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拾音装置、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拾音装置及电弦乐器,尤其涉及能够不会有损由二胡所代表的弦乐器发出的乐音音色地将弦乐器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及电弦乐器。本发明还涉及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尤其涉及操作性优良、不会妨碍演奏、且能够对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的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对由二胡所代表的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弦乐器之一,公知有二胡。关于二胡有如下记载“是擦弦乐器的一种,用将两根弦夹于中间的琴弓进行弹奏。用锦蟒皮覆盖琴筒。原型乐器是在唐代 宋代时经丝绸之路从西方传来的。之后经刘天华等人的改良,现在普及的二胡基本上是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隔着文化大革命的停滞期)到八十年代出品的二胡”(出处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 ”)。另外,关于该二胡,在如下的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关于电二胡的技术,其中记载了“为了提高静音效果,在二胡的主体前表面的共振部分I使用几乎不共振的材料(木材等)来取代蛇皮等。由此,赋予给弦2的振动几乎不会经琴码3在共振部分I发生共振,由此,防止了主体处的共鸣,使音量大幅减小。演奏者本人若要听到演奏音,则借助位于主体侧面的头戴式耳机连接口 5使用头戴式耳机,听取由与琴码3直接连接的位于主体内部的拾音器4电信号化了的演奏音。”专利文献I :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17409号公报(第0006段)。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二胡中,在二胡的主体前表面的共振部分I使用几乎不共振的材料来代替蛇皮等,而且将拾音器4与琴码3直接连接,因此,存在有损由二胡发出的乐音音色、不能将二胡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这样的问题。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电二胡中,对于二胡发出的乐音只能赋予与音量相关的效果。因此,本申请人设计出对于二胡除了音量之外还能够赋予混响、延迟、八度音等与音色相关的效果的音效装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多个供演奏者选择所要赋予的效果用的操作件,在将这些多个操作件简单地配设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的二胡主体上时,存在操作性差、妨碍演奏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会有损由二胡所代表的弦乐器发出的乐音音色地、将弦乐器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及电弦乐器。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优良、不会妨碍演奏、能够对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的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该音效装置用于对由二胡所代表的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拾音装置可装卸地安装到弦乐器上,将由上述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上述弦乐器包括琴托、设置于该琴托上的中空状的共鸣筒、自该共鸣筒竖立设置的琴杆、借助设置于上述共鸣筒的前表面的琴码而架设于该琴杆的一端侧与系弦片之间的琴弦,上述系弦片设置于上述琴托的底面,该拾音装置包括基座壳体,在上表面形成设置上述琴托的底面的设置面;第I连设壳体,与该基座壳体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相连地设置;以及送话器,配设于该第I连设壳体内,将由上述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此外,本发明的电弦乐器包括本发明第I方面 第13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拾音装置和上述弦乐器。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控制器,与对由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的音效装置分体地、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弦乐器的琴杆上,并对上述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上述弦乐器包括琴托、设置于该琴托上的中空状的共鸣筒、自该共鸣筒竖立设置的琴杆、借助设置于上述共鸣筒的前表面的琴码而架设于该琴杆的一端侧与设置于上述琴托的底面的系弦片之间的琴弦、和在上述琴杆的中途将该琴弦系住的千斤,该控制器包括操作件和壳体,该操作件被演奏者操作而输出上述规定信号,该壳体形成为扁平的杆状,并且该壳体具有配设有该操作件并呈带状延伸的操作面、与该操作面相对而被覆盖到上述琴杆上 的覆盖面、以及自上述操作面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上述覆盖面延伸的侧面。此外,本发明的音效装置组件包括上述音效装置、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项的控制器。本发明的电弦乐器包括上述弦乐器、上述音效装置、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控制器。根据本发明第I方面的拾音装置,用于将由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送话器配设在第I连设壳体内,该第I连设壳体与在上表面形成有设置琴托底面的设置面的基座壳体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相连地设置,因此,通过使位于弦乐器的与前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的花窗朝向该第I连设壳体一侧地将弦乐器设置在设置面上,送话器被设置在花窗附近。因此,具有能够不有损花窗所发出的弦乐器乐音音色地将弦乐器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方面2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送话器与自设置面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边缘部竖立设置的立设面相面对,且配设在与上述设置面距离规定间隔的位置,因此,能够使送话器与花窗相面对地配置。因此,具有能够抑制拾取杂音的问题、更可靠地将弦乐器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3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具有在将琴托设置在设置面的状态下面向系弦片、并贯穿设置面与基座壳体的底面之间的琴弦更换口,因此具有能够保持着将弦乐器安装在基座壳体的状态不变地经琴弦更换口更换琴弦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4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具有形成在基座壳体的底面而向设置面一侧凹陷、并在基座壳体底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之间延伸的凹部,因此具有使该凹部贴合于演奏者的大腿、即使在安装了本装置的状态下也能以稳定的状态演奏弦乐器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5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自上述基座壳体底面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向内侧收缩,因此,具有下述效果在将本装置载置于演奏者的大腿上进行演奏时,能够抑制相对于演奏者而言成为内侧的基座壳体的侧面与演奏者的腹部抵接而妨碍演奏的情况、以及相对于演奏者成为外侧的基座壳体的侧面与向外侧拉出的琴弓冲撞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第6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具有供将上述琴托与上述基座壳体连接的连接件插入、并贯穿上述设置面与上述基座壳体的底面之间的连接口,因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通过连接件将琴托与基座壳体连接起来,通过装卸连接件,能够简单地相对于弦乐器装卸本装置。