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式行驶装置。
技术背景以往,作为履带式行驶装置,有代替拖拉机等行驶车辆的车轮而 安装的半履带型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作为该半履带型的履带式行驶装置,有如下这样构成的装置具备经由摆动轴绕左右方向轴心摆动自 如地支撑在固定于行驶车辆的车体侧的框架支撑体上的摆动框架,在 该摆动框架上支撑有前后的惰轮和配置在上述前后惰轮之间的多个滚 轮,具备配置在滚轮的上方侧且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撑在 车体侧的驱动轮,通过由行驶车辆的车轴驱动该驱动轮旋转,使跨上 述驱动轮、前后惰轮及滚轮巻绕的履带循环绕行(参照日本特开 2004-148872号/〉净艮)。上述以往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摆动框架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支 撑前后的惰轮并支撑滚轮的主框架、从该主框架的左右方向内端侧向 上方延伸并且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支撑板、固定在该支撑板的上端侧 并且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框架支撑体上的摆动轴、和 从该摆动轴侧配置到主框架并熔接固定在支撑板的左右方向外表面上 的前后一对的加强板。在上述以往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由于摆动框架具备从主框架的 左右方向内端侧向上方延伸并且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支撑板、和从固 定在该支撑板上端侧的摆动轴配置到主框架并熔接固定在支撑板的左 右方向外表面上的前后一对的加强板,所以由支撑板及加强板承载到 主框架上的土不易排出(土容易积存在摆动框架的主框架上),有积 存在主框架上的土在行驶车辆的移动中落在道路上而其处理较费力、 在洗车时将积存在主框架上的土除掉也较费力等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土不易积存在摆动框架 的主框架上的履带式行驶装置。本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固定在行驶车辆的车体侧;摆动框架,经由摆动轴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 框架支撑体上;前惰轮及后惰轮,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上;多个滚轮,配置在上述前惰轮与上述后惰轮之间,支撑在上述摆 动框架上;驱动轮,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的上方侧,经由车轴支撑在上述车 体侧;这里,通过由上述车轴驱动上述驱动轮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动 轮、上述前惰轮、上述后惰轮、以及上述多个滚轮而巻绕的履带。上 述摆动框架具备支撑上述前惰轮的前惰轮支撑部、支撑上述后惰轮的 后惰轮支撑部、安装上述多个滚轮的主框架、和配置在该主框架的上 方侧的上述摆动轴,上述摆动框架还具备将上述摆动轴与上述前惰轮 支撑部连结的前连结部件、和将上述摆动轴与后惰轮支撑部连结的后 连结部件;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与上述主框架构成为,在上述前后的 连结部件与上述主框架之间形成有向左右方向敞开的开口。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由于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与上述主框架构 成为,在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与上述主框架之间形成有向左右方向敞 开的开口,所以具有土难以积存在主框架上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摆动框架具备将上述前 后的连结部件的上述摆动轴的附近区域的部分与主框架的前后方向中 间部连结的中间连结部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由管材 构成,前连结部件呈从摆动轴朝向前惰轮支撑部向前下降倾斜的形 状,后连结部件呈从上述摆动轴朝向后惰轮支撑部向后下降倾斜的形 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 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 的开口部分、和从上述后连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 架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 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前连结部件的前端区域到上述中间连结部件的前表面在前后 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和从上述后连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 到上述主框架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中间连结部件的后 表面到上述后连结部件的后端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侧面观察时,上述中间连结 部件所占的面积比上述开口的面积小。在以往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设有限制摆动框架的规定范围以上 的摆动的摆动限制机构。以往的摆动限制机构一体摆动自如地设置有 摆动板,该摆动板使板面朝向左右方向而配置在摆动框架的摆动轴前 方侧,将上下一对的止动部件固定在该摆动板的左右方向内表面侧, 将配置在该上下止动部件之间的辊部件安装在固定于框架支撑体上的 前后一对的托架部件上,将配置在上述辊部件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限制 板固定在上下的止动部件上。