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导光板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改良习有导光 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且进 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 损失等缺点的导光板改良。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
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简称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 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 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 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 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 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因此,具有高画质、 空间利用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性的液晶显示器以逐渐成 为市场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本身并 不会发光,故必须藉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得液 晶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
而如图l所示即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该背光模块l主要 由一框架ll、 一反射片12、 一导光板13以及数个光学膜片14所构成, 本图中的光学膜片为三片构成,现有背光模块l的组装方式将反射片 12配置于框架11内,接着将导光板13配置于反射片12上,之后将三个 光学膜片14逐一配置于导光板13上,最后以一金属框架15承载上述的 框架ll、反射片12、导光板13以及三个光学膜片14而完成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习有的背光模块具有下列缺点 1、由于导光才反13与反射片12皆为单独的构件,故需分别成型后,重复组装二次,如此繁复的组装动作,是造成背光模块l组装成本及 工时提高的主要因素。
2、 由于制作导光板13与反射片12需经裁切二次才得以达成,因 此裁切的成本及工时也随的提高,且该反射片较薄,故裁切后会产生 翘曲以及断面会产生毛屑,均会造成光学效果不佳。
3、 一4殳导光板13底面会形成有复数网点131,如图2所示,以达 到光源扩散的效果,而使导光板13与反射片12间形成有间隙,使得光 线射出导光板时,由于间隙中存在有空气,而使光线产生折射,再进 入反射片进行反射时,会有反射率的损失。
4、 反射片藉由表面高反射材质(例如银),而具有约98.8%的高 反射率,但是银容易于空气中发生硫化反应,而使其反射率下降,故 通常会于反射片表面覆盖保护层, 一般为PET、 PMMA、 Si02等材质; 然而,由该导光板进入反射片的光线,会先经过该保护层,而该保护 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同样会使反射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良习 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 点,且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 生反射率损失等缺点的导光板改良。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改良的解决手段,该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 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 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 对的出光面;其中,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 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损失的缺点,且 可改良习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 高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当组装于背光模块 时,只需要一次组装程序,降低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及加工工时。2、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仅需一次裁切即可 成型,不仅节省裁切的成本及加工工时,亦不会造成翘曲所产生的缺 点。
3、 导光板即使底面形成有复数网点,该反射层仍可一体直接覆
盖于该网点上,令导光板与反射层间并无任何间隙,故光线由导光板 进入反射层时,不会有介质的存在而产生折射,以确保光线的反射率。
4、 该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亦即该反射层与导光板接触一 面并不会与空气接触,故不会产生硫化反应,仅需要于反射层底面设 置保护层,但该保护层不会影响光线的折射率,以维持该反射层所具 有约98.8%的高反射率。
5、 该导光板除了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外,其出光面亦可一体制成 有复数扩散微结构,不仅具有导光板原有的导光的作用,更具有反射 及将光线扩散的作用,而形成多功能的导光板改良,应用于背光模块 中时,该多功能的导光板可取代原有导光板、反射片以及扩散片的结 构,不仅可使背光^f莫块制造成本降低,更可使整体背光模块的厚度大 为降低,当使用于可携式小尺寸电子装置(例如手持电话、PDA等) 时,可达到轻、薄、短、小的需求。
图1为习用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习用导光板与反射片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图号说明
背光模块l 框架ll 反射片12 导光板13光学膜片14 导光板2 底面22 反射层24
金属框架15 入光面21
出光面23
网点25
保护层26
扩散微结构27
光源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 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改良,主要针对侧光式背光模块架构中导光板 加以改良,其导光板2结构如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其导光板2至 少包括有一入光面21、 一与该入光面21相交的底面22,以及一与该底 面22相对的出光面23 ,而复数光源3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21的 一侧, 其光源3可以为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或线光源(例如灯管),使光线 得以自该入光面21射入,再由导光板2正面的出光面23射出,以达到 光源显示的效果。