根据本发明第7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弦乐器借助介入在琴托与共鸣筒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的介入构件而固定于基座板上,因此,具有不需对弦乐器自身实施任何加工就能将本装置安装到弦乐器上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8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弦乐器被一对夹持壁夹持而固定于基座板上,因此,具有不需对弦乐器自身 实施任何加工就能将本装置安装到弦乐器上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9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送话器由电容式送话器构成。例如,若是接触式送话器,其固定构造复杂,在将压电式送话器设置在共鸣筒上时,会受到嘯声的影响,不能将弦乐器本来的音色转换为电信号。另外,若采用电容式送话器,则具有固定构造简单、且能够将弦乐器本来的音色转换为电信号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10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基座壳体的设置面的长度方向被比该设置面更为突出的第I、第2连设壳体夹持,因此,能够凭感觉把握设置琴托的位置。而且,将用于调节音量的操作件配设于第2连设壳体的上表面,因此具有能够简单地操作操作件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11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用于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空间配设于第I连设壳体内,因此,能够将基座壳体形成为扁平,具有下述效果在演奏时,能够抑制使演奏者产生高度方向上的不适感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第12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10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下述效果除了音量调节之外,还能够利用效果赋予机构对由弦乐器发出的乐音音色赋予规定效果。根据本发明第13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12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从与基座壳体和第I、第2连设壳体分体地形成且安装于琴杆上的控制器,输出指示效果赋予机构所要赋予的效果的信号,因此,具有下述效果即使在演奏中也能简单地指示所要赋予的效果,操作性优良。根据本发明第14方面所述的拾音装置,除了本发明第I 13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所达到的效果之外,由于上述弦乐器是二胡,所以具有能够不会有损二胡乐音音色地将二胡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效果。本发明第15方面所述的电弦乐器,具有本发明第I 13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和上述弦乐器,因此具有下述效果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第I 13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同样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壳体形成为扁平的杆状,具有配设有操作件并呈带状延伸的操作面、与该操作面相对并被覆盖到上述琴杆上的覆盖面以及自上述操作面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上述覆盖面延伸的侧面,因此,能够以覆盖面被覆盖到琴杆的与琴弦相面对的相对面上的方式安装壳体。通过将壳体安装到该部分上,操作面位于琴弦与琴杆之间的空间,演奏者能够容易地操作操作件,而且演奏者的手不会碰撞壳体,因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在不妨碍演奏的情况下,对用于对由二胡所代表的弦乐器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的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根据本发明第17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全长小于从上述共鸣筒的上表面到千斤的间隔,操作面与覆盖面之间的间隔即最大高度小于琴弦与琴杆之间的间隔,两侧面之间的间隔即最大宽度小于琴杆的最大宽度,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将壳体安装到琴杆的与琴弦相面对的相对面上,即使演奏者的手沿着琴杆移动,演奏者的手也不会碰撞壳体,即使在安装了壳体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演奏。根据本发明第18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在以覆盖面被覆盖到琴杆的与琴弦相面对的相对面上的方式将壳体安装于弦乐器上的情况下,与覆盖面相对的操作面与琴弦相面对,但由于操作面相对于覆盖面倾斜, 因此操作面位于避开琴弦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够以操作操作件的方向不与琴弦干涉的方式在操作面上配设操作件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19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操作面形成为偏向覆盖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中的一边缘部侧,因此,在将壳体安装于琴杆上时,操作面位于进一步避开琴弦的位置,而且,操作件配设成相对于操作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而向一边缘部侧偏置,因此,具有能够以操作操作件的方向不与琴弦干涉的方式在操作面上配设操作件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20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用于显示操作件的操作状况的显示装置,配设在两侧面中的从操作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部到覆盖面的距离较长的一侧面上,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容易配设显示装置,而且能够配设较大的显示装置,能够配设对于演奏者而言容易看到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第21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20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配设有显示装置的侧面与操作面以钝角交叉,因此具有下述效果能够以在演奏状态下演奏者容易看到的角度配设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第22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20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在使导出口朝向铅直方向下方而面对操作面观察的情况下,配设有上述显示装置的侧面形成为朝向左侧的侧面,该导出口供用于将规定信号发送到音效装置的电缆的一端导出,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在以使导出口朝向共鸣筒一侧的方式将壳体安装于琴杆的与琴弦相对的相对面上时,能够使显示装置朝向内弦侧(在演奏状态下为演奏者一侧)地配设显示装置,能够使演奏者容易地看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根据本发明第23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在以其一端侧朝向千斤一侧的方式将壳体安装到琴杆上时,能够不妨碍千斤附近的演奏和操作地进行演奏。
