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遮阳板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此夕卜,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的遮阳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遮阳板靠近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安装到车身上用于阻挡阳光地直接照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回搬动或者上下牵拉,从而调整光线对眼睛的影响,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遮阳板对降低车内的温度具有较好的作用。遮阳板的安装位置主要是根据司机驾驶座椅或者副驾驶座椅确定,一般而言,安装遮阳板时将遮阳板的两个安装位置布置在顶盖前横梁上,或者分别设置在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由此遮阳板所承受的外力集中在遮阳板安装位置处,从而顶盖前横梁或者顶盖前横梁连接板间接地承受施加给遮阳板的外力。特别地,遮阳板的两个安装位置均布置在顶盖前横梁上位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之间时,由此明显地限制了遮阳板的布置空间。进一步地,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安装是将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搭接以后直接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会出现错动或者偏移,不利于焊接过程中的调整以及精度的保证,同时如果出现错动或者偏移,会进行调整然后继续进行焊接,由此导致生广率不闻以及广品的成品率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该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能够提高遮阳板安装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遮阳板的安装结构,该遮阳板的安装结构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提高了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遮阳板安装结构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提高了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以及车身A柱,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搭接并固定,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车身A柱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顶盖前横梁两端端部与相应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遮阳板的安装部。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的第一凸台,其中,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凸台,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在所述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通孔,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搭接固定为使得所述第一凸台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通孔。[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的第一凸台,其中,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通孔,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在所述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凸台,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搭接固定为使得所述第一凸台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通孔。优选地,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分别固定到对应的所述车身A柱的内板上。优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遮阳板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上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优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还形成有定位部,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分别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定位部,以实现所述顶盖前横梁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定位。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方孔,所述连接部为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凸出的翻边,所述翻边插入到相应的所述方孔内并卡靠到该方孔的一侧边缘上,从而实现所述顶盖前横梁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定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遮阳板安装结构,包括遮阳板,其中,该遮阳板安装结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所述遮阳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顶盖前横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遮阳板安装结构。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由于在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部位设置有安装部,遮阳板通过该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上,由于搭接部位具有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重叠结构,由此提高遮阳板的安装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特别地,顶盖前横梁或者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一凸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或者顶盖前横梁上开有通孔,顶盖前横梁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固定使得第一凸台穿过该通孔,由此显著提高遮阳板安装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再者,相对于遮阳板的两个安装位置均设置在顶盖前横梁上的位于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之间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能够增大遮阳板安装的跨度,使得遮阳板可选择的安装位置较多,使得遮阳板安装的自由度较大。进一步地,该车身结构上具有用于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工艺的初步定位的结构,即顶盖前横梁上设置有定位部,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形成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与定位部的连接实现顶盖前横梁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初步定位,由此提高搭接精度以及简化搭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省略剖面线);[0021]图3是图2中的B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
I顶盖前横梁11第一凸台 111安装孔12第二凸台
13定位部2顶盖前横梁连接板
21通孔22连接部
3车身A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省略剖面线);图3是图2中的B部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1、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以及车身A柱3,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并固定,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分别与对应的车身A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搭接以及固定连接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技术手段,例如焊接,将顶盖前横梁1、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以及车身A柱3固定连接以使得连接后的结构能够承受相应的载荷。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与相应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遮阳板的安装部。不论安装部的结构为何种形式,只要能够将遮阳板安装在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即可,由于搭接部位为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重叠部位,所以此处的结构强度相对于顶盖前横梁I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其它部分具有较高的承载强度。遮阳板的安装位置开在此处有利于提高遮阳板的安装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强度,利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的稳固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述,安装部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111的第一凸台11。具体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凸台11,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在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通孔21,第一凸台11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21后再将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固定。作为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部仍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的第一凸台,区别于上述提到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是,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在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凸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通孔,第一凸台分别穿过相应的通孔后再将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与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固定。不管采用哪种具体实施方式
