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一种薄膜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薄膜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输送车,包括箱体和车轮,所述箱体包括左固定箱体和右滑动箱体,左固定箱体由底板和底板左侧边固定有的左侧板组成,右滑动箱体由滑动底板、固定在滑动底板前边部的前侧板、固定在滑动底板后边部的后侧板和固定在滑动底板的右边部的右侧板组成;底板的背面中部固定有至少两条长块,长块的中部成型滑行槽,滑动杆插套在滑行槽中,滑动杆的右端固定在右侧板上,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侧边与左侧板的右侧面相接触,底板通过紧固装置与右侧板相固定。它可以将薄膜卷筒水平插套在芯轴上,保证运输时不会使薄膜卷筒受损,同时,其安装取下薄膜卷筒非常方便,其芯轴可以方便拆卸,满足搬运车搬运不同规格的薄膜卷筒。
【专利说明】一种薄膜输送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挤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薄膜输送车。
【背景技术】:
[0002]薄膜生产中,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薄膜进行多次搬运,以进行多次加工,然而现有的搬运车一般其芯轴是竖直方向设置的,其卷绕有薄膜的筒体插套在芯轴上进行搬运,由于是竖直放置的,这样薄膜的由于重力的左右,薄膜会向下滑,使得薄膜的下侧边会靠到搬运车的底板上,影响薄膜的质量。
[0003]而且现有的芯轴是固定的,其无法从搬运车中拆卸下来,这样使得每种规格的薄膜卷筒需要与其适应的搬运车。
[0004]而且现有的薄膜卷筒取下搬运车也很麻烦,需要将薄膜卷筒向上提起后才能搬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膜输送车,它可以将薄膜卷筒水平插套在芯轴上,保证运输时不会使薄膜卷筒受损,同时,其安装取下薄膜卷筒非常方便,其芯轴可以方便拆卸,满足搬运车搬运不同规格的薄膜卷筒。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7]—种薄膜输送车,包括箱体和车轮,所述箱体包括左固定箱体和右滑动箱体,左固定箱体由底板和底板左侧边固定有的左侧板组成,右滑动箱体由滑动底板、固定在滑动底板前边部的前侧板、固定在滑动底板后边部的后侧板和固定在滑动底板的右边部的右侧板组成,底板的背面四个角处固定有四个车轮;
[0008]底板的背面中部固定有至少两条长块,长块的中部成型滑行槽,滑动杆插套在滑行槽中,滑动杆的右端固定在右侧板上,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至少两条聚四氟乙烯块,滑动底板的背面成型有与聚四氟乙烯块相对应的长形凹槽,聚四氟乙烯块插套在其对应的长形凹槽中,滑动底板压靠在聚四氟乙烯块上,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侧边与左侧板的右侧面相接触,底板通过紧固装置与右侧板相固定;
[0009]左侧板的右侧面上螺接多根芯轴,相邻两根芯轴间距相等,芯轴的右端部插套在右侧板的相对应的通孔中并伸出通孔、其伸出通孔的部分固定有转动块,转动块压靠在右侧板的右侧面上;
[0010]左侧板的后边部固定有左扶手,右侧板的后边部固定有右扶手,左扶手和右扶手固定在一起。
[0011]所述芯轴的右端外壁成型有多个竖直凹槽,转动块为弹性塑料块,转动块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凹孔,凹孔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凸起条,凸起条与竖直凹槽一一对应,芯轴的右端插套并卡置在凹孔中,凸起条插套并卡置在竖直凹槽中。
[0012]所述左扶手成型有向右折弯的左连接部,右扶手成型有向左折弯的右连接部,左连接部的端部成型有插孔,插孔的底端固定有磁石,右连接部的端部固定有铁质插接棒,插接棒插套在插孔中并吸附在磁石上。
[0013]所述紧固装置结构为,底板的背面中部固定有固定条,固定条的中部与底板的背面之间成型有贯穿孔,右侧板的底部固定有插条,插条的背面前部固定有绒面,插条的背面后部固定有勾面,插条的前部穿过贯穿孔并折弯,绒面与勾面相贴合形成固定。
[0014]所述长块的滑行槽的右端内侧壁上成型有限位凸块,滑动杆的左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凸起部与滑行槽的左右两侧壁相靠近,滑动杆的前后两侧壁的凸起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滑行槽的两个限位凸块相对面之间的距离。
[0015]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将薄膜卷筒水平插套在芯轴上,保证运输时不会使薄膜卷筒受损,同时,其安装取下薄膜卷筒非常方便,其芯轴可以方便拆卸,满足搬运车搬运不同规格的薄膜卷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左固定箱体和右滑动箱体局部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右视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截面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和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右侧板与长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芯轴与转动块和左侧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芯轴的右端的右视图;