根据本发明第24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能够借助插入到连接口的连接件将壳体安装到琴杆上,具有通过装卸连接件便能够容易地从琴杆装卸壳体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25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具有与壳体连接、且在缠绕于琴杆的状态下紧固琴杆的紧固带,因此,具有下述效果通过紧固紧固带,不需对琴杆实施任何加工即可将壳体安装到琴杆上。根据本发明第26方面所述的控制器,除了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由于弦乐器是二胡,因此具有下述效果操作性优良,且不妨碍演奏便能够对用于对二胡所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的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根据本发明第27方面所述的音效装置组件,具有音效装置和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因此,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具有能够由音效装置对二胡所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28方面所述的音效装置组件,除了本发明第27方面所述的音效装置组件所达到的效果之外,音效装置是本发明第I 14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因此,还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第I 14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相同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29方面所述的电弦乐器,包括上述弦乐器、上述音效装置、本发明第16 25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因此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第27方面相同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第30方面所述的电弦乐器,除了本发明第29方面所述的电弦乐器所达到的效果之外,音效装置是本发明第I 14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因此,还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第I 14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相同的效果
图I是电二胡的外观立体图。图2中(a)是音效装置的外观立体图,(b)是音效装置的俯视图。图3中(a)是电二胡的底部部分的纵剖视图,(b)是电二胡的仰视图。图4中(a)是琴托的外观立体图,(b)是在琴托上嵌合有鬼目螺母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C)是表示在琴托上安装音效装置的状态的图。图5中(a)是控制器的外观立体图,(b)是从与图5(a)相反一侧看到的控制器的外观立体图,(C)是图I所示的Vc-Vc剖视图。图6中(a)是琴杆上部的外观立体图,(b)是图6(a)所示区域A内的放大图。图7中(a)是表示附件的外观立体图,(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二胡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8中(a)是表示附件的外观立体图,(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二胡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9中(a)是表示附件的外观立体图,(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二胡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10中(al)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a2)是图10(al)所示箭头Xa2方向的俯视图,(bl)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b2)是图10(bl)所示箭头Xb2方向的俯视图,(cl)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c2)是图IO(Cl)所示箭头Xc2方向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二胡(电乐器);2 二胡(弦乐器);3音效装置(拾音装置);4控制器;21,210琴托;22共鸣筒;23琴杆;24琴弦;31基座壳体;32前方壳体(第2连设壳体);33后方壳体(第I连设壳体);41 45操作钮(操作件);46操作面;47覆盖面;48a,48b侧面;50 56LED (显示装置);57,58连接口 ; 102,302基座板;106前方介入爪(介入构件);111介入片(介入构件);202b介入爪(介入构件);215螺母(连接件);221琴皮(共鸣筒的前表面);222琴码;241外弦(琴弦的一部分);242内弦(琴弦的一部分);304夹持壁;331立设面;313琴弦更换口 ;314连接口 ;315凹部;316a,316b沿基座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321 325操作件;339电容式送话器(麦克风);340基板;343电池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I是本发明之一的电二胡I的外观立体图。本发明之一的拾音装置相当于电二胡I所含有的音效装置3 (音效装置3与控制器4的组件)。电二胡I (音效装置3)尤其能够不有损二胡2所发出的乐音音色地将二胡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主要由二胡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二胡2底部的音效装置3、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二胡2的琴杆23上的控制器4构成。二胡2主要由如下构件构成,S卩,自底部起为琴托21、设置于该琴托21上的共鸣筒22、从该共鸣筒立设的琴杆23、与该琴杆23并列地延伸的琴弦24。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弦乐器,说明的是二胡2,但只要是具有与二胡2相同构造的弦乐器即可,也可以是京胡、中胡、高胡、低胡、板胡等。琴托21本来(未安装音效装置3时)是用于放到演奏者的大腿上的二胡2的基座,在其上设置有共鸣筒22。在琴托底面上突出设置有钩状的两个系弦片211 (参照图3),一端形成为环状的两根琴弦24分别钩挂在该系弦片211上。共鸣筒22是六棱柱状,以横卧的状态设置于琴托21之上,其内部形成为中空。其琴皮221是由蛇皮形成的,借助设置于琴皮221中心部的琴码222被传递以琴弦24的振动从而共振。另一方面,琴皮221的相反面被称为花窗223,实施有装饰性的雕刻。该雕刻具有抑制乐音自共鸣筒22直接发散的作用,乐音碰撞花窗,其音量减小60% 70%,成为余韵犹存而又有哀愁感的优美音色。琴杆23的一端支承于琴托21上,贯穿共鸣筒22地竖立设置(参照图3(a))。