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影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加热设备例如安装在影像成形设备如复印机或打印机中的热定影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它包括与其上载有影像的记录媒介接触的旋转部件和用于沿着与其母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调节旋转部件的运动的调节部件。
近年来,由于针对“快起动”和能量节约方面的考虑,所以已经将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在例如日本特许公开63-313182、2-157878、4-44075和4-204980中已经披露了这种设备。
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包括加热部件,例如陶瓷加热器;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以及耐热树脂薄膜(这在下面被称为定影薄膜)。加压辊保持压靠在加热部件上,从而形成压缩间隙(这在下面被称为定影间隙)。在操作中,将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影像的记录媒介引入所述定影间隙中,并且在记录媒介夹在定影薄膜和加压辊之间时与定影薄膜一起输送穿过定影间隙,同时加热部件或陶瓷加热器通过定影薄膜将热传导给记录媒介。因此,记录媒介上的未定影影像通过定影间隙中的热和压缩力而被定影到记录媒介的表面上。
即使在影像形成设备接收到打印信号之后开始将电源提供给加热器的情况下,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也能够在记录媒介到达加热设备时开始准备加热。换句话说,在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保持等待的期间,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的加热器不必供有电源。因此,从能量节约的观点来看,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是一种优异的热定影设备,因为它不会浪费能量。
用薄金属套筒来取代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的作为加热部件的树脂定影薄膜,由热传导性优于树脂定影薄膜的金属形成的基底层改善了定影设备的定影性能,从而使得定影设备能够令人满意地应付影像形成设备的速度方面的增长。
定影薄膜或套筒容易沿着推力方向移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的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设有调节部件,例如套筒端部凸缘,用来调节定影薄膜沿着推力方向的这个移动,更具体地说,通过其一个边缘抓住定影薄膜。通过提供这种类型的结构布置,从而在与加热器的平面保持接触期间转动的定影薄膜反复地弯曲,同时其一个边缘保持与相应的套筒端部凸缘接触。最终,金属薄膜的边缘部分出现裂缝。在采用包括由热传导性优于树脂定影薄膜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基底层的金属套筒(由金属材料薄片形成的定影薄膜)作为加热部件的情况中,这个现象尤为严重。
更具体地说,当定影薄膜的边缘由于定影薄膜的移动而与套筒端部凸缘接触时,它受到这样的力,该力沿着增加定影薄膜的边缘部分的直径的方向作用,也就是说,以使定影薄膜边缘部分膨胀成象喇叭端部一样的方式。由于以下原因所以该力在金属定影薄膜或者套筒的情况下更大。也就是说,金属套筒由凸缘从内侧支撑,因此在其沿着径向的膨胀上不可以调节。因此,其边缘部分更容易在上述力的作用下以喇叭形端部部分的形式变形。显然,和任何定影薄膜一样,金属套筒的边缘摩擦着套筒端部调节凸缘。因此,金属定影薄膜(套筒)更容易沿着边缘出现裂缝。
另外,如果金属套筒的金属基底层太厚,则在打印操作在室温下起动之后需要长时间才能将加热器温度升高到可以进行理想的定影的温度;加热器温度上升到预定温度的时间太长;等候时间很长。
换句话说,如果金属套筒的金属基底层太厚,则难以减少从接收到打印信号到完成第一次打印所花的时间(第一次打印时间)。
另外,如果金属套筒较厚的话,则金属套筒要接触加热器表面所必需的弹性变形较差,且不会在这两者之间留下任何间隙。因此,就难以使热量从加热器有效地传导到金属套筒。
另外,金属套筒越厚,则为了理想地使金属套筒与加热器表面接触而必须施加的压力就越高。换句话说,在相对较厚的金属套筒的情况中,它必须被强制弯曲。因此,它不能经受长时间使用;它会由于疲劳而破裂。
从上面的说明中可以看出,还没有找到能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薄金属套筒在热和机械强度方面都令人满意的结构布置。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而言,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边缘加强部件的金属套筒。但是,金属套筒必须能够弹性地变形以便适应扁平加热器表面,并且实质上是不可能形成不会妨碍金属套筒的弹性变形的边缘加强部件的,而这对于金属套筒与扁平加热器表面相适应是必要的。更具体地说,当通过胶粘或类似方法将边缘加强部件固定在金属套筒的边缘上时,它必须能够与金属套筒一起挠曲。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薄膜加热型加热设备的情况中,其中金属套筒从加热器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在加热器的长度方向上与扁平加热器表面接触,如果部分边缘加强部件位于金属套筒的向内表面的话,则它与加热器表面接触(干扰),从而导致对边缘加强部件和/或加热器表面的摩擦损坏。
还可能做出这样的结构布置,在位置上与金属套筒的边缘部分对应的加热器表面部分即安装有边缘部分加强部件的部分保持远离金属套筒的向内表面,以便防止出现上述问题。但是,非常难以加工出具有固定的热容量以便给予它这种结构的加热器尤其是薄陶瓷加热器。还有,它非常昂贵。换句话说,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从电流的可靠性方面来看,非常难以在基片上的不与传导部分的其它部分相齐的区域中设置加热部件等的导电部分。
从上面可以看出,难以实现一种定影性能理想且经久耐用的采用了金属套筒的热定影设备。迄今为止还没有提供用于实现这样一种热定影设备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尺寸在平行于其母线方向的方向上紧凑的影像加热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
旋转部件,接触承载影像的记录媒介;调节部件,用来沿着与旋转部件的母线平行的方向调节所述旋转部件的运动;其中所述调节部件被固定成不能转动,并且设有面对着所述旋转部件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圆周表面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旋转部件,接触着承载影像的记录媒介;第一调节部件,用来沿着与旋转部件的母线平行的方向调节所述旋转部件的运动,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能够跟随着所述旋转部件的转动而转动;以及第二调节部件,用来沿着与母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运动,所述第二调节部件是非转动地固定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是以圆筒环的形式形成的,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形状象一种具有缺口段的“圆筒形”柱子。
