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的触点式电子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主要由上触点、下触点、线圈、振膜等构成,喇叭工作时上、下触点之间高速通断。由于喇叭工作电流大,以及上、下触点在断开瞬间产生较强的电弧,容易导致烧蚀上、下触点的表面,从而缩短了喇叭的有效工作寿命(其优良鸣叫次数不足3万次)。另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137389Y(授权公告日1993年6月30日,专利号92219383.5)公开了一种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设有电感线圈、静触点(即上触点)、动触点(即下触点)、振动膜,其特征在于动触点、静触点以及电感线圈一端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相连。此喇叭的动触点和静触点采用普通铜质材料,其利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使动触点、静触点控制小电流,发射极控制大电流(电感线圈工作电流)的工作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触点间的电弧现象。但是对于触点间的电弧现象尚未彻底消除,而且对于三极管的保护显得不够,三极管很容易被击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流经喇叭上、下触点的电流微小、能彻底消除上、下触点间的电弧的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包括上触点、下触点、线圈,所述的上触点一端与喇叭的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线圈连接;所述的下触点与电阻R1连接,电阻R1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2、功率管Q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的集电极连接,在功率管Q与电阻R2之间再并联稳压二极管D2,功率管Q的集电极又与防反接二极管D1连接,防反接二极管D1与喇叭的电源负极连接,功率管Q的发射极与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采用本发明结构后,当上、下触点闭合时,喇叭电源的电流经电阻R1、R2二级分流后已变得很微小,同时在稳压二极管D2和防反接二极管D1的保护下,功率管Q就很难被击穿。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下触点间的电流很微弱,能彻底消除上、下触点间的电弧,能确保上、下触点在冷状态下工作而不被烧蚀,达到喇叭音质纯正、电子信号频率与机械振荡频率始终一致的效果,喇叭的优良鸣叫次数高达15-20万次,延长了喇叭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的实施例示意图(喇叭底座及装其内部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触点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可知,本发明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包括上触点1、下触点2、线圈3、上触点架4、下触点架5、喇叭底座6,所述的上触点1一端与喇叭的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线圈3连接;所述的下触点2与电阻R1连接,电阻R1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2、功率管Q的基极A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的集电极B连接,在功率管Q与电阻R2之间再并联稳压二极管D2,功率管Q的集电极B又与防反接二极管D1连接,防反接二极管D1与喇叭的电源负极连接,功率管Q的发射极C与线圈3的另一端连接。其中上触点1、下触点2、上触点架4、下触点架5等零件构成触点架总成(见图3);电阻R1、电阻R2、稳压二极管D2、防反接二极管D1等元件构成开关电路板7(见图1)。由于本发明工作时上、下触点间没有产生电弧,使用寿命长,故所述的上、下触点可以采用导电性能好、不易氧化的银质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喇叭鸣叫时,喇叭电源正极的电流一端由上触点直接流向线圈;另一端由下触点(注喇叭停止鸣叫时,上、下触点始终处于闭合状态)流向开关电路板正极,经功率管基极、集电极,再由功率管放大后经发射极流向线圈的另一端。此时,在线圈磁力线作用下,位于线圈中间靠下端的静铁芯(与喇叭底座铆接)产生较强吸力,吸动与其间隔的动铁芯(与振荡膜片铆接)下行,当动铁芯下行到一定幅度时,动铁芯中间的凸出部位将下触点压下使其与上触点断开。如此,通往开关电路板的正极电源即被切断,线圈磁力线迅即消失,振荡膜片及动铁芯弹回原位置,上、下触点又呈闭合状态。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次数就是电子喇叭所产生的振荡频率。当上、下触点闭合时,喇叭电源正极的电流由上触点、下触点经电阻R1、R2二级分流后已变得很微小,通过上、下触点间的电流实质上只是开关电路板所需的频率信号。同时在稳压二极管D2和防反接二极管D1的保护下,功率管Q就很难被击穿。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包括上触点(1)、下触点(2)、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触点(1)一端与喇叭的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线圈(3)连接;所述的下触点(2)与电阻R1连接,电阻R1分两路分别与电阻R2、功率管Q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的集电极连接,在功率管Q与电阻R2之间再并联稳压二极管D2,功率管Q的集电极又与防反接二极管D1连接,防反接二极管D1与喇叭的电源负极连接,功率管Q的发射极与线圈(3)的另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触点(1)、下触点(2)采用银质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触点式电子喇叭,包括上触点1、下触点2、线圈3,所述的上触点1一端与喇叭的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线圈3连接;所述的下触点2与电阻R
文档编号G10K9/00GK1624761SQ20041009323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伟东 申请人:王伟东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自动调光眼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光眼镜。技术背景现有的眼镜镜片的透明度和颜色深浅是固定的,它不能随着外界光线强 弱的变化而改变自身颜色的深浅,外界的光线强的时候,通过镜片进入人眼 睛的光线会随之增强,外界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90)

    专利名称: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成型的背光模组。背景技术:随着液晶显示装置行业发展趋势,应用越来越普及,同时液晶显示装置也越来越追求大屏幕化、窄边框、薄型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位要求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64)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二维准直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二维准直背光模组。背景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液晶显示器因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色彩鲜艳等优点被广泛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81)

    专利名称:数字取像装置的脸部自动对焦方法技术领域:一种脸部自动对焦的技术,特别有关于根据脸部位置大小、方位与至少涵盖身体部份的影像区域,用以进行数字取像装置的脸部自动对焦及其方法。背景技术:随着数字相机的发展,使得摄影不再是昂贵的消费。使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07)

    专利名称:吉他装饰保护面板组合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奏用吉他,尤指一种用于起装饰作用并可以在磨损后方便更换的吉他装饰保护面板组合。背景技术:对于吉他来说,人们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会在吉他桶的弹奏去拨动,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弹奏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19)

    专利名称:多声道音频扩展支持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多声道音频编码以及多声道音频编码中的多声道音频扩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持多声道音频编码系统编码端的多声道音频扩展的方法,一种用于支持多声道音频编码系统解码端的多声道音频扩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