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前照灯装置在机动两轮车上于前部中央配置着前照灯装置。但这种前照灯装置多为单灯式前照灯、或在一部车上采用2个以上的灯并置的多灯式前照灯。如日本专利实公昭63-9498号公报所揭示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该公报如图5所示,配置有左右一对灯装置16,16。
图12是现有上下2灯式前照灯剖视图。这种前照灯的构造为在灯罩101内上下安装着灯丝灯泡102、103,这些灯丝灯泡102、103分别由略呈半球状的反射镜104、105包围。灯罩101的前面开口由前面透镜106封闭。
灯丝灯泡102、103是以光源作灯丝的普通电灯泡。将卤素气体封入电灯泡中,可以防止灯丝变坏,卤素气体灯泡是其代表。
另一方面,要使前照灯具有远光灯(以下叫高光束)与近光灯(以下叫低光束)的功能。
因此,要有方法使前述灯丝灯泡102、103中的一方为高光束;使另一方为低光束。
这种情况下,在为低光束时仅有一方点灯,故为得到必要的光束数,必须要有大容量的灯泡与大直径的反射镜;由于要将它们左右或上下并列配置,前面透镜面积必然加大,难于满足机动两轮车的外观性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灯丝式灯泡,提出了在车辆上采用可获得低电力消耗、并可获得多光束数的放电灯泡(如第2542962号专利公报)。如这种装置用于2灯结构,在相同前面投影面积下,要得到更明亮的前照灯,必须有放电灯点灯用的高电压发生电路,且在现有基础上要每1个灯加1个电路,必然召致重量增加与造价的上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前照灯装置;在以各自灯泡分别产生高光束与低光束的多灯式前照灯装置中,可把前面透镜限制在所期望的面积之内,或者可很容易地得到必要的光束数,而且可以限制重量与造价的增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具有由前面透镜、灯泡与略成半球状的反射镜构成的数个灯。其特征在于,灯中至少有1个为内置放电灯泡的放电灯;剩余的为内置灯丝灯泡的灯丝灯;该灯丝灯从正面看其面积要比放电灯的面积大。
由于放电灯产生的光束数是灯丝灯的2~3倍,为取得同样或更大的光量,放电灯的占用面积可缩小到60~70%。结果是,剩余的灯丝灯一侧占用的面积可增加到130~140%,灯丝灯的光束数得以充分保证。
即,为得到与现有灯同样的光束,用前面投影面积小数十个百分数的前照灯就可达到;或以与现有灯同样的前面投影面积,可以得到光束数比原来多数十个百分数的前照灯。比如,如把2个灯中的至少1个灯做成投影灯,前面投影面积可以缩小而纵深尺寸有变大的倾向,但在本发明中,前照灯的纵深尺寸可以缩小。再者,与将整个多个灯体做成放电灯的情况相比,点灯电路的数量少,即,由于点灯电路数比灯体数(光源数)少,可以限制其重量与造价的增加。
本发明方案2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与灯丝灯沿车身宽度方向左右并置,使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沿车身宽度方向偏离车身中心。
由于可使放电灯减小而使灯丝灯加大,在前照灯的高度尺寸与左右宽度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光束数较多的前照灯。
本发明方案3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与灯丝灯上下并置,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相对于两灯的高度中心向上或向下偏移。
前照灯可在配光屏的配光上易于得到横长的配光特性。由于将灯上下配置,作为各自变成横长形的结果,易于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
本发明方案4的特征在于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高光束是较多光束数的放电灯,与灯丝灯相比,可以照射远方更加明亮宽广的范围。
本发明方案5的特征在于以放电灯作为低光束。
由于低光束是光束数较多的放电灯,即使在因遮光板使得低光束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光束数。与以灯丝灯作为低光束的情况相比,易于照射远方更为明亮宽广的范围。
本发明方案6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一侧,以此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一侧,必然将低光束配置于远离对面来车一侧。会车时使用低光束,但由于该低光束远离对面来车,对对面来车的迷惑光影响变小。同时,由于低光束近于步行道,易于目视步行道上的行人等。
本发明方案7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路肩一侧,使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道路路肩一侧,必然将低光束配置于中央区分线一侧,故能以低光束几乎左右均等地照射包括中央区分线的路面。另一方面,高光束照射远离中央区分线的部位,由于照射范围离驾驶员较远,其偏离可以忽略不计。