[0028]图12是转动块的左视图;
[0029]图1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见图1至图13所示,一种薄膜输送车,包括箱体10和车轮20,所述箱体10包括左固定箱体I和右滑动箱体2,左固定箱体I由底板11和底板11左侧边固定有的左侧板12组成,右滑动箱体2由滑动底板21、固定在滑动底板21前边部的前侧板22、固定在滑动底板21后边部的后侧板23和固定在滑动底板21的右边部的右侧板24组成,底板11的背面四个角处固定有四个车轮20 ;
[0031]底板11的背面中部固定有至少两条长块13,长块13的中部成型滑行槽131,滑动杆14插套在滑行槽131中,滑动杆14的右端固定在右侧板24上,底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至少两条聚四氟乙烯块15,滑动底板21的背面成型有与聚四氟乙烯块15相对应的长形凹槽211,聚四氟乙烯块15插套在其对应的长形凹槽211中,滑动底板21压靠在聚四氟乙烯块15上,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的左侧边与左侧板12的右侧面相接触,底板11通过紧固装置3与右侧板24相固定;
[0032]左侧板12的右侧面上螺接多根芯轴4,相邻两根芯轴4间距相等,芯轴4的右端部插套在右侧板24的相对应的通孔241中并伸出通孔241、其伸出通孔241的部分固定有转动块5,转动块5压靠在右侧板24的右侧面上;
[0033]左侧板12的后边部固定有左扶手6,右侧板24的后边部固定有右扶手7,左扶手6和右扶手7固定在一起。
[0034]所述芯轴4的右端外壁成型有多个竖直凹槽41,转动块5为弹性塑料块,转动块5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凹孔51,凹孔51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凸起条52,凸起条52与竖直凹槽41 一一对应,芯轴4的右端插套并卡置在凹孔51中,凸起条52插套并卡置在竖直凹槽41中。
[0035]所述左扶手6成型有向右折弯的左连接部61,右扶手7成型有向左折弯的右连接部71,左连接部61的端部成型有插孔611,插孔611的底端固定有磁石8,右连接部71的端部固定有铁质插接棒72,插接棒72插套在插孔611中并吸附在磁石8上。
[0036]所述紧固装置3结构为,底板11的背面中部固定有固定条31,固定条31的中部与底板11的背面之间成型有贯穿孔32,右侧板23的底部固定有插条33,插条33的背面前部固定有绒面331,插条33的背面后部固定有勾面332,插条33的前部穿过贯穿孔32并折弯,绒面331与勾面332相贴合形成固定。
[0037]所述长块13的滑行槽131的右端内侧壁上成型有限位凸块132,滑动杆14的左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141,凸起部141与滑行槽131的左右两侧壁相靠近,滑动杆14的前后两侧壁的凸起部141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滑行槽131的两个限位凸块132相对面之间的距离。
[003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芯轴4以三个为一排,三个为一列,均布在左侧板12上,当需要采用大规格的薄膜卷筒时,对局部的一些芯轴4进行拆卸,其通过转动转动块5来使芯轴4螺接在左侧板12上的端部卸下,从而从右侧板24的通孔241中抽出来即可,使剩下的固定在左侧板12上的芯轴4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可以放置更大的薄膜卷筒。
[0039]在搬运和安装时,先将插条33的绒面331与勾面332分开,然后将插条33从固定条31中抽出,使底板11和右侧板24分离,然后,将转动块5从芯轴4上拔下,拉动右扶手7,使左扶手6和右扶手7分开,同时,右滑动箱体2沿着聚四氟乙烯块15和长块13从左向右移动,从而拉开,然后将薄膜卷筒插套入芯轴4中,然后再将右滑动箱体2回位,将左扶手6和右扶手7固定,紧固装置3紧固,完成安装,然后就可以进行搬运了。其中转动块5的外壁上还成型有两个手部凸起块,方便手握持转动块6从而方便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薄膜输送车,包括箱体(10)和车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包括左固定箱体(I)和右滑动箱体(2 ),左固定箱体(I)由底板(11)和底板(11)左侧边固定有的左侧板(12)组成,右滑动箱体(2)由滑动底板(21)、固定在滑动底板(21)前边部的前侧板(22)、固定在滑动底板(21)后边部的后侧板(23)和固定在滑动底板(21)的右边部的右侧板(24)组成,底板(11)的背面四个角处固定有四个车轮(20); 底板(11)的背面中部固定有至少两条长块(13),长块(13)的中部成型滑行槽(131),滑动杆(14 )插套在滑行槽(131)中,滑动杆(14 )的右端固定在右侧板(24 )上,底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至少两条聚四氟乙烯块(15),滑动底板(21)的背面成型有与聚四氟乙烯块(15)相对应的长形凹槽(211),聚四氟乙烯块(15)插套在其对应的长形凹槽(211)中,滑动底板(21)压靠在聚四氟乙烯块(15 )上,前侧板(22 )和后侧板(23 )的左侧边与左侧板(12)的右侧面相接触,底板(11)通过紧固装置(3)与右侧板(24)相固定; 左侧板(12)的右侧面上螺接多根芯轴(4),相邻两根芯轴(4)间距相等,芯轴(4)的右端部插套在右侧板(24)的相对应的通孔(241)中并伸出通孔(241)、其伸出通孔(241)的部分固定有转动块(5),转动块(5)压靠在右侧板(24)的右侧面上; 