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可靠度的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显示模块是由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电路板及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所组成。背光模块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以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源。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显示面板,以使其可配置于背光模块的侧面或背面,以节省组装空间。
常见用以将电路板固定于背光模块中的方式包括卡勾固定以及螺丝锁附。使用卡勾固定电路板具备易于组装的优点,但在运送显示模块的过程中,显示面板可能会因为晃动而产生变形或位移,进而使柔性电路板受到显示面板与电路板的拉扯而损坏。此外,卡勾的厚度若太厚也会影响显示模块的整体尺寸。
另外,采用螺丝将电路板固定于背光模块中亦可使电路板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接地方式。但是,倘若将螺丝旋入背光模块中的背板的扭力过大或施力不当,电路板很容易因此而扭曲变形,进而影响显示模块的显示品质。除此之外,若在电路板上所配置的螺丝之间距太远,电路板很可能在边缘产生翘曲的情形。
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此问题,大多在电路板上加贴橡胶。虽然加贴橡胶可达到防止电路板边缘翘曲的情形,但必须额外增加一道制程,不仅提高生产成本,同时也较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并且具有高可靠度的显示模块。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使显示模块易于组装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以提升显示模块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其包含一背板、 一胶框、 一电路板、 一前 框以及一弹性卡榫。背板包含一光学膜置放部与一侧壁。胶框包含一装设于 侧壁上的侧壁固定部与一配置于光学膜置放部上的面板置放部。电路板装设 于侧壁固定部上,而前框配置于电路板与面板置放部上。弹性卡榫包含一装 设于侧壁上的底部、 一贯穿部以及一顶部。贯穿部依序贯穿侧壁固定部与电 路板,且顶部与前框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贯穿部的截面特征尺寸小于底部的截面 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卡榫的顶部另包含一基部、 一渐缩 部与一缓冲平面,其中基部与电路板接触,渐縮部连接基部与缓冲平面,且 缓冲平面与前框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基部的截面特征尺寸大于贯穿部的截面 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渐縮部的任一截面特征尺寸小于基部的 截面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平面的特征尺寸小于渐縮部的任一 截面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平面的特征尺寸小于或等于贯穿部 的截面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且突 出部部分镶嵌于第一凹陷部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突出部另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镶嵌于第一凹陷部内,且第二部分与电路板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二凹陷部,且底
6部部份镶嵌于第二凹陷部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卡榫另包含一突出部,其与贯穿部 连接,且位于电路板与胶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部份的截面特征尺寸大于贯穿部的 截面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部分的截面特征尺寸小于第一部份 的截面特征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卡榫的材质选自由硅胶、橡胶与导 电橡胶所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另包含一光学膜片组,装设于 光学膜置放部上,且位于光学膜置放部与胶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另包含一显示面板,装设于面 板置放部上,且位于面板置放部与前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另包含一柔性电路板,电性连 接电路板与显示面板。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上述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首先,提供一胶框,且 其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将侧壁固定部装设于侧壁上。再将底部 塞入第一贯穿孔,并使底部产生形变。然后,将形变的底部穿出第一贯穿孔, 并使形变的底部的弹性回复力复原为底部。接下来,提供一另具有一第二贯 穿孔的电路板。将电路板装设于侧壁固定部上,并且使弹性卡榫的顶部穿出 电路板上的第二贯穿孔,其中弹性卡榫的顶部于塞入第二贯穿孔时产生形变, 且于穿出第二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最后,将前框配置于电路板与面板置放
