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电模块、格栅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电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于回收光能的光电模块。
背景技术:
对于能源需求量在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使用所谓的再生能源成为现今的能源发展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些再生能源是指理论上可以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或是生质能等。其中,关于太阳能的利用更是近几年来关于能源开发的研究上,相当重要且受欢迎的一环。目前,建筑物内的玻璃窗为了抵挡日间太阳强光,多半会装设调整室内采光的设施,例如是窗帘或百叶窗来遮蔽太阳强光,此方式虽可遮蔽太阳强光却也同时浪费了太阳能。由于建筑物本身遮蔽物少,若可以利用照射在建筑物的阳光,则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并节省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模块,其可将光线转换为电能,并将此电能应用于照明或显示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格栅照明装置,其可将外界的光线转换为电能并提供室内照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将光线转换为电能并可显示文字或图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电模块,包括一第一导光板、一光电转换元件、一第二导光板及一发光元件。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入光面与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连接于入光面与第一光扩散面之间。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第一光扩散面传递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出光面与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连接于出光面与第二光扩散面之间。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经由第二侧面进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出光面输出。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光扩散面面向第二光扩散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与第二光扩散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出光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芳。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相隔一距离。[0013]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导光板更包括多个微结构,位于入光面或第一光扩散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微结构包括多个V形槽。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二导光板更包括多个微结构,位于出光面或第二光扩散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微结构包括多个V形槽。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光学膜片,设置于入光面上、出光面上或是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导光板或第二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或平行导光板。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转换元件为太阳能芯片或致冷芯片。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发光元件为冷阴极萤光灯(CCFL)、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点光源,且点光源呈阵列排列。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蓄电装置,电性连接于光电转换元件与发光元件。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图案层,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上,第二光线照射图案层后经第二导光板导出。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光电模块更包括一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光扩散面与第二光扩散面之间。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格栅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平行地排列,各该叶片分别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侧面连接于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之间,该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该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该第一光扩散面传递该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一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该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以及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该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该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该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该出光面输出。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光扩散面。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叶片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格栅照明装置更包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该些叶片以调整该些叶片相对于水平面的一倾斜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格栅照明装置更包括:一感测器,设置于该些入光面或该些出光面其中之一 且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感测器用以感测环境光线,控制模块根据感测器所感测的结果调整该些叶片的倾斜角度。[0030]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单元,呈阵列地排列,用以共同显不一画面,各该显不单兀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侧面连接于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之间,该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该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该第一光扩散面传递该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一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该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以及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该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该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该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该出光面输出,以作为构成该画面的一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光扩散面。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与第二光扩散面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芳。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各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点光源,且该些点光源呈阵列排列或马赛克排列。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其中各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图案层,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上,第二光线照射图案层后经第二导光板导出。