本案的重点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22—体镀设有反射层24,其可 藉由蒸镀或溅镀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底面22,而该反射层24可以为银、 铝的高反射金属材质或二氧化钛等具有高反射的材质,使光线自该入 光面21射入时,部分光线会由底面22射出,此时由该反射层24将该光 线反射至出光面23,以增加光线使用效率。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导光板的底面22形成 有复数网点25,各网点25可以凸出(或者亦可凹入)该底面22,而该反 射层24则覆盖于网点25上,由各网点25可增加光线扩散的效果,以达 到均光的作用,且该网点可靠近光源处密度较低,而远离光源处则密 度较高。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反射层24下方进一步形成有保护层26,该保护层26可以为PET、 PMMA、 Si02等材质,以 防止该反射层24于空气中发生硫化反应、受潮或黄化,且该保护层亦 可增加该反射层的耐候性。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导光板的出光面23进 一步形成有复数扩散微结构27,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扩散微结构 27可以凸出该出光面23的半球型结构体;当然该扩"fU效结构亦可以为 其它不同几何形状,例如六角型,或者如图7所示的第五实施例,该
微结构27可将射出出光面23的光线进行扩散作用,以达到整体均光的 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习有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当组装于背光模块 时,只需要一次组装程序,降低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及加工工时。
2、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仅需一次裁切即可 成型,不仅节省裁切的成本及加工工时,亦不会造成翘曲所产生的缺 点。
3、 导光板即使底面形成有复数网点,该反射层仍可一体直接覆 盖于该网点上,令导光板与反射层间并无任何间隙,故光线由导光板 进入反射层时,不会有介质的存在而产生折射,以确保光线的反射率。
4、 该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亦即该反射层与导光板接触一 面并不会与空气接触,故不会产生硫化反应,仅需要于反射层底面设 置保护层,但该保护层不会影响光线的折射率,以维持该反射层所具 有约98.8%的高反射率。
5、 该导光板除了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外,其出光面亦可一体制成 有复数扩散微结构,不仅具有导光板原有的导光的作用,更具有反射 及将光线扩散的作用,而形成多功能的导光板改良,应用于背光模块 中时,该多功能的导光板可取代原有导光板、反射片以及扩散片的结 构,不仅可使背光模块制造成本降低,更可使整体背光模块的厚度大 为降低,当使用于可携式小尺寸电子装置(例如手持电话、PDA等)时,可达到轻、薄、短、小的需求。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较佳可行的导光板改良,爰依法提 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 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 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 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改良,其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形成有 复数网点,而该反射层则直接覆盖于网点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网点可凸出 或凹入该底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下方 进一步形成有保护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为 PET、 PMMA、 Si02材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为银、 铝的高反射金属材质,或二氧化钛的高反射材质。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出 光面进一 步形成有复数扩散微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微结构 凸出或凹入该出光面。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微结构 为不同几何形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微结 构为半球型、六角型或金字塔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导光板改良,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其中,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损失的缺点,且可改良习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
文档编号G02B6/00GK201281770SQ20082014021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5日
发明者柯建信 申请人:柯涵钰
导光板改良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立方体感应变色led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LED感应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立方体感应变色LED灯。背景技术:在幼儿教育或特殊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于立体物品的位置感等的多感观训练是一个常见的项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眼镜的附加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眼镜,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眼镜的附加镜。背景技术: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双层眼镜包括底镜和附加镜,二者有的通过磁铁相连,在底镜和附加镜的对应位置必须安装磁铁。也有在底镜的两侧有螺
专利名称:采用多层光波导的基于阵列波导干涉器的光无源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多层光波导的基于阵列波导干涉器的光无源器件,属于集成光学领域,特别适用于做光通讯网络器件。背景技术:阵列波导干涉器(Arrayed waveg
专利名称:能够提供带单元中稳定带移动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涉及成像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提供带单元中稳定带移动的成像装置。背景技术: 已了解到相关技术的具有可拆卸带单元的成像装置要在转印纸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如,单色图像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的触控、显示整合驱动芯片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整合驱动芯片,特别是一种液晶面板的触控、显示整合驱动芯片。背景技术: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
专利名称:一种三单元结构8字型光缆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三单元结构8字型光缆。 背景技术:现有的光纤到户光缆存在多种不同结构,其中8字型光缆由于有吊件加强元件承 力,可以直接用于小跨距自承式架空,便于引入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