通过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并结合附图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的简更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影像成形设备的示意断面图,并且显示出其结构。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热定影设备的示意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热定影设备的示意前视图,其中某些部分已经被有意省去以显示出其内部。
图4为轴承以及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的侧壁中的凹槽的透视图,在凹槽中安装有轴承。
图5为用于说明定影部件是怎样安装在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中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出固定保护盖的结构的视图。
图7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热定影设备的示意前视图,其中某些部分已经被有意省去以显示出其内部。
图8为用于显示旋转保护环的结构的视图。
图9为用于说明金属套筒的行为的断面视图。
图10为用于显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中的旋转保护环的结构的视图。
图11为保护盖的断面图,其内表面在推力方向具有曲面。
图12为热定影设备的断面图,其中定影间隙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层叠有保护盖。
(1)影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图1是影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断面图,用来显示出其总体结构。该实施方案中的影像成形设备是一种转印型激光束打印机,该打印机采用一种电照相影像形成方法。
参考标号1表示感光鼓,它包括由铝或镍形成的圆筒形基底,以及一层形成在圆筒形基底的圆周表面上的光敏物质例如OPC、无定形硒、无定形硅等。
感光鼓1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着由箭头所指的顺时针方向被转动地驱动。当它转动时,首先其圆周表面被作为充电设备的充电辊2均匀地充电为预定的极性和电势。
接着,被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被激光束3a照射,该激光束3a以扫描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方式从激光扫描器3中发射出,同时根据影像成形数据而打开或关闭。因此,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被显影(直观化)成调色剂影像。对于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方法而言,有跳跃显影法、两部分显影法、输送显影法等。在许多情况中,这些显影方法被用作是使由照射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方法。
色调剂影像或可视影像通过作为转印设备的转印辊5从感光鼓1中被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该记录媒介P通过预定的时间被输送给转印段。
更具体地说,为了在记录媒介输送方向上使开始进行潜像成形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理论线和将与调色剂影像的前缘一致的记录媒介P上的理论线对准,在调色剂影像转印到记录媒介P之后,通过传感器8探测记录媒介P的前缘的到达。在通过预定时间被传送到转印段之后,记录媒介P被输送穿过转印段,同时被感光鼓1和转印辊的圆周表面夹着。
在将调色剂影像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之后,记录媒介P被输送到热定影设备6上,在该定影设备中调色剂影像被热定影在记录媒介P上;调色剂影像转变成永久的影像。
同时,通过清洗设备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中除去残留调色剂颗粒即在调色剂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颗粒。
(2)热定影设备6图2为在垂直于设备6的纵向方向的平面处的热定影设备6的断面视图。图3为热定影设备6的示意前视图,其中已经故意将某些部分省去以便显示出其内部。
由参考标号10所表示的是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部件(加热器组件),由参考标号20表示的是作为加压部件的弹性加压辊。定影部件10和加压辊20被设置成它们的圆周表面保持相互压靠,从而形成间隙或定影间隙N,在其中加热记录媒介。
定影部件10包括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11、非热传导固定件/夹持件12、金属套筒13(定影套筒)、套筒端部保护盖15等。
加热器11固定在非热传导固定件/夹持件12的底面上。金属套筒13松散地安装在非热传导固定件/夹持件12周围。保护盖15安装在非热传导固定件/夹持件12的纵向端部周围,用来调节金属套筒13的边缘(金属套筒13的两个边缘分别安装有一对保护盖15)。换句话说,保护盖15是用于沿着其纵向方向调节金属套筒13的运动的调节部件。
作为加压部件的弹性加压辊20由金属芯21以及由耐热橡胶例如硅橡胶和氟化橡胶或泡沫硅橡胶形成在金属芯21的圆周表面上的弹性层22制成。它还设有由PFA、PTFE、FEP等形成的卸压层23,它涂覆在弹性层22上。
由参考标号30所表示的为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的前后壁。加压辊20和定影部件10安放在该盒形框架中,从而夹在这些壁30之间。更具体地说,盒形框架的前后壁30中的每一个设有宽度为Lb的凹槽(图4、5中所示),该凹槽的最深的端部安装有由耐热树脂例如PEEK、PPS、液晶聚合物等形成的轴承32。该加压辊20由轴承32可转动地支撑,加压辊20的金属芯21的端部安装在轴承32的凹槽31中。
如将在下面所描述的一样,定影部件10设在盒形框架的前后壁30之间,从而位于加压辊的顶侧上,并且保护盖15的纵向向外的端部15c分别安装在盒形框架的前后壁30的凹槽31中。
另外,在定影部件10的每个纵向端部处,在保护盖15的弹簧座部分15d和固定的弹簧座40之间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7。压缩弹簧17的弹性产生出预定的压力,从而在顶侧上保持定影部件10压在加压辊20的圆周表面上以抵抗金属套筒13的弹性和加压辊20的弹性。因此,在加压辊20和定影部件10之间形成并保持有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nip)或定影间隙N。在使定影部件10和加压辊20保持相互压靠的定影间隙N中,金属套筒13夹在加热器11和弹性加压辊20之间,从而以与加热器11的扁平底面相适应的方式变形,并且金属套筒13的向内表面在金属套筒13的径向上接触加热器11的扁平底面,并且这两个表面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由参考标号G表示的是安装在加压辊20的金属芯21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传动齿轮。当来自传动部分M的传动力被传递给该传动齿轮G时,加压辊20沿着由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转动地被驱动。当加压辊20转动地被驱动时,在定影间隙N中在定影部件10的加压辊20和金属套筒13之间出现摩擦。因此,金属套筒13在摩擦作用下沿着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周围转动地被驱动,并且金属套筒13的内表面在加热器11的底面上滑动;金属套筒13通过加压辊20的转动被驱动(加压辊驱动系统)。