在琴杆23的另一端侧,上下设有向侧方突出的两个琴轴231、232,2根琴弦24分别缠绕固定在该两个琴轴231、232上。琴弦24由外弦241和内弦242这两根弦构成,朝向琴弦24 (共鸣筒22的琴皮221)时的右侧为外弦241,左侧为内弦242。在演奏时,由于是使共鸣筒22的花窗223朝向演奏者左后侧来在左大腿上设置音效装置3,因此,从演奏者一侧看来,内弦242位于右侧(靠近演奏者右手一侧)、外弦241位于左侧(远离演奏者右手一侧)。琴弦24都是金属制的,外弦241的粗细形成得比内弦242的细。两根琴弦24在琴杆23的中段被千斤243系住,从千斤243到琴码222的区间称为发音区,该发音区成为形成音程的区间。千斤243设置在下述位置上,即,在左肘抵到共鸣筒22上而手臂沿着琴杆23的状态下,千斤243的位置相当于从中指根部到小指根部的部分。通过用未图示的琴弓滑擦该琴弦24进行弹奏,从而从二胡2产生振动,经琴码222、共鸣筒22的琴皮221、共鸣筒22内部而从花窗223发出二胡2的乐音。音效装置3是通过将从二胡2发出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来对其乐音赋予音量变化、音色(混响、延迟、八度音、合声等)变化的效果的装置。在音效装置3上,以与二胡2的花窗223相面对的方式内置有电容式送话器339 (参照图3 (a)),能够利用该电容式送话器339将从花窗223发出的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后面将参照图2 图4详细说明音效装置3。控制器4是经未图示的电缆对音效装置3输入输出规定信号的音效装置3的遥控装置,配设有用于指示该规定信号的输入输出的各种操作钮41 45。控制器4形成为扁平的杆状,安装在琴杆23的与琴弦24相面对的对置面上,其各·端部与千斤243及共鸣筒22的上表面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安装在千斤243与共鸣筒22之间。换言之,控制器4的长度方向全长小于千斤243与共鸣筒22之间的间隔,而且,形成得比琴杆23与琴弦24之间的间隔薄,因此,能够将控制器4安装在琴杆23的上述部分上。从演奏来看,琴杆23是摩擦左手的重要部位,但控制器4相对于该琴杆23构成为,不会妨碍演奏,而且容易操作操作钮41 45。在控制器4的一端侧,突出设置有供与音效装置3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缆导出的导出口 59,控制器4以其导出口 59朝向共鸣筒22 —侧的方式安装在琴杆23上,因此导出口59与音效装置3之间的间隔近,还能抑制电缆妨碍演奏。另一方面,控制器4的与导出口 59相反一侧的位于千斤243附近的一端侧形成为扁平圆弧状,因此,即使在千斤243附近操作时,控制器4也不会造成妨碍。后面将参照图5和图6详细说明控制器4。接着,参照图2、图3详细说明音效装置3。图2(a)是音效装置3的外观立体图,图2(b)是音效装置3的俯视图。图3(a)是电二胡I的底部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b)是电二胡I的仰视图。如图2(a)所示,音效装置3主要由基座壳体31、前方壳体32及后方壳体33构成,前方壳体32与该基座壳体31的前方一端侧相连地设置,后方壳体33与基座壳体31的后方一端侧相连地设置,在该后方壳体33与前方壳体32之间夹着基座壳体31。基座壳体31的上表面作为用于设置二胡2 (琴托21)的设置面311,在该设置面311上开设有贯穿到底面312的琴弦更换口 313、三个连接口 314。设置面31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约为140mm,最大宽度(前方壳体32 —侧的端部的宽度)约为84mm。琴弦更换口 313在设置面311的前方壳体32—侧呈矩形状开口,而且如图3(a)、
(b)所示,在将二胡2安装到设置面311上时,琴弦更换口 313在面对琴托21的系弦片211、且形成可供琴弦24穿过的间隙的位置开口。因此,即使在经该琴弦更换口 313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上的状态下,也能够更换钩挂于系弦片211上的琴弦24。另外,该琴弦更换口 313的底面312侧的周缘部形成为圆弧状,以使得琴弦24的更换容易进行。三个连接口 314中的两个穿设在琴弦更换口 313的边缘部,一个穿设在后方壳体33的近前侧。如图4(c)所示,各连接口 314是用于插入将音效装置3 (基座壳体31)与琴托21连接的螺栓215的孔。借助该螺栓215能够将音效装置3 (基座壳体31)安装到二胡2(琴托21)上,通过装卸该螺栓215,能够简单地相对于二胡2 (琴托21)装卸音效装置3 (基座壳体31)。如图3(a)所示,在设置面311的相反面即底面312上,形成有向设置面311 —侧凹陷、并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之间延伸的凹部315。另外,在琴托21上也凹陷设置有在沿琴托21底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之间延伸的凹部212。即,当将音效装置3安装到琴托21上时,琴托21的凹部212覆盖于基座壳体31上,因此,作为与琴托21的凹部212相当的凹部,在基座壳体31的底面312上形成有该凹部315。由此,该凹部315形成在下述位置,即,当将音效装置3安装到二胡2上时,该凹部315的位置大致处于将琴托21的凹部212在高度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由此,该凹部315与演奏者的大腿正贴合,即使在安装了音效装置3的状态下,也能舒适地演奏二胡2。如图2(b)、图3(b)所示,自基座壳体31的底面312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竖立设 置的两侧面316a、316b形成为向内侧收缩的形状。换言之,在俯视时(仰视时),基座壳体31形成为线轴状。在将音效装置3载置于演奏者的大腿上进行演奏时,侧面316a位于演奏者的外侧,但由于该侧面316a收缩,因此在向外侧推琴弓时,能够防止琴弓冲撞侧面316a。另一方面,由于侧面316b位于演奏者的内侧(腹部附近),该侧面316b收缩,从而使侧面316b贴合演奏者的腹部附近,能够舒适地进行演奏。另外,如图2(a)所示,在侧面316a的后方壳体33 —侧,自后方壳体33侧起并列配设有电源输入插口 317、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318。如图2(a)所示,与上述基座壳体31的前方侧相连地设置的前方壳体32形成为比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突出,其上表面上配设有横向排成一列的5个旋钮式的操作件321 325。各操作件321 325是用于调节作为由音效装置3赋予的效果的音量、音色(混响、延迟、八度音、合声)的变化量的操作件,通过旋转各操作件321 325而分别由操作件321调节合声,由操作件322调节八度音,由操作件323调节延迟,由操作件324调节混响,由操作件325调节音量的变化量。另外,各操作件321 325与安装于后述的基板340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由该控制电路对二胡2所发出的乐音赋予与各操作件321 325的设定状况相应的效果。与该前方壳体32之间夹持基座壳体31的后方壳体33形成得比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突出两阶。如此,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的长度方向被夹持于比该设置面311突出的前方壳体32与后方壳体33之间,因此,在设置面311上设置琴托21时,能够凭感觉找准其设置位置。在后方壳体33的比最上表面低的中层上表面上配设有输出插口 333、控制器连接插口 334。输出插口 333用于输出由音效装置3赋予了效果的模拟信号,例如与头戴式耳机连接而输出到头戴式耳机中。控制器连接插口 334用于将从控制器4输出的规定信号输入到音效装置3,与同控制器4连接的电缆(未图示)连接,经该电缆所输入的规定信号被输入到安装在后述的基板340上的控制电路,由该控制电路执行对应于规定信号的处理。如图3(b)所示,在后方壳体33的底面边缘部安装有用于将连接于音效装置3的电线、电缆缠绕起来的电线钩335。在音效装置3的底面边缘部的前方后方各穿设2个、共4个用于安装电线钩335的电线钩安装孔336,电线钩335能够通过螺钉337安装于任一电线钩安装孔336上。如图2(a)所不,在后方壳体33上形成有自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的一端侧立起、朝向该设置面311 —侧的立设面331,在该立设面331的上方(输出插口 333、控制器连接插口 334的上方)形成有用于聚集二胡2所发出的乐音的聚音面338。如图3(a)所示,在该聚音面338的背后(后方壳体33的内部),电容式送话器339安装于基板340上而内置于后方壳体33。