向 定影带的热传递。
在本发明的图^^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对在记录纸上形成 的未定影的调色剂〗象进行定影的所述定影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定影装置中能够抑制发热体的宽度方向的温度不 匀,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调色剂像。
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象的定影装 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的提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不言而喻 是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内容,不应狭义地理解为仅限定于这样的 具体例,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 施。
权利要求
1. 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发热体,其通过通电进行发热;定影带,其与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的记录纸的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像的面接触;加压部件,其经由所述记录纸按压在所述定影带上;多个支撑部件,它们设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对所述定影带进行支撑,借助由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进行定影,控制向所述发热体的通电以使该定影时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具有温度上升而电阻值下降的NTC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平行且在与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记录纸的宽度宽,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设置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的电极部,从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的一个电极部向另一个电极部,对所述发热体进行通电。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影装置具有供电 部件,该供电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之一的与所述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 端部的外周面侧,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电极部接触,并与所述定影带一起 旋转。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与所述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纸中,定影未定影调色剂《象,所述电极部之间的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多种记录纸中最宽幅宽,在所述发热体上所有所述多种记录纸通过的范围内"^殳置温度传感器, 基于该温度传感器控制向所逸义热体的通电。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M热体通电的电流方向相对于所述运送方向大致垂直。
5. —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 发热体,其通过通电进行发热;定影带,其与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的记录纸上的承载未定影调色剂 像的面接触;加压部件,其经由所述记录纸按压在所述定影带上;多个支撑部件,它们设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对所述定影带进行支撑,借助由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进行定影,控制向所^热体的通电以使 该定影时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逸良热体具有温度上升而电阻值下降的NTC特性,并与所述记录 纸平行且在与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 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记录纸的宽度宽、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周面侧设置连接到所述发 热体上的电极部,从在所述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的一个电极部向另 一个 电极部对所述发热体进行通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发热体具有温度上升而电阻值下降的NTC特性,与记录纸平行且在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延伸,发热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记录纸的宽度宽,在发热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设置连接到发热体上的电极部,对发热体通电的电流方向相对于运送方向大致垂直。由此,能够抑制发热体的两端部的温度的过度升温,并能够使温度分布均匀化,记录纸的通过范围外的部件的耐久性提高,并且,即使将窄幅记录纸以高处理量送纸通过后就通过宽幅记录纸,也能够得到均匀且高品质的定影像。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470392SQ20081018944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6日
发明者朝仓建治, 香川敏章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基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基板,尤指一种使用无卤素(halogen-free)绿色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基板。背景技术::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轻薄短小的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68)

    专利名称:高速摄像机镜头保护支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机附属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摄像机镜头保护支^K O背景技术:在车间或实验室等复杂的工作环境,经常需要使用高速摄像机来进行拍摄,如拍 摄汽车碰撞试验,为了记录和分析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85)

    专利名称:制备电摄影光敏元件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电摄影光敏元件的方法。使用有机光电导材料制成的电摄影光敏元件具有例如一含有产电荷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一含有导电材料和润滑剂的表面保护层。这些层都是通过涂敷分散体,然后经干燥形成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5)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千层筚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管乐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千层筚。背景技术:筚在傣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最流行的吹奏乐器,又是傣族叙事性说唱、赞哈调和山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西双版纳的傣家寨,哪里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67)

    专利名称:环境噪声下干扰信号幅度的提取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EMI接收机中对干扰信号的提取方法,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在环境噪声下通过随机过程理论提取得到干扰信号幅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机载通信平台包括多套发射和接收设备,在有限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3)

    专利名称:荧光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保持多根荧光管的电极部的荧光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所 述多根荧光管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装置等。背景技术:用于电视机及电脑的显示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投射型的液晶元件的 背部设有背光装置。该背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