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关于具备照明装置 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下称LCD),具备既薄型且消耗功率低 的特征,目前被广泛用作计算机的监视器、或移动电话等便携式通信 设备的监视器。LCD中有透过型LCD、反射型LCD及半透过型LCD。 透过型LCD,使用透明电极作为施加电压至液晶用的像素电极,在LCD 后方配置背光源,通过控制该背光源的透过光量即使周围黑暗也可进 行明亮的显示。但是在如白天的室外那样外光很强的环境下,有无法 确保足够对比度的特性。 反射型LCD,利用太阳光或室内灯等的外光作为光 源,并将入射至LCD的这些外光,通过由形成在观察面侧基板上的反 射层所构成的反射像素电极来反射。接着,将入射至液晶,并通过对 每一像素控制在反射像素电极反射的光从LCD面板射出的光量以进行 显示。该反射型LCD,由于利用外光作为光源,所以存在在没有外光 的环境下无法进行显示的问题。 半透过型LCD,兼具透过功能与反射功能两种功能, 即可对应周围明亮的环境也可对应周围黑暗的环境。然而,该半透过 型LCD,由于在一个像素内具有透过区域与反射区域,所以存在每一 像素的显示效率差的问题。因此,提出通过于反射型LCD设置前光而于较灰暗 的环境下也可以进行显示的方法。图13是显示已知例的具备前光及反 射型LCD的显示装置的附图。与反射型LCD 100的显示面相对向设置 有透明压克力板(7夕U/P板)110。在与该透明压克力板110的与反 射型相对向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若干个倒三角形状的沟111。此外,在透明压克力板110的侧面设置有光源112。从光源112导入至透 明压克力板110中的光线,在倒三角形状的沟111的倾斜面被折射至
反射型LCD 100的方向,而射入于反射型LCD 100的显示面。
与本申请案相关联的技术文献,例如有下列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3-255375号公报 然而,从光源112导入至透明压克力板110中的光线, 在透明压克力板110上所设置的倒三角形状的沟111的倾斜面上被折 射至反射型LCD 100的方向,并且多少会折射至与该方向相反方向的 观察者113所处的方向,因此该光线会从透明压克力板110泄漏出而 进入观察者113的眼睛,因而导致LCD的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 置,其具备照明装置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并具有以下特征。艮口, 照明装置具备第1基板、及配置于该第1基板上的发光组件,且使发 光组件的一个面,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相对向配置;反射 型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偏光层;共享电极;与共享电极相对向配置的 反射电极;分别配置于共享电极上及反射电极上的一对配向膜;由共 享电极及反射电极所包夹的液晶层;及配置有反射电极的第2基板。 在此,偏光层为将金属层图案化而成的绕射光栅。或者,偏光层通过 包含双色性染料分子的溶液的涂布及固化,而以规则性配列有该双色 性染料分子的方式组成。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明亮的环境下以及 灰暗的环境下均可以提高对比度。此外,可以提升照明装置所发出的 光线的利用效率。此外,可以尽量薄化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
图1是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 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有机层的概念图。 图4是将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加以部分放大显示 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偏光层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及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9(A)及(B)是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 平面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局部放大显示的剖面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局部放大显示的剖 面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局部放大显示的概 略斜视图。
图13是具备已知例照明装置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O透明基板 11、 27阳极
12、 29 阴极 13、 28有机层
13a发光区域13c 发光区域的中心
13E电子输送层13H 空穴输送层
15、 25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 25D发光组件 30 TFT基板 32层间绝缘膜 34、 38配向膜 36共享电极 37S 开缝部 40光散射层
13L发光层 16遮光层 26段差形成层 31薄膜晶体管 33反射电极 35对向基板 37P突起部 39X/4波长板 41偏光层 45树脂层 52第2透明基板
42液曰
曰曰,
51第1透明基板 53密封材54干燥剂110透明压克力板 112 光源200照明装置 Dl、 D2 距离100、 300 反射型LCD 111 反三角形状的沟 113 观察者CH接触孔Pl、 P2 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A0010]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显 示装置。图1是显示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实施例的具备照明装置及反 射型LCD(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图1中,仅显示所 有构成组件中的一部分。此外,图2是显示沿着图1中的X—X线的 剖面图。此外,图3是显示构成后述有机层13的各层的迭层关系的概 念图。[A0011]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200使该光线的照射面 与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相对向配置。gp,照明装置200成为反射 型LCD 300的前光的光源。[A0012] 首先说明照明装置200的构造。在以玻璃基板等所组 成的透明基板10上,形成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以下称为有机电激 发光组件层15)。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包含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及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透明导电材 料所组成的阳极ll;形成于该阳极11上的有机层13;及形成于有机 层13上且具有一定的间距而图案化为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的阴极[A0013]在此,如图3所示,有机层13由所谓的电子输送层 13E、发光层13L、及空穴输送层13H所组成。此外,阴极12由铝层 (Al层)、或是镁层(Mg层)及银层(Ag层)所组成的迭层体、或是钙层(Ca 层)等所组成。此外,优选的是,阳极11的厚度约为100nm,阴极12 的厚度约为500nm,有机层13的厚度约为100nm。[A0014]在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中,以阳极11及阴极12 所包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 g卩,位于阴极12的正下方的有机层13为发光区域13a,此区域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具有 发光组件的功能。若以平面(平面的)来观看此发光区域13a,则具有 与阴极12相同的预定形状,即具有长条状的形状。此发光区域13a可 以通过对阳极11施加正电位以及对阴极12施加负电位而发出光线(未 产生偏光的光线)。在该区域之外的有机层13并不发光,成为非发光区 域。从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沿着上述长条状的形状的长边方 向而一同射出,主要朝向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射出。[A0015]此外,将图案化为长条状的阴极12加以包覆,而形 成遮光层16。遮光层16也形成为与阴极12相同的预定形状,即图案 化为长条状。遮光层16是用以将发光区域13a往上方放射的光线予以 遮光的,因此必须具有将光线予以反射的光反射层,或是将光线予以 吸收的光吸收层的功能。[A0016] 在遮光层16具有光反射层的功能时,例如以铬(Cr) 或氧化铝(Al203)等所形成。