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光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光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光纤的前端,使光纤之间光连接的光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光通讯的光纤之间的光连接是通过光连接器进行的。光连接器由用于保持光纤前端的光连接器插头和用于在光连接器插头之间进行固定并对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适配器构成。作为这种光连接器,有使用用于保持光纤的插芯(ferrule)用筒状体(外径 2. 5mm)来进行光连接的SC型光连接器(与日本行业标准F04形相同)、或者通过使用用于保持光纤的插芯用管状体(外径1. 25mm)来得到小型化的MU形光连接器(与日本行业标准F14形相同)等。另外,近年来,从电话局连接到各个家庭的用户线的访问网的光纤化,构筑高速通讯环境的FTTH(光纤入户)得到普及。光纤通讯中的通讯光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πι 1.55 μ m的红外线激光,并且其光输出有增加的倾向。由于从光纤的前端射出高输出化的通讯光,若射到人体特别是眼睛等部位,存在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的危险性。特别是,随着FTTH的普及,对用于保持拉入到家庭内的光纤前端的光连接器插头来说,需要很高的安全性。鉴于以上的需求,公开了内置有用于遮挡光纤前端面的遮挡件的光连接器插头结构(例如,参照以下的现有技术文献)。对于内置有如上遮挡件的光连接器插头,通过插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遮挡件打开,光纤前端露出且与光连接器适配器耦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92777号公报(第22页,图26)。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连接器插头,由于内筒(遮挡保持构件)与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抵接而被压入,从伸长状态向缩小状态变化。此时,由移动过来的插头框架压倒遮蔽板(遮挡构件),暴露出插芯的前端部,成为能够与光连接器适配器耦合的形状。但是,本应该是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压入内筒(遮挡保持构件),却有可能出现以下现象,即,因该压入力引起变形,内筒(遮挡保持构件)压开耦合爪进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的中心部。此现象会在以下情况下发生,S卩,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的弹性力变弱的情况, 或相对的耦合爪的间隔比规定间隔宽的情况,或者插入光连接器插头时误将内筒(遮挡保持构件)插入的情况。如上,若内筒(遮挡保持构件)进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的中心部,将成为遮蔽板 (遮挡构件)夹在插芯和光连接器适配器的套管保持部之间的状态。若从该状态强力地插入光连接器插头,有可能出现遮蔽板(遮挡构件)变形或损坏的情况。此外,连接光功率测量器、插芯端面形状测量器等测量器时,或者,使用插芯端面清洁工具等时,若不是相当于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的形状,也有损坏遮蔽板(遮挡构件)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前提是,推拉式(push on)连结方式的光连接器插头包括用于保持具有至少1根沿轴向延伸的光纤的插芯40的插头框架30 ;以及用于在内部保持插头框架30的外罩20,外罩20由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捏手构件21和遮挡保持构件22形成,遮挡保持构件22具备遮挡构件70,该遮挡构件70具有位于轴向前方的前端部 71和位于轴向后方且由遮挡保持构件22保持的基端部72,插头框架30在被允许沿轴向移动预定量的状态下与捏手构件21联动,且能够相对于遮挡保持构件22沿轴向移动,而且外罩20具有捏手构件21向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后方移动了的伸长状态和捏手构件21向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前方移动了的缩小状态,外罩20在缩小状态下,具有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耦合的形状,并且设在上述插头框架30的前端部侧的外周的耦合凹部35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5耦合而成为光连接状态。在上述前提下,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特征是,通过插头框架30和遮挡保持构件22在伸长状态和缩小状态之间移动,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能够在遮蔽位置和非遮蔽位置之间移动,遮蔽位置是在伸长状态下前端部71遮挡插芯40的前端面的位置,非遮蔽位置是在缩小状态下将插芯40的前端面向外罩20的前方暴露出的位置,对于光连接器插头, 在遮挡保持构件22卡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沿轴向突出的保持部132、145,捏手构件21 从伸长状态向缩小状态移动的过程中,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在轴向上与保持部132、145 的前端157隔开间隔地相对。