由于金属套筒转动,同时在金属套筒的环内的加热器11和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上滑动,所以必须减小定影薄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的摩擦,以及定影薄膜13和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之间摩擦。为此,加热器11的底面和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的面向外的表面在定影薄膜13的径向上被涂覆有少量的润滑剂,例如耐热油脂等,从而使得金属套筒13可以平滑地转动。
加热器11加热定影间隙N,在定影间隙N中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影像T通过被熔融而被定影在记录媒介P上。
在通过加压辊20的转动而使金属套筒13转动的期间,并且在通过将电源供应到加热器11上将加热器温度升高到预定温度之后,由定影设备入口导向件24引导,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影像T的记录媒介P在金属套筒13和加压辊20之间的定影间隙N中输送。在记录媒介P被输送穿过定影间隙N期间,记录媒介P上的未定影影像T通过来自加热器11的热量加热,通过金属套筒13被定影到记录媒介P上。在穿过定影间隙N之后,记录媒介P与金属套筒13的圆周表面分离,并且由定影设备的未示出的耐热出口导向件引导,被排放进未示出的传送托盘中。a)金属套筒13金属套筒13是一种热容量较小的套筒。为了使金属套筒13能够快速地启动,金属套筒13的基底层由耐热且高导热性金属物质例如铝、镍、铜、锌等或金属合金例如不锈钢或前面金属的合金形成。金属套筒13的整体厚度为不大于200μm。另一方面,为了使金属套筒13的强度和耐久性足以实现一种耐久的热定影设备,金属套筒13的整体厚度必须不小于30μm。因此,要求金属套筒13的整体厚度为不小于30μm并不大于200μm。
另外,为了防止偏置并且确保记录媒介正确地从金属套筒13的圆周表面中释放,金属套筒13设有由释放特性优异的耐热树脂例如氟化树脂或硅树脂形成的表面层。对于氟化树脂的实施例而言,有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烃基乙烯醚的共聚物)、FEP(乙烯和六氟乙烯的共聚物)、FTFE(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CTFE(聚三氟氯乙烯)和PVDF(聚偏氟乙烯)。表面层可以由上述树脂的混合物形成。对于涂覆方法而言,首先蚀刻金属套筒13的基底部分的外表面,然后通过浸泡、粉末喷涂等方法用其中一种上述树脂涂布以形成释放层。除了涂布之外,可以使由上述树脂中的一种形成的管子在金属套筒13的基底部分上滑动。另外,在喷吹金属基底部分的外表面之后,在用底层涂料即粘接剂涂布基底部分之后通过涂布可以将释放层设置在其上。
另外,可以用有高度润滑的物质例如氟化树脂、聚亚酰胺、聚酰胺等的层覆盖与加热器11接触的金属套筒13的内表面。b)加热器11加热器11加热定影间隙N,在该间隙中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影像T通过被熔融而被永久定影在记录媒介P上。加热器在有电流流经它时产生出热量。加热器包括底层和发热导体层。底层由高度绝缘的陶瓷例如氧化铝、氮化铝等形成,或由耐热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形成。将发热层涂覆在耐热基片的表面上,并且该发热层由发热导体例如Ag/Pd(银/钯合金)、RuO2、Ta2N等通过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形成。该层的厚度大约为10μm,并且宽度大约为1-5mm。
加热器11可以是包含有金属基底、绝缘层和发热导体层的金属加热器,其中绝热层和发热层在与形成定影间隙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上以所列的顺序层叠在金属基底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中,金属基底可以在定影间隙侧上向内弯曲。
电源从未示出的供电部分通过未示出的连接器提供给发热导体层。在加热器基底的背面设有热探测元件14,例如热敏电阻,用来探测加热器的温度,其温度在由发热导体层产生出的热量的作用下增加。通过位于加热器的纵向端部处的未示出的电极部分施加在发热导体层的电压的占空率、频率等根据来自这个温度探测元件14的信号被正确地控制。这是为了保持定影间隙N的内部温度稳定,从而使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影像T定影所必须的热量给予记录媒介P。来自温度探测元件14的DC电流通过未示出的连接器流到未示出的温度控制部分上,其间插入有未示出的电流流动部分和DC电极。
另外,加热器11的发热导体层在定影间隙侧上涂布有由玻璃、氟化树脂等物质形成的薄保护层,以便使得该层能够经受金属薄膜的摩擦。
顺便说一下,当耐磨性和导热性优越的氮化铝等用作基底材料时,其上具有发热导体层的基底表面可以位于对着定影间隙N的侧面上。
为了减小金属套筒13受到的弯曲应力的大小,加热器11的定影间隙侧可以向内弯曲,从而其中心部分在记录媒介的输送方向朝着金属套筒13的中心凹进。通过设置这种结构布置,从而定影部件将进一步改善其耐久性。c)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作用在于支撑加热器11,引导金属套筒13的转动并且挤压加压辊20,绝热部件的作用在于防止热量在与定影间隙N的方向相对的方向发散或具有类似的作用。该部件是刚性的、耐热的且非导热的。它由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PPS、PEEK等形成。d)套筒边缘保护部件作为调节部件的套筒边缘保护部件15在纵向(与金属套筒13的母线平行的方向)边缘处调节金属套筒13。该部件设有用来防止金属套筒13的边缘部分扩展的装置,即用于加强金属套筒13的边缘部分的装置。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套筒边缘保护部件15以盖子的形式并且是不可转动的;它是固定类型的。在图6中,(a)为外部视图;(b)内视图;(c)侧视图;(d)平面图;(e)断面图。
参照图6(e),金属套筒13的外直径为Lf。金属套筒13的圆周表面在靠近金属套筒13的每个纵向边缘处与保护盖15的圆筒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参考标号D代表金属套筒13的这个保护部件接触部分的宽度。
保护盖15由耐热物质例如PPS、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等形成。它具有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该部分的内径为Lc,它稍微大于金属套筒13的外部直径Lf。宽度为D的金属套筒13的上述部分安装在这个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中。当宽度为D的部分金属套筒13插入在内直径为Lc的保护盖15的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中时,金属套筒13的边缘接触保护盖15的套筒抓住部分15b。
套筒抓住部分15b为锥形,从而其内直径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方向上朝着金属套筒13的外侧逐渐减小。套筒抓住部分的向外边缘即套筒抓住部分内径最小的地方的内直径Ls要比金属套筒13的外径Lf小得多。顺便说一下,套筒抓住部分15b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如图11所示的曲面。
保护盖15的侧壁设有显著的间隙,该间隙面对着定影间隙N。其具有两个直径不同的部分直径为Lc的部分和直径为Ls的部分,直径Ls小于直径Lc。侧壁设有上述显著的面对着定影间隙N的间隙的这个结构适用于固定的保护盖15,即不会沿着其圆周方向转动的保护盖15。换句话说,针对保护盖15和加热器11之间干扰的上述问题可以很容易通过设置具有合适的尺寸和位置的显著间隙的固定保护盖15的侧壁来解决。间隙的设置使得保护盖15的套筒限制部分15a能够和定影间隙N的纵向端部重叠(图12)。因此,可以减小这两个保护盖15之间的距离,这使得可以减小加热设备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尺寸。