此外,在遮光层16具有光吸收层的功能时, 由于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颜料层、在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 染料的黑色染料层、或是氧化铬层等所形成。此外,遮光层16的厚度 优选的是,约10nm以下。[A0017] 从该照明装置200的发光区域13a朝向下方(与观察者 113为相反侧)的光线,通过透明的阳极11而射入于反射型LCD300。 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朝向上方(观察者113的方向)的光线,通过阴极 12或遮光层16而被反射至下方或是被加以吸收。因此,可以尽量防止 来自于发光区域13a的光线直接进入从上方观看照明装置200的观察 者113的眼睛。[A0018]为了提高该遮光效果,遮光层16的宽度优选的是, 比经图案化所形成的阴极12的宽度更宽。此外,如图4所示,经图案 化的阴极12的边缘与遮光层16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优选的是,等 于有机层13的发光区域13a的厚度与经图案化所形成的阴极12的厚 度的合计L2相等,或是比L2更大,借此更加可以提高遮光效果。[A0019]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构成中,阴极12图案化为具有一 定间距的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而阳极ll并未图案化,但是作为 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使阴极12及阳极11互换。即在图2中,将阳极11配置在阴极12的位置,将阴极12配置在阳极11的位置上。此时, 阳极ll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阴极12则未图案化。g卩,阳极ll的正上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A0020]此外,关于与此不同的其它实施例,阳极11及阴极 12未图案化而形成于整面,并将电子输送层13E、发光层13L、及空 穴输送层13H的3层中的至少一层,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此时, 这3层全部重迭而形成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缺少3层中任一层的区 域成为非发光区域。[A0021]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在后述的反射型 LCD 300产生反射而由观察者113所辨视时,为了不使观察者113的 眼睛有不舒服感,优选的是,经图案化的阴极12(或阳极11、或构成有 机层13的上述3层中任一层)的间距约为lmm以下。[A0022]以下说明阴极12图案化为预定形状,即为长条状的 情况。然而如上所述,在将阴极12以外的层作为发光区域13a,对被 决定的层进行图案化时,与本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构成及动作,并可以 达到同样的效果。[A0023] 接下来说明反射型LCD 300的构造。如图2所示,在 例如以玻璃基板所组成的TFT基板30所区隔的若干个像素区域的每个 中,形成有切换用的薄膜晶体管31(以下略称为TFT)。 TFT31被层间 绝缘膜32所覆盖。此外,在层间绝缘膜32上对应于各个TFT31,而 形成有例如以铝(A1)等将光线加以反射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像素电极, 即反射电极33。反射电极33透过形成于层间绝缘膜32的接触孔CH, 通过未图示的导电性的填充材料等而与所对应的TFT 31的漏极或栅极 相连接。[A0024] 在邻接的反射电极33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区域, 即具有预定宽度的开缝部37S。该开缝部37S具有后述的液晶层42的 配向分割用的配向控制部的功能。此外,并以包覆反射电极33及开缝 部37S的方式,形成有用以使液晶分子相对TFT基板30配向为预定角 度的配向膜34。[A0025] 此外,与形成有反射电极33的TFT基板30相对向, 而形成有例如以ITO所组成的共享电极36。在共享电极36的表面(与TFT基板30相对向的面)上形成有突起部37P,其作为后述的将液晶层 42的液晶分子配向分割为不同的2个预定方向的配向控制部。该突起 部37P以例如光阻材料的图案化等所形成。此外,以包覆共享电极36 及突起部37P的方式形成有配向膜38。[A0026]另一方面,在共享电极36的背面(与观察者113相对 向的面)配置有X74波长板39(4分之1波长板),其作为用以产生光的波 长X的4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相位差板。A/4波长板39进行从直线 偏光往圆偏光的转换,或进行从圆偏光往直线偏光的转换。为了在宽 带的波长光之中也可以进行上述偏光的转换,也可以在波长板39 上,将用以产生光的波长的2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未图示的波长 板(2分之1波长板)加以迭层而配置。在X/4波长板39上,更迭层有例 如由扩散黏接层所组成的光散射层40。光散射层40以使来自照明装置 200的光线均匀地往反射电极33照射的方式进行散射。[A0027] 此外,在光散射层40上迭层有偏光层41。偏光层41 具有预定的偏光轴,可以将对应该偏光轴的直线偏光加以抽出。[A0028] 在此参照附图来说明偏光层41。图5是显示图2的偏 光层41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偏光层41由具有配置为长条状的若 干个细微的开缝41S的绕射光栅所组成。该绕射光栅优选的是,由铝 (Al)层所组成。此外,关于该形成方法,优选的是,采用于显示装置及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过程中所进行的溅镀等成膜方法。此时,在照明装 置200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阳极11上形成铝层后,通过微影 技术而在该上方形成预定图案的光阻层。之后,以该光阻层为屏蔽而 进行铝层的蚀刻。[A0029]形成在上述铝层上的绕射光栅的开缝41S的宽度,只 要可以在上述偏光轴上实现直线偏光即可,则并无任何限定,例如约 为0.5,至3,。此外,铝层的绕射光栅的厚度,可以形成为比由一 般的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所组成的偏光层更薄。在本 实施例中,只要是比由一般的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所 组成的偏光层更薄的厚度即可,则并无任何限定,绕射光栅的厚度例 如约为lpm。此外,构成偏光层41的绕射光栅,只要可以满足上述条 件,则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金属及成膜方法来形成。[A0030] 此外,在上述TFT基板30及共享电极36之间封入有 液晶层42。液晶层42例如由以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预定 的旋旋光性的方式而配向为螺旋状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 通过TN(Twisted Nematic:扭转数组)模式或MTN(Mixed Twisted Nematic:混合扭转数组)模式加以驱动。[A0031] 该液晶层42只要以适用于采用1片的偏光层41的反 射型液晶LCD,则以是上述以外的液晶层。即,液晶层42也可以由具 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同质配向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 组成,并通过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身寸) 模式加以驱动。[A0032] 或者,液晶层42可以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 具有垂直配向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并通过垂直配向模 式,即VA(Vertical Aligned:垂直配向)模式加以驱动。[A0033] 接下来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结合 关,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200接触反射型LCD300的上方而 配置。若在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300之间存在有玻璃基板及空 气层的话,则从照明装置200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所放射的光线, 在进入于该玻璃层及空气层之际产生反射而返回观测者侧,而可能导 致对比度的降低。此外,尤其是在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之 间存在有玻璃时,会使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所放射的光线的利用效 率降低。[A0034] 因此,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即偏光层41直接 形成于照明装置200的发光面,即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阳极11 上。