电容式送话器339是经聚音面338拾取二胡2所发出的乐音并将该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部件,朝向聚音面338 —侧安装于自后方壳体33底部立起设置的基板340上。具体而言,电容式送话器339与二胡2的花窗223隔开很小间隔地相对配置,其高度配设成,在将二胡2安装到音效装置3上的状态下,该电容式送话器339处于比二胡2的花窗223的中心X稍靠设置面311 —侧的位置。换言之,电容式送话器339配设在距离设置面311的高度小于二胡2的花窗223的中心X距离设置面311的距离的位置(从设置面311到电容式送话器339中心的高度约为42mm的位置)。在该位置处配设电容式送话 器339,能够不有损从花窗233发出的二胡2的乐音音色地将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此外,例如在取代电容式送话器339而使用接触式送话器时,其固定构造复杂,在将压电式传声器设置于共鸣筒22上时,会受到嘯声的影响而不能将二胡2本来的音色转换为电信号。另一方面,利用电容式送话器339,固定构造简单,且能够将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在电容式送话器339的周围配设有海绵341a,在与安装了电容式送话器339的基板340相反的面上配设有海绵341b,从而能够抑制电容式送话器339将杂音转换为电信号,更可靠地将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在后方壳体33的内部,还在基板340的背后确保了用于收纳电池342的电池收容空间343,基板340被夹持在该电池收容空间343与基座壳体31之间,电池收容空间343上方的后方壳体33的一部分作为电池更换罩344而构成为可相对于后方壳体33自由装卸。通过在该位置配置电池收容空间343,能够将设置二胡2的基座壳体31形成为扁平状,在演奏时,能够抑制使演奏者产生高度方向的不适感的问题。而且,由于纵置地收容电池342,因此能够抑制音效装置3在长度方向上的大型化。接着,参照图4说明将上述的音效装置3安装到二胡2(琴托21)上的方法。图4(a)是琴托21的外观立体图,(b)是在琴托21上嵌合鬼目螺母213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c)是表示在琴托21上安装音效装置3的状态的图。在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 (琴托21)的情况下,如图4(a)、(b)所示,穿设三个孔214。该三个孔214穿设在与穿设于音效装置3 (基座壳体31)上的三个连接口 314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将鬼目螺母213嵌入该三个孔214中。鬼目螺母213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多个突起,在其内部贯穿形成有螺纹孔。如图4 (C)所示,以穿设于音效装置3上的连接口 314与穿设于琴托21上的三个孔214对准的方式将上述那样加工的琴托21设置在音效装置3的设置面311上,将螺栓215从音效装置3的底面侧插入连接口 314,使该螺栓215螺纹接合于鬼目螺母213的螺纹孔,从而能够将音效装置3安装在二胡(琴托21)上。
接着,参照图5详细说明控制器4。图5(a)是控制器4的外观立体图,(b)是从与(a)相反一侧看到的控制器4的外观立体图,(C)是图I所示的Vc-Vc剖视图。控制器4由带状的操作面46、与该操作面46相对并与琴杆23重叠而覆盖在琴杆23上的覆盖面47、从操作面46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覆盖面47 —侧延伸的两个侧面48a、48b形成,并形成为扁平的杆状,上述操作面46上呈一列地配设有五个操作钮41 45。在隔着操作钮41 45的两侧穿设有用于将控制器4安装到琴杆23上的连接口57、58,而且,长度方向一端侧形成为扁平的圆弧状 ,自其相反的另一端侧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电缆导出口 59。如图I所示,控制器4以形成为扁平圆弧状的一端侧朝向上方(千斤243 —侧)、导出口 59朝向下方(共鸣筒22 —侧)的方式安装于琴杆23的与琴弦24相对的相对面上。因此,如图5 (a)所示,控制器4长度方向的全长L小于千斤243与共鸣筒22上表面之间的间隔,如图5(c)所示,操作面46与覆盖面47 —侧的最大高度H小于琴杆23与琴弦24(241,242)之间的间隔,两个侧面48a、48b的最大宽度Wl小于琴杆23的最大宽度W2。更具体而言,控制器4的尺寸构成为,其除去导出口 59之外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约为279. 5mm,最大宽度Wl为14. 5mm,最大高度H为10. 4mm。另外,该控制器4的尺寸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控制器4的尺寸不限于该尺寸。由此,在将控制器4以其覆盖面47被覆盖到琴杆23的与琴弦24相对的相对面上的方式进行安装时,操作面46配置在与琴弦24 (241,242)相对的位置上,因此,容易操作配设于操作面46上的各操作钮41 45。而且,由于两侧面48a、48b不从琴杆23露出,因此即使从安装了控制器4的琴杆23的相反面一侧握住琴杆23而沿琴杆23划擦地移动演奏者的手,演奏者的手也不会与控制器4冲撞,因此,即使在安装了控制器4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演奏,能够演奏二胡2。配设于操作面46上的五个操作钮41 45被演奏者操作,与所按下的钮相应的规定信号经未图示的电缆输出到音效装置3。各操作钮41 44分别指示对二胡2所发出的乐音赋予各种效果,其中,操作钮41赋予混响效果,操作钮42赋予延迟效果,操作钮43赋予八度音效果,操作钮44赋予合声效果,操作钮45是指示执行调音功能的钮。如图5 (C)所不,操作面46相对于覆盖面47偏向覆盖面47的长度方向边缘侧(夕卜弦241—侧),且朝向其偏斜的方向(外弦一侧)以角度0 (例如约12度)下降倾斜地形成。配设于该操作面46上的各操作钮41 45配设成从操作面4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向操作面46偏斜的方向(外弦241 —侧)偏置。如此形成操作面46,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将控制器4安装到琴杆23上时,如图5 (c)所示,操作面45成为向外弦241 —侧偏斜的状态,能够确保自琴弦241、242卸下的空间。而且,通过在该空间配设操作钮45等,能够不与琴弦241、242干涉地进行按下操作钮45的箭头P方向的操作。如图5(c)所示,两个侧面48a、48b中的侧面48b,与操作面46的长度方向边缘部以钝角相交,与相对的侧面48a相比,自操作面46的长度方向边缘部到覆盖面47的距离形成得更长。如图5(a)所示,作为显示装置的LED50 56沿长度方向排成一列地设置在该侧面48b上。LED50 54中,LED50对应操作钮41,LED51对应操作钮42,LED52对应操作钮43,LED53对应操作钮44,LED54对应操作钮45,分别表示各操作钮41 45的操作状况。例如按下操作钮41时,与其按下的操作钮41对应的LED50点亮。由此,根据其LED50的显示状态就可一眼就确认到已按下了操作钮41。LED55表示内弦242的调音状况,LED56表示外弦241的调音状况,LED55、LED56各配设有两个LED,与所输入的音高相对于基准音高的偏差相对应地,使两个LED中的某一LED闪烁,而所输入的音高与基准音高一致时,两个LED点亮。由此,能够一眼就确认到各琴弦241、242的调音状况。如此,通过将作为显示装置的LED50 56配设于侧面48b,在将控制器4如上述那样安装于琴杆23上时,在演奏状态下,侧面48b位于演奏者 右侧的侧面(朝向琴弦241、242时的左侧侧面),因此,演奏者能够容易地看到LED50 56的显示。接着,参照图6说明将上述的控制器4安装于二胡2(琴杆23)的方法。图6(a)是琴杆23上部的外观立体图,图6(b)是图6(a)所示区域A内的放大图。在将控制器4安装于二胡2 (琴杆23)上时,如图6(b)所示,通过螺钉61将凸状的固定构件60安装于琴杆23的与琴弦24相对的相对面上。然后,使穿设于固定构件60上的螺纹孔与穿设于控制器4上的连接口 57重叠而通过螺钉62将控制器4与固定构件60连接。对于连接口 58也同样地进行连接。由此,能够借助固定构件60将控制器4安装于琴杆23上,通过装卸螺钉62,就能够相对于琴杆23简单地装卸控制器4。