在这样的结构的摆动限制机构中,摆动 框架摆动而使得辊部件抵接在上下一个止动部件上,从而摆动框架的 摆动被限制,辊部件卡合在摆动板上,从而摆动框架向左右方向内侧 的运动被限制,辊部件卡合在限制板上,从而摆动框架向左右方向外 侧的运动被限制。在上述以往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摆动限制机构为部件件数较多 而复杂的构造,此外,有结构部件较大、土容易积存在上下的止动部 件间而有可能阻碍摆动框架的运动的问题。此外,土还有可能进入到辊部件的内部中而使该辊部件的动作变 得迟钝。鉴于此,本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 框架支撑体,固定在行驶车辆的车体侧;摆动框架,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撑体上;前惰轮及后惰轮,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上; 多个滚轮,配置在上述前惰轮与上述后惰轮之间,支撑在上述摆 动框架上;驱动轮,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的上方侧,经由车轴支撑在上述车 体侧;这里,通过由上述车轴驱动上述驱动轮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动轮、上述前惰轮、上述后惰轮、以及上述多个滚轮而巻绕的履带, 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框架支撑体的左右方向外侧并与上述摆动框架一 体摆动的摆动板,该摆动板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板面和摆动限制用开口 ;还具有固定在上述框架支撑体上并具有插入到上述摆动限制用开 口内的卡合部的摆动限制体,在这里,在摆动框架摆动时上述摆动限 制用开口的摆动方向的缘部抵接在卡合部上,由此来限制摆动框架的 摆动。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将限制摆动框架的规定范围以上的摆动的 摆动限制机构做成简单的构造并且土不易积存的构造。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内侧限制部,设在上述摆动限制体上,通过与上述摆动板卡合,来限制上述摆动框架的向左右方向内侧的运动;外侧限制部,在上述摆动板的左右方向外侧固定在上述摆动限制 体的上述卡合部上,通过与摆动板卡合,来限制上述摆动框架向左右 方向外侧的运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摆动板固定在上述前连 结部件和上述后连结部件各自的上部侧的左右方向内侧面上。如果通过采用了履带式行驶装置的行驶机械在柔软的田地上行 驶,则泥土会载置在履带的内周面上,从而例如在从田地出来而在铺! 设道路上行驶等时,有该泥土会掉落到铺设道路上、其处理较麻烦的 问题、以及难以洗车的问题。所以,作为能够将栽置在履带的内周面上的泥土向侧方排除的履 带式行驶装置,有具备将履带的内周面的泥土向侧方导引的刮板的履 带式行驶装置(参照实开平5-75076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由于刮除器总是处于对履带的 内周面的土作用的位置,所以有时刮除器反而会阻碍作业中的行驶。所以,本发明还以提供消除该问题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为目的。鉴于此,本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固定在行驶车辆的车体侧;摆动框架,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撑体上,具有主框架;前惰轮及后惰轮,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上;多个滚轮,配置在上述前惰轮与上述后惰轮之间,支撑在上述摆 动框架的上述主框架上;驱动轮,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的上方侧,经由车轴支撑在上述车 体侧,这里,通过由上述车轴驱动上述驱动轮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 动轮、上述前惰轮、上述后惰轮、以及上述多个滚轮而巻绕的履带;刮除器,将存在于上述履带的内周面侧的土向上述履带的侧方排除,其特征在于,上述刮除器支撑在上述主框架上,能自如地将位置变更为将履带 内周面的土向侧方排除的使用位置、和从上述使用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在作业中使刮除器位于退避位置,刮除器 不会阻碍作业中的行驶,此外,在从田地等出来而来到铺设道路上时 等必要的时候,只要使刮除器成为使用位置而行驶,就能够将履带的 内周面上的土向侧方排除,不会使土掉落到例如铺设道路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刮除器从上述履带接地 的部分隔开间隔而安装在上述后惰轮的安装部分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刮除器具备对上述履带 的内周面的土作用的刮除器刃部、和支撑该刮除器刃部的刃部支撑 台,上述刮除器刃部支撑在刃部支撑台上,能向相对于履带的内周面接 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刮除器构成为,通过以支轴为中心转动,被变更为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在以上述支轴为边界切换施力方向的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被 保持为上述使用位置或上述退避位置;在超过设定值的负荷的作用下,从上述使用位置变更为上述退避 位置。


