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两用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两用喇Ρ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的两用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装置,广泛用于汽车、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和电话机等,这些应用场合一般仅需简单的发音提示,但是,由于不同产品要求的提示音形式和音质不同,扬声装置中所采用的构件也就不同,常见的是喇叭和蜂鸣器。电喇叭为喇叭的一种,通过电磁线圈不断地通电和断电,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而产生音响,声音较悦耳;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其中电磁式蜂鸣器有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由上述的描述中可知,电喇机和电磁式蜂鸣器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但由于电喇口八发音部件的构造较电磁式蜂鸣器的复杂,因此喇叭声音的变化较丰富,多用于功能要求较高的产品上,如汽车;而蜂鸣器则在一些低端的不需要多功能的产品中用作报警发声器,如计算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等。
又由于电喇叭和电磁式蜂鸣器工作原理相似,仅发音部件不同,而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模具,加大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两种装置间的替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降低成本设计的一款既可以使用喇叭又可以使用蜂鸣片的两用喇叭装置。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该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包裹在该外壳内,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壳盖螺锁构成;所述振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发音结构分别装配在壳体内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间内,其中容纳所述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为圆柱状;所述发音结构为直径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鸣结构。所述蜂鸣结构,包括一蜂鸣片和一厚度与所述喇叭一致的声腔套,所述声腔套将所述蜂鸣片套住后放入壳体的发音结构位置。所述壳体周壁设有固定所述振动控制块和供连接外部电线的孔槽;所述壳体内部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由一限位圈限定。所述壳体顶面和周壁设有扬声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根据电喇叭和电磁式蜂鸣器的“电-磁”工作原理,设计出通用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蜂鸣片在使用上的不足增加了声腔套的使用,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用性;喇叭与蜂鸣片的可替换性扩大了该两用喇叭装置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壳体立体结构图,主要示出其外侧面。[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壳体立体结构图,主要示出其内侧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内部元件装配立体结构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喇叭时的装配情况。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分解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喇叭时的装配情况。图5a-图5c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喇叭结构图,其中图5a为喇叭的主视图,图5b为左视图,图5c为后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内部元件装配立体结构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蜂鸣结构时的装配情况。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分解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蜂鸣结构时的装配情况。图8a-图8c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声腔套结构图,其中图8a为声腔套的主视图,图8b为左视图,图8c为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最佳实施例外观立体结构图,该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可上下分离且可实现盖装的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3和喇叭4或蜂鸣结构5 ;其中外壳由壳体I和壳盖2构成,螺钉22通过壳盖2上的螺孔21和壳体I内的螺栓14将外壳上下两部分锁合;所述壳体I的顶部上半部分有圆弧排列的扬声孔11,两侧壁也对称设有花纹12。
`[0018]如图1-6所示,所述壳体I内侧上半部对应于圆弧扬声孔11的位置设有圆形限位圈13,使壳体I内形成一个圆柱状收容空间,用于放置发音结构,即喇叭4或蜂鸣结构5 ;所述壳体I下半部侧壁还设有三个孔槽,其中设置在对称线上的中央孔槽16用于设置外部电源的连接线31,对称设置的定位孔槽15用于固定所述振动控制单元3。参考图3-5,当本实用新型以所述喇叭4作为发音结构时,所述喇叭4主要包括金属膜片41、电磁线圈、磁铁芯和外部支架(未图不),所述金属薄片41面向壳体I的圆弧扬声孔11装配在所述限位圈13内,连接了外部电源连接线31的振动控制单元3也装配在壳体I的下半部,并由所述中央孔槽16和两个定位孔槽15限制位移,最后通过所述壳盖2的锁合加盖,固定了该装置的内部元件,通过给予外部电源信号,喇叭按需发出声音。参考图6-8,当本实用新型以所述蜂鸣结构5为发音结构时,所述蜂鸣结构5替代所述喇叭4,配置在所述限位圈13内。所述蜂鸣结构5由蜂鸣片51和声腔套52构成,由于所述蜂鸣片51的厚度明显小于所述喇叭4的厚度,所述蜂鸣片51直接放置在所述限位圈13时,蜂鸣片51会因厚度过小无法有效填充限位圈13的轴向空间而无法被固定,若此种蜂鸣片不固定的扬声装置在不经常移动的产品上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应用在移动产品,如汽车上时,汽车的震动会加速蜂鸣片与外壳的碰撞,大大缩短了蜂鸣片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该两用喇叭装置使用所述蜂鸣片51时,还需要增加一个填补外壳多余空间固定蜂鸣片51的声腔套52,如图8所示,所述声腔套52呈喇叭状,轴向厚度与所述喇叭4厚度相当,顶端面有一圆孔521,喇叭开口可与所述蜂鸣片51嵌套;装配到所述壳体I的限位圈13时,所述声腔套52顶端面面向所述圆弧扬声孔11。更优地,为了增加所述两用喇叭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在所述壳盖2的外底面设有3M胶23,方便该装置固定在产品的任意位置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并,可选择性使用喇叭或蜂鸣片作为发音结构,节约制造成本,使用范围广。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并不仅仅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该振动控制单兀和发音结构包裹在该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壳盖螺锁构成;所述振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发音结构分别装配在壳体内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间内,其中容纳所述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为圆柱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结构为直径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鸣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结构,包括一蜂鸣片和一厚度与所述喇叭一致的声腔套,所述声腔套将所述蜂鸣片套住后放入壳体的发音结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用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壁设有固定所述振动控制单元和供连接外部电线的孔槽;所述壳体内部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由一限位圈限定。
5.如权 利要求4所述的两用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和周壁设有扬声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的两用喇叭装置。一种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该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包裹在该外壳内,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壳盖螺锁构成;所述振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发音结构分别装配在壳体内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间内,其中容纳所述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为圆柱状;所述发音结构为直径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鸣结构。所述蜂鸣结构,包括一蜂鸣片和一厚度与所述喇叭一致的声腔套,所述声腔套将所述蜂鸣片套住后放入壳体的发音结构位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并,可选择性使用喇叭或蜂鸣片作为发音结构,节约制造成本,使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G10K9/12GK202917164SQ2012204324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李植滔 申请人: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两用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荧光灯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灯玻璃管的加热排气装置。在电光源工业中,荧光灯排气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真空设备。现有常用的排气装置有两类,一类是自动化排气设备,一般呈圆形,俗称圆排气车;另一类是手动排气设备,呈
专利名称:灯管及使用该灯管的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灯管及使用该灯管的LED日光灯。背景技术:LED日光灯一般包括灯管、散热体、光源模块、电源模块和两个灯头,散热体和光源模块容置于灯管内部,且散
专利名称: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适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等的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背景技术:作为以往的透镜镜筒,公知的有具备容纳多个透镜的壳体和使多个透镜中的变焦透镜移动的驱动马达的透镜镜筒。在这种透镜镜筒中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海水浮力产生声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利用海水浮力产生声源的装置,更特别地说,是基于海洋 海底环境下,涉及一种利用海水浮力产生声源的装置,它应用于海洋水下文物的安全防范, 属于公共安全防范技术领域。
专利名称:光学膜片和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了偏振片和延迟膜的光学膜片。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上述光学膜片的显示系统,例如液晶显示器,PDD和CRT。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特别优选用于以IPS模式操作的液晶显示器中。但
专利名称:音频或视频编码器、音频或视频解码器及利用可变预测方向处理多信道音频或视频信号 ...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音频或视频处理,且具体地,涉及具有两个以上信道信号的多信道信号的多信道音频或视频处理。背景技术:已知在多信道或立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