作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一例,遮挡构件70其基端部72保持于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后方,其前端部71位于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中央。作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另外一例,在缩小状态下,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 比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靠轴向后方。作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另外一例,遮挡构件70由板簧形成。作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另外一例,为了在伸长状态下将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配置于遮蔽位置,在遮挡保持构件22上设有用于向遮挡构件70施力的遮挡施力单兀。作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插头的另外一例,在缩小状态下,光连接插头具有与SC型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耦合的形状。采用本发明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即使遮挡保持构件通过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进入光连接器适配器的中心部,遮挡构件也不会与套管保持部干涉。因此,能够提供遮挡构件不会变形、损坏的光连接器插头。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的主视图以及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的主视图以及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切掉了光连接器适配器的一部分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与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动作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与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动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光连接器插头10的立体图,图2及图3是光连接器插头10的主视图、A-A'剖视图、B-B'剖视图。图4是光连接器插头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 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插头10具有能够与后面叙述的SC型光连接器适配器耦合的形状。光连接器插头10包括外罩20、能够沿轴向(轴向前方以及轴向后方)移动地被保持在外罩20内的插头框架30、用于保持进行光连接的光纤15并且从插头框架30的后方插入的插芯40、前端部与插头框架30的后端部卡合的止动环50、被保持在插芯40和止动环50之间且对插芯40向轴向前方施力的弹簧60。如图2所示,插芯40由以2. 499mm的外径形成的插芯用筒状体41和与插芯用管状体41 一端部配合的凸缘构件42构成。插芯用筒状体41是大致圆筒形。在插芯用筒状体41的内部,沿轴向贯穿该插芯用筒状体41地设有用于插入保持光纤15的光纤插入孔41a。在该光纤插入孔41a的后端部设有随着朝开口侧去而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41b。通过设置锥形部41b,向光纤插入孔 41a插入光纤15时,能够防止光纤15的前端接触插芯用管状体41的端面而造成损坏或折断的情况。另外,作为这样的插芯用管状体41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锆等的陶瓷材料、 塑料材料以及结晶玻璃、硼硅酸玻璃、石英等玻璃材料等。本实施例中的插芯用管状体41 由氧化锆形成。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插芯用管状体41的外径为2. 499mm。此外,在与插芯用管状体41的后端部配合的凸缘构件42上设有用于插入保持沿轴向对光纤15外周进行包覆而成的光纤芯线16的光纤芯线插入孔4 和沿外周的圆周方向在半径方向突出预定量的凸缘部43。如图4所示,凸缘部43的外周以圆周方向90度的间隔设有2个至4个键槽44。 键槽44沿轴向以相同的宽度设置。通过键槽44与插头框架30的键槽用突出部3 卡合, 限制了插芯40相对于插头框架30以轴线为中心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对于这样的键槽44的数量、位置、深度以及形状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与用于定位插芯40的插头框架30对应地适当决定。此外,对凸缘构件42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黄铜、铁等金属材料或者塑料等的树脂材料等。在本实施例中凸缘构件42由不锈钢形成。如图2所示,插头框架30是中空的四棱柱形状。在插头框架30上设有沿轴向贯穿该插头框架30的、能够插入插芯40以及弹簧60的插芯插入孔31。在插芯插入孔31处以仅使突出插芯用筒状体41的前端部突出的方式设有插芯突出孔32。插芯突出孔32的内径比插芯用筒状体41的外径大且比凸缘部43的外径小。
5