对于用于使保护盖15固定不动的装置而言,可以采用任意装置,只要该装置能够使保护盖15固定不动。顺便说一下,抓住由压缩弹簧17的弹性所产生的压力的保护盖15的弹簧座部分15d可以与保护盖15无关。
固定型保护盖15具有宽度为La的锚固部分15c,该部分位于保护部分15a和第二调节部分15e之间,并且安装在设备的盒形框架的壁30的凹槽中。弹簧座部分15d具有弹簧调节部分15f,该部分调节压缩弹簧17的位置,所述压缩弹簧17在定影部件10和加压辊20之间产生预定大小的接触压力。
固定保护盖15设有显著的间隙,该间隙的位置对应于定影间隙N的位置。另外,加热器11和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的加热器支撑固定部分12a(图3)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它们在与记录媒介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固定保护盖15的显著间隙对准。因此,固定保护盖15不会在加热器11的纵向端部处干扰加热器11。
参照图5,固定保护盖15的构成定影部件10的纵向端部部分的上述锚固部分,安装在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的凹槽31中。
因此,定影部件10变成由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支撑。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的凹槽宽度Lb实际上等于或稍大于锚固部分15c的宽度La(图6(d))。因此,固定保护盖15的锚固部分15c可以平滑地安装在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的凹槽中。因此,通过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防止了保护盖15沿着与金属套筒13的推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进行移位。
因此,可以通过该对固定保护盖15来调节金属套筒13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每个保护盖15通过周围表面和边缘抓住金属套筒13,并且其部分15a和15b用它们的内表面限制了金属套筒13的端部,从而防止了金属套筒13的端部以喇叭端部的形式扩展。因此,就防止了金属套筒13在其纵向边缘处断裂。<实施方案2>
在该实施方案中,作为调节部件的套筒端部保护部件是转动型的。图7为热定影设备6的示意前视图,其套筒端部保护部件是转动的。在该图面中,已经省去对于该实施方案的说明不必要的部分定影设备6。图7中与图1中定影设备的那些类似的结构部件和部分具有和图1中那些相同的参考标号,以避免重复说明。
用于通过纵向边缘调节金属套筒13的套筒端部保护部件15(第一调节部件)采用宽环的形式。它转动地安装在向内部分周围,或者在套筒端部凸缘15A(第二调节部件)的保护部件支撑部分上。
图8(a)、图8(b)、图8(c)、图8(d)和图8(e)分别为套筒端部凸缘15A和保护环15的组合的外部视图、内部视图、侧视图、平面图和断面图。
参照图8(e),在该实施方案中的金属套筒13其外径为Lf。金属套筒13的周围表面的端部接触转动保护环15的内表面。周围表面的这个部分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宽度D。
转动保护环15由耐热物质例如PPS、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等形成。它具有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该部分的内径为Lc,它稍微大于金属套筒13的外径Lf。宽度为D的金属套筒13的上述部分安装在这个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中。当宽度为D的金属套筒13的上述部分插入内径为Lc的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中时,金属套筒13的边缘与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抓住部分15b接触。套筒抓住部分15b为锥形,从而其内直径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方向上朝着金属套筒13的外侧逐渐减小。套筒抓住部分的向外边缘即套筒抓住部分15b内径最小的地方的内直径Ls要比金属套筒13的外径Lf小得多。换句话说,该转动保护环15具有两个直径不同的部分直径为Lc的部分和直径为Ls的部分,直径Ls小于直径Lc。顺便说一下,套筒抓住部分15b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如图11所示的曲面。
当用转动保护环15来代替第一实施方案中固定保护盖15时,转动保护环15设有凸缘啮合部分15g,该部分的内径为Ls,它和套筒抓住部分15b的最小内径部分大小相等。套筒端部凸缘15A由与转动保护环15所用的材料相同的耐热树脂形成。套筒端部凸缘15A包括直径为Le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15h,其直径Le小于转动保护环15的凸缘啮合部分15g的内径Ls。因此,套筒端部凸缘15A的凸缘啮合部分15g可以松散地安装在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15h周围,从而由套筒端部凸缘15A转动地支撑。另外,套筒端部凸缘15A设有调节部分15i,该部分调节转动保护环15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
周围松散地安装着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凸缘15A设有宽度为La的锚固部分15c,该部分位于调节部分15i和第二调节部分15e之间。弹簧座部分15d具有弹簧调节部分15f,它调节压缩弹簧17的位置,所述压缩弹簧17在定影部件10和加压辊20之间产生出预定大小的接触压力。
如果套筒端部凸缘15A实际上为圆柱形,将会与定影间隙N抵触的部分套筒端部凸缘15A的部分已经被除去。因此套筒端部凸缘15A在它们的纵向端部不会妨碍加热器11和非导热性固定件/夹持件12的加热器支撑固定件12a。
套筒端部凸缘15A的构成定影部件10的纵向端部的锚固部分15c被安装在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的凹槽31中。因此,定影部件10变成由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前(后)壁30支撑。因此,通过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防止了套筒端部凸缘15A沿着与金属套筒13的推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进行移位。因此,通过这对套筒端部凸缘15A和这对转动保护环15来调节金属套筒13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接着,参照图9(a)和9(b),将参照转动保护环15,描述位置上对应于定影部件10的纵向中心和边缘部分的部分金属套筒13的行为和加热器等的行为。图9(b)为加热设备在定影部件10的纵向中心部分(图7中的平面B-B)处的断面视图,并且显示出其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当金属套筒13在圆周方向上的给定部分进入到加压辊20和加热器11之间时,它在位于加压辊20和加热器11之间通过作用于金属套筒13的压缩力以完美地与加热器11的表面相适应的方式变形,如附图中所示。金属套筒13的剩下部分即定影间隙N外面的部分以将金属套筒13保持为圆筒形的方式动作。
接着,参照图9(a),将描述在纵向方向上加压辊20范围(它对应于图7中的平面A-A)以外的金属套筒13的端部以及在其附近中的部件的行为。金属套筒13的刚度相对较高。因比,当金属套筒13的纵向中心部分以特定的方式变形时,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以同样的方式变形。因此,当金属套筒13在圆周方向上的给定中心部分由于金属套筒13的转动而进入定影间隙N时,在位置上与定影间隙N的这个部分对应的金属套筒13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也以同样的方式变形。