图l是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安装有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拖拉机的侧视图。图3是框架支撑体及摆动框架的侧视图。图4是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摆动框架的侧视图。图6是摆动框架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7 (a)是摆动框架的局部剖面后视图,图7 (b)是图5的A-A 线方向剖视图。图8 (a)是框架支撑体的侧视图,图8 (b)是框架支撑体的局部 剖面后视图。图9 (a)是从图1的B方向观察到的部件的图,图9 (b)是摆动 限制机构的侧视放大图,图9 (c)是摆动限制机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IO是具有刮除器(scraper)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侧视图。 图ll是刮除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刮除器装置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刮除器的刃部相对于履带的配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2中,l是代替能够通过左右一对的前后轮行驶的4轮拖拉机 的后轮而左右独立地安装有半履带型(semi-crawler)的履带式行驶装 置2的拖拉机1(行驶车辆)。拖拉机1的车体1A主要通过在发动机3的后部经由飞轮外罩安装 动力传递箱4而构成,动力传递箱4例如通过在离合器外軍的后部连 结变速箱而成,内置有将来自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给驱动履带式行驶 装置2的车轴5(后车轴)的动力传递机构。上述后车轴5从设在车体1A后部的左右两侧的左右各车轮箱6(后 车轮箱)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并且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如地支 撑在上述后车轮箱6上,在左右各后车轮5的左右方向外端侧设有安 装凸缘7。左右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如闺1~图9所示,具备固定在拖拉机l 的车体1A侧的框架支撑体8、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 框架支撑体8上的摆动框架9、设在该摆动框架9的前后的前后惰轮10、 11、配置在摆动框架9的前后惰轮10、 ll之间的多个(在本实施 方式中是3个)滚轮12、配置在这些滚轮12的上方侧而绕左右方向的 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车体1A侧的驱动轮13 (链轮)、和跨驱动轮 13、前后惰轮IO、 11及滚轮12而巻绕的履带14。驱动轮13与螺栓固定在后车轴5的外端侧的安装凸缘7上的后车 轴5 —起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后车轴箱6上。在该驱动轴13的外周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卡合齿 15,另一方面,在履带14上,在带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插入 上述卡合齿15而卡合的卡合孔16,通过由拖拉机1的后车轴5旋转驱 动驱动轮13来使履带14循环绕行。履带14中的卡合孔16的左右方向 外侧部分比左右方向内侧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更长地形成。框架支撑体8主要由隔着设在后车轴箱6上的安装部6a而配置的 前后一对的安装板17、配置在该前后安装板17的左右两侧并从前后安 装板17的下端侧向上端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支撑板18、将该左右支撑 板18的上端侧彼此连结的连结板19、和由贯通左右支撑板18的筒体 构成的轴承部件20构成。前后安装板17、左右支撑板18和连结板19相互熔接,轴承部件 20熔接在左右的支撑板18上。此外,前后各安装板17通过贯通上述安装板17螺合在后车轴箱6 的螺紋孔中的螺栓安装固定在后车轴箱6上,左右支撑板18通过贯通 上述左右支撑板18而螺合在后车轴箱6的螺紋孔中的螺栓安装固定在 后车轴箱6上。此外,轴承部件20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上述轴承部件20设计 为,其轴心位于后车轴5的轴心的下方侧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后车 轴5的轴心相同的位置上。此外,左右方向外侧的支撑板18具有比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撑板18 更向前方侧延伸的延伸部21。此外,左右的框架支撑体8的外侧的支撑板18彼此由图9所示的 连结体22连结,该连结体22具备螺栓固定在车体1A的下表面侧的被 安装板23。摆动框架9主要由具备支撑前后惰轮10、 11的前后惰轮支撑部 24、 25的主框架26、沿左右方向配置在该主框架26的前后方向中途部上方的摆动轴27、将该摆动轴27与前惰轮支撑部24连结的前连结 部件28、将摆动轴27与后惰轮支撑部25连结的后连结部件29、和将 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的摆动轴27侧与主框架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连结的中间连结部件30构成。在上述结构的摆动框架9中,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与主框架26 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主框架26和中间 连结部件30包围的部分)呈在左右方向上开口的形状,形成为土不易 积存在主框架26上的构造。上述主框架26具备由厚的带状板材形成且配置为板厚方向为上下 方向而带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主板31,在该主板31的前部侧设有前 惰轮支撑部24,在主板31的后部侧设有后惰轮支撑部25。上述主板31配置在驱动轮13的下方,在上述主板31的下表面侧, 在前端侧、后端侧及前后方向中央侧分别安装固定有滚轮安装托架 32,在各滚轮安装托架32上绕左右方向轴线旋转自如地安装有滚轮 12。此外,在主板31的下表面上设有防止履带14脱落的防履带脱落 部件33。上述惰轮支撑部24具有对履带14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装置34、 和支撑上述惰轮10的前支撑托架35。张力施加装置34具备固定在主板31的前部上表面侧的外筒体 36、装接在该外筒体36的后端上并且立设在主板31上的后壁37、从 前侧进退自如地插入到外筒体36中的内筒体38、装接在该内筒体38 的前端側的前壁39、前后方向进退自如且位置固定自如地安装在后壁 37上的弹簧承接体40、和夹装在该弹簧承接体40与前壁39之间的弹 簧41。