插芯插入孔31内设有与插芯40的键槽44卡合的2个键槽用突出部32a,该键槽用突出部32a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通过键槽用突出部32a与插芯40的键槽44卡合,限制插芯40相对于插头框架30以轴线为中心在旋转方向上移动,并且将该插芯40保持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另外,如图2的(b)、(c)所示,在插头框架30的外周的相对的2个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插芯插入孔31连通且朝外周开口的卡合孔33。通过设置在止动环50外周的卡合突起 54与卡合孔33卡合,插头框架30与止动环50卡合。此外,如图4所示,在与设有插头框架30的卡合孔33的面交叉的2个面上设有从后端部起沿轴向切掉预定长度而成的缺口部34。在止动环50与插头框架30的后端部卡合时,因该缺口部34,插头框架30更容易向外侧张开地弹性变形。另外,在插头框架30的外周的相对的2个面的轴向中央设有从插头框架30的外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1对耦合凹部35。通过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与设置在光连接器配置器110的耦合爪135前端的卡定爪13 耦合,使光连接器适配器110与光连接器插头10耦合。如图2所示,与这样的插头框架30的后端部卡合的止动环50具有可插通光纤芯线的贯通的光纤芯线贯穿孔51,并且由圆筒形状的金属材料或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该光纤芯线贯穿孔51的前端侧设有可插入弹簧60的连通孔52。利用光纤芯线贯穿孔51与连通孔52的内径差设有台阶部53。由该连通孔52保持弹簧60,插芯40的凸缘构件42的后端部侧插入被保持的弹簧 60。而且,通过弹簧60的一端抵接凸缘部43的后端面,并且另一端抵接止动环50的台阶部53,插芯40以对于插头框架30向前方施力的状态被保持。此时,通过凸缘部43的前端面抵接于插芯突出孔32,插芯40以向前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施力保持。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凸缘部43的键槽44与插芯插入孔31的键槽用突出部32a 卡合,插芯40以轴为中心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被保持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因此,插芯40以相对于插头框架30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施力保持为能够向后移动。止动环50的前方外周的相对的位置设有向插头框架30的卡合孔33内突出的2个卡合突起M。该卡合突起M具有其外径随着朝向前端去而逐渐变小的锥形的外周面。从插头框架30的后方插入止动环50时,将插头框架30的后端部向外侧压开,卡合突起M与插头框架30的卡合孔33卡合。另外,在止动环50的后端部侧固定有凿紧环57。在止动环50和凿紧环57之间夹着光纤缆线19的抗张力体17的状态,该凿紧环57压接固定在止动环50的后端部。一般抗张力体17配置在包覆光纤15外周的光纤芯线16的外周,且外套18的内侧空间内。此外,凿紧环57的后端部固定有环58。在凿紧环57和环58之间夹着光纤缆线19 的外套18的状态下,该环58压接固定在凿紧环57的后端部。光纤缆线19由止动环50、凿紧环57以及环58固定在光连接器插头10上。此外,在止动环50的后方配合有内部内置有凿紧环57以及环58的保护罩59。保护罩59内部贯穿有光纤缆线19。保护罩59由橡胶,合成橡胶(elastomer)等弹性材料、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3所示,外罩20由具有中空四棱柱形状的捏手构件21、和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地被收纳在捏手构件21内且具有中空四棱柱形状的遮挡保持构件22构成。外罩20具有如图3所示的遮挡保持构件22收纳于捏手构件21内的缩小状态和如图 2所示的遮挡保持构件22向前方突出的伸长状态。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捏手构件21上设有内部保持有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保持孔23。在该保持孔23内卡合保持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使其相对捏手构件21可以移动预定量。更具体是,在保持孔23内的后端侧设有卡合窗M,该卡合窗M供设于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外周的卡合凸部96卡合,通过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卡合凸部96的后面与卡合窗M的后面抵接,限制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向后方的移动。进而,因为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抵接面97与位于保持孔23的内表面的抵接台阶23a抵接,限制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向前方的移动。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隔着止动环50与插头框架30连结。相对于捏手构件21插头框架30被允许的前后移动量与相对于捏手构件21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 被允许的前后移动量相等。