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平面显示面板及其线路修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面板及其线路修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不需经
由修补线(rescue line)而可进行线路修补的平面显示面板与线路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非平面显示器,例如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平面显示器具有重 量轻与厚度薄等特性,已逐渐成为显示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被广泛应用在 家用电视、个人计算机显示器以及如手机、数码相机与便携式音乐播放装置 等便携式电子产品。
由于平面显示器的发展不断趋向高解析度的设计,使得平面显示面板上 如扫描线与数据线等导线的分布越来越密集,因此工艺难度也相对地提高, 造成相邻的导线容易发生短路问题。此外,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为了提供 多区域垂直配向的结构设计以增广视角范围,业界也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导入 了单一像素区具有两条数据线(dateline)与一扫描线(或称栅极线gate line) 或单一像素区具有一数据线与两条扫描线的设计,又分别称为2D1G或2G1D 结构。以2D1G结构为例, 一像素区包括两个子像素,分别由不同的数据线 所控制,因此在相邻像素区之间会有两条数据线相邻设置,使得数据线之间 的距离大幅縮小,更容易造成短路问题。
根据传统平面显示面板修补导线的方法,必须在基板上另外设置修补线 以进行修补,包括先以激光刀将短路部分切断,再另外以修补线连接被切断 的导线,以维持正常的信号传输与运行。然而,根据传统液晶显示面板的导 线设计,若以激光刀切割发生短路问题的数据线,则很容易会因为激光刀能 量控制不佳,造成数据线与其上、下层相重叠的电容电极或共用电极线发生 材料层熔融相连接而产生额外的大面积短路问题。此外,以修补线进行修补 线路的方法会造成信号必须多走一段相当长的传导路径,影响到平面显示面 板的操作效率,例如当扫描频率在120赫兹的设定下,经修补线修补的平面显示面板会发生运行与效能问题,具有修复率不佳的缺点。因此,提供简单 的线路修补方法和对应的平面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仍为业界一急需研究的 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面板与其线路修补的方法,其 中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桥接线设于邻近的共用电极线之间,因此在 发生短路问题时,可借由桥接线替代传统修补线而达到线路修补的目的,改 善前述公知平面显示面板因利用修补线而造成操作效能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揭示一种平面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第一下 侧子像素、第二下侧子像素、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第四上侧子像素,其中基 板上至少定义有矩阵排列的第一像素区、第二像素区、第三像素区以及第四 像素区,且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沿着一水平方向排列,第三像素区与第 四像素区分别设于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的下侧而与第一像素区和第二 像素区相邻设置。第一下侧子像素、第二下侧子像素、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 第四上侧子像素分别位于第一像素区、第二像素区、第三像素区以及第四像 素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与第二数据线,沿着一垂直方向设 置于基板上,并位于第一像素区与第三像素区两侧;第三与第四数据线,沿
着该垂直方向设置于基板上,位于第二像素区与第四像素区两侧,且第二数
据线与第三数据线设于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之间;第一与第二扫描线,
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基板上,分别穿越第一、第二像素区以及第三、第
四像素区;第一共用电极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
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第三与第四像素区;第一桥接线, 设于第一与第三像素区的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第一与第
二共用电极线;以及第二桥接线,设于第二与第四像素区的第一与第二共用 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还揭示一种平面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第一 上侧子像素、第一下侧子像素、第二上侧子像素以及第二下侧子像素,其中 基板上至少定义有矩阵排列的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且第二像素区设于 第一像素区的下侧而与第一像素区相邻设置,而第一上侧子像素与第一下侧子像素设置于第一像素区,第二上侧子像素与第二下侧子像素设置于第二像
素区。第一上侧子像素、第一下侧子像素、第二上侧子像素以及第二下侧子
像素沿着一垂直方向依序相邻排列。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数据
线与第二数据线,沿着垂直方向设置于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的左右两
侧,其中第一数据线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第一与第二上侧子像素,而第二数
据线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第一与该第二下侧子像素;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
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分别穿越第一与第二像素区;第一共用电极线,
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第一下侧子像素;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
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二上侧子像素;以及桥接线,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
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还揭示一种平面显示面板的线路修补方法,其
适用于一平面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其上定义有矩阵排列的第一像素区、
第二像素区、第三像素区以及第四像素区呈矩阵排列,且第一像素区与第二
像素区沿着一水平方向排列,第三像素区与第四像素区分别设于第一像素区
与第二像素区的下侧而与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相邻设置;第一下侧子像
素、第二下侧子像素、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第四上侧子像素,分别位于第一
像素区、第二像素区、第三像素区以及第四像素区;至少两条扫描线,沿着
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基板上,且分别穿越第一与第二像素区以及第三与第四
像素区;第一共用电极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第一与第二下侧子像素;
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第三与第四上侧子像素;第一数
据线与第二数据线,沿着一垂直方向设置于基板上,位于第一像素区与第三
像素区两侧,且第二数据线分别与第一共用电极线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交错于