支撑前惰轮10的前支撑托架35设在张力施加装置34的前壁39 的前表面上,前惰轮10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螺栓固定 在前支撑托架35的前面侧的安装部件42上,通过由上述弹簧41的作 用将前惰轮10推压到履带14上而对履带14施加张力,通过使弹簧承 接体40在前后方向上进退,能够调节履带14的张力。上述后壁37从主板31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后惰轮支撑部25具有由装接在主板31上的下壁43a和从上述下壁43a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纵壁43b形成为侧视L字形的安装板43、和 装接在该安装板43的纵壁43b后表面上的后支撑托架44,在螺栓固定 在后支撑托架44的后表面侧的安装部件45上,绕左右方向轴线旋转 自如地安装有后惰轮ll。安装板43从主板31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上述后支撑托架44具备左右的侧壁44a、从左右侧壁44a的上端 侧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上壁44b、和从左右各侧壁44a的后端向左右 方向外侧延伸的安装壁44c,在上表面侧形成有用来避免与后惰轮11 干涉的切口 22,在左右各安装壁44c的前表面侧装接有上下一对的螺 母23A。上述安装部件45配置在左右各安装壁44c的后表面侧,通过贯通 安装部件45及安装壁44c而螺合在上述螺母23A中的螺栓23B固定在 后支撑托架44上。另外,后支撑托架44的安装壁44c及安装部件45 呈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向后倾斜的形状。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由管材构成,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 方管构成,并且配置在驱动轴13的左右方向内侧。前连结部件28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装接在摆动轴27的左右方向外 端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装接在前惰轮支撑部24的后壁37的上述 延伸部分上,呈从摆动轴27朝向前惰轮支撑部24而向前方下降倾斜 的形状。此外,在前连结部件28的下端侧的外侧方设有熔接在主板31、后 壁"及前连结部件28上的加强部件46。后连结部件29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装接在摆动轴27的左右方向外 端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装接在后惰轮支撑部25的安装板43的纵 壁43b的上述延伸部分上,呈从摆动轴27朝向后惰轮支撑部25而向 后方下降倾斜的形状。此外,在后连结部件29的下端侧的左右两侧,设有熔接在安装板 43及后连结部件29上的加强部件47。中间连结部件30形成为具有上下方向的轴心的有底的四方筒状, 上端侧装接在前连结部件28的后端侧下表面及后连结部件29的前端 侧下表面上,下端侧装接在主板31的左右方向内侧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连结部件30由左右方向外侧的外侧部件48、和左右方向内侧的内侧部件49两个部件形成。外侧部件48由构成中间连结部件30的左右方向外侧部的外侧壁 30a、和从该外侧壁30a的前后两侧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而构成中间连 结部件30的前后部的前后壁30b、 30c形成为俯视-字形,该外侧部件 48的上端装接在前连结部件28的后端侧下表面及后连结部件29的前 端侧下表面上,外侧壁30a的下端侧装接在主板31的左右方向内侧面 上。内侧部件49由构成中间连结部件30的左右方向内侧部的内侧壁 39d、和从该内侧壁30d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而构成中间连结部 件30的底部的底壁30e形成为L字形。在中间连结部件30的下部,设有由装接在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 的外侧面上的纵壁50a、和装接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的下壁50b形成 为L字形的加强部件50。摆动轴27具有由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筒体构成的轴主体51、将 该轴主体51的左右方向外端侧堵塞的外侧堵塞板52、和插入并装接在 轴主体51的左右方向内端侧的内侧堵塞部件53。在内侧堵塞部件53上贯通形成有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螺紋孔54。该摆动轴27的从左右方向中途部到内端的部分从上述轴承部件20 的左右方向外端侧以同心状插入到框架支撑体8的轴承部件20中,绕 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轴承部件20上,由此,摆动框 架9绕摆动轴27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框架支撑体8上。此外,通过使螺栓55贯通配置在轴承部件20的左右方向内端侧 的防脱板56而螺合在上述内侧堵塞部件53的螺紋孔54中,能防止摆 动轴27从轴承部件20脱落。在上述结构的摆动框架9中,通过用由方管构成的前后的连结部 件28、 29将摆动轴27、主框架26的前后惰轮支撑部24、 25连接而做 成桁架构造(Truss Structure),实现了强度的确保。该履带式行驶装置2具备限制摆动框架9绕摆动轴27的规定范围 以上的摆动的摆动限制机构。该摆动限制机构具备与摆动框架9 一体 摆动自如的摆动板57、形成在该摆动板57上的摆动限制用开口 58、 抵接在该摆动限制用开口 58的缘部58a、 58b上而限制摆动板57的规定范围以上的摆动的摆动限制体59、和安装在该摆动限制体59上的外 侧限制部件60。摆动板57配置在框架支撑体8的左右方向外侧的支撑板18的外侧方,以使其板面朝向左右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对置)。