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包括以预订长度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施力单元第1 支承部IM和位于施力单元第1支承部IM的周向外侧并沿轴向延伸的施力单元第2支承部155。对于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而言,施力单元第1支承部IM和施力单元第2支承部 155插入到捏手构件21的保持孔23中。保护罩59的前端部能够装卸地插入到施力单元第 1支承部154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捏手构件21的内部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和遮挡保持构件22之间设有施力单元90。施力单元90对遮挡保持构件22以向前推的方向施力。施力单元90由不锈钢、钢琴丝等金属材料制作的可轴向延伸的螺旋弹簧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不锈钢制的螺旋弹簧。将施力单元90对遮挡保持构件22向前方推的弹簧力控制到不影响光连接器插头10向光连接器配置器110插入的大小,并且能将遮挡保持构件22可靠地推出并使外罩20成为伸长状态的充分的大小。具体是0. 5N 4N的范围。作为施力单元90的螺旋弹簧位于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施力单元第1支承部 154的外周面的外侧,并且位于施力单元第2支承部155的内周面的内侧。换言之,螺旋弹簧以夹在施力单元第1支承部1 和施力单元第2支承部155之间的状态,由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支承。因此,可以防止螺旋弹簧从捏手构件21的保持孔23不慎脱落的情况。作为施力单元90的螺旋弹簧,其内径稍大于施力单元第1支承部154的外径。此外,施力单元90以及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的内径大于凿紧环57以及光纤缆线 19的外径。施力单元90以及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重叠配置于凿紧环57的外周地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的施力单元90是线圈内径为Φ7.0以上且Φ7. 4以下的螺旋弹簧。因此,组装光连接器插头10时,能够在止动环50的后端部侧夹着光纤缆线19的抗张力体17压接固定凿紧环57后,使穿通设置在后方的光纤缆线19上的施力单元90以及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向前方移动,将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连结于止动环50,并且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与捏手构件21卡合。如图3的(b)以及图4所示,在捏手构件21的与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相对的区域,设有用于将耦合凹部35向外部暴露出的第1露出孔25。在第1露出孔25向外部开口一侧的侧面设有朝向捏手构件21的后端部侧倾斜的解除耦合部25a。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5与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耦合的状态起,把持捏手构件21利用要拔出的动作将该捏手构件21向后方移动,该解除耦合部2 压开耦合爪135解除耦合爪 135与耦合凹部35的耦合。如图1以及图2的(b)所示,在捏手构件21的未设有第1露出孔25的相对的面中的一面的外周设有突出的键26,在光连接器插头10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连接时,该键 26对光连接器插头10相对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以轴线为中心在旋转方向上进行定位。 为了容易识别该面是与设置键沈的面相同方向,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外周的与捏手构件 21的键沈相同方向的面上设有表示部观。如图2及图4所示,在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捏手构件21的内部的遮挡保持构件22上,设有供插头框架30沿轴向可前后移动的贯穿孔22a。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后端部侧的外周面设有突出的防脱离突出部22b。通过该防脱离突出部22b抵接于设在捏手构件21的内表面的台阶部105,限制了脱离方向的移动。另外,防脱离突出部22b是随着朝向遮挡保持构件22的后方去而厚度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组装捏手构件21和遮挡保持构件 22时,通过向捏手构件21插入遮挡保持构件22,使防脱离突出部22b越过捏手构件21的台阶部105而被收纳在捏手构件21中,防止遮挡保持构件22从捏手构件21脱离。若能解除光连接器插头10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在使用SC型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情况下,只要使插头框架30相对于捏手构件 21沿轴向(前后方向)可移动约2mm即可。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前端部侧设有第2露出孔四,在外罩20成为缩小状态时,该第2露出孔四与捏手构件21的第1露出孔25连通,使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向外部暴露出。