本发明方案8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上方,将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将照射远处的高光束配置于上方,将照射近处的低光束配置于下方,易于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另外,在以车罩覆盖着车身的车辆上,随着车辆的上行(爬坡)车罩近于水平。因此,将作为低光束的灯丝灯配置于更近于垂直位置;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更近于水平位置。与高光束相比要求严格配光特性的低光束被置于条件良好的位置,由此,可保持良好的整体配光特性。
本发明方案9的特征是,将放电灯配置于下方,以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放电灯,需要产生高压电源的点灯电路,而该点灯电路较重。将放电灯置于下方,将较重的点灯电路与放电灯并列配置,可将车辆重心下置,同时可以缩短与放电灯间的高压线。
图1是具有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与现有例的比较图;图3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4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3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第4实施例与第2比较例的比较图;图6是在左侧通行的情况下,左右2灯式前照灯装置的作用图;图7是左右2灯式前照灯装置的其他作用图;图8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5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6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7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8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是现有上下2灯式前照灯的剖视图。
下边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且图上按符号指向。
图1是具有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立体图。该机动两轮车1的车身前后具有前轮3与后轮4;上部依次还设有燃料箱5与车座6;车身前部由罩7覆盖,从该罩7可看到前照灯装置10。
图2(a)、(b)是现有例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比较图。
(a)中示出了现有第1比较例。由于该图与图12中说明的相同,符号延用并省略说明。而上反射镜104的高度(纵向尺寸)定为h1,下反射镜105的高度(纵向尺寸)定为h2,两反射镜104、105的总高度定为H1。
图2(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前照灯装置剖视图。该前照灯装置10是这样构造的前照灯在灯罩14的上部配置由放电灯泡11与略成半球形的反射镜12构成的放电灯13;在灯罩14的下部配置着由灯丝灯泡15与略成半球形的反射镜16构成的灯丝灯17;灯罩14的前面开口由前面透镜18所封闭。
另外,放电灯泡11,是在封入了金属蒸汽的玻璃球中相对装有一对电极,对这些电极加上高压电,由放电现象而发光,故叫作金属卤化物灯泡。
而灯丝灯泡15则是以光源为灯丝的普通电灯泡。
下反射镜16的高度与图2(a)中下反射镜105相同,为h2;而上反射镜12的高度,要比图2(a)中的上反射镜104大幅度减小到h3。从而,两反射镜12,16的总高度(h2+h3)要比图2(a)中的总高度H1小得多。
这就意味着灯13、17的边界要从前照灯装置10的高度方向中心M1向上偏离δ1。
放电灯泡11,与现有的灯丝灯泡102相比较,可以得到其2~3倍的光束,结果,由于放电灯泡11可以做得比灯丝灯泡102更小,故可使整个前照灯10更加紧凑。
图3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2实施例剖视图。
其前照灯装置20是这样构造的前照灯在灯罩24的上部配置着由放电灯泡21与略成半球形的反射镜22构成的放电灯23;在灯罩24的下部配置着由大直径的灯丝灯泡25与大直径略成半球形的反射镜26构成的灯丝灯27;灯罩24的前面开口由前面透镜28封闭。
在使总高度与图2(a)相同为H1的情况下,这里,作为将放电灯23与灯丝灯27上下并起来的结构,从H1减去上反射镜22的高度h3剩下的高度h4,要比图2中的h2高。因此,可以加大下反射镜27的直径。
即,在图3的第2实施例中,如果是与现有的前照灯同样尺寸的话,可以在反射镜27中得到比现有反射镜更多的光束。
在本实施例中,只是将灯23,27的边界从前照灯装置20的高度方向中心M2向上偏离δ2。
图4是本发明的前照灯装置第3实施例剖视图。
前照灯装置30是图2(b)上下倒换形式的前照灯。具体来说,即是,在灯罩34的上部配置着由灯丝灯泡31与高为h2略成半球形的反射镜32构成的灯丝灯33;在灯罩34的下部配置着由放电灯泡35与高h3略成半球状的反射镜36构成的放电灯37;由前面透镜38封闭灯罩34的前面开口。
在该例中,只是将灯33、37的边界从前照灯装置30的高度方向中心M3向下偏离δ3。