另一方面,部分转动保护环15由树脂形成,具体地说,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加强部分15a在圆周方向上保持为圆筒形,其内表面接触着金属套筒13的端部的部分周围表面。因此,金属套筒13的每个纵向端部的部分在圆周方向上与套筒端部凸缘15A的套筒端部加强部分15a的内表面保持分开状态,该部分在位置上与定影间隙N中的部分金属套筒13对应。因此,转动保护环15可以由套筒端部凸缘15A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即,转动保护环15与加热器表面保持特定的距离。通过这种布置,转动保护环15不会妨碍加热器11以及加热器支撑固定件12a。
转动保护环15由套筒端部凸缘15A转动地支撑。因此,使得转动保护环15能够在金属套筒13的周围表面的给定范围和与金属套筒13的这个范围接触的部分套筒端部加强部分15a的内表面之间在圆周方向上的摩擦力,以及在金属套筒13的边缘和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边缘抓住部分15b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与金属套筒13一起转动。因此,金属套筒13的弹性变形部分不会在固定部件上摩擦,从而大大地延长了例如金属套筒13的边缘部分撕裂的问题出现的时间。<实施方案3>
在定影性能、起动速度和耐久性方面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包括固定套筒保护部件例如保护盖的热定影设备和第二实施方案中的包括转动套筒保护部件例如保护环的热定影设备进行评价。
在测试中所使用的实际热定影设备之间共同的基本结构布置如下对于加热器11而言,采用氮化铝作为加热器基底的材料。至于发热导体层,采用银/钯合金的混合物作为导电组分,通过丝网印刷将作为基质组分的磷酸盐玻璃、有机溶剂、粘接剂、分散剂等涂布在位于相对定影间隙N的侧面上的加热器基底表面上,然后在400℃下进行烧结。氮化铝基底的表面在定影间隙N侧上通过丝网印刷被涂覆有10μm厚的光滑玻璃的保护层。
金属套筒13包含有作为底部部件的厚为50μm内径为30mm的不锈钢圆筒、厚为5μm的底层涂料以及通过浸渍涂覆在前面层上的厚为10μm的PFA树脂层。最终的金属套筒13的外径为30.13mm。
套筒端部保护部件17由液晶聚合物形成。与金属套筒13的外围表面接触的部分保护部件17的内径为31.6mm,这时它是最小的。制备出两种类型的保护部件17固定类型(测试A)以及转动地安装在套筒端部凸缘上的转动类型(测试B)。
对于加压辊20而言,直径为20mm的氧化铝芯的外围表面涂覆有厚为5mm的硅橡胶,然后用作为表面层的PFA管包裹。
在测试中,将影像形成设备调节成记录媒介输送速度变为200mm/秒。
在对比试验1中,用例如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定影设备所述的那种定影薄膜来代替金属套筒13,该薄膜具有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底层。为了确保定影薄膜在热传导性方面令人满意,采用以下方法制作该定影薄膜50μm厚的基底层由包含有体积百分比为30%的BN填充剂的聚亚酰胺形成。该基底层涂覆有5μm厚的底层。然后通过浸渍将10μm厚的PFA树脂层涂覆在底层上。最终的定影薄膜在形状和外径上实际上与金属套筒13相同。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来调节定影薄膜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通过套筒端部凸缘的表面来调节它,该表面垂直于套筒的纵向方向。对于定影薄膜的驱动而言,驱动加压辊,并且使定影薄膜能够跟随加压辊的转动。
在对比测试2中,采用金属套筒13,并且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来调节金属套筒13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通过套筒端部凸缘的表面来调节它,该表面与套筒的纵向方向垂直。
为了验证定影设备性能,针对以下方面来对定影设备进行测试1)定影性能未定影的调色剂影像形成在记录媒介上,在改变加热器温度期间测量出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影像能够令人满意地定影的温度;2)起动速度在开始将电源提供给加热器的发热导体层上三秒之后测量出定影间隙的温度;3)耐久性计算出在确认对定影薄膜或金属套筒造成损坏之前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影像令人满意地定影的作为记录媒介的裁纸数。
在表1中显示出这些测试的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通过采用在热传导性方面优于由树脂形成的定影薄膜的金属套筒13,从而可以大大地改善热效率。金属套筒13还在起动速度方面优于树脂定影薄膜,从而减少了在进行第一次打印之前所花费的时间。
至于耐久性,与对比测试2中的定影设备相比,在测试A和B中的定影设备采用了在刚性方面优异的金属套筒13,并且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保护部件17来调节金属套筒13沿着其推力方向的移位,该定影设备在耐久性方面更优异,这是因为以下原因。即,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保护部件17,当金属套筒13沿着其推力方向移位时,金属套筒13的每个纵向端部通过周围表面被保护部件17的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的内表面抓住,并且金属套筒13的每个边缘被保护部件17的套筒抓住部分15b抓住。因此,通过保护部件17的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和保护部件的套筒端部抓住部分15b来取消在定影薄膜边缘接触保护部件17时沿着扩展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的方向作用的负载。
从对比测试1和2中可以看出,当刚性更高的金属套筒边缘被套筒端部凸缘的平面抓住时,所述该平面垂直于套筒的纵向方向,并且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通过内表面被套筒端部凸缘的套筒限制部分抓住时,金属套筒的端部受到沿着扩展端部的方向作用的这种负载。因此,刚性更高的金属套筒其耐久性比柔性树脂定影薄膜低。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的保护环转动地安装在套筒端部凸缘上的测试B的情况中,使转动的保护环15随着金属套筒(端部)的转动而转动。因此,不会出现在现有技术中金属套筒的边缘受到由金属套筒边缘和套筒端部凸缘之间摩擦产生出的大负载。换句话说,通过设置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结构布置,金属套筒的边缘更不容易撕裂,从而大大地改善了金属套筒的耐久性。
在采用固定保护盖作为套筒端部保护部件的测试A的情况中,固定保护盖兼作套筒端部凸缘,从而使得能够减小定影设备的纵向尺寸。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保护盖的采用不会引起热定影设备的尺寸增加。<实施方案4>
接着将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影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和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相同。另外,在该实施方案中的热定影设备的结构和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相同,其中转动保护环用作套筒端部保护部件。因此,在这里将不再给出它们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案中,使金属套筒的周围表面的摩擦阻力在接触转动保护环15的金属套筒端部上大于在不接触转动保护环15的中心部分。因此,转动保护环15跟随金属套筒13的转动而转动的圆周速度变成更接近金属套筒13转动的圆周速度。换句话说,通过该布置就可以提供一种非常耐久的高速定影设备。