即,在遮挡保持构件22被捏手构件21收纳的缩小状态下,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由第1露出孔25以及第2露出孔四暴露出,外罩20和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5耦合。遮挡保持构件22的前端部侧形成有能够使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5不被挂住通过的耦合爪通过部27。由此,向光连接器适配器110插入光连接器插头10时,遮挡保持构件22不会抵接耦合爪135,光连接器插头10能够进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中心部。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插入孔22a的一个面22c上设有能借助基端部72倾斜或者变形地被保持的遮挡构件70。遮挡构件70由具有基本堵住贯穿孔22a的形状的板状构件形成。遮挡构件70其基端部72被未设置第2露出孔四的相对的2个面中的一个面22c保持。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朝向与保持基端部72的一个面22c相反的另一个面22d倾斜或者弯曲地设置。 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朝向保持基端部72的一个面22c移动时,前端部71与基端部72 相比位于外罩20的前方。遮挡构件70具有,在前端部71向另一个面22d侧倾斜或变形时, 前端部71以预定的倾斜角度抵接另一个面22d的长度。遮挡构件70用其前端部71抵接于贯穿孔22a的另一个面22d,从而堵住贯穿孔 22a。利用前端部71朝向一个面22c移动,遮挡构件70允许插头框架30的移动,向前方暴露出插芯40的前端面。遮挡构件70在遮蔽插芯40的前端面的遮蔽位置和向前方暴露出插芯40的前端面的非遮蔽位置之间倾斜或变形。
遮挡构件70设在在遮蔽位置不干涉插芯40以及插头框架30的位置。并且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在光连接器插头10连接光连接器适配器Iio时,遮挡构件70不与后面叙述的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第1保持部132(保持部)、第2保持部145(保持部)、耦合爪 135等构件接触而变形、损坏。如图3所示,在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耦合的非遮蔽位置,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 71设在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的轴向后方位置。由此,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保持部 132、第2保持部145比耦合爪135的卡定爪13 位于靠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中心侧(光连接器插头10的轴向前方一侧)。由此,在遮挡保持构件22进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中心部的状态下,即使遮挡构件70在遮蔽位置和非遮蔽位置之间倾斜或变形,遮挡构件70也不会变形、损坏。对于遮挡构件70的材料,只要是具有耐久性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可以举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遮挡构件70使用了具有弹簧弹性的不锈钢。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头框架30向轴向后方移动,使外罩20成为伸长状态时,利用遮挡构件70自身具有的弹簧弹性,前端部71被向另一个面22d侧施力,向遮蔽位置移动。另外,遮挡构件70也可以由遮蔽插芯40前端面的单元和将前端部71向另一个面 22d侧施力的单元构成。例如,遮挡构件70也可以由遮挡板和扭簧构成,该遮挡板的基端部 72可倾斜旋转地被一个面22c保持,且前端部71可倾斜至与另一个面22d抵接;该扭簧设在一个面22c上,且对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向另一个面22d施力。在本实施例,遮挡构件70成为非遮蔽位置时,为了不使遮挡构件70抵接插头框架 30限制插头框架30的移动,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贯穿孔22a的一个面22c设有用于收容遮挡构件70的收容部22e。如上结构的光连接器插头10如图2所示,因外罩20成伸长状态,遮挡构件70倾斜或变形到遮蔽位置。由此,遮挡构件70遮蔽插芯40的前端面,光不能从光连接器插头10 的前端射出。并且,如图3所示,外罩20成为缩小状态,插头框架30的前端缘部39推倒遮挡构件70,遮挡构件70收容到收容部22e内,倾斜或变形至非遮蔽位置。由此,遮挡构件不遮蔽插芯40的前端面,光纤15之间成可连接的状态。此外,外罩20的伸长状态以及缩小状态可以随着把持捏手构件21向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装卸的状态而变化。在此,对连接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头10的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进行说明。并且, 图5是剖切了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一部分后而成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连接光连接器插头10的光连接器适配器110是SC型, 具有光连接用套管120和保持构件150。保持构件150由内部夹持光连接用套管120的套管支架130和外围构件140形成。