如此,根据上述的电二胡I,在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上时,在音效装置3的后方壳体33中,电容式送话器339与二胡2的花窗223隔开很小间隙地相对,而且该电容式送话器339配设于距离设置面311的高度低于二胡2的花窗223的中心X距离设置面311的高度的位置,因此,能够不有损自花窗223发出的二胡2的乐音音色地将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此外,控制器4的壳体具有操作面46、与该操作面46相对而覆盖在琴杆23上的覆盖面47以及从操作面46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覆盖面47延伸的侧面48a、48b,形成为扁平的杆状。因此,能够将控制器4以其覆盖面47被覆盖到琴杆23的与架设于二胡2上的琴弦241、242相对的相对面上的方式进行安装。通过在该部分安装控制器4,操作面46位于琴弦241、242与琴杆23之间,从而演奏者能够容易地操作操作钮41 45,而且演奏者不会碰到壳体,不会妨碍演奏。将上述实施方式作为第I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7 图9说明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琴托21)上的第2 第4实施方式。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说明的那样,说明的是在琴托21上穿设了孔214的情况。在该第2 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二胡2(琴托21)自身不施加任何加工而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上的方法。对于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首先,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图7 (a)是表示附件101的外观立体图,图7 (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二胡100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二胡100(音效装置3)上设有图7(a)所示的附件101。附件101固定于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上,是用于对二胡2(琴托21)自身不实施任何加工而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上的构件,主要由板状的基座板102、前方介入爪106、和后方固定构件110构成。
基座板102设置于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上,在其长度方向的前方一端侧设有缺口 103,还设有自其相反的后方一端侧立起的立壁108、自底面延伸的螺栓115。缺口 103是将在把基座板102设置于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上的状态下与琴弦更换口 313重合的部分切掉而形成的,利用该缺口 103将基座板102设置于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上,从而防止琴弦更换口 313被基座板103堵住。立壁108是支承后方固定构件110的壁,在其上端的两端突出设置有向与基座板10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片109。螺栓115插入穿设于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上的连接口 314中,将附件101和基座壳体31连接起来。前方介入爪106的前端介入在共鸣筒22前方与琴托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在从基座板102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外方突出的托架104上,前方介入爪106的一端侧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插入到沿长度方向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连接的两个筒状穿通构件105中。止挡件106a固定在从该两个穿通构件105之间突出的部分,前方介入爪106的止挡件106a可在与前后的穿通构件105的端面抵接的范围内沿长度方向滑动。一对前方介入爪106之一与前端形成为钩状的固定钩107的另一端侧连接。该固定钩107的前端跨过基座板102而钩挂于另一前方介入爪106上,从而防止一对前方介入爪106旋转。 后方固定构件110的一部分介入在共鸣筒22后方与琴托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后方固定构件110由沿着立壁108的基座板102侧的内表面的主体112、从该主体112的端部向基座板102侧突出的介入片111、从其相反侧的两边缘部跨立壁108地与立壁108连接设置并与突出片109相对地突出的突出片113构成。螺栓114贯穿彼此相对的突出片109和突出片113,通过该螺栓114,使后方固定构件110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对将二胡2安装于上述附件101上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前方介入爪106朝与立壁108相反的一侧滑动,使后方固定构件110向上方滑动。然后,以后方固定构件110的介入片111介入在二胡2后方形成的共鸣筒22与琴托2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将二胡2设置在基座板102上。然后,以使两侧的前方介入爪106的前端介入在二胡2前方形成的共鸣筒22与琴托2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使各前方介入爪106旋转并向立壁108 —侧滑动,当两侧的前方介入爪106介入时,利用固定钩107固定两侧的前方介入爪106。然后,紧固螺栓114,直到后方固定构件110的介入片111达到琴托21的上表面,使后方固定构件110向基座板102
一侧滑动。如此,在附件101上安装二胡2时,以从基座板102底面突出的螺栓插入音效装置3的连接口 314的方式,将安装了二胡2的附件101设置在基座壳体31上,在从音效装置3的底面侧穿过连接口 314的螺栓115上螺纹接合螺母,从而如图7(b)所示,能够不对二胡2(琴托21)自身实施任何加工地将音效装置3安装到二胡2上。接着,参照图8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8 (a)是表示附件201的外观立体图,图8 (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二胡200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二胡200(音效装置3)上设有图8(a)所示的附件201。另外,关于图8(a)所示的附件201,对于与图7(a)所示的附件10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8(a)所示的附件201中,取代图7(a)所示的附件101的前方介入爪106,而将前方固定构件202的介入爪202b介入共鸣筒22与琴托21之间。附件201上在缺口 103两侧的基座板102上穿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204,在各长孔204中贯穿两根螺栓203,该两根螺栓203上固定前方固定构件202。前方固定构件202由固定在两根螺栓203上的主体202a、和从该主体202a的上端两边缘向基座板102侧延伸的介入爪202b构成。各螺栓203上隔着基座板102螺纹连接着未图示的螺母,通过松缓该螺纹连接,能够使前方固定构件202沿长孔204在长度方向上滑动。根据具有如此构成的附件201的电二胡200,通过使前方固定构件202的介入爪202b介入二胡2前方的琴托21与共鸣筒2之间的间隙,如图8(b)所示那样,不需对二胡2(琴托21)自身施加任何加工便能将音效装置3安装于二胡2上。接着,参照图9说明第4实施方式。图9 (a)是表示附件301的外观立体图,图9 (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二胡300的底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在第4实施方式的电二胡300 (音效装置3)上设有图9(a)所示的附件301。