更具体地说,在该实施方案中,使宽度为D的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的周围表面的摩擦阻力,即插入在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中的金属套筒13的端部的摩擦阻力大于接触着其上已经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影像的记录媒介的金属套筒13的纵向中心部分的摩擦阻力。
更详细地说,宽度为D(沿着纵向方向)的金属套筒13的端部没有设置上述释放层;只有金属套筒13的中心部分设有释放层。换句话说,在纵向端部上,金属套筒13的基底部件或底层被暴露;设置了耐热纤维;或者涂覆或喷涂了在摩擦阻力方面比释放层更大的耐热物质。
通过提供上述布置,当金属套筒13随着加压辊20的转动而转动时,由于在由于金属套筒13的变形而接触金属套筒周围表面的转动保护环15的内表面和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处的金属套筒13的周围表面之间的摩擦增加,所以转动保护环15以比其它情况更接近金属套筒13的圆周速度转动。
具体地说,当金属套筒13的周围表面和转动保护环15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与转动保护环15的内表面和套筒端部凸缘15A之间的摩擦系数μ’满足以下关系μ>>μ’时,换句话说,μ和μ’之间的差异越大,则金属套筒13的圆周速度越接近转动保护环15的圆周速度。
换句话说,通过提供上述布置,金属套筒13的边缘和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抓住部分15b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降低,从而改善了金属套筒13的耐久性。
为了验证上面的发现,进行以下的测试。除了纵向端部的表面条件不同以外,供该测试使用的设备与在第三实施方案中所采用的一样。
在该测试中所评估的是转动保护环15的转速和金属套筒13的转速的比值(当两个部件以相同的圆周速度转动时为100%),以及在金属套筒13的边缘开始出现损坏之前在连续完成复制数量方面所测量出金属套筒13的耐久性。
在表2中给出了测试的结果。所测试的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的表面条件是在金属基底部件的裸露表面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上暴露时;当底层的裸露表面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上暴露时;以及在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被与覆盖金属套筒13的纵向中心部分相同的释放层覆盖时。转动保护环15和套筒端部凸缘15A之间摩擦系数保持在0.3。
表2中的摩擦系数代表金属套筒13和转动保护环15之间的摩擦系数。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和转动保护环15之间的摩擦与转动保护环15和套筒端部凸缘15A之间的摩擦之间的差异越大,则金属套筒13的圆周速度就与转动保护环15的圆周速度越接近,并且金属套筒13的耐久性也更长。<实施方案5>
接着将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影像成形设备的总体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总体结构相同。另外,在该实施方案中的热定影设备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相同,其中将转动保护环用作套筒端部保护部件。但是在该实施方案中,减小转动保护环在金属套筒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以防止设备尺寸的增加,同时提供一种用于使高导热性金属套筒持续很长时间的装置。
参照图10(a),在该实施方案中,与第二实施方案中一样,宽度为D(在金属套筒的纵向方向上)的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被内径为Lc的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限制部分15a的内表面抓住。另外,金属套筒13的边缘被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抓住部分15b抓住,其内径朝着设备向外侧逐渐地减小,这也和第二实施方案中一样。
该实施方案的基本特征是转动保护环15是怎样由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转动地支撑。参照图10(a)和10(b),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15j的内径Lg做得与转动保护环15的外径Ld相同或稍微比它大一些,并且转动保护环15通过周围表面由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15j的内表面支撑。换句话说,其中安装有宽度为D的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的转动保护环15的套筒端部加强部分15a的周围表面在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15j的内表面上滑动。因此,转动保护环15在纵向方向上接触金属套筒13的范围与转动保护环15接触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范围重叠。换句话说,通过提供这种结构布置,就有可能减小定影设备的纵向尺寸,而且不会引起金属套筒113的边缘和套筒端部凸缘15A相互干扰。因此,就有可能防止金属套筒13的边缘在它连续摩擦用于调节金属套筒13的纵向移位的部件时出现破裂的问题,并且不会引起定影设备的尺寸增加。
另外,为了让转动保护环15更平滑地在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的内表面上滑动,可以在转动保护环15的外表面和套筒端部凸缘15A的转动保护环支撑部分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润滑剂例如油脂等。另外,为了使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最小化,在这两个表面之间可以设置轴承等,从而使由金属套筒13转动所引起的干涉转动保护环15的转动的力最小化。
通过提供上述结构布置,使转动保护环15转动所必须的力矩量变得更小,从而让转动保护环15能够更容易随着金属套筒13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就可以提供一种非常耐久的定影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套筒保护盖设置在金属套筒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处。保护盖通过周围表面以及加强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的边缘抓住金属套筒的端部的内表面。因此,防止了金属套筒13的纵向端部扩展成喇叭形端部。