光连接用套管120是由金属或陶瓷形成的圆筒形状,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细槽121。 光连接用套管120的内径稍小于光连接器插头10的用于保持光纤的插芯用筒状体41的外径。光连接用套管120利用细槽121的弹性变形,使插芯用筒状体41靠紧内表面地保持、 相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芯用筒状体41为2. 499mm,例如,光连接用套管120的内径为 Φ 2. 495mm,外径为 Φ 3. Omm 3. 2mm。用于保持该光连接用套管120的保持构件150即套管支架130具有第1保持部132,该第1保持部132设有用于保持光连接用套管120 —端侧的第1贯穿孔131,并且该第1保持部132是圆筒形状。在第1保持部1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径向内侧突出地设有用于卡定光连接用套管120 —端部的第1止挡突起133。在第1保持部132的与第1止挡突起133相反侧的另一端部的外周设有矩形的第 1凸缘部134。第1凸缘部134的两短边侧设有为了将第1保持部132夹在中心的一对耦合爪 135,并且为了将后面叙述的外围构件140的第2保持部145夹在中心的另一对耦合爪135。 耦合爪135的前端分别以相对的方式设有2对卡定爪13fe。以这些耦合爪135与光连接器插头10的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耦合,进行光连接器插头10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 的耦合。此外,第1凸缘部134的短边侧端部分别设有1对卡定突起137。另一方面,保持构件150的外围构件140具有内部保持套管支架130的贯穿孔即贯穿部141。贯穿部141的两短边侧设有与套管支架130的第1凸缘部134的端部配合的槽部143。并且,在贯穿部141内,从轴向中央部起的与第1凸缘部134的插入方向相反侧, 设有与第1凸缘部Π4面相互抵接的第2凸缘部144和具有圆筒形状的第2保持部145。 第2保持部145从第2凸缘部144沿轴向延伸设置,与第1连通孔131连通。在第2保持部145设有用于保持光连接用套管120的另一端部侧的第2贯通孔142。在第2保持部145 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设有用于卡定光连接用套管120端部的第2止挡突起146。另一方面,外围构件140的两短边侧的外周面的轴向中央部设有固定用凸缘148。 固定用凸缘148设有用于将外围构件140螺钉固定在板上等(未图示)的固定槽148a。并且,在外围构件140的轴向一侧相对的短边侧的侧面以及侧面之间的表面,形成彼此连续的板用凹部149 (各板用凹部149彼此连续)。该板用凹部149与具有金属制的卡定爪152 的“ 二”字形的板153配合。组装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顺序如下。将光连接用套管 120夹在第1保持部132和第2保持部145之间,将套管支架130插入到外围构件140内, 通过将卡定销151以臂部151a与套管支架130的卡定突起137卡合的方式插入外围构件 140中,使套管支架130和外围构件140卡合,内部能够夹持光连接用套管120。以下详细说明将光连接器插头10连接于如上所述的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动作。 图6、图7是表示光连接器的连接动作的剖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C-C'剖视图。 图7的(b)是图7的(a)的C-C'剖视图。在图6中,在外罩20的伸长状态下,遮挡保持构件22卡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沿轴向突出的保持部132时,保持部132的前端157与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换言之,遮挡构件70的基端部72固定在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后方,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位于遮挡保持构件22的轴向中央位置。如图6所示,从外罩20是伸长状态起,即从遮挡构件70位于遮挡插芯40的前端面的遮蔽位置的状态起,把持着光连接器插头10的捏手构件21将该光连接器插头10向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贯穿部141插入。于是,耦合爪135通过耦合爪通过部27,遮挡保持构件22不与耦合爪135抵接地进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中心部,遮挡保持构件22的前端面22f与第1凸缘部134抵接。另外,插入光连接器插头10时,遮挡保持构件22压缩施力单元90的同时,与捏手构件21 —起向轴向前方移动的插头框架30的前端缘部39推倒遮挡构件70,遮挡构件70被收容到收容部22e内。即,仅通过将光连接器插头10插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外罩 20就从伸长状态渐渐向缩小状态缩小,遮挡构件70从遮蔽位置倾斜或变形到非遮蔽位置。 在光连接器插头10中,在遮挡保持构件22卡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沿轴向突出的保持部132、145,捏手构件21从伸长状态向缩小状态移动的过程中,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与保持部132、145的前端157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此外,外罩20渐渐成缩小状态,同时插头框架30 —边将相对的耦合爪135的间隔压开,一边进入光连接器适配器Iio的中心部,插头框架30的耦合凹部35被外罩20的第1 露出孔25以及第2露出孔四暴露出到外部,成露出状态。