如此,通过将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予以接合,可以尽 量提升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所放射的光线的利用效率。[A0035]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配置关 系。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的间距 Pl,与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相同。此时,阴极12及遮光层16优选 的是,配置于对反射型LCD300的显示不会产生影响的若干个反射电 极33之间的开缝部37S的正上方。借此具有于反射电极33所反射的 光线的大部分不会被遮光层16所遮蔽,并通过这些遮光层16的间隙而由观察者113所辨视的优点。[A0036] 此外,也可以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 的间距Pl比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更小,并且使间距Pl相对于间距 P2的比值,即Pl/P2成为1/自然数。若间距P1及间距P2相同,则可 能于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时产生干扰条纹或是波纹(Moire),通过设 定此间距Pl及间距P2的比值,可以抑制这些现象。[A0037] 或者是,相反地可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 层16的间距Pl比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更大,并且使间距Pl相对于 间距P2的比值,即P1/P2成为自然数。借此也可以抑制上述干扰条纹 等现象。[A0038] 接着说明上述反射型LCD 300的动作。首先从照明装 置200射入于反射型LCD300的光线,成为对应偏光层41的偏光轴的 直线偏光,并经由光散射层40透射过人/4波长板39而成为圆偏光。该 圆偏光透射过对向基板35及共享电极36而射入于液晶层42。[A0039] 此时,由于往反射电极33及共享电极36的电压施加 的有无,使液晶层42的电场产生变化,因此在每个像素中,液晶层42 的光学相位差会产生变化。此外,射入于液晶层42的圆偏光由于该光 学相位差及在反射电极的反射,而成为具有往左或往右的旋转方向的 圆偏光而射出。该圆偏光再次透射过X/4波长板39,成为对应该旋转 方向的直线偏光而射入于偏光层41。在此,在该偏光轴与偏光层41 的偏光轴为一致时,该直线偏光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白显示,在正 交时,未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黑显示。[A0040] 在此,在上述显示时,可以作为配向控制部所设置的 若干个反射电极33之间的开缝部37S以及共享电极36的突起部37P, 来进行液晶层42的配向分割,因此可以获得较宽广的视角。[A0041]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的照明装置200,可以通过遮光 层16而尽量抑制发光区域13a的光线往观察者113泄漏,因此可以较 已知例更提高反射型LCD300的显示时的度。即,不论在外光较明亮 的环境或是较灰暗的环境,都可以较已知例更为提高显示时的对比度。[A0042]此外,由于在照明装置200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 及反射型LCD 300的液晶层42之间并不存在玻璃基板等,因此可以尽量提升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的利用效率。[A0043] 除了不存在上述玻璃基板等之外,反射型LCD 300 的偏光层41由可以形成为由一般的PVA(PolyvinylAlcohol:聚乙烯醇) 等所组成的偏光层更薄的绕射光栅所构成。因此可以尽量薄化反射型 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A0044] 在上述实施例的反射型LCD 300中,偏光层41由绕 射光栅所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虽然图中未显示,但 偏光层41可通过双色性染料分子所组成,以取代绕射光栅。此时,例 如可以通过印刷等将包含有双色性染料分子的溶液涂布于阳极11上 后,使该溶液固化而规则性排列该双色性染料分子。借此,可以形成 比由一般的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所组成的偏光层更薄 的偏光层。[A0045]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反射型LCD 300中,在共享电 极36设置突起部37P来作为配向控制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是也可以在共享电极36设置开缝部37S来 取代突起部37P。或是也可以省略突起部37P。[A0046] 此外,由反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反射电极33由铝(A1) 层所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由ITO所组成的透 明电极与反射膜的迭层体。[A0047]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有机电激 发光组件层15而作为发光组件的集合,但是也可以形成其它的发光组 件,例如可以形成为由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层所组成的层,来取代有机 电激发光组件层15。[A0048]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包覆阴极 12的遮光层16,但是也可以省略遮光层16。此时,虽然发光区域13a 的光线仅往观察者113侧产生些许泄漏,但是阴极12也可以兼用为遮 光层。第2实施例[B0010]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例。接着参照附图说 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图6是显示第2实施例的具备照明装置及反射型LCD(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显示与沿着图1中的X—X线的剖面图相同的剖面。在图6中,与图2所示的构成组件相同的,附加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B0011] 如图1及图6所示,照明装置200使该光线的照射面 与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相对向配置。g卩,照明装置200成为反射 型LCD 300的前光的光源。[B0012] 首先说明照明装置200的构造。以玻璃基板等所组成 的第1透明基板51及第2透明基板52的间所包夹的方式,形成有机 电激发光组件层15(以下称为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有机电激发光 组件层15包括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及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透明导电材料所组成,且实质形成于第1透明基板51的全面上的阳极11;形成于此阳极11上的有机层13;及形成于有机层13上且具有一定的间距而图案化为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的阴 极12所组成。[B0013] 在此,有机层13由所谓的电子输送层13E、发光层 13L、及空穴输送层13H所组成。此外,阴极12由铝层(A1层)、或是 镁层(Mg层)及银层(Ag层)所组成的迭层体、或是钙层(Ca层)等所组成。 此外,优选的是,阳极11的厚度约为100nm,阴极12的厚度约为500nm, 有机层13的厚度约为100nm。[B0014] 在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中,以阳极11及阴极12 所包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 g卩,位于阴极12的正下 方的有机层13为发光区域13a,该区域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具有 发光组件的功能。若以平面来观看此发光区域13a,则具有与阴极12 相同的预定形状,即具有长条状的形状。该发光区域13a可以通过对 阳极11施加正电位以及对阴极12施加负电位而发出光线(未产生偏光 的光线)。在该区域之外的有机层13并不发光,成为非发光区域。从发 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沿着上述长条状的形状的长边方向而一同射 出,主要朝向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射出。[B0015]此外,将形成为长条状的图案化的阴极12加以包覆, 而形成遮光层16。遮光层16也图案化为与阴极12相同的预定形状, 即图案化为长条状。遮光层16用以将发光区域13a往上方放射的光线加以遮光,因此必须具有将光线加以反射的光反射层,或是将光线加 以吸收的光吸收层的功能。