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 范例中,每一显示单元对应于画面的一个像素。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范例中,每一显示单元对应于画面的多个像素。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导光板收集第一光线后,通过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能以使配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面旁的发光元件朝第二导光板发出第二光线以转换为面光源射出。上述光电模块可应用于格栅照明装置或是显示装置,不但可回收太阳能以节省电力,亦可达到良好的照明或显示效果。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至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光电模块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2A至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0048]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8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9A至图9C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1O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格栅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OB是图1OA的格栅照明装置的叶片的示意图。图1OC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OD是图1OC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侧视示意图。图1OE是图1OC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一画面的示意图。图1OF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显示一画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1:第一光线L2:第二光线D:距离A:面光源P:像素·100、200、300、400、500、600、700、800、870:光电模块110、310、510、610、710、810、910a、910b:第一导光板112、312、512、612、712、812、912a、912b:入光面114、214、514、614、714、914a、914b:第一光扩散面116、916a、916b:第一侧面120、920a、920b:光电转换元件130、330、430、530、630、730、830、930a、930b:第二导光板132、332、532、632、732、832、932a、932b:出光面134、234、434、534、634、734、934a、934b:第二光扩散面136、936a、936b:第二侧面140,940a,940b:发光元件142、942a、942b:点光源150:蓄电装置260、660、960a、960b:反射片362、862:光学膜片464:图案层566、766:微结构88O:中间层885:壳体900a:格栅照明装置901a:叶片970:控制模块980:感测器900b,900c:显示装置[0087]901b、901c:显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光电模块100包括一第一导光板110、一光电转换元件120、一第二导光板130及一发光兀件140。第一导光板110具有一入光面112、一第一光扩散面114以及一第一侧面116。入光面112与第一光扩散面114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16连接于入光面112与第一光扩散面114之间。如图1A所不,当使用光电模块100来集光时,第一导光板110适于通过入光面112接收一第一光线LI,并且通过第一光扩散面114传递第一光线LI至该第一侧面116。光电转换元件120配置于第一侧面116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线LI并相应输出一电能。光电转换元件120可为太阳能芯片或致冷芯片。第二导光板130具有一出光面132、一第二光扩散面134以及一第二侧面136。出光面132与第二光扩散面134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136连接于出光面132与第二光扩散面13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110与第二导光板130为楔形导光板,但第一导光板110与第二导光板13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第一光扩散面114面向第二光扩散面134设置,且第一导光板110与第二导光板130之间相隔一距离D。发光元件140配置于第二侧面136旁,并且电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120。如图1B所示,当光电模块100用以照明或显示时,发光元件140接收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经由第二侧面136进入第二导光板130,并且被第二光扩散面134转换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132输出。发光元件140可为冷阴极萤光灯(CCFL)、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但发光元件14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图1C是图1A的光电模块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如图1C所示,发光元件140包括多个点光源142,且这些点光源142呈阵列排列。此外,本实施例的光电模块100更包括一蓄电装置150,电性连接于光电转换元件120与发光元件140。光电转换元件120可将第一光线LI转换的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150,待发光元件140需要发电时,电能再由蓄电装置150传送至发光元件140以发出第二光线L2。在本实施例中,蓄电装置150设置于光电转换元件120的一表面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蓄电装置150设置于第一侧面116上,接近于光电转换元件120,但蓄电装置150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本实施例的光电模块100透过第一导光板110收集外界的第一光线LI (例如是太阳光)并转换为电能。举例来说,若将光电模块100设置建筑物上,由于建筑物本身遮蔽物少,则可利用照射在建筑物的阳光,而提高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转换成的电能可储存于蓄电装置150内,待需要使用照明时,提供电能至发光元件140,以提供照明或显示,而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图2A至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2A的光电模块200与图1A的光电模块1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2A的光电模块200更包括一反射片260,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214与第二光扩散面234之间。当第一光线LI或第二光线L2射至第一光扩散面214或 第二光扩散面234时,部份的第一光线LI或第二光线L2会于第一光扩散面214或第二光扩散面234反射,亦有部分的第一光线LI或第二光线L2会穿透第一光扩散面214或第二光扩散面234。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214与第二光扩散面234之间的反射片260可再反射这些穿透的第一光线LI或第二光线L2,而增加第一光线LI与第二光线L2的反射效果,以提高光电模块200的效率。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3的光电模块300与图1A的光电模块1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3的光电模块300更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362。光学膜片362可设置于入光面312上、出光面332上或是第一导光板310与第二导光板3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两光学膜片362分别设置于入光面312上与出光面332上。制造者可视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光学膜片362,举例来说,若是要设置于入光面312上,可选择能够达到聚集光线的效果的光学膜片362,或是,若是要设置于出光面332上,可选择能够达到光线均匀化的效果的光学膜片362等。当然,光学膜片362的位置与种类可视不同需求而异,并不以此为限制。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4的光电模块400与图1A的光电模块1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4的光电模块400更包括一图案层464,设置于第二导光板430的第二光扩散面434上。图案层464上可形成欲展示的文字或图案,第二光线L2照射至位于第二光扩散面434上的图案层464后经第二导光板430导出后,适于发出如图案层464上的图样的面光源A。