与此同时,插芯40插入光连接用套管120。然后,如图7所示,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卡定爪13 通过第1露出孔25以及第 2露出孔四与耦合凹部35耦合。由此,光连接器插头10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连接。此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另一侧同样连接1个光连接器插头10,由此通过光连接器适配器110对光连接器插头10之间进行光连接。如上,通过仅将光连接器插头10插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外罩20成为缩小状态,遮挡构件70移动到非遮蔽位置。此外,光连接器插头10插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直到连接的一系列动作中,插芯40不会暴露于外罩20的外部。因此,通讯光不会漏到光连接器插头10的外部,光连接器插头10具有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把持着捏手构件21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要拔出光连接器插头10时, 捏手构件21相对于插头框架30后退,耦合解除部2 压开耦合爪135,耦合爪135的卡定爪13 与耦合凹部35的耦合被解除。由此,插头框架30后退,与此同时,遮挡保持构件22 被施力单元90向前方压出,外罩20从缩小状态向伸长状态慢慢伸长。由此,因插头框架30被收容于收容部22e的遮挡构件70开始向遮蔽位置倾斜或变形。光连接器插头10从光连接器适配器Iio脱离,并且外罩20成为伸长状态,遮挡构件 70倾斜或变形到遮蔽位置,因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抵接贯穿孔2 的内表面,遮挡构件 70定位于遮蔽位置,遮蔽插芯40的前端面。与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头10向光连接器适配器110插入的动作或者自光连接器适配器Iio拔出的动作联动,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移动到遮蔽位置以及非遮蔽位置, 因此能够容易进行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连接。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在遮蔽位置和非遮蔽位置之间移动的所有状态下,因为遮挡构件70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完全没有干涉(解除或者冲突)的可能性,所以遮挡构件70不会变形、损坏。因此,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5的弹性力变弱时、耦合爪 135的间隔比规定间隔大时,即使误将光连接器插头10的遮挡保持构件22插入光连接器适配器110时等,也能插入或者拔出光连接器插头10。如光连接器插头10连接到光功率测量器、插芯端面形状测量器等测量器时,或者插入插芯端面清洁工具等时,即使插入到不是相当于光连接器适配器Iio的耦合爪135形状的对象,也能够不损坏遮挡构件70地装卸,具有很高的便利性。光连接器插头10即使不是连接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状态,因为施力单元 90 (螺旋弹簧)始终施力使外罩20成为伸长状态,所以防止误成为缩小状态的遮挡构件70
一直处于非遮蔽位置,能够提高安全性。
11
通过光连接器插头10设有施力单元支承构件95,不会使光连接器插头组装变得困难,能够在凿紧环57的外周配置施力单元90 (螺旋弹簧)以及施力单元支承构件%,能够将光连接器插头10的全长抑制得较短。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连接器插头,是推拉式连接方式的光连接器插头,该光连接器插头包括 插头框架(30),用于保持具有至少1根沿轴向延伸的光纤(15)的插芯00);以及外罩(20),用于在内部保持上述插头框架(30),上述外罩O0)由能够沿上述轴向相对移动的捏手构件和遮挡保持构件02)形成,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2)包括遮挡构件(70),该遮挡构件(70)具有位于轴向前方的前端部(71)和位于轴向后方且由该遮挡保持构件0 保持的基端部(72),上述插头框架(30)在被允许沿轴向移动预定量的状态下与上述捏手构件联动, 且能够相对于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 沿轴向相对移动,而且,上述外罩OO)具有上述捏手构件向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2)的轴向后方移动了的伸长状态和上述捏手构件向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2)的轴向前方移动了的缩小状态,该外罩OO)在上述缩小状态下具有与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耦合的形状,并且设在上述插头框架(30)的前端部一侧的外周的耦合凹部(3 与上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耦合爪(13 耦合,成为光连续状态, 该光连接器插头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插头框架(30)和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 