部上,再将弹性卡榫的顶部接触并顶住前框。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上述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其另包含将突出部停止 塞入第一贯穿孔。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上述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首先,提供一胶框,且 其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三贯穿孔。将底部装设于侧壁上,并使弹性卡榫的 顶部穿出第三贯穿孔,而底部部份镶嵌于第二凹陷部内,其中弹性卡榫的顶部于塞入第三贯穿孔时产生形变,且于穿出第三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接下 来,提供一另具有一第四贯穿孔的电路板。将电路板装设于侧壁固定部上, 并使弹性卡榫的顶部穿出电路板上的第四贯穿孔,其中,弹性卡榫的顶部于 塞入第四贯穿孔时产生形变,且于穿出第四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最后,将 前框配置于电路板与面板置放部上,再使弹性卡榫的顶部接触并顶住前框。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弹性卡榫除了可提供电路板良好的固定效果,更 同时可避免产生因外界晃动而使电路板产生位移或变形等问题。如此一来, 连接于电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因此而受损的可能性可有效地降 低。并且,弹性卡榫也可消除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此外,本发明更提 供不同型态的弹性卡榫,以满足不同的组装及设计需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2A为将弹性卡榫配置于电路板的前的示意图。
图2B为将弹性卡榫配置于电路板之后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G依序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E依序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0、 300:显示模块 209:光源 210:背板 212:光学膜置放部 214:侧壁 220:胶框
8222:面板置放部 224:侧壁固定部
224a:第一凹陷部 224b:第二凹陷部 224c:第一贯穿孔 224d:第三贯穿孔 230:电路板 232:芯片 230a:第二贯穿孔 230b:第四贯穿孔 234:边缘 240:前框
250、 350:弹性卡榫 252、 352:底部 252a:上半部分 252b:下半部分 254、 354:贯穿部 256、 356:顶部 256a、 356a:基部 256b、 356b:渐縮部 256c、 356c:缓冲平面 258:突出部 258a:第一部份 258b:第二部分 260:光学膜片组 270:显示面板 280:柔性电路板 d1:截面特征尺寸d2:特征尺寸
W、 W,、 W2、 W3、 W4、 W5、 W6:截面特征尺寸 W7:特征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在显示模块的前 框与背板之间做了弹性卡榫的设计,以提供显示模块的电路板良好的固定效 果。弹性卡榫的良好弹性可提供显示模块避震的效果,使配置在电路板与显 示面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不会在搬运显示模块的过程中被拉扯而受损。此 外,通过弹性卡榫的配置,显示模块在前框与电路板之间可具有些微的空隙, 以避免电路板上的芯片与前框接触而造成短路的问题。再者,弹性卡榫更可 有不同型态的变化,组装人员可依照实际的设计及需求而加以选择,以使组 装流程更为顺畅。以下进一步列举多个实施例,来说明应用不同型态的弹性 卡榫的显示模块以及其组装方法。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 施例中,显示模块200包含一背板210、 一胶框220、 一电路板230、 一前框 240以及一弹性卡榫250,其中背板210包含一光学膜置放部212与一侧壁 214,并且背板210的材质可以是铝或铝合金,其具有质量较轻的特性,可使 显示模块200符合现今的市场趋势。另外,在背板210的内部还包括设置有 一光源209,其可以是CCFL等线光源或是LED等点光源。
胶框220包含一面板置放部222与一侧壁固定部224,其中胶框220的 面板置放部222配置于背板210的光学膜置放部212的上方。另外,胶框220 的侧壁固定部224装设于背板210的恻壁214上,并且与其面板置放部222 弯折或垂直连接。电路板230装设于胶框220的侧壁固定部224上,而前框 240则配置于电路板230与胶框220的面板置放部222上,并且前框240的 材质可以是金属或是塑料。