如图所示,由于沿倾斜的前面透镜38配置着灯33、37,放电灯37比灯丝灯33紧凑,下边放电灯37的后边(图中右边)就产生了大的空间,因此,可在这个空间里配置放电灯泡37的点灯电路39。
点灯电路39是含有高电压发生电路的较重组件,这种较重的组件处于位低置,重心偏下,因此,在车身重量平衡的设计上是很有利的。
另外,连接点灯电路39与放电灯37的高压线41非常短,对配线设计也很有利。
图5是第4实施例与第2比较例的比较图。
(a)是以现有前照灯装置作为第2比较例来表示的,它在灯罩111内收放有左右一对的灯丝灯泡112,113与反射镜114,115;并以前面透镜116、117覆盖着前面。
图5(b)是本发明的前照灯装置50(第4实施例)的正视图,它是左右2灯式前照灯。在灯罩51的图中右侧配置着由放电灯泡52、反射镜53以及前面透镜54构成的放电灯55;而在另一边配置着由灯丝灯泡56、反射镜57以及前面透镜58构成的灯丝灯59。
由于放电灯55是很紧凑的,所以另一边的灯丝灯59可以做得足够大。
在本实施例中,灯55,59的边界只从前照灯装置50的车身中心M4沿车宽方向偏离了δ4。
现在来说明上述前照灯装置的作用。
图6是左侧通行情况下的左右2灯式前照灯装置的作用图,该机动两轮车1具有图5(b)所示的前照灯装置50;而且以放电灯55为高光束;灯丝灯59为低光束。
即,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55配置于路肩61侧;而将作为低光束的灯丝灯59配置于中央区分线62侧;低光束63一边照射着中央区分线62,一边大致左右均等地照射着路面。
高光束64靠近路肩61一些,而由于照射到远离驾驶员的部位,不适感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66是沿着步行道走的行人。虽然图是平面图,但为表示低光束63照到其上半身,仅以侧面图表示了行人66。
图7是左右2灯式前照灯装置的其他作用图,该前照灯装置是将图5(b)左右部分反过来的前照灯装置。
即,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55配置于中央区分线62侧,而作为低光束的灯丝灯59配置于路肩61侧。由于低光束63离对面来车65较远,故很容易减小对对面来车65的迷惑光。另外,由于很容易对路肩形成良好照射,故可更加充分地确认行人66。
图8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5实施例。在灯罩71的上部设置着左右一对由灯丝灯泡72、反射镜73与前面透镜74构成的灯丝灯75;在其下部设置着1个由放电灯泡76、反射镜77与前面透镜78构成的放电灯79。
图9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6实施例。是将图8中灯的配置上下反过来的结构。延用图8中的符号,省去详细说明。
图10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7实施例。在灯罩81的中央配置着1个由放电灯泡82、反射镜83与前面透镜84构成的放电灯85;在其左右各配置1个由灯丝灯泡86、反射镜87、和前面透镜88构成的灯丝灯89。
图11是本发明前照灯装置第8实施例。在灯罩81的中央配置着1个由灯丝灯泡86、反射镜87和前面透镜88构成的灯丝灯89;而在其左右各配置1个由放电灯泡82、反射镜83与前面透镜84构成的放电灯85。
现将上述实施例图与本发明的各方案逐一对比。
如图8~11所示,本发明方案1的特征在于,灯中至少有1个为内置放电灯泡的放电灯,其余为内置灯丝灯泡的灯丝灯,该灯丝灯的正面面积比放电灯的正面面积要大。
由于放电灯产生光束数量为灯丝灯的2~3倍,为取得同样或更多的光量,放电灯的占用面积可缩小到60~70%。剩余的灯丝灯的占用面积可增加到130~140%,从而可以充分确保灯丝灯的光束数。
即,可以得到与现有灯同样的光束数,而前面投影面积小数十个百分数的前照灯;或者可以得到与现有同样的前面投影面积,而光束数比现有的大数十个百分数的前照灯。例如,如把2个灯中的至少1个灯做成投影灯,前面投影面积可以缩小而纵深尺寸有变大的倾向,但在本发明中,前照灯的纵深尺寸可以小下来。再者,与将整个多个灯体做成放电灯的情况相比,点灯电路的数量少,即,由于点灯电路数比灯体数(光源数)少,可以限制其重量与造价的增加。
如图5(b)所示,本发明方案2的特征在于,放电灯与灯丝灯沿车身宽度方向左右并置,使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从车身中心向车身宽度方向偏移。
由于可将放电灯缩小,将灯丝灯加大,在前照灯的高度尺寸与左右宽度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光束数更多的前照灯。
如图2(b)、图3、图4所示,本发明方案3的特征在于,特别将放电灯与灯丝灯上下并置,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相对两灯的高度中心向上或向下偏移。
前照灯在配光屏的配光上可很容易得到横长配光特性。由于将灯上下配置,作为各成横长形状的结果,容易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
如图2(b)、图3~11所示,本发明方案4的特征是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高光束是较多光束数的放电灯,比之于灯丝灯,可以照射远方更明亮更宽广的范围。
如图2(b)、图3~11所示,本发明方案5的特征在于,以放电灯作为低光束。