图5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5的光电模块500与图1A的光电模块1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5的光电模块500的第一导光板510与该第二导光板530为平行导光板,而非图1A的光电模块100中的楔型导光板。并且,第一导光板510及第二导光板530分别更包括多个微结构566,微结构566适于将光线均勻化。这些微结构566可位于第一导光板510的入光面512、第一光扩散面514、第一导光板510内部、第二导光板530的出光面532、第二光扩散面534或第二导光板530内部。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微结构566位于入光面512、第一光扩散面514、出光面532与第二光扩散面534上。此外,本实施例的微结构566包括多个V形槽,且入光面512、第一光扩散面514、出光面532与第`二光扩散面534上的V形槽的延伸方向实质上相互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的种类、所在的位置及分布走向不以此为限制。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6的光电模块600与图5的光电模块5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6的光电模块600的第一光扩散面614面向出光面632设置。本实施例的光电模块600,其第一光线LI射入第一导光板610的光线路径及第二光线LI射入第二导光板630的光线路径与图1的光电模块100相同。但是,在图6的光电模块600中,自出光面632发出的面光源A会再经过第一导光板610的第一光扩散面614后,由第一导光板610的入光面612射出。 此外,光电模块600更包括一反射片660,反射片660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634旁。当第二光线L2射至第二光扩散面634时,部份的第二光线L2会反射,亦有部分的第二光线L2会穿透第二光扩散面634。这些穿透第二光扩散面634的第二光线L2可被设置于第二光扩散面634旁的反射片660反射回第二导光板630,以降低光损失。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扩散面614亦可面向第二光扩散面634,且反射片660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614与第二光扩散面634之间。第一导光板610与第二导光板630配置的相对关系与反射片660设置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图7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7的光电模块700与图5的光电模块500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7A的光电模块700的第一导光板710与第二导光板730相对两侧的微结构766 (本实施例中为V形槽)分别朝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导光板710的入光面712、第一光扩散面714的微结构766的延伸方向实质上相互垂直,且第二导光板730的出光面732与第二光扩散面734的微结构766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亦相互垂直。当然,微结构766的延伸方向可视不同需求而改变,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的种类、所在的位置及分布走向不以此为限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电模块700更包括一中间层780,设置在第一光扩散面714与第二光扩散面734之间,作为支撑或传递或扩散光线用途。图8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图8的光电模块与图7的光电模块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图8的光电模块800更包括一光学膜片862。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862设置于入光面812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视需求选择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光学膜片862设置于入光面812上、出光面832上或是第一导光板810与第二导光板830之间。图9A至图9C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光电模块的示意图。在图9A至图9C中,光电模块870主要是在上述的光电模块(例如是图1A的光电模块100)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中间设置一中间层880,中间层880可为透光材料作为支撑或传递或扩散光线用途,此透光材料可以是实体或空心物体。实体的透光材料可以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玻璃掺杂物(如扩散材料)或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掺杂物(如扩散材料)。空心的透光材料可以是玻璃支架、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支架、金属支架或是其他硬质的支架,主要可以让光束穿越或扩散的功能。图9A的光电模块870可容置于图9B所示的一壳体885内,或是可如图9C所示地将多个光电模块870推迭以形成显示装置。
·[0106]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光电模块皆能透过第一导光板收集第一光线LI并转换为电能。转换成的电能被提供至发光元件发出第二光线L2至第二导光板而转换为面光源,以提供照明或显示,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光电模块可应用于多种商品。图1O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格栅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OB是图1OA的格栅照明装置的叶片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OA与图10B,在本实施例中,格栅照明装置900a以百叶窗为例。本实施例的格栅照明装置900a包括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叶片901a。各叶片901a包括一第一导光板910a、一光电转换兀件920a、一第二导光板930a及一发光兀件940a。在本实施例中,图1OB的叶片901a采用图2A的光电模块200,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导光板910a与第二导光板930a为楔型导光板。第一导光板910a具有一入光面912a、一第一光扩散面914a以及一第一侧面916a。入光面912a与第一光扩散面914a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916a连接于入光面912a与第一光扩散面914a之间。第一导光板910a适于通过入光面912a接收一第一光线LI,并且通过第一光扩散面914a传递第一光线LI至第一侧面916a。光电转换元件920a配置于第一侧面916a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线LI并相应输出一电能。第二导光板930a具有一出光面932a、一第二光扩散面934a以及一第二侧面936a。出光面932a与第二光扩散面934a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936a连接于出光面932a与第二光扩散面934a之间。发光元件940a配置于第二侧面936a旁,并且电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920a,用以接收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经由第二侧面936a进入第二导光板930a,并且被第二光扩散面934a转换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932a输出。本实施例的格栅照明装置900a白天可用以进行室内导光,夜间进行照明。不但能节省大量的照明电力,亦提升了室内光线的均匀度。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940a包括可发出红绿蓝色光线(RGB)的点光源942a,格栅照明装置900a可提供全彩情境照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910a的第一光扩散面914a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930a的第二光扩散面934a。并且叶片901a更包括一反射片960a,设置于第一光扩散面914a与第二光扩散面934a之间,以加强第一光线LI与第二光线L2的反射效果。当然,第一导光板910a与第二导光板930a的配置方式以及反射片960a的位置可视需求调整。请回到图10A,本实施例的格栅照明装置900a更包括一控制模块970a及一感测器980a。控制模块970a连接于这些叶片901a以调整这些叶片901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感测器980a设置于这些入光面912a或这些出光面932a至少其中之一且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970a,感测器980a用以感测环境光线,控制模块970a根据感测器980a所感测的结果调整这些叶片901a的倾斜角度。若感测器980a设置于入光面912a,可感测太阳光的位置而使叶片901a的入光面912a朝向太阳光,以提高第一光线LI的入射量。若感测器980a设置于出光面934a,可透过感测室内光线的亮暗均匀度,而调整叶片901a角度使出光面934a朝向原本较暗的地方,以使室内光线均匀。