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200可为液晶显示模块,其另包括一光学 膜片组260、 一显示面板270以及一柔性电路板280。光学膜片组260装设于
10背板210的光学膜置放部212上,且位于光学膜置放部212与胶框220之间, 其可以是棱镜片、增光片、扩散片或其组合,以提供显示模块200较佳的均 匀性或更高的亮度,进而使显示模块200具有更出色的显示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70为一液晶显示面板,其装设于胶框220 的面板置放部222上,且位于面板置放部222与前框240之间以用来显示画 面。柔性电路板280提供电路板230与显示面板270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 即便上述的显示面板270是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任何具有本发 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皆可将液晶显示面板替换为其它需要背光 模块的显示面板。另外,上述的显示模块也可以与电浆显示模块、场发射显 示模块、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或真空萤光显示模块等自发光的显示模块组合, 以构成混合模式的显示模块。
弹性卡榫250的材质可以选自由硅胶、橡胶以及导电橡胶所组成的群 组,弹性卡榫250的材质应为具有良好弹性与抗冲击特性的材质,以提供显 示模块200较佳的抗震效果。如此一来,即便显示模块200在搬运过程中受 到晃动,而使显示面板270产生位移或变形,连接于电路板230与显示面板 27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80,仍可通过弹性卡榫250的良好弹性而避免受损或 被扯断。同时,弹性卡榫250亦可选择软质的材料,以达到在搬运过程中避 免噪音的效果。其中,若在实际状况上有电气需求时,例如增加良好的接 地功能时,弹性卡榫250也可使用导电橡胶。此外,弹性卡榫250也可以是 一体成型,不须由多个零组件组合而成,在制程上也较为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榫250包含一底部252、 一贯穿部254以及一顶 部256。底部252装设于侧壁214上。贯穿部254依序贯穿侧壁固定部224 与电路板230,并且顶部256与前框240接触以提供缓冲震动的效果。此外, 通过顶部256的配置,可使电路板230与前框24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 避免电路板230上的芯片232与前框240接触,进而可使电路板230具有较 高的可靠度。
更进一步地说,贯穿部254的截面特征尺寸W"」、于底部252的截面特 征尺寸W,。此处所谓截面特征尺寸W可以是圆的直径、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11四边形外接圆的直径或是多边形外接圆的直径。在本买施例中,底部252因 具有较大的截面特征尺寸W,,因此在受到外界震动时,较不易从胶框220中 跳脱出来。此外,贯穿部254因具有较小的截面特征尺寸W2,所以在组装时 较容易穿设于胶框220中。
弹性卡榫250另包括与贯穿部254连接的一突出部258,其位于胶框 220与电路板230之间,其中突出部258包含一第一部分258a与一第二部分 258b。侧壁固定部224更具有一第一凹陷部224a,其背向于侧壁214,而上 述的突出部258的第一部分258a即镶嵌于第一凹陷部224a内,第二部分258b 则与电路板230接触。再者,第一部分258a也可以是仅有部分镶嵌于第一凹 陷部224a内。此外,第一部份258a的截面特征尺寸W:,大于第二部分258b 的截面特征尺寸W4以及贯穿部254的截面特征尺寸W2。通过将截面特征尺寸 W较大的第一部份258a镶嵌于侧壁固定部224的设计,可使弹性卡榫250与 侧壁214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使电路板230与胶框220保持 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接触或碰撞,并且可同时被紧密地卡固于胶框220的侧壁 固定部224上。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突出部258包含第一部分258a与第二部分258b, 侧壁固定部224具有第一凹陷部224a,且上述的突出部258的第一部分258a 镶嵌于第一凹陷部224a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中,侧壁固定部224可不设计有第一凹陷部224a,因此贯穿部254的突出部 258是与侧壁固定部224的表面接触。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58 亦可仅包含第一部分258a,而不设计有第二部分258b。
为了便于组装,本实施例对弹性卡榫250的细部尺寸作了更精密的设 计,如下所述。弹性卡榫250的顶部256更包含一基部256a、 一渐縮部256b 与一缓冲平面256c,其中基部256a与电路板230接触。渐縮部256b连接基 部256a与缓冲平面256c,且缓冲平面256c与前框240接触。
更详细地说,顶部256的各部位尺寸由大而小依序为基部256a的截 面特征尺寸Ws、渐缩部256b的任一截面特征尺寸W6、缓冲平面2560的特征 尺寸W,。另外,基部256a的截面特征尺寸W5又大于贯穿部254的截面特征尺寸W2。由上述可知,基部256a具有较大的截面特征尺寸W5,因此可紧密 地抵靠电路板230,进而可提供电路板230良好的固定效果。