因此,防止金属套筒13从边缘处开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套筒保护环转动地安装在套筒端部凸缘上。该转动保护环可相对于金属套筒转动。在推力方向通过边缘抓住金属套筒的保护环部分是锥形的,从而其内径朝着设备的纵向端部逐渐地减小。在金属套筒侧面上的部分转动保护环的结构是这样的,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的周围表面接触该部分转动保护环的内表面。通过提供上述结构布置,由于以下原因所以转动保护环不会与加热器表面干涉。即,在给定部分的金属套筒在圆周方向上进入到加热器和加压辊之间时,金属套筒的这个部分以与加热器表面相适应的方式变形,从而完全接触加热器表面。因此,在圆周方向上与加热器和加压辊之间的部分金属套筒对应的金属套筒的部分纵向端部开始与转动保护环的内表面分开。因此,与加热器和加压辊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通过金属套筒的变形而被设置成完全与转动保护环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在转动保护环和加热器表面之间没有任何干涉。因此,转动保护环随着金属套筒的转动而转动,从而防止金属套筒的边缘在它沿着其纵向方向不断摩擦用来调节金属套筒的移位的部件时开裂。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这个第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高耐久性的定影系统,其中在未定影调色剂影像在记录媒介上形成之后将热有效地传导给被输送穿过定影间隙的记录媒介,并且其中金属套筒在其边缘处会损坏的问题经过长时间也不会出现。另外,通过固定在定影设备的盒形框架上的套筒端部凸缘来防止转动保护环沿着推力方向移位,从而防止金属套筒沿着推力方向相对于设备盒形框架移位,所述金属套筒的沿着推力方向的移位是由转动保护环所调节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套筒端部保护部件被构成为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接触转动保护环的内表面,并且转动保护环通过周围表面接触套筒端部凸缘,从而使设备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减小。因此,可以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使得设备具有高耐久性,从而能够实现一种紧凑而耐久的定影设备。
另外,为了使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的周围表面的摩擦阻力大于金属套筒的纵向中心部分的周围表面的摩擦阻力,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的周围表面是粗糙的在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上没有形成释放层;或者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涂覆有其摩擦阻力高于释放层的物质。通过这个布置,就可以使转动保护环安装在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周围上,从而以更接近金属套筒转动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转动,从而减小了金属套筒的纵向端部和转动保护环的套筒端部抓住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就可以实现一种更耐久的定影系统。<其它>
1)可以作出一种结构布置以使金属套筒13只沿着一个方向移位,从而使固定套筒边缘保护盖15或套筒边缘保护环15必须设置在金属套筒的只是一个纵向边缘处,即金属套筒朝着它移位的边缘处。
2)可以用基于电磁感应的加热部件例如铁片等来代替加热器11,其中通过由激励线圈组件产生的磁场作用而产生热量。还有,影像定影设备可以采用可穿过其整体、通过电磁感应产生出热量的金属套筒作为加热/定影薄膜。
3)不仅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设备可以用作热影像定影设备,而且还能够用作用来通过加热载有影像的记录媒介来改善表面特性例如光洁度的影像加热设备,和用于暂时使影像定影的影像加热设备,用来输送以片材形式的物体以进行干燥、层压或挤压以便除去皱纹的加热设备,用来在喷墨打印机等中的干燥墨水图像的加热设备,或者显而易见的加热设备。
虽然已经参照在这里所描述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内容,并且该申请打算覆盖包括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或改进的用途内的改进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可与载有影像的记录材料接触的可转动部件;用来调节可转动部件沿着可转动部件的母线方向的运动的调节部件;其中所述调节部件是固定的从而不能转动,并且具有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部的外表面相对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可转动部件一起形成间隙的辊以便夹住记录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可转动部件是弹性的,并且所述可转动部件在形成所述间隙时变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形成所述间隙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外表面具有在其中所述外表面与所述调节部件的相对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在其中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相对表面分开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与所述调节部件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沿着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圆周是精确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在与所述间隙对应的部分处被切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的相对表面沿着所述辊的纵向方向与间隙区域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加热器和支撑所述加热器的支架,所述调节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架的功能在于引导所述可转动部件转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相对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的直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具有用来接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面的第二表面,并且在相对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具有用来接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面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表面是弯曲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由耐热树脂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具有金属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来产生用于在所述金属层中感应出涡电流的磁场的线圈,其中通过来自由涡电流发热的所述金属层的热量对记录材料的影像进行加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通过从所述加热器穿过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热量对记录材料上的影像进行加热。
