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自行车遮罩和安全护栏的装置,尤其是能对摩托车、自行车坐垫及车身遮雨湿、挡阳热、隔脏污及保护载人安全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专利申请号为00206604.1的专利设计技术基础上进行补充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所提供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功能多,方便生产、安装、节约成本,遮雨挡阳隔脏效果更好,同时使车坐垫具有载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安全护栏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弹力拉卷件(1)、罩体(2)、外盒(3)、安装件(4)作相应联接;弹力拉卷件(1)中滚轮芯(101)的两端连轴轮片横向固定连接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连轴轮片为圆形,为方形,固定部分(401)呈横条中接头单排孔状,伸缩部分(402)为抱箍状,固定部分(401)分体联接伸缩部分(402),滚筒(103)两端头合体连接封口片(104);罩体(2)中呈一折两分形长方状的罩布(201)对折处制出硬条边(202),外端头的顶上制出倒角(203),倒角后尖顶所移中心处横向八字联接硬条(206),外端头合拢联接中槽式圆管拉手(204),内端头经拉线(205)与滚筒(103)联接。作实际使用时,安装件装设在车尾端,使用拉手(204)拉、收罩体(2)即可。下述第五个实施例的设计构造,若将其整体扩大,还可以安装在小汽车上用于车外壳遮罩,也可以作露天临时遮棚使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摩托车、自行车有了适用的保护装置,免除人们对车热、脏及车载人时安全保护的烦恼。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一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
图1收拢后的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弹力拉卷件(1)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4是
图1中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另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5是
图1中安装件(4)的活动部分(402)另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6是
图1中安装件(4)的活动部分(402)又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又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8是图6的又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9是图6的又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的基座(402A)与摩托车后坐架固定连接示意图。
图11是
图10的又一种构造固定连接在自行车后坐架上的示意图。
图12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二个实施例中弹力拉卷件(1)构造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三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14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四个实施例中罩体(2)的构造示意图。
图15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五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16是
图15中的罩体(2)示意图。
图17是
图16中罩体(2)成为大布套形状的示意图。
图18是
图16中罩体(2)成为雨衣形状的示意图。
图19是
图16中罩体(2)成为平面遮棚的示意图。
图20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六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1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七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2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八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打开的构造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翼片(2019)作两边双片对称对边折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25是图23中翼片(2019)作两边单片错格式对边折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26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九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7是图26收合后整体形状示意图。