在该摆动板57的后部侧形成有轴插通孔61,在该轴插通孔"中 从其左右方向内端侧插通有摆动轴27,并且摆动板57抵接在前连结部 件28及后连结部件29的上部侧(摆动轴27侧)的左右方向内侧面以 及中间连结部件30的内侧部件49的上端,上述摆动板57熔接固定在 摆动轴27、前连结部件28、后连结部件29以及中间连结部件30的内 侧部件49上。此外,摆动板57的前端侧与前连结部件28的前下端侧通过由角 材构成的加强部件62连结。此外,摆动板57抵接在框架支撑体8的轴承部件20的左右方向外 端侧。此外,摆动板57的前部侧呈从摆动轴27向前方突出的形状,该 前部側绕摆动轴27上下摆动地构成,摆动限制用开口 58在摆动轴27 的前方侧且在对应于框架支撑体8的左右方向外侧的支撑板18的延伸 部21的侧方的位置上形成。摆动限制体59熔接固定在框架支撑体8的左右方向外侧的支撑板 18的延伸部21的外侧面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摆动限制用开口 58 的位置上,并且在上述摆动限制体59上形成有插入到摆动限制用开口 58内的卡合部63。因而,如果摆动框架9绕摆动轴27摆动,则摆动板57的前部侧上 下一体摆动,摆动限制用开口 58的上下的缘部58a、 58b(摆动方向的 缘部)抵接在卡合部63上,从而限制摆动框架9的规定范围以上的摆 动。在上述卡合部63上,前后一对地形成有从其左右方向外侧形成的 螺紋孔64。此外,在摆动限制体59上,设有位于卡合部63的前后两侧并对 置于摆动板57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内侧限制部65,该内侧限制部65 卡合在摆动板57上,限制摆动框架9向左右方向内侧的运动。外侧限制部件60由板材形成,配置在摆动限制体外的卡合部63的左右方向外侧方并且摆动板57的左右方向外侧方,板厚方向与左右 方向一致,通过贯通上述外侧限制部件60而螺合在卡合部63的螺紋 孔64中的螺栓66将外侧限制部件60安装固定在摆动限制体59上。该外侧限制部件60的前后宽度形成得比摆动限制用开口 58长, 上述外侧限制部件60的前后两侧卡合在摆动板57上,限制摆动框架9 向左右方向外侧的运动。在上述结构的摆动限制机构中,能够简单地形成具有限制摆动框 架9的规定范围以上的摆动的功能、和摆动框架9的左右方向内外的 运动的功能的构造。此外,土积存在摆动限制用开口 58中的可能性较小,因积存在摆 动限制机构上的土而阻碍摆动框架9的摆动的情况也很少。此外,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呈倾斜状,由于在该前后的连结部 件28、 29的内侧面上固定有摆动板57,所以在摆动板57的外侧面上, 土不会积存在连结部件28、 29上。此外,在摆动限制体59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的贯通孔 67,使得土难以积存在摆动限制体59上。由于土难以积存在摆动限制机构及其周边,所以还起到容易洗车 的效果。如图10~图13所示,在上述履带式行驶装置2中,也可以设置将 存在于履带14的内周面14a侧的土向履带14的侧方排出的刮除器 (scraper)装置161。刮除器装置161设在左右的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的外侧部,将左 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的履带14的内周面14a的、比卡合孔16靠左右 方向外侧(更具体地讲是比外侧的滚轮滚动面170靠外侧方)的泥土 排出。另外,在左右的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的内侧部也可以设置刮除器 装置161,将左右的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的履带14的内周面14a的、 比卡合孔16靠左右方向内侧的泥土排出。该刮除器装置161主要由安装固定在摆动框架9的主框架26上的 安装台162、以可自如将位置变更为将履带内周面14a的土向侧方排出 的使用位置和从上述使用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的方式安装在该安装台 162上的刮除器163、和可将位置变更为使用位置和退避位置地保持上述刮除器163的不稳定切换弹簧164构成。
安装台162由板材形成,具备基板部165、和设在该基板部165上 的上下一对的安装壁166,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后惰轮ll的安装 部分上。
该安装台162的基板部165配置在后惰轮11的左右方向外侧且后 惰轮ll的后部侧,以使其板面面向左右方向(板厚方向与左右方向一 致),在前部形成有从前端侧的上下方向中途部向后方凹设以避让支 撑后惰轮11的轴承部167的凹部168,安装壁166位于基板部165的 前端侧的凹部168的上下,从基板部165的前缘部向左右方向外侧延 伸而一体地形成。
此外,上下的安装壁166从背面侧重合在支撑后惰轮11的安装部 件45上,通过用来将上述安装部件45安装在后支撑托架"的安装壁 44c上的螺栓23B—起连结,由此,将安装台162安装在后支撑托架44 上。
刮除器163固定在摆动自如地支撑于安装台162的基板部165上的 摆动部件169上。
在安装台162的基板部165的左右方向外表面侧的后端侧设有上 下一对的支撑片171,在摆动部件169上,设有经由支轴1"绕上述支 轴172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各支撑片171上的被支撑片173, 上述支轴172的轴心是随着向上方前进而向后方移动的倾斜状,并且 相对于左右方向不倾斜。
该摆动部件169构成为,在刮除器163位于使用位置时位于安装 台162的基板部165的后方侧,板厚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其前端面 抵接在基板部165的后端面上,摆动部件169的向后惰轮11侧的转动 受到限制,并且能够从上述位置向前方侧摆动,通过使该摆动部件169 向前方侧摆动,刮除器163在后惰轮11的外侧方位置变更为沿着上述 后惰轮ll的状态下的退避位置,因而,刮除器163通过以支轴172为中心转动,被位置变更为使用位置和退避位置。
刮除器163具备刮除器刃部174和支撑该刮除器刃部174的刃部支 撑台175,这些刮除器刃部174及刃部支撑台175由带状板材形成。