17.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可与载有影像的记录媒介接触的可转动部件;第一调节部件,用来调节所述可转动部件沿着所述可转动部件的母线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由所述可转动部件转动地驱动;第二调节部件,用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沿着母线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调节部件是固定的从而不能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是沿着环形通道延伸的环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为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由切掉(cop-away)部分提供的端部的圆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母线的方向的端部处的外表面相对的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可转动部件一起形成间隙以夹住记录材料的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可转动部件是弹性的,并且所述可转动部件在形成所述间隙时变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形成所述间隙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外表面具有在其中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相对表面接触的区域以及在其中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相对表面分开的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在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接触区域中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可转动部件一起转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外表面在接触区域中的摩擦系数高于在通过间隙时的区域中的摩擦系数。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沿着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圆周是精确的。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在与所述间隙对应的部分处被切掉。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固定在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辊的框架上。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相对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的直径。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用来接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面的第二表面,并且在相对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用来接收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面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表面是弯曲的。
3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节部件由耐热树脂材料制成。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具有金属层。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来产生用于在所述金属层中感应出涡电流的磁场的线圈,其中通过来自涡电流发热的所述金属层的热量对记录材料的影像进行加热。
3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通过从所述加热器穿过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热量对记录材料上的影像进行加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影像加热设备,包括:可与载有影像的记录材料接触的可转动部件;用来调节可转动部件沿着可转动部件的母线方向的运动的调节部件;其中所述调节部件是固定的从而不能转动,并且具有与所述可转动部件的端部的外表面相对的表面。
文档编号G03G15/20GK1378106SQ0212018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0日
发明者伊泽悟, 天野正夫, 片冈洋, 植川英治, 乾史树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影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基于化学湿法镀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金属化增敏保护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化学湿法镀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金属化增敏保护方法。背景技术:光纤布拉格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通过紫外光曝光的方法将入射光相干场图样写入纤芯,在纤芯内
专利名称:模拟虚拟空间的声音使听者欣赏虚拟仿真声音感受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任意空间中声音的声学特性,以使处于现实空间中的听者能够感受到在其他任意空间中声音的声学效果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根
专利名称: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设备和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广泛使用双组分显影方法,其中,在显影设备中,在搅动和传送包 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同时进行显影。已知这样的技术,其 中在这种双组分显影
专利名称:音乐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发出音乐声响的瓶。现有的花瓶、酒瓶及其它瓶,一般都只具有单一的功能,不能发出音乐声响。在一些宴会等场合,不能为其增加气氛并给人增添一些美的享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发出优美音乐声
专利名称:影像处理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影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该影像形成设备的影像处理装置。背景技术:影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束打印机,可分离地附加有一个处理装置,包括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用来保
专利名称:一种多光纤准直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光纤准直器。背景技术:准直器主要应用于激光光束传输系统。在所有的光无源器件中。光纤准直器是光纤通信系统和光纤传感系统中最基本的光学器件之一,其用途是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