图28是图26纵剖视示意图。
图29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十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30是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第十一个实施例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中数码意思表示如下1.弹力拉卷件,101.滚轮芯,102.发条弹簧,103.滚筒,104.封口片,2.罩体,201.罩布,202.硬条边,203.倒角,204.拉手,205.拉线,206.硬条,207.勾,208.弹力带,209.尼龙扣,2010.复合线条,2011.拉链,2012.伸缩架,2013.活动帽,2014.勾耳,2015.止动孔,2016.止动棒,2017.卡子,2018.中架片,2019.翼片,2020.拉簧,2021.栓条,2022.活动联片,3.外壳,301.装配口,4.安装件,401.固定部分,402.伸缩部分,402A.基座,402B.活动调节段,402C.活动栓接头,5.安全护栏,501.护栏座,502.护手,503.保险系带,504.勾耳。
在
图1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图10、
图11,
图1是在专利申请号为00206604.1的专利设计技术中第八个实施例基础上去除外壳和扩宽布后,弹力拉卷件(1)中滚轮芯(101)的连轴轮横向固定连接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固定部分(401)呈横条中接头单排孔状,如图2、
图13中所示,伸缩部分(402)为抱箍状,固定部分(401)分体联接伸缩部分(402),这种安装件适合安装在自行车坐垫后架上,可作三种不同的安装方式。滚筒(103)两端头合体连接封口片(104),如图3所示,目的是保护发条弹簧(102)。罩体(2)中呈一折两分形长方状的罩布(201)对折处制出硬条边(202),目的是便于罩布(2)合转收卷、形成脊架离空垫面去水隔热;外端头的顶上制出倒角(203),目的是使罩遮时避免尖尖顶让整体形状与车坐垫相仿、美观、避免产生民间尖尖顶哭灵送葬帽的联想所引起的心理阴影,倒角后尖顶所移中心处横向八字联接硬条(206),目的是形成中心尖凸帽状,更有效离空垫面去水隔热;外端头合拢联接中槽式圆管拉手(204),内端头经拉线(205)与滚筒(103)联接,组构成无外盒包裹的简易型,目的是成倍节约工料降低成本。参见图4。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呈板式中凹双排孔状,与图5配合,适合摩托车坐垫安装。参见图5,伸缩部分(402)由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组构而成,基座(402A)为板式,联抱箍,抱箍内壁有不同的凹道,目的是紧固时可咬合斜向不同大小不一的车后架,活动调节段(402B)板式,可作远近调节,活动栓接头(402C)板式,可作斜向调节,使用时应两个对称并排与图4联接安装,即可作远近、高低、大小、后架斜向不同的调适安装,目的是使本发明均可安装于不同形状和规格的各种摩托车坐垫后架上。参见图6,伸缩部分(402)的基座(402A),管状,两个抱箍,可调,目的是作双紧固,两段活动调节段(402B)管状,与同样管状的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远近、长短的三调节,单抱箍;参见图7,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远近的双调节;参见图8,基座(402A)、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的单调节。参见图9,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扁铁状。参见
图10、
图11,基座(402A)单片式、双片式、双排孔,单排孔,与摩托车、自行车坐垫后架作固定连接,目的便于直接与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作联接更加简便和紧固。
在
图1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基础上,弹力拉卷件(1)中的滚筒(103)呈单端头大状,与之相配合的发条弹簧(102)为单端设置,目的是节约生产成本,也使罩布(201)可以设计更宽。罩布(201)的倒角(203)呈弧状,去除联接硬条(206),单面、双面上清油、上胶水、上腊。的是防水更有效,并代替其他防水材料无需复合体保持单层布的轻便,并长久维持布原色如红、蓝、绿、白、黄等的鲜艳色彩,也使布质更硬挺,遮罩效果就更佳。
在
