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确切地说是具有变形功能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汽车变形是跑车有顶盖与无顶盖的之间的互换变形,通 过机构将可折叠式车顶藏在后备箱里,实现跑车从有顶到敞蓬的变化,反
之则可以实现由敞蓬到有顶的变化,而关于汽车三厢与两厢的互换变形却
很少有汽车厂家关注,至今没有此类车型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在三厢车与两厢车 之间进行互换的变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包括分段式C柱、后风挡玻璃、 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以及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其中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 璃连接在一起,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藏于后箱盖水平段 下面的两侧玻璃和D柱组成,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由后箱盖垂直段和藏于后 箱盖垂直段内侧的后背门玻璃组成。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背门玻璃与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 该加强板可以被玻璃涂黑区域所遮蔽,后箱盖垂直段与加强板通过运动副连接,运动副的一端与加强板固定,另一端与后箱盖垂直段固定。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背门玻璃的加强板上布置有两个锁舌, 与安装在后箱盖水平段后部上的两个锁扣相配合。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两侧通过铰链轴与 车身连接,铰链的一侧与后箱盖垂直段固定,另一侧与车身后部固定。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 藏于后箱盖水平段下面的两侧玻璃和D柱组成,其中后箱盖水平段与D柱 通过可折叠的运动机构连接,两侧玻璃与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加强 板可以被玻璃涂黑区域所遮蔽,其运动副的一端与加强板固定,另一端与 后箱盖水平段固定。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箱盖水平段的两侧布置有两个锁舌, 与安装在顶盖后横梁加强板上的两个锁扣相配合。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通过两侧的D柱分 别与滑移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车身后部连接。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坡璃通过坡璃胶固 定,分段式c柱与四连杆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车身 的c柱连接。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活动连接,即在 后风挡玻璃与分段式c柱之间增加一个运动副,后风挡玻璃的两侧与加强板
通过玻璃胶固定,该加强板可以被坡璃涂黑区域所遮蔽,运动副的一端与加
强板连接,另一端与分段式C柱连接。
在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以及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由位于地板通道的电机驱动,车内的中控 面板上设有相应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汽车三厢与两厢的互换变形,以丰富汽车产品的多
样化,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轻松实现三厢与两厢的变换,从
而享受两种类型的轿车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图l是三厢汽车变形前的侧视图; 图2是三厢汽车开始变形时的侧视图; 图3是三厢汽车变形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4是三厢汽车变形过程结東前的侧视图; 图5是三厢汽车变形成两厢汽车的侧视图; 图6是电机与各部分运动铰链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后箱盖垂直段 2.后背门玻璃
3.铰链 4.开关
5.电机 6.后箱盖水平段
7.两侧玻璃 8. D柱
9.分段式C柱
实施例一
如图l、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三厢车变形前如同普通轿车,变形后如同两厢旅行车,分段式c柱以前的部分与常见的轿车基本相同,主要的变
化在C柱以后,通过C柱以后一系列的变形动作,实现由两厢车到三厢车 的结构变形。
如图6所示,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由后箱盖垂直段1和藏于后箱盖垂直 段内侧的后背门玻璃2组成,后背门玻璃2与宽约4Omm的钣金加强板通过玻 璃胶固定,该钣金加强板可以被宽约50mm的玻璃涂黑区域所遮蔽,后箱盖 垂直段1与上述钣金加强板通过运动副连接,运动副的 一端与宽约4 Omm的 钣金加强板固定,另一端与后箱盖垂直段l固定,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两 侧通过铰链3与车身连接,铰链3的一侧与后箱盖垂直段1固定,另一侧与
车身后部固定。当需要开始变形时,驾驶员或前排乘客通过中控面板上的 按钮操作开关4,就可以轻松实现一键变形的功能,出于从安全性角度考 虑,变形操作应受到电脑的监视,如果电脑认为变形的时机不合适,不安 全,电脑会拒绝操作。因此该按钮应该具备只有当车辆静止时,按下该开 关才能实现变形的功能,或者为防止误操作,需要给开关加一个罩子,并 且在罩子上加贴"当车辆行驶时,严禁打开此罩"的标签。