图2A为将弹性卡榫配置于电路板的前的示意图,图2B为将弹性卡榫 配置于电路板之后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A,电路板230上可先预留数个贯穿 孔h,、 h2、 h:,、 h4以作为可容置弹性卡榫250 (绘示于图2B)的位置。接着, 请参考图2B,将弹性卡榫250 —一塞入贯穿孔h,、 h2、 h:i、 h^内。特别是, 在本实施例中,塞入贯穿孔h,、 h2的弹性卡榫250是位于邻近电路板230的 长度较长的相对两侧配置,以提供电路板230较佳的固定效果。另外,塞入 贯穿孔h3、卜的弹性卡榫250则是位于邻近于电路板230的边缘234配置, 以防止电路板230受到外力冲击时,在边缘234产生翘曲或变形。然而,本 发明并不限定贯穿孔以及弹性卡榫的数量以及位置,设计者可以依据实际状 况改变以因应不同的设计需求。
为了让任何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可依照本说明书 据以实施,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200的组装方法。
图3A至图3G依序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如图3A所示,首先提供胶框220,其中胶框220的侧壁固定部224具有一第 一贯穿孔224c,再将侧壁固定部224装设于背板210的侧壁214上。同时, 将光学膜片组260放置在背板210的光学膜置放部212上。
接着如图3B至图3C所示,将弹性卡榫250的底部252塞入第一贯穿孔 224c中。由于弹性卡榫250具有良好的弹性,所以底部252会因挤压而产生 形变。当外力足以使形变的底部252穿出第一贯穿孔224c时,底部252的弹 性回复力会使其恢复为底部252原本的形状,以与侧壁214接触并且抵靠住 侧壁214。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弹性卡榫250的底部252塞入第一贯穿孔224c 之后,弹性卡榫250的突出部258即可卡住第一贯穿孔224c,而停止此一塞 入动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卡榫250的底部252更可设计为具有不同截面 长度的上半部分252a与下半部分252b。组装时,可先将截面长度较长的下 半部份252b塞入第一贯穿孔224c,接着再将截面长度较短的上半部分252a塞入第一贯穿孔224c。如此一来,底部252所需的变形程度较小,可使组装 的过程更为顺畅。
然后如图3D所示,在弹性卡榫250的底部252塞入第一贯穿孔224c 后,提供电路板230,其中电路板230具有一第二贯穿孔230a。接着,如图 3E所示,将电路板230装设于侧壁固定部224上,并直接将弹性卡榫250的 顶部256塞入第二贯穿孔230a,而形成如图3G的结构。
此外,实务上的作法通常是利用手工具或机器手臂夹持顶部256穿出 第二贯穿孔230a,故弹性卡榫250会先有一点拉伸变形,接着再恢复原形, 如图3F至图3G所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若是将电路板230 的第二贯穿孔230a,对准弹性卡榫250的顶部256压入,亦是另一种可行的 方法。因此,在设计上,缓冲平面256c的特征尺寸W7可以小于贯穿部254 的截面特征尺寸W2以便于组装。顶部256会因为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且于穿 出第二贯穿孔230a之后恢复原形。此时,电路板230即可被基部256a与突 出部258紧密地卡固于侧壁220上,而无法轻易地移动。
最后,请参照图1所示,将显示面板270放置于胶框220的面板放置 部222上,并且使电路板230上的柔性电路板280与显示面板270连接,再 将前框240配置于电路板230与面板置放部222上,并且使弹性卡榫250的 顶部256接触且顶住前框240,以固定显示面板270。至此步骤即完成显示模 块200的组装。详细而言,顶部256是透过缓冲平面256c抵靠住前框240, 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显示模块200可具有较佳的避震效果。
在前述说明中,弹性卡榫250与显示模块200中的其它组件的结合方 向,是先朝向胶框220的方向结合,再朝向电路板230的方向结合,其又称 为前扣型组装方式。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弹性卡榫250与显示模块200中 的其它组件的结合方向。以下,将配合图标举例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弹性 卡榫,其可具有不同的型态,并且可从别的结合方向与显示模块中的其它组 件作结合,其又称为后扣型组装方式。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并使说明内容 能更易于被理解,下文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类似的组件,并省略重复的文 字说明。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显示
模块300包括一弹性卡榫350,其中弹性卡榫350包含一底部352、 一贯穿部 354以及一顶部356。胶框220的侧壁固定部224具有一第二凹陷部224b, 其面向于侧壁214,并且有部分的底部352镶嵌于此第二凹陷部224b内。
再者,弹性卡榫350的贯穿部354依序贯穿胶框220的侧壁固定部224 与电路板230,并且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与前框240接触。详细地说, 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包含一基部356a、一渐縮部356b与一缓冲平面356c, 其中基部356a与电路板230接触。