该刮除器163的刮除器刃部174及刃部支撑台175构成为,在使用 位置上从摆动部件169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刃部支撑台175的左右方向内端侧通过熔接等固定在摆动部件169的外侧面的上部,刮除器 163从履带14接地的部分浮起,使得在使用位置上,刮除器163不会 受到履带14接地的接地面的凹凸影响。此外,刮除器163在使用位置上配置成,刮除器刃部174的沿着 长度方向的一个缘部H4a大致平行于履带14的内周面1",并且上述 缘部174a如图13 (a)所示那样配置为,随着向左右方向外方A (从 履带1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的端部的方向)行进而向履带 14的前进绕行方向B移动的倾斜状,通过使履带14向箭头B方向绕 行以使拖拉机l前进,而由刮除器刃部174将载置于履带14的内周面 14a上的土向左右方向外侧方导引而排出。另外,在使用位置上,刮除器刃部174的对应于履带14的内周面 14a的一侧的缘部174a可以配置为抵接(滑动接触)在履带14的内周 面14a上,或者也可以配置为不抵接(滑动接触)在履带14的内周面 14a上。刃部支撑台175配置成长度方向及板厚方向与刮除器刃部174 — 致,并且重合在上述刮除器刃部174的上表面侧,并且配置为,刮除 器刃部174的对应于履带内周面14a的一侧的缘部174a从刃部支撑台 175向履带内周面14a侧延伸(伸出)。此外,刮除器刃部174通过由长度方向一对的螺栓、螺母构成的 紧固件安装固定在刃部支撑台175上,并且形成在刃部支撑台175上 的螺栓插通孔177由长孔构成,以使刮除器刃部174相对于履带14的 内周面Ha能够进退(能够接近、远离)。通过将刮除器刃部174相对于履带14的内周面14a进退调节,能 够使刮除器刃部174相对于履带14处于最合适的位置,并且在后惰轮 11的外周面磨损而导致履带14接近于刮除器刃部174时,通过将刮除 器刃部174向相对于履带14退避的方向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将刮除器 刃部174相对于履带14调节为最合适的位置。此外,刮除器刃部17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b)所示为倾斜 状,随着向正交于履带14的内周面14a并且从履带l4远离的方向前 进,而向前进绕行方向B (上方)移动。另外,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使用位置上将刮除器刃部174相对 于履带14的内周面14a正交地配置。不稳定切换弹簧164由拉伸弹簧构成, 一端侧卡合在装接于使用 位置上的刃部支撑台175的左右方向外端侧的弹簧钩挂部178上,另 一端侧卡合在装接于安装台162的基板部165的后端上部的弹簧钩桂 部179上,此时,由于不稳定切换弹簧1"的轴心位于支轴1"轴心的 后方侧,所以不稳定切换弹簧164向使刮除器163向后方侧(履带内 周面14a侧)转动的方向施力,并且由于摆动部件169的前端面抵接 在基板部165的后端面上从而转动被限制,所以刮除器163向后方侧 的转动被限制,由此,刮除器163被保持在使用位置上。此外,在使刮除器163从上述使用位置绕支轴172向前侧转动而 成为退避位置时,如果不稳定切换弹簧164的轴心超过支轴172的轴 心,则不稳定切换弹簧164的施力方向切换(以支轴172的轴心为边 界,不稳定切换弹簧164的施力方向切换),不稳定切换弹簧164施 力以使刮除器163向接近于后惰轮11的方向转动。在此情况下,刮除器163 (或者不稳定切换弹簧164)抵接在安装 台162侧的抵接部上,从而如图12中虚线所示,刮除器163的摆动被 限制,刮除器163被保持在退避位置(此时,刮除器163及不稳定切 换弹簧164不与后惰轮11接触)。在上述结构的刮除器装置161中,由于能自如地位置变更为使用 位置和退避位置,所以在田地中的作业中,通过使刮除器163成为退 避位置,刮除器163不会成为作业中的行驶的阻力,并且,在从田地 出来时,通过使刮除器163成为使用位置而使履带14前进绕行几圏, 将附着在履带14的内周面14a上的泥土通过刮除器163自动地向履带 14的外侧方导引而刮出,不需要将上述泥土用人手刮出。此外,由于构成为,刮除器163在不稳定切换弹簧164的作用力 作用下被保持在使用位置和退避位置的各位置上(被不稳定切换机构 不稳定切换为使用位置和退避位置),所以在使刮除器163成为使用 位置的状态下,使拖拉机l后退时,当履带14碰到某些物体而对刮除 器163施加了沖击力(过大的力)时,刮除器163能克服不稳定切换 弹簧164的作用力而向退避外置转动而避开,能够避免刮除器163及 履带14的损坏。此外,在越过田地的凸部时,由于履带14的前侧上升,所以载置 于履带14的下部的前部侧的泥土某种程度地掉落,但是载置在履带14的下部的后部侧的泥土不易掉落,能够通过设在后惰轮ll的侧部的刮除器163将其有效地去除。此外,由于刮除器163绕后倾状的轴心向前方转动,从使用位置 将位置变更为退避位置,所以退避到距离接地面较高的位置,认为在 退避外置上泥土难以附着到刮除器163自身上。此外,刮除器装置161也可以在全履带型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采用。另外,作为采用有发明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的行驶车辆,也可以 是拖拉机1以外的车辆,此外,履带式行驶装置2也可以代替前轮而 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8),固定在行驶车辆(1)的车体(1A)侧;摆动框架(9),经由摆动轴(27)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撑体(8)上;前惰轮(10)及后惰轮(11),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多个滚轮(12),配置在上述前惰轮(10)与上述后惰轮(11)之间,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驱动轮(13),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上方侧,经由车轴(5)支撑在上述车体(1A)侧;其中,通过由上述车轴(5)驱动上述驱动轮(13)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动轮(13)、上述前惰轮(10)、上述后惰轮(11)以及上述多个滚轮(12)而卷绕的履带(14);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框架(9)具备支撑上述前惰轮(10)的前惰轮支撑部(24)、支撑上述后惰轮(11)的后惰轮支撑部(25)、安装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主框架(26)、和配置在该主框架(26)的上方侧的上述摆动轴(27),上述摆动框架(9)还具备将上述摆动轴(27)与上述前惰轮支撑部(24)连结的前连结部件(28)、和将上述摆动轴(27)与后惰轮支撑部(25)连结的后连结部件(29);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与上述主框架(26)构成为,在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与上述主框架(26)之间形成向左右方向敞开的开口。