由于低光束是多光束数的放电灯,因此,即使由遮光板形成低光束化,也能得到足够的光束数,比之于以灯丝灯为低光束的情况,可以很容易地照射远方更明亮更宽广的范围。
如图7所示,本发明方案6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侧,以该放电灯为高光束。
由于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侧,必然配置低光束于远离对面来车一侧。会车时使用低光束,由于该低光束离对面来车较远,对对面来车的迷惑光影响较小,这正是所希望的。同时,由于低光束离步行道较近,也易目视步行道上的行人等。
如图6所示,本发明方案7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的路肩侧,以此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由于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道路的路肩侧,必须就将低光束配置于中央区分线侧。可以以低光束几乎左右均等地照射包括中央区分线的路面。另一方面,高光束照射远离中央区分线的部位,由于照射范围离驾驶员较远,其偏离可以忽略。
如图2(b)、图3、图9所示,本发明方案8的特征在于,放电灯配置于上方,以该放电灯为高光束。
由于照射远处的高光束配置于上方,照射近处的低光束配置于下方,可易于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另外,在以罩覆盖车身的车辆上,随着车辆上行(爬坡)罩变成近于水平状态。因此,配置作为低光束的灯丝灯于更近于垂直的位置,配置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于更近于水平的位置。对于比高光束要求更严格的配光特性的低光束,由于其位于良好条件位置,故可以保持良好的整体配光特性。
如图4、图8所示,本发明方案9的特征在于,将放电灯配置于下方,以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
放电灯必须有产生高压电源的点灯电路,而点灯电路较重。如果使放电灯处于下方,使较重的点灯电路与放电灯并列配置的话,可将车辆重心下置,并可缩短其与放电灯间的高压线。
另外,前面透镜,使用分别覆盖各个灯泡、或一并覆盖多个灯泡的结构都可以。
本发明如按上述构成,将发挥如下效果。
按方案1的发明,由于在前照灯装置的多个灯中至少有1个为放电灯,故可以很容易构成比现有的要小的前照灯装置;或者,可以得到比现有的光束数多的前照灯装置。
比如,若将2个灯中至少1个做成投影灯,有着前面投影面积可以缩小而前照灯纵深尺寸增大的影响,但在本发明中,前照灯的纵深尺寸可以缩小。进而,比之于将整个多个灯都做成放电灯的情况,点灯电路数可以减少,即,由于点灯电路数比灯体数(光源数)少,故可限制重量与造价的增加。
按方案2的发明,将放电灯与灯丝灯左右并列于车身宽度方向,使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沿车身宽度方向从车身中心偏移,可使放电灯减小而使灯丝灯加大,故在前照灯的高度尺寸与左右宽度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多光束数的前照灯。
按方案3的发明,放电灯与灯丝灯上下并置,由于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相对于两灯的高度中心向上或向下偏移,在使放电灯减小、灯丝灯加大的同时,由于将灯上下配置,作为各灯成横长形状的结果,很容易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
按方案4的发明,由于将放电灯用作高光束,比之于用灯丝灯,可以照射到远方更明亮宽广的范围。
按方案5的发明,由于将放电灯用作低光束,低光束是光束数较多的放电灯,即使由遮光板形成低光束化,也可得到足够的光束数,比之于以灯丝灯做低光束的情况,易于照到远方更加明亮宽广的范围。
按方案6的发明,由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侧,将该放电灯用作高光束,必然配置低光束于远离对面来车一侧。在会车时使用低光束,但因该低光束远离对面来车,故对对面来车的迷惑光影响小;同时,由于低光束接近步行道,也易于目视步行道上的行人等。
按方案7的发明,由于将放电灯配置于道路的路肩侧,以该放电灯作为高光束,必然地要将低光束配置于中央区分线侧。可以低光束大致左右均等地照射包括中央区分线的路面。另一方面,高光束照射远离中央区分线的部位,由于照射范围远离驾驶员,其偏离可忽略不计。
按方案8的发明,由于将照射远处的高光束配置于上方,将照射近处的低光束配置于下方,易于得到良好的配光特性。另外,在以车罩覆盖着车身的车辆上,随着车辆上行(爬坡)车罩变成近于水平状态。将作为低光束的灯丝灯配置于更近于垂直位置;将作为高光束的放电灯配置于更近于水平位置。对于比高光束的配光特性要求严格的低光束来说,由于将该低光束配置于条件良好位置,故可确保其有良好的整体配光特性。
按方案9的发明,由于将放电灯配置于下方,故可将较重的点灯电路与放电灯并列配置,可使车辆重心下置,同时可缩短其与放电灯间的高压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具有多个由前面透镜、灯泡和略成半球状的反射镜构成的灯,其特征在于,前述灯中至少有1个为内置放电灯泡的放电灯,剩余的为内置灯丝灯泡的灯丝灯,该灯丝灯从正面看面积要比放电灯的面积大。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与灯丝灯沿车身宽度方向左右并排设置,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沿车身宽度方向偏离车身中心。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与灯丝灯上下并排设置,放电灯与灯丝灯的边界相对于两灯的高度中心向上或向下偏离。