图5A至图5E依序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如图5A所示,首先提供背板210与光学膜片组260,此时在背板210的光学 膜置放部212上己经放置有光学膜片组260。接着提供胶框220,其中胶框 220的侧壁固定部224具有一第三贯穿孔224d。然后先将弹性卡榫350的底 部352装设于侧壁214上,接着将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塞入第三贯穿孔 224d,并且使底部352的一部份镶嵌于第二凹陷部224b内,以形成如图5B 的结构。
由于弹性卡榫350具有良好的弹性,所以顶部356会因挤压而产生形 变。当形变的顶部356穿出第三贯穿孔224d后,顶部356的弹性回复力会使 其恢复为顶部356原本的形状。此外,实务上的作法通常是利用手工具或机 器手臂夹持胶框220,并向顶部356移动,使顶部356穿出第三贯穿孔224d, 故弹性卡榫350会有一点压縮变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因此,缓冲平 面356c的特征尺寸cb可以等于贯穿部354的截面特征尺寸d,以利于组装。
接着如图5C所示,在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穿出第三贯穿孔224d 后,再提供电路板230,其中电路板230具有一第四贯穿孔230b。先将电路 板230装设于侧壁固定部224上,然后再将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直接塞 入电路板230上的第四贯穿孔230b。同样地,弹性卡榫350的顶部356会在 塞入第四贯穿孔230b时产生形变,于穿出第四贯穿孔230b之后恢复原形, 而形成如图5E的结构。
此外,实务上的作法通常是利用手工具或机器手臂夹持顶部356穿出
15第四贯穿孔230b,故弹性卡榫350会先有一点拉伸变形,接着再恢复原形, 如图5D至图5E所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最后,请参照图4所示,将显示面板270放置于胶框220的面板放置 部222上,并且使电路板230上的柔性电路板280与显示面板270连接,再 将前框240配置于电路板230与面板置放部222上,并且使弹性卡榫350的 顶部356接触并顶住前框240,以固定显示面板270。至此步骤即完成显示模 块300的组装。详细而言,顶部356是透过缓冲平面356c抵靠住前框240, 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显示模块300可具有较佳的避震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模块通过弹性卡榫的良好弹性,可缓冲在搬 运过程中所受到的撞击力,并且显示模块的电路板透过弹性卡榫可被稳定地 卡固于胶框与前框之间以避免产生位移或变形。如此一来,连接于电路板与 显示面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可避免被拉扯或撕裂,因而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所以,通过弹性卡榫的配置可使显示模块的组件保持完整,进而提升显示模 块的良率。
此外,弹性卡榫为软质的材料,其亦可达到在搬运过程中降低噪音的 效果,而弹性卡榫可以是一体成型,在制程上也较为省时省力。再者,弹性 卡榫更可有不同型态的变化,组装人员可依照实际的设计及需求而加以选择, 以使组装流程更为顺畅。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 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 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 定者为准。
1权利要求
1. 一种显示模块,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光学膜置放部与一侧壁;一胶框,包含一侧壁固定部与一面板置放部,该侧壁固定部装设于该侧壁上,该面板置放部则配置于该光学膜置放部上;一电路板,装设于该侧壁固定部上;一前框,配置于该电路板与该面板置放部上;一弹性卡榫,包含一底部、一贯穿部与一顶部,该底部装设于该侧壁上,该贯穿部依序贯穿该侧壁固定部与该电路板,且该顶部与该前框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榫的顶部另包含一基部、 一渐缩部与一缓冲平面,该基部与该电路板接触,该渐縮部连接该基部与该缓冲平面,且该缓冲平面与该前框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榫另包含一突出部,其与该贯穿部连接,且位于该电路板与该胶框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且该突出部部分镶嵌于该第一凹陷部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另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镶嵌于该第一凹陷部内,且该第二部分与该电路板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二凹陷部,且该底部部份镶嵌于该第二凹陷部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榫的材质选自由硅胶、橡胶与导电橡胶所组成的群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光学膜片组,装设于该光学膜置放部上,且位于该光学膜置放部与该胶框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显示面板,装设于该面板置放部上,且位于该面板置放部与该前框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