,当第一凸台从通孔伸出后,再将遮阳板安装到从通孔中伸出的第一凸台上,或者当第一凸台从通孔伸出后,再将遮阳板安装到从通孔中伸出的第一凸台上。由于遮阳板的安装位置开在前顶盖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从而遮阳板的安装强度提高,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提高,而且这两种实施方式结构简单易于产业上的实施。另外,相对于遮阳板的两个安装位置均设置在顶盖前横梁I上的位于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之间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中的遮阳板的安装位置至少一个开在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由此实现遮阳板的安装的跨度加大,使得遮阳板可选择的安装位置较多,遮阳板的安装的自由度更大。此外,一般地,遮阳板的安装位置是根据车内座椅的位置确定的,由此在加工制造前顶盖横梁I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时,可以先在顶盖前横梁I或者在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形成第一凸台,然后根据车内座椅的位置在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确定相应的通孔21的位置或者在顶盖前横梁I上确定相应的通孔的位置,从而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顶盖前横梁I上或者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的通孔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车系上的车内座椅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此遮阳板的安装更灵活,安装工序更简便。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与A柱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技术手段,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分别与对应的车身A柱3的内板固定连接。在顶盖前横梁I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形成有遮阳板的安装部后,可以通过这两个安装部将遮阳板固定在车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车身上可以安装较大的遮阳板,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挡阳光以及降低车内的温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顶盖前横梁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遮阳板的第二凸台12,该第二凸台12上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由此通过该第二凸台12与安装部将遮阳板安装到车身上,具体地,顶盖前横梁I上形成两个第二凸台12,由此在司机的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上前方能够相应地分别安装遮阳板。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还形成有定位部13,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分别还设置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定位部13,以实现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定位。如图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部13为方孔,连接部22为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凸出的翻边,翻边插入到相应的方孔内并卡靠到该方孔的一侧边缘上,从而实现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定位。具体地操作为在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工艺中,如图3所示,先将虚线状态的连接部22插入到相应的方孔内,然后将连接部22卡靠到方形孔的一侧的边缘上,即图3中连接部22所处的实线的位置。由此起到对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工艺的初步定位,然后将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其它部分调整好到相对位置后焊接固定。由此顶盖前横梁I上的定位部以及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的连接部的连接能够实现顶盖前横梁I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初步定位,有利于提高搭接精度并且简化搭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板安装结构,包括遮阳板,优选地,该遮阳板安装结构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遮阳板通过至少一个安装部安装到顶盖前横梁I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遮阳板可以通过一个安装部以及顶盖前横梁I上形成的第二凸台12分别在司机驾驶位置以及副驾驶位置的上前方将遮阳板安装到车身上。另外,也可以通过在两个搭接部位分别形成的安装部,将较大的遮阳板安装在车身上,由此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以及降低车内的温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遮阳板安装结构。[003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由于在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部位设置有安装部,遮阳板通过该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上,由于搭接部位具有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重叠结构,由此提高遮阳板的安装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特别地,顶盖前横梁或者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一凸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或者顶盖前横梁上开有通孔,顶盖前横梁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固定使得第一凸台穿过通孔,由此显著提高遮阳板安装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再者,相对于遮阳板的两个安装位置均设置在顶盖前横梁上的位于两侧的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之间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能够增大遮阳板安装的跨度,使得遮阳板可选择的安装位置较多,使得遮阳板安装的自由度较大。进一步地,该车身结构上具有用于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搭接工艺的初步定位的结构,即顶盖前横梁上设置有定位部,顶盖前横梁连接板上形成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与定位部的连接实现顶盖前横梁与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的初步定位,由此提高搭接精度以及简化搭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I)、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以及车身A柱(3),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并固定,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车身A柱(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I)两端端部与相应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遮阳板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111)的第一凸台(11 ),其中,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凸台(11),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 )在所述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通孔(21),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固定为使得所述第一凸台(11)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通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的第一凸台,其中,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通孔,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在所述搭接部位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凸台,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固定为使得所述第一凸台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分别固定到对应的所述车身A柱(3)的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遮阳板的第二凸台(12),该第二凸台(12)上形成有遮阳板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I)的两端端部分别还形成有定位部(13),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分别还设置有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定位部(13),以实现所述顶盖前横梁(I)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 为方孔,所述连接部(22)为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上凸出的翻边,所述翻边插入到相应的所述方孔内并卡靠到该方孔的一侧边缘上,从而实现所述顶盖前横梁(I)与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定位。
8.—种遮阳板安装结构,包括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该遮阳板安装结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所述遮阳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安装部安装到所述顶盖前横梁(I)上。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遮阳板安装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1)、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以及车身A柱,所述顶盖前横梁(1)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搭接并固定,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车身A柱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1)两端端部与相应的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板(2)的搭接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遮阳板的安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的遮阳板安装结构及车辆。该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能够提高遮阳板安装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对遮阳板的支撑刚度。
文档编号B62D25/06GK202879605SQ2012205517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刘大慧, 冯天薇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遮阳板的车身结构、遮阳板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隐形眼镜片水合腔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与制造软型隐形眼镜片的改良新颖水合腔有关。本发明具体有关用金属或塑料制造的腔,可有效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已经基本聚合了的软型隐形眼镜片连续或半连续水合。软质隐形眼镜片受欢迎程度的增高,引来了在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led穿孔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种改进的LED穿孔灯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LED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LED穿孔灯。背景技术:由于LED灯具有色彩丰富,体积小、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其被大量运用于建筑照明、
专利名称:用于照相机的多重曝光视场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照相机的特技摄影装置,涉及多重曝光视场罩。现有120、135照相机用的多重曝光视场罩,一般都只由视场罩壳前端装有视场档板而组成,视场档板上或视场档板与视场罩壳之间有可透光
专利名称:锥形反射镜分光相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锥形反射镜分光相机 等结构的改良。 ' 背景技术:数字相机在使用上越来越普及,同时在功能上也逐渐取代传统底片式的 相机。数字相机应用到航空
专利名称:一种吉他效果器分享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乐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吉他效果器分享方法。背景技术:吉他效果器是改变吉他原有音色或叠加音响效果的设备,效果器的基本效果类型有声场效果、特殊效果和声源效果三大类。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效
专利名称:新型电容式空调控制器触摸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式 空调控制器触摸屏。背景技术:电容式空调控制器触摸屏是在液晶显示器上贴上一层透明的ITO薄膜,IT0具有高透光率及极强的导电性能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