左侧板(12)的后边部固定有左扶手(6),右侧板(24)的后边部固定有右扶手(7),左扶手(6)和右扶手(7)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的右端外壁成型有多个竖直凹槽(41),转动块(5)为弹性塑料块,转动块(5)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凹孔(51),凹孔(51)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凸起条(52),凸起条(52)与竖直凹槽(41) 一一对应,芯轴(4)的右端插套并卡置在凹孔(51)中,凸起条(52)插套并卡置在竖直凹槽(4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扶手(6)成型有向右折弯的左连接部(61),右扶手(7)成型有向左折弯的右连接部(71),左连接部(61)的端部成型有插孔(611),插孔(611)的底端固定有磁石(8),右连接部(71)的端部固定有铁质插接棒(72),插接棒(72)插套在插孔(611)中并吸附在磁石(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3)结构为,底板(11)的背面中部固定有固定条(31),固定条(31)的中部与底板(11)的背面之间成型有贯穿孔(32),右侧板(23)的底部固定有插条(33),插条(33)的背面前部固定有绒面(331),插条(33)的背面后部固定有勾面(332),插条(33)的前部穿过贯穿孔(32)并折弯,绒面(331)与勾面(332)相贴合形成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块(13)的滑行槽(131)的右端内侧壁上成型有限位凸块(132),滑动杆(14)的左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141),凸起部(141)与滑行槽(131)的左右两侧壁相靠近,滑动杆(14)的前后两侧壁的凸起部(141)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滑行槽(131)的两个限位凸块(132)相对面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B62B3/02GK203651839SQ20132077194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徐利明, 徐吉荣, 杨国会 申请人: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光缆铺设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光缆铺设器。背景技术:目前,在田间和荒野上长距离铺设光缆、电缆施工时,全部采用人工或挖掘机械开挖明沟槽后再沟槽底部上铺放光电缆,再回添沙土埋实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60)

    专利名称:粉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打印机用的粉盒。背景技术:激光打印机的粉盒设有用于将碳粉涂布在感光鼓的静电潜像上的显影辊。对于使用磁性碳粉的粉盒,显影辊利用磁力从其碳粉接收位处捕获碳粉;对于使用非磁性碳粉的粉盒,显影辊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29)

    专利名称:铂金通道电加热设计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加热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铂金通道电加热设 计方法。背景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玻璃是平板显示设备,包括扁平玻璃基板或玻璃板。溢 流法是制造液晶显示面板玻璃所用玻璃板的优选方式。因为使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63)

    专利名称:相位差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位差板及显示装置。背景技术:立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一大趋势。而立体显示的根本原理就是视差产生立体,即使人的左眼看到左眼视图片,右眼看到右眼视图片。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34)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电喇叭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喇叭”,属于国际专利分类物理部中发声器械。已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5246637.2号公开了数字式多音调无触点汽车用电子喇叭,它包括主振荡器、分频器、脉冲宽度成型器、功率放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26)

    专利名称:凸点下金属层和连接垫层的形成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凸点下金属层和连接垫层的 形成方法。背景技术: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过程中,金属层常被用作半导体器件的电极和互连 线。通常绝缘介质层位于金属层的下方,而绝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