[B0016] 遮光层16在具有光反射层的功能时,例如以铬(Cr) 或氧化铝(Al203)等所形成。此外,遮光层16在具有光吸收层的功能时, 由于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颜料层、在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 染料的黑色染料层、或是氧化铬层等所形成。此外,遮光层16的厚度 优选的是约10nm以下。[B0017] 从该照明装置200的发光区域13a朝向下方(与观察者 113为相反侧)的光线,通过透明的阳极11及第1透明基板51而射入 于反射型LCD 300。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朝向上方(观察者113的方 向)的光线,通过阴极12及遮光层16而被反射至下方或是被加以吸收。 因此可以尽量防止来自发光区域13a的光线直接进入从上方观看照明 装置200的观察者113的眼睛。[B0018] 为了提高此遮光效果,遮光层16的宽度优选的是比 经图案化的阴极12的宽度更宽。此外,如图4所示,经图案化的阴极 12的边缘与遮光层16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优选的是与有机层13的 发光区域13a的厚度与经图案化的阴极12的厚度的合计L2相等,或 是比L2更大,借此更加可以提高遮光效果。[B0019]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构成中,阴极12图案化为具有一 定间距的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而阳极ll并未图案化,但是在其 它实施例,也可以使阴极12及阳极11互换。即在图6中,将阳极ll 配置在阴极12的位置,将阴极12配置在阳极11的位置。此时,阳极 11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阴极12则未图案化。即,阳极ll的正上 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B0020]此外,关于与此不同的其它的实施例,阳极11及阴 极12未图案化而形成于整面,并将电子输送层13E、发光层13L、及 空穴输送层13H的3层中至少一层,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此时, 此3层全部重迭而形成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缺少3层中任一层的区 域成为非发光区域。[B0021]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在后述的反射型 LCD 300产生反射而让观察者113观察时,为了不使观察者113的眼睛有不舒服感,优选的是所形成的阴极12(或是阳极11、或是构成有机层13的上述3层中任一层)的间距约为lmm以下。[B0022]以下说明阴极12形成为预定形状,即为长条状的情 况。然而如上所述,在将阴极12以外的层来作为决定发光区域13a的 层,而形成图案时,与本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构成及动作,并可达到同 样的效果。[B0023] 接着说明反射型LCD 300的构造。如图6所示,在例 如以玻璃基板所组成的TFT基板30被加以区隔的若干个像素区域的每 个上,形成有切换用的薄膜晶体管31(以下略称为TFT)。 TFT31被层 间绝缘膜32所被覆。此外,在层间绝缘膜32上对应于各个TFT 31, 而形成有例如以铝(A1)等将光线加以反射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像素电 极,即反射电极33。反射电极33透过层间绝缘膜32所形成的接触孔 CH,通过未图示的导电性的填充材料等而与所对应的TFT 31的漏极 或栅极相连接。[B0024] 在邻接的反射电极33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区域, 即具有预定宽度的开缝部37S。该开缝部37S具有后述的液晶层42的 配向分割用的配向控制部的功能。此外,并以包覆反射电极33及开缝 部37S的方式,形成有用以使液晶分子对TFT基板30配向为预定角度 的配向膜34。[B0025] 此外,与形成有反射电极33的TFT基板30相对向, 而形成有例如以玻璃基板所组成的对向基板35。在对向基板35的表面 (与TFT基板30对向的面)形成有例如由ITO所组成的共享电极36。在 共享电极36上形成有突起部37P,其作为后述的将液晶层42的液晶分 子配向分割为不同的2个预定方向的配向控制部。该突起部37P以例 如光阻材料的图案化等所形成。此外,以包覆共享电极36及突起部37P 的方式而形成有配向膜38。[B0026]另一方面,在对向基板35的背面(与观察者113相对 向的面)配置有A74波长板39(4分之1波长板),其作为用以产生光的波 长X的4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相位差层。波长板39进行从直线 偏光往圆偏光的转换,或是进行从圆偏光往直线偏光的转换。为了在 广波段的波长光中也可以进行上述偏光的转换,也可以于X/4波长板39,将用以产生光的波长的2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未图示的X/2波长板(2分之1波长板)加以迭层而配置。在A/4波长板39上,更依序 迭层有例如由扩散黏接层所组成的光散射层40及偏光层41 。光散射层 40使来自照明装置200的光线均匀地往反射电极33照射的方式进行散 射。此外,偏光层41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具有预定的偏光轴,可 以从所射入的光线中,将对应该偏光轴的直线偏光加以抽出。[B0027] 此外,在FT基板30及对向基板35之间封入有液晶 层42。液晶层42以例如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预定的旋旋 光性的方式配向为螺旋状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通过 TN(Twisted Nematic:扭转数组)模式或MTN(Mixed Twisted Nematic: 混合扭转数组)模式加以驱动。此时,包夹液晶层42的1对配向膜34、 38,使该配向方向互为正交的方式而进行配向处理。[B0028] 该液晶层42只要是可以适用于采用1片偏光层41的 反射型液晶LCD的即可,则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液晶层。即,液晶层42 可以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同质配向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 液晶)所组成,并通过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 折射)模式加以驱动。此时,包夹液晶层42的一对配向膜34、 38,以 使该配向方向互为平行的方式而进行配向处理。[B0029] 或者,液晶层42也可以是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异向 性且具有垂直配向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并通过垂直配向 模式,即VA( Vertical Aligned:垂直配向)模式加以驱动。此时,包夹液 晶层42的一对配向膜34、38,使该液晶分子于初期与配向膜垂直配向, 即成为垂直配向膜。[B0030]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结合关 系,如图1及图6所示,照明装置200优选的是配置在靠近反射型LCD 300上方的位置上。然而,如果在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之 间存在有空气层的话,则从照明装置200的第1透明基板51所放射的 光线,在进入该空气层时产生反射而返回观测者侧,可能导致对比度 的降低。[B0031] 因此,优选的是,可以经由具有与第1透明基板51 相同折射率的树脂层45(例如为UV硬化树脂层或是可见光硬化树脂层),将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300加以接合,借此可以尽量抑制 光的折射。或者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使偏光层41未经由树脂层45 及第2透明基板52而接触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将照明装置200 及反射型LCD 300加以接合。此时不仅可以提升照明装置200所放射 的光线的利用效率,更可以尽量薄化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B0032]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配置关 系。如图1及图6所示,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的间距 Pl与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枏同。此时,阴极12及遮光层16优选的 是,配置于对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不会产生影响的若干个反射电极 33之间的开缝部37S的正上方。借此可以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反射 电极33所反射的光线的大部分不会被遮光层16所遮蔽,并通过这些 遮光层16的间隙而中观察者113所辨视。