图13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基础上,去除拉手(204),罩布(201)的外端头与外盒(3)上半部作固定联接,外盒(3)下半部两端头设装配口(301),与滚轮芯(101)的两端边轴轮片作合封联接,目的是使整体装配成有外盒的保护,外盒为圆筒形、长方形。
在
图14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3第三个实施例基础上,外盒(3)上半部分与外盒(3)下半部分为活页开合式的联接,能上锁,罩布(201)外端头为分页状,裹着硬条(206),顶上不倒角,设一勾(207),罩布(201)中段处对称设勾(207),设勾的目的是可将罩布(201)勾紧在长条状的摩托车坐垫前端和两侧。这一构造适合男式跨骑式摩托车使用。
在
图15所示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结合参见
图16、
图17、
图18、
图19,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4第四个实施例基础上,罩布(201)成几倍扩大,布间以拉链(2011)作纵向横向拉链联接,一端活动联接单活动帽(2013),联接双活动帽(2013),帽根处联接弹力带(208),目的是作不同的拉链联接就会使罩布(201)成为顶面、两侧封口、底面开口的大布套形状,作整车套罩用,如
图17所示;成为雨衣形状,雨天骑车时当雨衣使用,为单人用雨衣,为双人共用雨衣,活动帽(2013)成为车坐垫罩状,作车坐垫单独遮雨阳脏之用,如
图18所示;成为一大块平面遮布,与装设在外壳(3)外缘的伸缩架(2012)配合成为支撑开的平面遮棚状,作车上方平面遮棚用,如
图19所示。有些拉链联接处采用布片覆盖的常规做法,目的是防雨水渗漏。上述构造为四功能合而为一。罩体(2)一端设洞状勾耳(2014),拉线(205)头端成勾状,二者作脱开勾住的活动联接,目的是能随意把罩体(2)脱下方便使用,勾住方便卷收。滚筒(103)边端设止动孔(2015),与止动棒(2016)作插合联接,目的是当罩体(2)拉到尽头脱勾时可以不使滚筒(103)回卷收拢,当罩体(2)勾上后拔掉止动棒(2016)时滚筒(103)连同罩体(2)即回卷收拢。罩布(201)纵向散设复合线条(2010),散设尼龙扣(209),目的是使罩体(2)便于折合定形便于收卷。在外壳(3)上半部分内侧备用一活动帽(2013),由卡子(2017)固定,以弹性带(208)作为拉线,目的是当罩体(2)成为雨衣状在雨天骑车使用后随人走动,即可拉用备用的活动帽(2013),遮罩车坐垫防湿防热防脏,平时也可拉用于车坐垫以遮雨挡阳隔脏。
在图20所示的第六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5第五个实施例基础上,去除弹力拉卷件(1)、罩体(2)。外壳(3)上半部分的备用活动帽(2013)及连带的卡子(2017)、弹力带(208)移至外壳(3)下半部分内,目的是单独作为车坐垫遮罩之用。
在图21所示的第七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3第三个实施例、
图15第六个实施例基础上,将两种不同的设计构造并排联接成整体,目的是满足多方面使用。
在图22所示的第八个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3、图24、图25,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3第三个实施例基础上,去除弹力拉卷件(1)和罩体(2)。外壳(3)一部分为有活动盖板可扣合的平板式形状,另一部分为平板状。中架片(2018)各片由能对折活动对节联接的活动联片(2022)作活动可重合开张式联接,活动联片(2022)为对称设置,中架片(2018)为栅片状排列,排列长度以长过车坐垫为准,两端中架片各与两部分外壳(3)作紧固联接,中架片各片的底中位处串接栓条(2021),栓条(2021)能对折活动,对节联接,目的是当重合的中架片(2018)开张时只要将栓条(2021)活动对折处的平横向转成竖直向即可栓住中架片(2018)不使回叠,便于使用,栓条起栓定作用。中架片(2018)两端各活动联接翼片(2019),并在联接处设一拉簧(2020),目的是使翼片(2019)翻下合起均可拉紧定位,便于使用,翼片(2019)为两边双片对称对中折合,如图23所示,为两边对片对称对边折合,如图24所示,为两边单片错格式对边折合,如图25所示,总体呈能拉开翻开的固定大片架和推拢翻合的扁条形小盒状。在拉开翻开的固定大片架上面平面联接罩布(201),呈绷紧的棚罩状,目的是便于车坐垫遮罩。中架片和翼片的片体上开圆孔、开条口,目的是便于联接罩布,也节料。安装件(4)呈长伸缩条状,为能弯曲调向状,为不能弯曲调向状,目的用于车坐垫遮罩时便于调整,当用于骑车人遮挡阳热和细雨时,也可以调距或调向适用,形成人用遮棚。
在图26所示的第九个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7、图28,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
图13第三个实施例基础上,外盒(3)上半部分帽盖形、外盒(3)下半部分筒形,为圆筒、为方筒、为粗短形、为长条形,罩布(201)为圆布状,其中点处与外盒(3)上半部分底面联接,布边沿散联拉线(205),与横设在外盒(3)下半部分底端的弹力拉卷件(1)中的滚筒(103)联接,发条弹簧(102)单设,处于滚筒(103)空心内的中点处,整体呈竖式收卷、拉罩,安装件(4)与外盒(3)下半部分外壁底端相联接。这种构造适用于自行车坐垫。
在图29所示的第十个实施例中,是在