此外,控制模块970除了接收感测器980a的感测结果而调整叶片901a倾斜角度之外,操作者亦可透过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 WiFi)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等无线远端遥控对控制模块970a进行远端操控,以调整叶片901a的倾斜角度。除了格栅照明装置之外,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光电模块亦可应用于显示装置。图1OC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OD是图1OC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侧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OC与图10D,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900b包括呈阵列地排列的多个显示 单元901b,用以共同显示一画面。各显示单元901b包括一第一导光板910b、一光电转换元件920b、一第二导光板930b及一发光元件940b。第一导光板910b具有一入光面912b、一第一光扩散面914b以及一第一侧面916b。入光面912b与第一光扩散面914b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916b连接于入光面912b与第一光扩散面914b之间。第一导光板910b适于通过入光面912b接收一第一光线LI,并且通过第一光扩散面914b传递第一光线LI至第一侧面916b。光电转换元件920b配置于第一侧面916b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线LI并相应输出一电能。第二导光板930b具有一出光面932b、一第二光扩散面934b以及一第二侧面936b。出光面932b与第二光扩散面934b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936b连接于出光面932b与第二光扩散面934b之间。发光元件940b配置于第二侧面936b旁,并且电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920b,用以接收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经由第二侧面936b进入第二导光板930b,并且被第二光扩散面934b转换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932b输出,以作为构成画面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910b的第一光扩散面914b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930b的出光面932b,也就是说,自出光面穿出的面光源A会再经过第一导光板910b而从入光面912b离开。显示单元901b更包括一图案层964b,显示装置900b所显示的文字或图像可在第二光扩散面934b上设置图案层964b。图案层964b上可形成欲展示的文字或图案,第二光线L2照射图案层964b后经第二导光板934b导出,以使显不装置900b显不出欲展示的文字或图案。或是,发光元件940b可包括多个可发出RGB光线的点光源942b,且这些点光源942b呈阵列排列或马赛克排列,每个显示单元901b得以发出多种颜色的光,通过调整这些点光源942b发出光线的颜色,透过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排列以显示出特定的文字或图像。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901b更包括一反射片960b,设置于图案层964b旁,以加强第二光线L2的反射效果。此类显示装置900b可设置于大楼外墙,白天时,这些第一导光板910b收集外界的第一光线LI以转换为电能储存,夜晚时,可自入光面912b发出面光源A以显示文字或图像。或是,若是将此类显示装置900b设置于室内,通过收集室内的第一光线LI转换为电能后,以带有文字或图案的面光源A当作跑马灯般地输出回室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910b的第一光扩散面914b亦可面向对应的第二导光板930b的第二光扩散面934b。并且,亦可设置反射片960b于第一光扩散面914b与第二光扩散面934b之间,以加强第一光线LI及第二光线L2的反射效果。若是将入光面912b朝向于室外,出光面932b朝向室内,贝U可利用室外的第一光线LI转换成电能后,以带有文字或图案的面光源A输出至室内。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当作显示装置900b(例如是跑马灯)的电力来源。当然,上述的光电装置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与产品,在此仅以格栅照明装置与显示装置为例,并不以此为限制。图1OE是图1OC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一画面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0E,显示装置900b的每一显示单元901b对应于画面的一个像素,透过这些像素可组成所要显示的文字或图案。当然,每一显示单元901b对应于画面的像素数量不以此为限。图1OF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显示一画面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F,在图1OF的显示装置900c中,每一显示单元901c对应于该画面的三个像素,这三个像素可发出例如是红、绿、蓝等颜色,以使显示装置900c可显示出更细致多彩的画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导光板收集第一光线后,通过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能以使配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面旁的发光元件朝第二导光板发出第二光线,以转换为面光源射出。上述光电模块可应用于格栅照明装置的叶片或是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不但可回收太阳能以节省电力,亦可达到良好的照明或显示效果。格栅照明装置更可通过感测器及控制模块而可视外界状况来转动叶片,可达到自动追日以获得较多太阳能,或是,自动感测室内光源分布以调整叶片角度而使室内光线均匀的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侧面连接于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之间,该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该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该第一光扩散面传递该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 一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该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 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以及 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该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该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该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该出光面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扩散面面向该第二光扩散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光扩散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扩散面面向该出光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光扩散面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与该第二导光板之间相隔一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更包括多个微结构,位于该入光面或该第一光扩散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包括多个V形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板更包括多个微结构,位于该出光面或该第二光扩散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包括多个V形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入光面上、该出光面上或是该第一导光板与该第二导光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或该第二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或平行导光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转换元件为太阳能芯片或致冷-H-* I I心/T O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冷阴极萤光灯、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或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兀件包括多个点光源,且该些点光源呈阵列排列。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蓄电装置,电性连接于该光电转换元件与该发光元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二光扩散面上,该第二光线照射该图案层后经该第二导光板导出。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中间层,设置在该第一光扩散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