另外,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安装音效装置3的二胡20,其琴托210的形状与上述二胡2的琴托21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上述二胡2的琴托21是由用于设置共鸣筒22的基座、自该基座的长度方向边缘部弯曲而竖立设置的侧壁形成为凹状。而如图9(b)所示,二胡20的琴托210形成为板蒸鱼糕形,在其上表面设置共鸣筒22。附件301设置在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上,用于不需对二胡20 (琴托210)自身实施任何加工即可将音效装置3安装到二胡20上,附件301主要由板状的基座板302、自板状基座板302的前方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前方固定壁303、自板状基座板302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竖立设置的一对侧方夹持壁304构成。附件302与图7(a)、图8(a)中说明的附件101、202相同,设置在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311上,其长度方向的前方一端侧设有缺口(未图示)、和自底面延伸的螺栓115。前方固定壁303用于固定琴托210的前表面。侧方夹持壁304用于沿长度方向固定琴托210,形成为自其上方中途以沿着琴托210长度方向侧面的方式向基座板302 —侧倾斜。由此,能够可靠地沿长度方向夹持琴托210。在其上端边缘部夹着形成为凹状的固定构件305。该固定构件305借助螺栓306向基座板302 —侧滑动,直接按压固定琴托210。说明在上述附件301上安装二胡2的方法。首先,松缓螺栓306,接着,以二胡20的琴皮221 —侧为先,自与前方固定壁303相反一侧的边缘部插入到一对侧方夹持壁304之间,使二胡20在基座板302上滑动,直到琴托210的前表面与前方固定壁303的内表面抵接。然后,紧固固定构件305的螺栓306,使固定构件305的一端面与琴托210的倾斜面抵接而予以固定。这样将二胡20安装到附件301上后,与上述同样地将安装了二胡20的附件301安装到基座壳体31的设置面上,从而如图9(b)所示,即使是具有板蒸鱼糕状琴托210的二胡20,也能不对二胡20 (琴托210)自身实施任何加工地将音效装置3安装到二胡20上。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作为第I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0说明第2 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0、500、600。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如图6所说明的那样,说明的是在将固定构件60安装到琴杆23上后,借助该固定构件60来将控制器4安装到琴杆23上的方法。在该第2 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不需对二胡2 (琴杆23)自身实施任何加工即可将控制器400、500、600安装到琴杆23上的方法。另外,对于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相同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首先,参照图10(al)、图10 (a2)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0。图10 (al)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0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10 (a2)是图10(al)所示的箭头Xa2方向的俯视图。如图10(al)、图10 (a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0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设置有板状的板401,在该板401的一端侧仅连接着带状的带402的一端,带402的另一端侧可通过螺栓403与板401连接。在将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0安装到琴杆23上时,在沿箭头K方向拔出螺栓403的状态下,使仅一端与板401连接着的状态下的带402缠绕在琴杆23上。然后,借助螺栓403将带401的另一端侧与板401连接,紧固螺栓403。由此,琴杆23由缠绕的带402紧固,因此,控制器400的上部部分借助带402而安 装于琴杆23上。然后,同样地将控制器400的下方部分安装到琴杆23上(未图示),从而不需对二胡2 (琴杆23)自身实施任何加工便能将控制器400安装到琴杆23上。接着,参照图10(bl)、图10 (b2)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0。图10 (bI)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0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10 (b2)是图10(bl)所示的箭头Xb2方向的俯视图。如图10(bl)、图10 (b2)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0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设置有板501,安装有可相对于该板501的一端侧借助螺栓505装卸的安装构件T。安装构件T由带状的带502、与该带502的一端侧连接并弯曲地形成的第I固定板503、与带502的另一端侧连接并弯曲地形成的第2固定板504构成。在第2固定板504上连接着可供第I固定板503的一端侧穿过的筒构件504a、螺母504b。在将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00安装到琴杆23上时,沿箭头K方向拔出螺栓505,在将第I固定板503的一端自筒构件504a拔出的状态下,使带502缠绕于琴杆23。然后将第I固定板503的一端插入筒构件504a内,将穿设于第I固定板503和第2固定板504的螺纹孔对准,然后将螺栓505插入该对准的螺纹孔并予以紧固。由此,琴杆23由缠绕的带502紧固,因此控制器500的上部部分借助带502而安装到琴杆23上。然后,同样地将控制器500的下方部分安装到琴杆23上(未图示),从而不需对二胡2 (琴杆23)自身实施任何加工便能将控制器500安装到琴杆23上。接着,参照图10 (Cl)、图10 (c2)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00。图10 (cl)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00的上部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10 (c2)是图IO(Cl)所示的箭头Xc2方向的俯视图。如图IO(Cl)、图10(c2)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00在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设置有板601,在该板601的一端侧连接着螺栓601a、和与该螺栓601a螺纹连接的螺母601b。还安装着可借助螺栓601a而相对于板601的一端侧装卸的安装构件T。该安装构件T由形成为凹状的固定板603和带状的带602构成。固定板603上设有供螺栓601a插入的螺纹孔、和设置在自形成该螺纹孔的面弯曲的两面上的蘑菇式的连接构件603a。带602的两端穿设有孔602a,该孔602a是将具有可供蘑菇式的连接构件603a头部通过的尺寸的孔和具有不能通过连接构件603a头部的尺寸的孔并列连续而成的。