4.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为远光灯(高光束)。
5.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为近光灯(低光束)。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配置于道路中央区分线侧,且该放电灯为远光灯(高光束)。
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配置于道路的路肩侧,且该放电灯为远光灯(高光束)。
8.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配置于上方,且该放电灯为远光灯(高光束)。
9.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电灯配置于下方,且该放电灯为远光灯(高光束)。
全文摘要
在机动两轮车前照灯装置中,将由放电灯泡与略成半球状的反射镜构成的放电灯配置于灯罩上部;将由灯丝灯泡与略成半球状的反射镜构成的灯丝灯配置于灯罩下部;由前面透镜封闭灯罩前面开口。与现有的灯丝灯泡相比,放电灯可以得到为其2~3倍的光束。与灯丝灯泡相比,放电灯可以做得更小,因而整个前照灯可以做得更紧凑。
文档编号B62J6/02GK1206666SQ98116649
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0日
发明者小平茂, 竹田健一, 铃木彻也, 长谷川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马路音乐发声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音乐发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马路音乐发声器。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里的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了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当车辆在马路上跑来跑去,喇叭声越来越多之后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31)

    专利名称:一种大功率led节能蓝色灯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大功率LED节能蓝色灯泡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功率LED节能蓝色灯泡。背景技术:[0002]传统中灯只是照明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24)

    专利名称:横电场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横电场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本构造,由偏光板、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等构成。液晶是通过液晶的光电各向异性的特性,利用电场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08)

    专利名称:地埋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埋灯。 背景技术:目前,在许多生活场所都使用了地埋灯,其广泛应用于商场、大厦、商业区步行街、剧院、停车场、专卖店、绿化带、公园、旅游景点等地方,既可亮化环境,又可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09)

    专利名称:全环光子筛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激光光束波面整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实现激光束 在远场衍射光斑主斑能量提升的全环光子筛及其制作方法。该种光子筛可 用于光束整形、微电子无掩模刻蚀、强激光能量集中和其它需要能量聚焦 到中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20)

    专利名称:镜头模组及组装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滤光片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组装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用途的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