1、 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8),固定在行驶车辆(1)的车体(1A)侧;摆动框架(9),经由摆动轴(27)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 支撑在上述框架支撑体(8)上;前惰轮(10)及后惰轮(11),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多个滚轮(12),配置在上述前惰轮(10)与上述后惰轮(11) 之间,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驱动轮(13),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上方侧,经由车轴 (5)支撑在上述车体(1A)侧;其中,通过由上述牟轴(5)驱动上述驱动轮(13)旋转,来驱动 跨上述驱动轮(13)、上述前惰轮(10)、上述后惰轮(11)以及上 述多个滚轮(12)而巻绕的履带(14);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框架(9)具备支撑上述前惰轮(10)的前惰轮支撑部 (24)、支撑上述后惰轮(ll)的后惰轮支撑部(2"、安装上述多 个滚轮(12 )的主框架(26 )、和配置在该主框架(26 )的上方侧的 上述摆动轴(27 ),上述摆动框架(9 )还具备将上述摆动轴(27 )与 上述前惰轮支撑部(24)连结的前连结部件(28)、和将上述摆动轴 (27)与后惰轮支撑部(25)连结的后连结部件(29);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与上述主框架(26)构成为,在 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与上述主框架(26)之间形成向左右 方向敞开的开口。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框架(9)具备将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的上述摆动轴(27)的附近区域的部分与主框架(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连 结的中间连结部件(30)。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 29)由管材构成,前连结部件(28)呈从摆动轴(27)朝向前惰轮支撑部(24)向前下降倾斜的形状,后 连结部件(29)呈从上述摆动轴(27)朝向后惰轮支撑部(25)向后 下降倾斜的形状。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部件(28)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和从上述 后连结部件(29)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 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部件(28)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前连结部件 (28)的前端区域到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和从后连结部件(29)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中间连结部件 (30)的后表面到上述后连结部件(29)的后端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侧面观察时,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所占的面积比上述开口的面积小。
7、 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8),固定在行驶车辆(1)的车体(1A)侧; 摆动框架(9),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 撑体(8)上;前惰轮(1G)及后惰轮(11),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多个滚轮(12),配置在上述前惰轮(10)与上述后惰轮(11) 之间,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 )上;驱动轮(13),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上方侧,经由车轴 (5)支撑在上述车体(1A)侧;其中,通过由上述车轴(5)驱动上述驱动轮(13)旋转,来驱动 跨上述驱动轮(13)、上述前惰轮(10)、上述后惰轮(11)、以及 上述多个滚轮U2)而巻绕的履带(");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框架支撑体(8)的左右方向外侧、并与上述摆动 框架(9 ) 一体摆动的摆动板(57 ),该摆动板(57 )具有朝向左右方 向的板面和摆动限制用开口 (58);还具有固定在上述框架支撑体(8)上、并具有插入到上述摆动限 制用开口 (58)内的卡合部(63)的摆动限制体(59),其中,在摆 动框架(9 )摆动时,上述摆动限制用开口 ( 58 )的摆动方向的缘部(58a、 58b)抵接在卡合部(63)上,由此来限制摆动框架(9)的摆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内侧限制部(65),设在上述摆动限制体(59)上,通过与上述摆动板(57 )卡合,来限制上述摆动框架(9 )向左右方向内侧的运动; 外侧限制部件(60),在上述摆动板(57)的左右方向外侧固定 在上述摆动限制体(59 )的上述卡合部(63 )上,通过与摆动板(57 ) 卡合,来限制上述摆动框架(9)向左右方向外侧的运动。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板(57)固定在上述前连结部件(28)和上述后连结部件(29)各自的上部侧的左右方向内侧面上。