在将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00安装到琴杆23上时,在将带602的至少一端部从蘑菇式连接构件603a拔出的状态下,将螺栓601a插入固定板603的螺纹孔,将带602缠绕于琴杆23上。然后,在成为自由端的带的一端侧所穿设的孔602a中嵌入蘑菇式连接构件603a,使螺母601b向螺栓601a的前端侧旋转。由此,琴杆23由缠绕的带602紧固,因此控制器600的上部部分借助带602而安装到琴杆23上。然后,同样地将控制器600的下方部分安装到琴杆23上(未图示),从而不需对二胡2 (琴杆23)自身实施任何加工便能将控制器600安装到琴杆23上。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变形,这是容易想到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电容式送话器339与花窗223相对地设置成比花窗223中心X稍靠设置面311 —侧的情况,但作为配置电容式送话器339的位置,不限于该位置。例如,也可以将电容式送话器339配置于花窗223的附近(花窗223的中心X的周边,或者,配置在下述壳体内不使后方壳体33向设置面311侧突出而是将基座壳体直接延伸设置到 后方)。即使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也能够利用电容式送话器339将二胡2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但是,最优选是配设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控制器4形成为图5 (C)所示截面形状的情况,但作为控制器4的截面形状,不限于该截面形状。例如,只要是能将控制器4安装到上述实施方式的琴杆23的位置的形状即可,可以将控制器4形成为,该截面形状为板蒸鱼糕形、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用电缆(有线方式)连接音效装置3和控制器4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无线通信。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器,与对由ニ胡发出的乐音赋予规定效果的音效装置分体地、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ニ胡的琴杆上,并对上述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上述ニ胡包括琴托、设置于该琴托上的中空状的共鸣筒、自该共鸣筒竖立设置的琴杆、借助设置于上述共鸣筒的前表面的琴码而架设于该琴杆的一端侧与设置于上述琴托的底面的系弦片之间的琴弦、和在上述琴杆的中途将该琴弦系住的千斤,其特征在干, 该控制器包括操作件和壳体,该操作件被演奏者操作而指示输出上述规定信号,该壳体形成为扁平的杆状,并且该壳体具有配设有该操作件并呈带状延伸的操作面、与该操作面相对而被覆盖到上述琴杆上的覆盖面、以及自上述操作面的长度方向两边缘部向上述覆盖面延伸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全长小于从上述共鸣筒的上表面到上述千斤的间隔,上述操作面与上述覆盖面之间的间隔即最大高度小于上述琴弦与上述琴杆之间的间隔,上述两个侧面之间的间隔即最大宽度小于上述琴杆的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上述操作面形成为相对于上述覆盖面傾斜。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上述操作面形成为偏向上述覆盖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中的一个边缘部侧, 上述操作件配设成,从上述操作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向上述一个边缘部侧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具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配设在上述两个侧面中从上述操作面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部到上述覆盖面的距离较长的ー个侧面上,显示上述操作件的操作状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配设有上述显示装置的侧面与上述操作面以钝角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具有供将上述规定信号发送到上述音效装置的电缆的一端导出的导出口, 在使该导出口朝向铅直方向下方而面对上述操作面观察的情况下,配设有上述显示装置的侧面形成为朝向左侧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具有供连接上述壳体与上述琴杆的连接件插入的连接ロ,该连接ロ在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穿设在隔着上述操作件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具有与上述壳体连接且在缠绕上述琴杆的状态下紧固上述琴杆的紧固帯。
11.一种音效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12.—种电ニ胡,其特征在于,包括ニ胡、音效装置、权利要求I 10中任ー项所述的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不有损乐音音色地将弦乐器本来的乐音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及电弦乐器。还提供操作性优良、不妨碍演奏、能对音效装置输出规定信号的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在二胡上安装音效装置(3)时,电容式送话器(339)与花窗(223)隔开很小间隔地相对,且设置在距离设置面(311)的高度低于花窗中心(X)距离设置面的高度的位置。控制器(4)的壳体具有配设操作钮(41~45)的操作面(46)、与操作面相对的覆盖面(47)、及侧面(48a、48b)。能以覆盖面被覆盖在琴杆的与琴弦(241、242)相对的面上的方式安装控制器。由此,操作面位于琴弦与琴杆之间,演奏者容易操作操作钮,不妨碍演奏。
文档编号G10H3/18GK102760427SQ2012102534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7日
发明者中川秀一, 山田康之, 高樋克利 申请人:罗兰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控制器、音效装置组件以及电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胡琴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乐器,尤其是一种胡琴。 背景技术:胡琴包括二胡、中胡和高胡。胡琴是一种深得我国民众喜爱的 民族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的二胡、中胡或高胡 胡琴由琴杆、琴筒、弦托、弦轴、琴码、
专利名称:一副护镜,特别是一副安全护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具有带衬垫的耳部元件的一副护镜,特别是一副安全护镜。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开发一副具有上述类型的耳部元件的安全护镜,以使得沿下边缘的接触区域,即邻接使用者耳朵
专利名称:电光学板,其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将信号输送给多条扫描线的各个配线,能够高密度挠曲的电光学板,其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现有技术在有源矩阵方式液晶板上,于排列成矩阵状的各个像素电极上设置开关元件,同时设置与
一种具有自定义功能的音频检测分类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自定义功能的音频检测分类方法,对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激活检测,通过将部分原始训练集首先按照类型分为若干类训练集,针对每类训练集进行特征提取,并训练与其对应的高斯混合模型及其参数,得到一个全
专利名称:一种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输出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特别是一种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光纤I禹合输出方法。背景技术: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L)通常是以窗口形式直接输出,这种输出方式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驱动该显示器的装置和产生灰度电压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液晶显示器的装置和产生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灰度电压的方法。背景技术: 一种典型的液晶显示器(“LCD”)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透明玻璃衬底,并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