11.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5的任一所述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该胶框,且该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将该侧壁固定部装设于该侧壁上;将该底部塞入该第一贯穿孔,并使该底部产生形变;将该形变的底部穿出该第一贯穿孔,并使该形变的底部的弹性回复力复原为该底部;提供该电路板,且该电路板另具有一第二贯穿孔;将该电路板装设于该侧壁固定部上,且使该弹性卡榫的顶部穿出该电路板上的该第二贯穿孔,其中该弹性卡榫的顶部于塞入该第二贯穿孔时产生形变,且于穿出该第二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以及将该前框配置于该电路板与该面板置放部上,且使该弹性卡榫的顶部接触并顶住该前框。
12. —种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将该突出部停止塞入该第一贯穿孔。
13. —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该胶框,且该侧壁固定部另具有一第三贯穿孔;将该底部装设于该侧壁上,且使该弹性卡榫的顶部穿出该第三贯穿孔,并使该底部部份镶嵌于该第二凹陷部内,其中该弹性卡榫的顶部于塞入该第三贯穿孔时产生形变,且于穿出该第三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提供该电路板,且该电路板另具有一第四贯穿孔;将该电路板装设于该侧壁固定部上,且使该弹性卡榫的顶部穿出该电路板上的该第四贯穿孔,其中该弹性卡榫的顶部于塞入该第四贯穿孔时产生形变,且于穿出该第四贯穿孔之后恢复原形;以及将该前框配置于该电路板与该面板置放部上,且使该弹性卡榫的顶部接触并顶住该前框。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模块,其包含背板、胶框、电路板、前框以及弹性卡榫。背板包含光学膜置放部与侧壁。胶框包含装设于侧壁上的侧壁固定部与配置于光学膜置放部上的面板置放部。电路板装设于侧壁固定部上,而前框配置于电路板与面板置放部上。弹性卡榫包含底部、贯穿部以及顶部,其中底部装设于侧壁上。贯穿部依序贯穿侧壁固定部与电路板,且顶部与前框接触。本发明另提出上述显示模块的组装方法,以对显示模块提供较为便利且高可靠度的组装方式。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464572SQ20081018635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
发明者赖清坤, 邱韦志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3d广角正投高清光学显示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成像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3D广角正投高清光学显示屏。背景技术:当光入射到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可以透射过去,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
录音加密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录音加密方法和装置,所述录音加密方法包括步骤:录音过程中,采集音频数据;将所述音频数据拆分为多个预设字节长度的音频数据单元;利用数据加密密钥对每一个所述音频数据单元进行加密,生成加密文件
专利名称:自攻灯管塑胶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自攻灯管塑胶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攻灯管塑胶件,尤其指一种不需要胶水通过自攻螺丝锁紧灯管的塑胶件。背景技术:[0002]目前市场上的灯管与塑胶件在安装的过程中,灯管与塑胶件之间
二胡校音千斤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制作的领域,尤其是二胡校音千斤。二胡校音千斤,包括:校音器(4)、内弦钩(11)、内弦旋钮(12)、外弦钩(15)、外弦旋钮(16)及凸式千斤(20);由于传统二胡结构简单,制作方法又相对
专利名称:一种倒锥结构的聚合物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旋转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倒锥结构的聚合物光纤旋转连接器。背景技术:目前,传统的光纤旋转连接器主要是利用石英光纤,但是由于其纤芯细,因此连接技术要求高、难度
专利名称:电声转换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声转换器,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电声转换器,它具有一位于一支承件内、支承一隔膜的磁体支承部分,所述隔膜包括一弹性板(也称为共振板)和一装在所述弹性板中心处的附加质量,因此所述磁体支承部分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