[B0033] 此外,也可以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 之间距Pl比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更小,并且使间距Pl相对于间距 P2的比值,即P1/P2成为1/自然数。若间距P1及间距P2相同,则可 能在反射型LCD300的显示时产生干扰条纹或是波纹(Moire),通过设 定此间距Pl及间距P2的比值,以抑制这些现象。[B0034] 或者,相反地可以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 层16的间距Pl比反身寸电极33的间距P2更大,并且使间距Pl相对于 间距P2的比值,Pl/P2成为自然数。借此也可以抑制上述干扰条纹等 现象。[B0035]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 除了上述配置关之外,也具有以下所示的配置关系。接着参照附图来 说明该配置关系的详细情形。图7至图9显示从照明装置侧观看本发 明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7、图8、图9各自显示液晶层 42以TN模式加以驱动的情况、以ECB模式加以驱动的情况、以VA 模式加以驱动的情况的平面图。此外,在图7及图8中,为了说明上 的方便,仅显示配向膜34、 38及图案化后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此 外,在图9中,仅显示偏光层41及图案化后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B0036] 如图7所示,在以TN模式加以驱动的液晶层42中, 该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A为,相对于配向膜34的配向方向(虚线箭头)或是配向膜38的配向方向(实线箭头)是往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偏离45。的方向。此外,将决定发光区域13a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 以使该长边方向与上述视角较广的方向A正交的方式配置。通过此配 置关系,可以使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主要沿着反射型LCD 300 的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A而射入,并沿着上述方向A,通过反 射电极33而反射至观察者113侧。[B0037] 此外,如图8所示,在以ECB模式加以驱动的液晶 层42中,该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B为与配向膜34的配向方向(虚 线箭头)或配向膜38的配向方向(实线箭头)正交的方向。此外,将阴极 12及遮光层16以使该长边方向与上述视角较广的方向B正交的方式 配置。换言之,阴极12及遮光层16以使该长边方向与配向膜34、 38 的配向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通过此配置关系,可以使发光区域13a 所发出的光线,主要沿着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 向B而射入,并沿着上述方向B,通过反射电极33而反射至观察者113[B0038] 此外,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以VA模式加以驱 动的液晶层42中,该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存在2个。l个为与 偏光层41的偏光轴正交的方向Cl,另1个为与偏光层41的偏光轴平 行的方向C2。[B0039] 如图9(A)所示,将阴极12及遮光层16以使该长边方 向与上述视角较广的方向Cl正交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将阴极12及 遮光层16以使该长边方向与偏光层41的偏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B0040] 或者,如图9(B)所示,将阴极12及遮光层16以使该 长边方向与另1个视角较广的方向C2正交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将阴 极12及遮光层16以使该长边方向与偏光层41的偏光轴正交的方式配 置。[B0041] 通过这些配置系,可使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 主要沿着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的视角较广的方向Cl或是C2而入 射,并沿着上述方向,通过反射电极33而反射至观察者113侦lJ。[B0042] 接着说明上述反射型LCD 300的动作。首先从照明装 置200射入于反射型LCD 300的光线,成为对应偏光层41的偏光轴的直线偏光,并经由光散射层40透射过X/4波长板39而成为圆偏光。此圆偏光透射过对向基板35及共享电极36而射入于液晶层42。[B0043] 此时,由于往反射电极33及共享电极36的电压施加 的有无,使液晶层42的电场产生变化,因此在每个像素中,液晶层42 的光学相位差会产生变化。此外,射入液晶层42的圆偏光由于该光学 相位差及在反射电极的反射,而成为具有往左或往右的旋转方向的反 射电极而射出。该圆偏光再次透射过A/4波长板39,成为对应该旋转 方向的直线偏光而射入偏光层41。在此,该偏光轴与偏光层41的偏光 轴为一致时,该直线偏光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白显示,在正交时, 未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黑显示。[B0044] 在此,在上述显示时,来自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 的发光区域13a的光线,主要沿着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上的视角 较广的方向而射入。此外,该光线沿着上述视角较广的方向,通过反 射电极33而反射至观察者113侧。因此,在上述任一种模式(TN、ECB、 VA的各种模式)中,可以尽量提高显示时的对比度。此外,在外光下 的显示时可以尽量提高亮度。[B0045] 此外,可以通过作为配向控制部所设置的多数个反射 电极33之间的开缝部37S、以及共享电极36的突起部37P,来进行液 晶层42的配向分割,因此可以获得更宽广的视角。[B0046]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的照明装置200,可通过遮光层 16而尽量地抑制发光区域13a的光线往观察者113泄漏,因此可比已 知例更提高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时的对比度。例如,即使在外光较 灰暗的环境下,即外光较不足的环境下,可比已知例更提高显示时的 对比度。[B0047]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反射型LCD 300中,在共享电 极36设置突起部37P来作为配向控制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是也可以在共享电极36设置开缝部37S来 取代突起部37P。或者也可以省略突起部37P。[B0048] 此外,由反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反射电极33可以由 铝(A1)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由ITO所组成的透 明电极与反射膜的迭层体。[B0049]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有机电激 发光组件层15而作为发光组件的集合,但是也可以形成其它的发光组件,例如可以形成为由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层所组成的层,来取代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B0050]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包覆阴极 12的遮光层16,但是也可以省略遮光层16。此时,虽然发光区域13a 的光线仅往观察者113侧产生些许泄漏,但是阴极12也可以兼用为遮光层。 一第3实施例[C0010]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及第2实施例。接下来参 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具备 照明装置及反射型LCD(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与图6 相同。本实施例可因需要,而在与第2实施例同样的显示装置中加以 实施。[C0011] 如图1及图6所示,配置照明装置200使该光线的照 射面与反射型LCD300的显示面相对向。S口,照明装置200成为反射 型LCD 300的前光的光源。[C0012] 首先说明照明装置200的构造。