图1第一个实施例基础上,两个对称并排的安装件(4)中的伸缩部分(402)联接安全护栏(5),安全护栏(5)的护栏座(501)为两半对接,为滑槽对接,为双排孔对接,为单孔对接,目的是可作宽窄调距,两半各自可折叠,目的是不载人时便于收折。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作槽式滑动调节的联接,为单截滑动,为双截滑动,目的是可作远近调距。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为板片状,为管条状、为板片管条混合状。保险系带(503)可选择地勾联于勾耳(504)。安全护栏(5)与
图10、
图11中基座(402A)装配使用时,活动栓接头(402C)能充作单独联接配件与护栏座(501)联接装配。上述总目的是载人特别是载少年儿童时保护其安全,大小、高矮、胖瘦均可调节适用。
在图30所示的第十一个实施例中,是在图29第十个实施例基础上,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为上、下连接的两层,为上、中、下连接的三层,为无对接、无槽式滑动调节的固定整体。保险系带(503)为双条设置,目的是可以作后背前胸双下软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弹力拉卷件(1)、罩体(2)、外盒(3)、安装件(4)作相应联接;其特征是弹力拉卷件(1)中滚轮芯(101)的两端连轴轮片横向固定连接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边轴轮片为圆形,为方形;固定部分(401)呈横条中接头单排孔状,伸缩部分(402)为抱箍状,固定部分(401)分体联接伸缩部分(402);滚筒(103)两端头合体连接封口片(104);罩体(2)中呈一折两分形长方状的罩布(201)对折处制出硬条边(202),外端头的顶上制出倒角(203),倒角后尖顶所移中心处横向八字联接硬条(206),外端头合拢联接中槽式圆管拉手(204),内端头经拉线(205)与滚筒(103)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安装件(4)的固定部分(401)呈板式中凹双排孔状;伸缩部分(402)由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组构而成,基座(402A)为板式,联抱箍,抱箍内壁有不同的凹道,活动调节段(402B)板式,活动栓接头(402C)板式;伸缩部分(402)的基座(402A),管状,两个抱箍,可调,两段活动调节段(402B)管状,与同样管状的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远近、长短的三调节;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远近的双调节,单抱箍;基座(402A)、活动栓接头(402C)构成高低的单调节;基座(402A)、活动调节段(402B)、活动栓接头(402C)为扁铁状;基座(402A)单片式、双片式、双排孔,单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弹力拉卷件(1)中的滚筒(103)呈单端头大状,与之相配合的发条弹簧(102)为单端设置;罩布(201)的倒角(203)呈弧状,去除联接硬条(206),单面、双面上清油、上胶水、上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罩布(201)的外端头与外盒(3)上半部作同定联接,外盒(3)下半部两端头设装配口(301),与滚轮芯(101)的两端边轴轮片作合封联接,外盒为圆筒形、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外盒(3)上半部分与外盒(3)下半部分为活页开合式的联接,能上锁,罩布(201)外端头为分页状,裹着硬条(206),顶上不倒角,设一勾(207),罩布(201)中段处对称设勾(207)。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罩布(201)成几倍扩大,布间以拉链(2011)作纵向横向拉链联接,一端活动联接单活动帽(2013),联接双活动帽(2013),帽根处联接弹力带(208),作不同的拉链联接就会使罩布(201)成为顶面两侧封口、底面开口的大布套形状,成为雨衣形状,为单人用雨衣,为双人共用雨衣,活动帽(2013)成为车坐垫罩状,成为一大块平面遮布,与装设在外壳(3)外缘的伸缩架(2012)配合成为支撑开的平面遮棚状,有些拉链联接处采用布片覆盖的常规做法,上述构造为四功能合而为一;罩体(2)一端设洞状勾耳(2014),拉线(205)头端成勾状,二者作脱开勾住的活动联接;滚筒(103)边端设止动孔(2015),与止动棒(2016)作插合联接;罩布(201)纵向散设复合线条(2010),散设尼龙扣(209);在外壳(3)上半部分内侧备用一活动帽(2013),由卡子(2017)固定,以弹性带(208)作为拉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外壳(3)上半部分的备用活动帽(2013)及连带的卡子(2017)、弹力带(208)移至外壳(3)下半部分内。