如图2所示,变形开始时驾驶员或前排乘客按下变形开关按钮,从而 驱动位于地板通道的电机5开始工作,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绕铰链3往车后 方向旋转,旋转至一定角度后(主要是考虑到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往上升 起时,不会与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产生运动干涉),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 由滑移运动机构驱动往上升起,同时后箱盖水平段6与D柱8通过可折叠的
运动机构实现由折叠状态到打开状态的动作。
如图3所示,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6、藏于后箱盖的水平段下面的两侧玻璃7和D柱8组成,其中两侧坡璃7与宽约30mm的钣金加 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钣金加强板可以被宽约40mm的玻璃涂黑区域所遮 蔽,其运动副的一端与宽约30mm的钣金加强板固定,另一端与后箱盖水平 段6固定,后箱盖水平段6与D柱8通过可折叠的机构连接,后箱盖的水平 段组件通过两侧的D柱分别与滑移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 一端与车身后部连接。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继续往上升起至一定角度(主 要是考虑到分段式C柱9连同后风挡玻璃往后行李箱内旋转时,不会与后箱 盖的水平段组件产生运动干涉),分段式C柱9与后风挡坡璃通过玻璃胶固 定,分段式C柱9与四连杆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车 身的C柱连接,分段式C柱9连同后风挡玻璃往后行李箱内旋转,至完全藏 于后行李箱内时,藏于后箱盖的水平段背面的两侧玻璃7往两侧打开,后 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往上升起,同时后背门玻璃2往上打开。
如图4、图5所示,后箱盖水平段6连同D柱8和侧面玻璃7往下旋转, 同时后箱盖垂直段1连同打开到位后的后背门玻璃2—起往车前方向旋转, 当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往下旋转到位后,紧跟着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也旋 转到位,至此完成了由三厢车到两厢车的结构变形,同理,当执行相反过 程的运动时,可以实现由两厢车到三厢车的结构变形。考虑到车速较高时 的安全性,后箱盖水平段6的两侧可以布置两个锁舌,与安装在顶盖后横 梁加强板上的两个锁扣卡上,可以防止车速较高时气流将后箱盖的水平段 组件吹起,同样,也可以在后背门玻璃2上的宽约40腿钣金加强板上布置 两个锁舌,与安装在后箱盖水平段6后部上的两个锁扣卡上,锁止和解锁 可以由电机5提供所需的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造型比列有一定的要求,后箱盖水 平段6沿车长方向的尺寸比较关键,如果该尺寸较小,由三厢车变到两厢 车后,从车侧面看过去,变形后的后背门的侧视曲线会给人感觉往前倾斜 的比较多,可能造型的风格会与传统两厢车不太协调。另外,考虑到密封 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变形处的密封会与巿面上常见的硬顶敞蓬跑车比较 类似,大部分的密封条会外漏,即从车外可以看到密封条。
当需要实现由三厢变两厢时,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往车后方向旋转至 一定角度后,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往上升起至一定角度,分段式c柱连同 后风挡玻璃往后行李箱内旋转到位后,藏于后箱盖的水平段背面的玻璃往 两侧打开,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往上升起,同时后背门玻璃往上打开,后 箱盖的水平段连同D柱和侧面玻璃往下旋转,最后后箱盖的垂直段连同打 开到位后的后背门玻璃一起往车前方向旋转,至此完成了由三厢车到两厢 车的结构变形,同理,当执行相反过程的运动时,可以实现由两厢车到三 厢车的结构变形。
如图所示,车体为三厢车时,侧面玻璃和D柱藏于后箱盖水平段下面,
作为两厢车时,后箱盖水平段往上升起,侧面玻璃和D柱完全打开,此时,
三厢车后箱盖水平段变为两厢车的顶盖后段,侧面坡璃由中间往两侧打
开,作为两厢车的侧面玻璃;作为三厢车时,后背门玻璃藏于后箱盖的垂 直段里面;车体为两厢车时,后箱盖垂直段往车后方向旋转,后背门玻璃
向上打开,此时,三厢车的后箱盖垂直段变为两厢车的后背门下段。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将第一实施例的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固定的方式改为活动连接,即在后风挡玻璃与分段式c柱之间增加一个运动副,后风挡玻璃的
两侧与宽约50麵的钣金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钣金加强板可以被宽约
60mm的玻璃涂黑区域所遮蔽,运动副的一端与宽约50隱钣金加强板连接,另 一端与分段式C柱连接。相比于实施例一,由于后轮轮罩形状的限制,当 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固定的结构完全藏于后行李箱内时,它的位置会偏 高,这样会影响变成两厢车时的储物空间,若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做成 可以相互运动,则形成类似于很多硬顶敞蓬跑车C柱与后风挡玻璃的结构, 这样就可以将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藏于比较低的位置,从而增大后舱的 储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 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各活动组件的旋转及运动釆用其它适宜 的驱动机构等等。