10、 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框架支撑体(8),固定在行驶车辆(1)的车体(1A)侧;摆动框架(9),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 撑体(8)上,具有主框架(26);前惰轮(10)及后惰轮(11),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多个滚轮(12),配置在上述前惰轮(10)与上述后惰轮(11) 之间,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的上述主框架(26)上;驱动轮(13),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上方侧,经由车轴 (5)支撑在上述车体(1A)侧,这里,通过由上述车轴(5)驱动上 述驱动轮(13)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动轮(13)、上述前惰轮(IO)、 上述后惰轮(11)、以及上述多个滚轮(12)而巻绕的履带(14);和刮除器(163),将存在于上述履带(14)的内周面(14a)侧 的土向上述履带(14)的侧方排除;其特征在于,上述刮除器(163)被支撑在上述主框架(26)上,能自如地将位 置变更为将履带内周面(14a)的土向侧方排除的使用位置、和从上述 使用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刮除器(163)从上述履带(14)接地的部分隔开间隔而安装在上述后惰轮(11)的安装部分上。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刮除器(163)具备对上述履带(14)的内周面(14a)的土作用的刮除器刃部(174)、和支撑该刮除器刃部(174)的刃部支撑 台(175),上述刮除器刃部(174)被支撑在刃部支撑台(175)上, 能向相对于履带(14)的内周面(14a)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 移动。
13、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刮除器(163)构成为,通过以支轴(172)为中心转动,被变更为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退 避位置;在以上述支轴(172)为边界切换施力方向的弹簧(164)的作用 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上述使用位置或上述退避位置;在超过设定值的负荷的作用下,从上述使用位置变更为上述退避 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其中,通过由车轴旋转驱动驱动轮,来驱动跨驱动轮、前惰轮、后惰轮以及多个滚轮而卷绕的履带。摆动框架具备支撑前惰轮的前惰轮支撑部、支撑后惰轮的后惰轮支撑部、安装有多个滚轮的主框架、和配置在该主框架的上方侧的摆动轴;摆动框架还具备将摆动轴与前惰轮支撑部连结的前连结部件、和将摆动轴与后惰轮支撑部连结的后连结部件;前后的连结部件与主框架构成为,在前后的连结部件与主框架之间形成有向左右方向敞开的开口。
文档编号B62D55/08GK101224763SQ20071016291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坪仓哲, 足立典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幻灯式魔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幻灯式魔卡。背景技术:蔬菜、粮食等农产品的优质安全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大技术工程,其工程的技术业已成熟配套,但是,对于实施这一技术工程的主体力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09)

    专利名称:芳纶光缆加强芯及光固化生产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加光缆强度的芳纶纤维加强芯及其生产方法。背景技术:为增加光缆的强度,光缆内部设置有光缆加强芯。目前采用较多的光缆加 强芯是钢丝,玻璃纤维和芳纶,使用钢丝作为光缆的加强芯线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28)

    专利名称:便携式应急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应急照明装置。背景技术:在电力、铁路、消防以及军事等行业中,常常需要户外施工作业。由于户外缺少固定的电力供应,所以便携式应急照明成为人们关注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17)

    专利名称:一种led球泡灯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球泡灯的散热器。背景技术:现有的LED球泡灯,如图1和图2,其散热器100’与散热板200’为分体式,散热板200’通过铆压的方式固接在散热器100’上,生产工艺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07)

    专利名称:语音识别装置、模型训练方法、及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语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尤其涉及一 种语音识别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语音识别装置的模型训练方法,同时还涉及 使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77)

    一种太阳能路灯led灯头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路灯LED灯头的安装结构,包括灯杆,所述灯杆上固定设置有灯头安装架,所述灯头安装架为中心角45°-90°的圆弧状,所述灯头安装架上侧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灯头安装

    专利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