在上述伸长状态和上述缩小状态之间移动,上述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能够在遮蔽位置和非遮蔽位置之间移动,上述遮蔽位置是在上述伸长状态下遮挡上述插芯GO)的前端面的位置,上述非遮蔽位置是在上述缩小状态下将上述插芯GO)的前端面向上述外罩OO)的前方暴露出的位置;在上述光连接器插头中,在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 卡入上述光连接器适配器(110)的沿轴向突出的保持部(132、145),上述捏手构件从上述伸长状态向上述缩小状态移动的过程中,上述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保持部(132、14 的前端(157)隔开间隔地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头,其中,上述遮挡构件(70)其基端部(72)保持于遮挡保持构件02)的轴向后方,且其前端部 (71)位于遮挡保持构件02)的轴向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头,其中,在上述缩小状态下,上述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比上述插头框架(30)的上述耦合凹部(35)靠轴向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头,其中, 上述遮挡构件(70)由板簧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头,其中,为了在上述伸长状态下将上述遮挡构件(70)的前端部(71)配置于上述遮蔽位置,在上述遮挡保持构件0 上设有向上述遮挡构件(70)施力的遮挡施力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头,其中,在上述缩小状态下,上述光连接插头具有与S C型光连接器适配器(110)耦合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插头,不管光连接器适配器的耦合爪的状态如何、有无耦合爪,都不会损坏遮挡构件,能够可靠地装卸。在光连接器插头中,通过插头框架和遮挡保持构件在伸长状态和缩小状态之间移动,遮挡构件的前端部能在遮蔽位置和非遮蔽位置之间移动,遮蔽位置是在伸长状态下遮挡插芯的前端面的位置,非遮蔽位置是在缩小状态下将插芯的前端面向外罩的前侧暴露出的位置。在光连接器插头中,遮挡保持构件向光连接器适配器的沿轴向突出的保持部卡入,在捏手构件从伸长状态向缩小状态移动的过程中,遮挡构件的前端部在轴向上与保持部的前端隔开间隔地相对。
文档编号G02B6/38GK102385115SQ20111026787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平淳司, 新井则匡 申请人: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尤其涉及 一种IPS (面内切换)模式LC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背景技术:近年来,已经发展了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LCD)装置。IPS (面 内切换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69)

    专利名称::电喇叭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搭载于轿车等车辆上的电喇叭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般来讲,在这种电喇叭之中,在有底筒状的壳体的底部以同心状收纳励磁线圈,该励磁线圈通过在具有筒状的缠装部的线圈筒管上缠装绕线而成。并且,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0)

    消声水池声学吸声模块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消声水池声学吸声模块,安装板上设有多个圆锥尖劈,所述安装板为聚氯乙烯硬质塑料板,所述圆锥尖劈为吸声橡胶。本实用新型消声水池声学吸声模块,解决了消声水池宽频带吸声难题,能在2KHz~200KHz频段内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8)

    专利名称:显示器保护镜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器保护镜片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偏光效果以具保护个人隐私功能的显示器保护镜片及其制造方法。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高精密度半导体电子设备的应用日渐广泛,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传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6)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中设置有用于在彩色显示中获得宽视角的延迟层(retardation layer)的液晶显 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出于改善对比度和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1)

    专利名称:美术写生透视取景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美术绘画知识和技能。为此,他们往往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或为孩子请家庭教师,或送到各类美术班学习,或购买各种美术启蒙画册,这对孩子学习美术绘画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