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 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段式C柱、后风挡玻璃、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以及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其中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连接在一起,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藏于后箱盖水平段下面的两侧玻璃和D柱组成,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由后箱盖垂直段和藏于后箱盖垂直段内侧的后背门玻璃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背门玻璃与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加强板可以被玻璃涂黑 区域所遮蔽,后箱盖垂直段与加强板通过运动副连接,运动副的一端与加 强板固定,另一端与后箱盖垂直段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玻璃的加强板上布置有两个锁舌,与安装在后箱盖水平段 后部上的两个锁扣相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两侧通过铰链轴与车身连接,铰链的一侧与 后箱盖垂直段固定,另一侧与车身后部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藏于后箱盖水平段下面的 两侧玻璃和D柱组成,其中后箱盖水平段与D柱通过可折叠的运动机构连接,两侧坡璃与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加强板可以被玻璃涂黑区域所 遮蔽,其运动副的一端与加强板固定,另一端与后箱盖水平段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箱盖水平段的两侧布置有两个锁舌,与安装在顶盖后横梁加强 板上的两个锁扣相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通过两侧的D柱分别与滑移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车身后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通过玻璃胶固定,分段式c柱与四连杆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该运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车身的C柱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活动连接,即在后风挡坡璃与分段式C柱 之间增加一个运动副,后风挡玻璃的两侧与加强板通过玻璃胶固定,该加 强板可以被坡璃涂黑区域所遮蔽,运动副的一端与加强板连接,另一端与分 段式C柱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以及后箱盖的 垂直段组件由位于地板通道的电机驱动,车内的中控面板上设有相应的按 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包括分段式C柱、后风挡玻璃、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以及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其中分段式C柱与后风挡玻璃连接在一起,后箱盖的水平段组件由后箱盖水平段、藏于后箱盖水平段下面的两侧玻璃和D柱组成,后箱盖的垂直段组件由后箱盖垂直段和藏于后箱盖垂直段内侧的后背门玻璃组成。本实用新型可电动实现汽车三厢与两厢的互换变形,同时能够确保车身安全及外形美观,以丰富汽车产品的多样化,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轻松实现三厢与两厢的变换,从而享受两种类型的轿车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文档编号B62D65/00GK201158417SQ20072007713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捷 杨, 骏 韩, 黄友意 申请人:上海奕代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超大功率led透镜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超大功率LED透镜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大功率LED透镜结构。背景技术:[0002]路灯是道路照明的重要灯具。传统的路灯常采用高压钠灯,高
一种基于中文语音信息训练英文语音模型的方法与设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基于中文语音信息训练英文语音模型的方法与设备;获取用户通过语音采集装置输入的语音数据;判断该语音数据是否为英文语音数据;当该语音数据为英文语音数
专利名称:数字音频信号的多采样率解码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音频信号的解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字音频信号的多采样率解码系统。背景技术:目前的多媒体处理器大部分采用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也就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音频信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保压防水光缆交接箱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地埋式光缆交接箱。背景技术:地面上安装普通的光缆交接箱严重影响市容,目前已有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禁止通信营运商在城市的公路两旁及地表安装光缆交接箱。出于城市美化的要求,需要将
专利名称:氧化锌版纸的一种湿法制造技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氧化锌静电胶印版纸制造技术领域。目前市场销售的氧化锌静电胶印版纸多为干法生产。其浸水伸缩率、图像密度、分辨率、漏印、胶印使用寿命等各项指标均不理想。生产受季节湿度限制,用于
专利名称: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LED日光灯,属于LED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日光灯。背景技术:应用LED日光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节能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LED日光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