以被由玻璃基板等所 组成的第1透明基板51及第2透明基板52之间所包夹的方式,形成 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以下称为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有机电激 发光组件层15包含由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及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透明导电材料所组成,且实质形成于第1透明 基板51的整面的阳极11;形成于该阳极11上的有机层13;及形成于 有机层13上且具有一定的间距而图案化为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的[C0013] 在此,有机层13由所谓的电子输送层13E、发光层 13L、及空穴输送层13H所组成。此外,阴极12由铝层(A1层)、或是 镁层(Mg层)及银层(Ag层)所组成的迭层体、或是钙层(Ca层)等所组成。 此夕卜,优选的是,阳极11的厚度约为100nm,阴极12的厚度约为500nm, 有机层13的厚度约为100nm。[C0014]在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中,被阳极11及阴极12所包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即,位于阴极12的正下 方的有机层13为发光区域13a,该区域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具有 发光组件的功能。若以平面来观看此发光区域13a,则具有与阴极12 为相同的预定形状,即具有长条状的形状。该发光区域13a可以通过 对阳极11施加正电位以及对阴极12施加负电位而发出光线(未产生偏 光的光线)。在该区域以外的有机层13并不发光,成为非发光区域。从 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沿着上述长条状的形状的长边方向而一 同射出,主要朝向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射出。[C0015]此外,将图案化为长条状的阴极12加以包覆,而形 成遮光层16。遮光层16图案化为与阴极12相同的预定形状,即图案 化为长条状的形状。遮光层16用以将发光区域13a往上方放射的光线 加以遮光,因此必须具有将光线加以反射的光反射层,或是将光线加 以吸收的光吸收层的功能。[C0016] 遮光层16在具有光反射层的功能时,例如以铬(Cr) 或氧化铝(Al203)等所形成。此外,在遮光层16具有光吸收层的功能时, 由于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颜料层、在光阻材料中包含黑色 染料的黑色染料层、或是氧化铬层等所形成。此外,遮光层16的厚度 优选的是,约10nm以下。[C0017] 从该照明装置200的发光区域13a朝向下方(与观察者 113为相反侧)的光线,通过透明的阳极11及第1透明基板51而射入 反射型LCD300。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朝向上方(观察者113的方向) 的光线,通过阴极12及遮光层16而被反射至下方或是被加以吸收。 因此,可以尽量防止来自发光区域13a的光线,直接进入从上方观看 照明装置200的观察者113的眼睛。[C0018] 为了提高该遮光效果,遮光层16的宽度优选的是比 经图案化的阴极12的宽度更宽。此外,如图4所示,经图案化的阴极 12的边缘与遮光层16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l,优选的是等于有机层13 的发光区域13a的厚度与经图案化的阴极12的厚度的合计L2,或是比 L2更大,借此更可以提高遮光效果。[C0019]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构成中,阴极12图案化为具有一 定间距的预定形状、例如为长条状,而阳极ll并未图案化,但是关于其它实施例,可使阴极12及阳极11互换。即在图6中,将阳极ll配 置在阴极12的位置,将阴极12配置在阳极11的位置。此时,阳极11 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阴极12则未图案化。S卩,阳极11的正上方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C0020]此外,关于与此不同的其它的实施例,阳极11及阴 极12未图案化而形成于整面,并将电子输送层13E、发光层13L、及 空穴输送层13H的3层中的至少一层,图案化为上述预定形状。此时, 此3层全部重迭而形成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缺少3层中任一层的区. 域成为非发光区域。[C0021]此外,从发光区域13a所发出的光线在后述的反射型 LCD 300产生反射而由观察者113辨视时,为了不使观察者113的眼 睛有不舒服感,优选的是经图案化的阴极12(或是阳极11、或是构成有 机层13的上述3层中任一层)的间距约为lmm以下。[A0022]以下说明阴极12图案化为预定形状,即为长条状的 情况。然而如上所述,在将阴极12以外的层来作为决定发光区域13a 的层而图案化时,本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构成及动作,并可以达到同样 的效果。[C0022] 接着说明反射型LCD 300的构造。如图6所示,在例 如以玻璃基板所组成的TFT基板30所区隔的若干个像素区域的每个 上,形成有切换用的薄膜晶体管31(以下略称为TFT)。 TFT31被层间 绝缘膜32所被覆。此外,在层间绝缘膜32上对应于各个TFT31,而 形成有例如以铝(A1)等将光线加以反射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像素电极, 即反射电极33。反射电极33透过形成在层间绝缘膜32的接触孔CH, 通过图中未显示的导电性的填充材料等而与所对应的TFT31的漏极或 栅极相连接。[C0023] 在邻接的反射电极33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区域, 即具有预定宽度的开缝部37S。该开缝部37S具有后述的液晶层42的 配向分割用的配向控制部的功能。此外,并以包覆反射电极33及开缝 部37S的方式,形成有用以使液晶分子对TFT基板30配向为预定角度 的配向膜34。[C0024]此外,与形成有反射电极33的TFT基板30相对向,而形成有例如以玻璃基板所组成的对向基板35。在对向基板35的表面(与TFT基板30对向的面)形成有例如由ITO所组成的共享电极36。在 共享电极36上形成有突起部37P,其作为后述的将液晶层42的液晶分 子配向分割为不同的2个预定方向的配向控制部。该突起部37P例如 以光阻材料的图案化等所形成。此外,以包覆共享电极36及突起部37P 的方式形成有配向膜38。[C0025] 另一方面,在对向基板35的背面(与观察者113对向 的面),配置有用以产生光的波长X的4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波 长板39(4分之1波长板)。A/4波长板39进行从直线偏光往圆偏光的转 换,或是进行从圆偏光往直线偏光的转换。为了在宽带的波长光中也 可以进行上述偏光的转换,也可以在X/4波长板39上,将用以产生光 的波长的2分之1的光学相位差的、图中未显示的X72波长板(2分的1 波长板)加以迭层而配置。在X/4波长板39上,更依序迭层有例如由扩 散黏接层所组成的光散射层40及偏光层41。光散射层40使来自照明 装置200的光线散射,而均匀地往反射电极33照射。此外,偏光层41 与上述第l实施例相同。[C0026]此外,在TFT基板30及对向基板35之间封入有液晶 层42。液晶层42例如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预定的旋旋 光性的方式配向为螺旋状的液晶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通过 TN(Twisted Nematic:扭转数组)模式或MTN(Mixed Twisted Nematic: 混合扭转数组)模式加以驱动。[C0027] 或者,液晶层42可以由上述以外的模式而加以驱动。 例如液晶层42可以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垂直配向的液晶 分子(例如数组液晶)所组成,并通过垂直配向模式,S卩VA(Vertical Aligned:垂直配向)模式加以驱动。[C0028]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结合关 系,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200优选的是以靠近于反射型LCD300 的上方而配置。然而,如果在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之间存 在有空气层的话,则从照明装置200的第1透明基板51所放射的光线, 在进入于该空气层之际产生反射而返回观测者侧,而可能导致对比度 的降低。[C0029]因此,优选的是,可以经由具有与第1透明基板51相同折射率的树脂层45(例如为UV硬化树脂层或是可见光硬化树脂 层),将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300加以接合,借此可以尽量抑制 光的折射。或者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使偏光层41未经由树脂层45 及第2透明基板52而接触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方式,将照明装 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加以接合。