8.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将两种不同的设计构造并排联接成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外壳(3)一部分为有活动盖板可扣合的平板式形状,另一部分为平板状;中架片(2018)各片由能对折活动对节联接的活动联片(2022)作活动可重合开张式联接,活动联片(2022)为对称设置,中架片(2018)为栅片状排列,排列长度以长过车坐垫为准,两端中架片各与两部分外壳(3)作紧固联接,中架片各片的底中位处串接栓条(2021),栓条(2021)能对折活动,对节联接,中架片(2018)两端各活动联接翼片(2019),并在联接处设一拉簧(2020),翼片(2019)为两边双片对称对中折合,为两边双片对称对边折合,为两边单片错格式对边折合,总体呈能拉开翻开的固定大片架和推拢翻合的扁条形小盒状;在拉开翻开的固定大片架上面平面联接罩布(201),呈绷紧的棚罩状;中架片和翼片的片体上开圆孔、开条口;安装件(4)呈长伸缩条状,为能弯曲调向状,为不能弯曲调向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外盒(3)上半部分帽盖形、外盒(3)下半部分筒形,为圆筒、为方筒、为粗短形、为长条形,罩布(201)为圆布状,其中点处与外盒(3)上半部分底面联接,布边沿散联拉线(205),与横设在外盒(3)下半部分底端的弹力拉卷件(1)中的滚筒(103)联接,发条弹簧(102)单发,处于滚筒(103)空心内的中点处,整体呈竖式收卷、拉罩,安装件(4)与外盒(3)下半部分外壁底端相联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两个对称并排的安装件(4)中的伸缩部分(402)联接安全护栏(5),安全护栏(5)的护栏座(501)为两半对接,为滑槽对接,为双排孔对接,为单孔对接,两半各自可折叠,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作槽式滑动调节的联接,为单截滑动,为双截滑动,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为板片状,为管条状、为板片管条混合状,保险系带(503)可选择地勾联于勾耳(504);活动栓接头(402C)能充作单独联接配件与护栏座(501)联接装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护栏座(501)与护手(502)为上、下连接的两层,为上、中、下连接的三层,为无对接、无槽式滑动调节的固定整体;保险系带(503)为双条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由弹力拉卷件中滚轮芯的连轴轮横向固定连接安装件中的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分体连接伸缩部分,罩布外端头合拢联接拉手,内端头与滚筒联接。安装件中的伸缩部分还可以联接安全护栏。如此使车坐垫得到遮罩及载人安全的保护。
文档编号B62J9/00GK2452866SQ0024209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7日
发明者楼佩文, 楼兮 申请人:楼兮
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薄型化、重量轻、低耗电及低辐射等优点,已广泛 用于现今的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口卩o传统
专利名称:用于压纹的复合印模的制作方法用于压纹的复合印模背景技术:在特别地用于通过随后进行电铸并且从原始导电载体转印而形成“电路”的微复制中(例如在WO 2005091061中),期望在压纹印模(stamp)上的“最低”特征下面最小化或者完
一种电二胡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二胡。包括有二胡琴板(1)、压电电缆(2),以及将压电电缆(2)绑定在二胡琴板(1)上的绑定装置,压电电缆(2)和二胡琴板(1)之间设置弹性物(8)。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在绑定装置和压电
专利名称: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背景技术: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设备(例如:液晶电视或液晶显示屏等)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显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外观面上形成压纹的树脂制品的车辆用灯具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当前,提出了各种外观不同的车辆用灯具。近年,提出了下述技术,S卩,除了对光源的配置及反射镜的形状等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
基于车辆的对乘员音频和可视输入的确定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描述了包括用于接收来自车辆的一个或多个乘员的音频数据和可视数据的操作的系统、装置、制品和方法。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接收的可视数据来做出关于车辆的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哪个与所接收的音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