19.一种格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叶片,平行地排列,各该叶片分别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侧面连接于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之间,该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该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该第一光扩散面传递该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 一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该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 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以及 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该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该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该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该出光面输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格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光扩散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格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叶片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光扩散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格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控制模块,连接于该些叶片以调整该些叶片相对于水平面的一倾斜角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格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感测器,设置于该些入光面或该些出光面其中之一且电性连接至该控制模块,该感测器用以感测环境光线,该控制模块根据该感测器所感测的结果调整该些叶片的该倾斜角度。
24.—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显示单元,呈阵列地排列,用以共同显示一画面,各该显示单元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一侧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侧面连接于该入光面与该第一光扩散面之间,该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该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并且通过该第一光扩散面传递该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 一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该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 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出光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以及 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侧面旁,并且电连接至该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该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且被该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该出光面输出,以作为构成该画面的一部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光扩散面。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光扩散面与该第二光扩散面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光扩散面面向对应的该第二导光板的该出光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光扩散面旁。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点光源,且该些点光源呈阵列排列或马赛克排列。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显示单元更包括一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二光扩散面上,该第二光线照射该图案层后经该第二导光板导出。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显示单元对应于该画面的一个像素。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显示单元对应于该画面的多个像素。·
专利摘要一种光电模块,包括一第一导光板、一光电转换元件、一第二导光板及一发光元件。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扩散面及一第一侧面。第一导光板适于通过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线,且通过第一光扩散面传递第一光线至该第一侧面。光电转换元件配置于第一侧面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线并相应输出一电能。第二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扩散面以及一第二侧面。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二侧面旁,且电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用以接收电能并发出一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经由第二侧面进入第二导光板,且被第二光扩散面转换为一面光源由出光面输出。
文档编号F21S9/03GK203099648SQ2012207268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林晖雄, 杨文勋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电模块、格栅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基于智能电视平台的多语音引擎切换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智能电视软件平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电视平台的多语音弓I擎切换系统及方法。背景技术:随着电视终端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智能电视可获取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功
专利名称:光反应性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制造电路基板或多层基板等的情况下、在基板表面或构成多层基板等的各基板上形成所需的导体图案时使用的光反应性树脂组合物。背景技术:近年来,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正不断加快,对
专利名称:带灯头的车用高强度放电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一种带灯头的车用高强度放电灯。背景技术:单端带灯头的高强度放电灯通常结构为包含一用高纯石英玻璃制成的气密型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的呈球状或椭球状的气体放电电弧管,电弧管包含一对电极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及其充电单元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具有充电装置的成像装置,其中充电装置通过使用适合于电子照相复印机、特别是电子照相打印机的导电磁性粒子,对图像承载部件进行均匀充电。背景技术: (1)充电装置为了获得载体表面上的指定
专利名称:一种遥控全彩投光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遥控全彩投光灯。背景技术:现有投光灯,不能遥控使用,而且不全彩,使用起来效果不好又不方便。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全彩投光灯,以克服
专利名称: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屏,特别是一种下表面玻璃上设有底层反射 体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液晶显 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