此时不仅可提升照明装置200所 放射的光线的利用效率,更可以尽量薄化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C0030] 接着说明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配置关 系。如图1及图6所示,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的间距 Pl与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相同。此时,阴极12及遮光层16优选的 是,配置于对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不会产生影响的若干个反射电极 33之间的开缝部37S的正上方。借此可以具有如下优点,即反射电极 33所反射的光线的大部分不会被遮光层16所遮蔽,并通过这些遮光层 16的间隙而由观察者113辨视。[C0031] 此外,也可以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16 的间距P1比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更小,并且使间距P1的对间距P2 的比值,即P1/P2成为1/自然数。如果间距P1及间距P2相同,则可 能在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时产生干扰条纹或是波纹(Moire),通过设 定此间距Pl及间距P2的比值,可以抑制这些现象。[C0032] 或者,相反地可使照明装置200的阴极12及遮光层 16的间距Pl比反射电极33的间距P2更大,并且使间距Pl的对间距 P2的比值,即P1/P2成为自然数。借此也可以抑制上述干扰条纹等的 现象。[C003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 除了上述配置关系外,具有以下所示的配置关系。接着参照附图来说 明该配置关系的详细情形。图IO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局部放 大显示的剖面图。在图10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仅显示照明装置200 的遮光层16、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构成组件、液晶层42、反射 型LCD 300的反射电极33、及TFT基板30,其它构成组件的附图加 以省略。[C0034]首先如图IO所示,在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中,将邻接的发光区域13a的中心13c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l,将发光区域13a 的中心13c与该垂直线方向的反射电极33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 D2。此外,在将邻接的发光区域13a的中心13c之间加以连结的线的 垂直2等分线上,该垂直2等分线与射入反射电极33的表面的来自发 光区域13a的中心13c的光线所形成的角度为e,且该角度6以距离 Dl及距离D2为变量的反正切函数、艮卩arctan(Dl、 D2)时,上述角度9 由下列式子所决定。[C0035]数学式l
— e=arctan(D]/(2xD2》[C0036]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角度e设定为不会导致反射型LCD 300的视角依存性产生恶化的预定角度,而作为照明装置200及反射型LCD 300的配置关系。g口,以可以获得如此的预定角度e的距离Dl及距离D2,而配置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发光区域13a的中 心13c以及反射电极33。[C0037] 在此,例如在液晶层42以TN模式加以驱动时,上 述预定角度0为大于0度且在20度以下。此外,例如在液晶层42以 垂直配向模式加以驱动时,上述预定角度e为大于0度且在50度以下。[C0038] 关于实现上述角度e的方法,例如以能获得满足数学式1的距离D1的方式,进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阴极12(或是决 定发光区域13a的层)的图案化。此外,以获得纯满足数学式1的距离 D2的方式,将有机层13及反射电极33之间所存在的若干层中的至少 一层的厚度加以调整。[C0039] 接着说明上述反射型LCD 300的动作。首先从照明装 置200射入反射型LCD 300的光线,成为对应偏光层41的偏光轴的直 线偏光,并经由光散射层40透射过X/4波长板39而成为圆偏光。该圆 偏光透射过对向基板35及共享电极36而射入液晶层42。[C0040] 此时,由于往反射电极33及共享电极36的电压施加 的有无,使液晶层42的电场产生变化,因此在每个像素中,液晶层42 的光学相位差会产生变化。此外,射入液晶层42的圆偏光由于该光学 相位差及于反射电极的反射,而成为具有往左或往右的旋转方向的反 射电极而射出。该圆偏光再次透射过X/4波长板39,而成为对应该旋转方向的直线偏光而射入于偏光层41。在此,在该偏光轴与偏光层41 的偏光轴为一致时,该直线偏光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白显示,在正 交时,未透射过偏光层41而成为黑显示。[C0041] 在此,于上述显示时,来自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 的发光区域13a的中心13c的光线,主要以数学式1所赋予的角度e 而射入反射电极33。因此可尽量抑制起因于发光区域13a射入至反射 电极33的光线的角度所导致的对比等的光学特性的恶化,即可尽量抑 制视角依存性的恶化。[C0042]此外,可以通过作为配向控制部所设置的若干个反射 电极33之间的开缝部37S以及共享电极36的突起部37P,来进行液晶 层42的配向分割,因此可以尽量抑制上述的视角依存性的恶化。[C0043]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的照明装置200,可通过遮光层 16而尽量抑制发光区域13a的光线往观察者113泄漏,因此可比已知 例更提高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时的对比度。例如,即使在外光较灰 暗的环境下,即外光较不足的环境下,可比已知例更提高显示时的对 比度。[C0044]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反射型LCD 300中,在共享电 极36设置突起部37P来作为配向控制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是也可以在共享电极36设置开缝部37S来 取代突起部37P。或者也可以省略突起部37P。[C0045] 此外,由反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反射电极33由铝(A1) 所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ITO所组成的透明电 极与反射膜的迭层体。[C0046]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有机电 激发光组件层15而作为发光组件的集合,但是也可以形成其它的发光 组件,例如可以形成为由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层所组成的层,来取代有 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C0047]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形成有包覆阴极 12的遮光层16,但是也可以省略遮光层16。此时,虽然发光区域13a 的光线仅仅往观察者113侧产生些许泄漏,但是阴极12也可兼用为遮 光层。[D0021]第2及第3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并不限 定于图6所示的。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改变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的 构成的例子。图11显示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25,将与图2相同的剖面 局部扩大而显示的剖面图。此外,图12显示将构成该有机电激发光组 件层25的若干个发光组件25D局部放大显示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1 及图12中,仅显示若干个发光组件25D中的一个。如图11所示,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25由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等发 光组件25D所组成。在发光组件25D的形成区域中,在第1透明基板 51上形成有段差形成层26。该段差形成层26由感旋光性(感光性) 的压克力树脂等透明树脂所组成。于段差形成层26上形成有由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及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 等透明导电材料所组成的阳极27。[D0022] [D0024]此外,以包覆阳极27、段差形成层26及阳极 27的侧面的方式,形成具有拱形状的表面的有机层28。有机层28由 从阳极27侧所依序形成的空穴输送层13H、发光层13L、电子输送层 13E所组成。在此,由于有机层28形成为上述拱形状,因此只需例如 使空穴输送层13H形成为比发光层13L及电子输送层13E更厚即可。 此外,以包覆有机层28的方式形成由铝或是铬所组成的阴极29。[D0025] [D0026]该发光组件25D经由UV硬化树脂等的密封 材53,而被封入于第1透明基板51及第2透明基板52之间的空间CAV 内。此外,在密封材53的空间CAV侧配置有干燥剂54。或者是也可 以在密封材53中混入干燥剂粒子。此外,优选的是在该空间CAV内 封入有干燥的氮气。通过此构成,可抑制有机层28因水分而产生劣化。 或者,虽然图中未显示,但可以将树脂填入空间CAV内。此时, 可以使所填入的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玻璃的折射率,而抑制第1透明基 板51或是第2透明基板52与树脂的界面发生的反射。例如,在空间 CAV内可以将包含干燥剂的压克力树脂等填入发光组件25D的周边。[D0027] 此外,如图12所示,发光组件25D形成为例如半圆 筒形状,此时,优选的是,阴极29的两端具有直接形成于第1透明基 板51的部分。借此,可通过朋极29而确实将有机层28加以包覆,而 确实的防止水分侵入于有机层28。[D0030] [D0031]在上述发光组件25D中,由于段差形成层26 及阳极27为透明,因此从阳极27上的有机层28朝向下方的光线,朝 向反射型LCD300。另一方面,从有机层28所发出的朝向其它方向的 光线,由于阴极29具有反射膜的功能,因此往反射型LCD300的方向 聚光而反射。即,来自发光组件25D的光线以朝向反射型LCD300的 垂直方向或是大略垂直方向的方向而控制该指向性。借此,由于斜向 射入于反射型LCD 300的显示面的光线会减少,因此对显示面所斜向 射出的光线也会减少。因此可提升显示对比度而达到显示画质的提升。[E0034] [E0035]此外,在上述第1至第3实施例中,有机层 13、 28可以采用与该发光层13L的掺杂剂不同的化学物质等,借此可 以发出不同色彩的光线。在此,使例如有机层28发出R(红色)、G(绿 色)、及B(蓝色)中任一种色彩,且使上述3色的有机层13、 28的组合 的整体为发出白色的光的方式进行调整。但是上述R、 G、 B的各色波 长不须严密的规定,只需以预定波长为基准而控制在某程度的范围内 即可。g卩,R、 G、 B的波长也可以与一般所使用的R、 G、 B的各色波 长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照明装置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照明装置具备透明基板、及在该透明基板上配置成长条状的发光组件,且使上述发光组件的一方的面与上述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相对向配置;上述发光元件以使发光组件的长边方向与上述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成正交的方式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液晶层,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配向为螺旋状的液晶分子 所组成,通过扭转数组模式加以驱动;以及一对配向膜,包夹上述液 晶层,且具有在水平方向彼此正交的配向方向;上述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为相对于上述配向方向是往上述 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偏离45°的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液晶层,由正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同质配向的液晶分子所组 成,并通过电控双折射模式加以驱动;以及一对配向膜,包夹上述液 晶层,且具有在水平方向彼此平行的配向方向;上述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是相对于上述配向方向为正交的 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液晶层,由负的介电常数异向性且具有垂直配向的液晶分子所组 成,并通过垂直配向模式加以驱动;以及偏光层,配置在上述液晶层 上,且抽出预定的偏光轴的直线偏光;上述显示面上的视角较广的方向是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偏光轴的正 交方向或平行方向的任一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发光组件由具备阳极及阴极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中至少一方图案化形成为长条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阴极图案化形成为长条状,该阴极配置在上述阳极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之间具备电子输送层、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上述电子输送层、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中 至少一层图案化形成为长条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 以覆盖上述发光组件的另一方的面的方式配置有遮光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作为前光的照明装置及反射型LCD的显示装置,其可达到高对比度。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与反射型LCD 300的反射电极(33)的表面相对向,而配置有照明装置(200)。在照明装置(200)形成有由阳极(11)、长条状的阴极(12)及有机层(13)所组成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层(15)。对应在阴极(12)的有机层(13)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13a)。此外,将阴极(12)加以包覆而形成遮光层(16)。再者,在反射型LCD 300配置有,由铝层所组成且通过图案化而形成为若干个细微的开缝(37S)的绕射光栅,以作为尽可能形成薄化的偏光层(41)。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329475SQ20081013187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小间德夫 申请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包括成螺旋布置的手性向列型液晶材料的液晶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除其它外通常涉及用于控制偏振光传输的液晶装置、具有若干液晶装置的显示设备、包括液晶装置的光波导器件、包括液晶装置的可变光衰减器(VOA)、包括液晶装置的光开关或
专利名称:彩色扩印机全自动校色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彩色扩印机全自动校色装置,属于电子技术中的自动控制装置。从照相后的胶片到彩色照片的整个处理设备,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爆光部分,称之为扩印机,另一为冲制部分,称为冲洗机,扩印机主要为爆光
专利名称:复印机墨粉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印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印机墨粉筒。背景技术:在办公室里的文字处理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文档复制,然后,复制文档就会使用到复印机,文档复制质量的优劣在一定意义上,复印机墨粉筒具有相当
专利名称:温度控制型低功耗10G 80km SFP+光模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速同步光传输网络的长距离传输小封装可热插拔光收发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型低功耗IOG 80km SFP+光模块。背景技术:光收发模块作为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黄光芯片的白光led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黄光芯片的白光LED灯。背景技术:传统的LED灯珠或LED芯片一般只能发出一种光,如常见的白光、红光或黄光LED灯。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
专利名称:一种带usb接口的电视卡拉ok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带USB接口的电视卡拉0K装置技术领域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家庭的卡拉OK演唱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 USB接口的电视卡拉OK装置。背景技术:目前的卡拉OK装置,通常是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