第一交错点与第二交错点;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沿着垂直方向设置于
基板上,位于第二像素区与第四像素区两侧,且第三数据线分别与第一共用
电极线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交错于第三交错点与第四交错点;第一桥接线,设 于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以及第
二桥接线,设于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第一与第二共用电
极线。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线路修补方法包括当第二数据线与第三数据
线于第一或第三交错点附近发生短路时,以激光刀沿着垂直方向切断第二数 据线与第三数据线发生短路的部分以及第一与第三交错点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以及当第二数据线与第三数据线于第二或第四交错点附近发生短路 时,以激光刀沿着垂直方向切断第二数据线与第三数据线发生短路的部分以 及第二与第四交错点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
由于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桥接线设于邻近的共用电极线之间, 因此当发生短路问题时,可直接切断短路部分附近的共用电极线,并以桥接 线来传导共用电压,不需额外使用修补线便可达到完成线路的修补,能有效 改善平面显示面板的操作效能和合格率。
图1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像素区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平面显示面板的导线设置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平面显示面板的像素元件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线路修补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线路修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O平面显示面板
12a第一数据线
12c第三数据线
14扫描线
14b第二扫描线
16a第一上侧子像素
18第二像素区
18b第二下侧子像素
20a第三上侧子像素
22第四像素区
22b第四下侧子像素
24a第五上侧子像素
26第六像素区
26b第六下侧子像素
12数据线
12b第二数据线
12d第四数据线
14a第一扫描线
16第一像素区
16b第一下侧子像素
18a第二上侧子像素
20第三像素区
20b第三下侧子像素
22a第四上侧子像素
24第五像素区 24b第五下侧子像素 26a第六上侧子像素 28基板30第一共用电极线32第二共用电极线
34第一桥接线36第二桥接线
38第三桥接线40第一晶体管
42第二晶体管44第三晶体管
46第四晶体管48、 50、 54、 56晶体管
52、 58栅极60、 62、 64、 66源极
68、 70共用电极线72、 74第一共用电极分支
76、 78第二共用电极分支80a、 80b金属电极
82透明电极84共用电极
86 CF基板88液晶层
90液晶分子92反应型单体
94高分子聚合物96短路部分98激光刀切割线IOO第一交错点
102第二交错点104第三交错点
106第四交错点108Vcom传导路径
110能量光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像素区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其中仅局部的平面显示面板示出于图中。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平面显示面
板10为一聚合物稳定配向(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 PSA)液晶显示面 板,其包括至少一基板28,其上设置了多条扫描线14与多条数据线12,分 别沿着一水平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与一垂直方向(如Y方向)排列, 在基板28上定义出多个矩阵排列的像素区,例如图中所示的第一像素区16、 第二像素区18、第三像素区20、第四像素区22、第五像素区24以及第六像 素区26等。第一像素区16、第二像素区18及第五像素区26沿着X方向排 列,第三像素区20、第四像素区22及第六像素区26则分别设于第一像素区 16、第二像素区18及第五像素区24的下侧,并分别与第一像素区16、第二 像素区18及第五像素区24相邻设置。此外,各像素区分别包括两个子像素, 例如第一像素区16包括第一上侧子像素16a与第一下侧子像素16b,第二像素区包括第二上侧子像素18a与第二下侧子像素18b,第三像素区20包括第 一上侧子像素20a与第二下侧子像素20b,以此类推。因此,第一上侧子像 素16a、第一下侧子像素16b、第三上侧子像素20a以及第三下侧子像素20b 沿着Y方向排列成一直行,依序相邻排列。
由于每一像素区均包括两个子像素,因此各像素区分别由两条数据线12 与一条扫描线14所驱动,也即平面显示面板10具有2D1G结构。例如第一 上侧子像素16a由位于其左侧的第一数据线12a与设于其下侧的第一扫描线 14a所控制,而第一下侧子像素16b由设在右侧的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一扫 描线14a所控制。因此,同一像素区的上侧与下侧子像素由同一扫描线14 所控制,而位于同一行的各像素区的上侧子像素电性连接于同一数据线12, 位于同一行的各像素区的下侧子像素则电性连接于另一数据线,例如第一与 第三上侧子像素16a、 20a均电性连接设于左侧的第一数据线12a,第一与第 三下侧子像素16b、 20b均电性连接于设于右侧的第二数据线12b,也即第一 数据线12a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第一与第三上侧子像素16a、 20a,而第二数 据线12b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第一与第三下侧子像素16b、 20b。类似地,第 三数据线12c与第四数据线12d位于第二像素区18与第四像素区22的两侧, 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第四下侧子像素18b、 22b与第二、第四上侧子像素 18a、 22a。在此设计下,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据线12c相邻并排设置于 第一像素区16与第二像素区18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下侧子像素16b 与第二下侧子像素18b分别经由第一晶体管40与第二晶体管42而电性连接 于第二与第三数据线12b、 12c,第三上侧子像素20a经由第三晶体管44而 电性连接设于其左侧的第一数据线12a,而第四上侧子像素22a则经由第四 晶体管46而电性连接设于其右侧的第四数据线12d。因此,相邻两行的像素 区内的元件呈相反设置,也即同一行的第一像素区16与第三像素区20的元 件配置位置与其相邻的第二像素区18与第四像素区22的元件配置设置呈左 右对称。然而,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10中各像素区的元件配置位置并不限 于图1所示的,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行的像素区的元件设置位置可 完全相同,或者各像素区的上侧子像素可均电性连接于其右侧的数据线,而 下侧子像素均电性连接于左侧的数据线。
请同时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平面显示面板10的部分导线的设置
13示意图。设置于同一行的像素区可分别代表提供同一彩色光源的像素,例如
第一与第三像素区16、 20代表红色像素,第二与第四像素区18、 22代表绿 色像素,而第五与第六像素区26、 28代表蓝色像素。平面显示面板10还包 括多条互相平行的共用电极线设于基板28上,图2仅示出出第一共用电极 线30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2以作为说明,其中第一共用电极线30沿着X方 向延伸穿越第一与第二像素区16、 18,而第二共用电极线32则穿越第三与 第四像素区20、 22,用以在平面显示面板IO在操作时提供相对应的像素区 一共用电压Vcom。
此外,平面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沿着Y方向设置且彼此平行的桥接 线,例如第一桥接线34、第二桥接线36以及第三桥接线38,分别电性连接 于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举例而言,第一桥接线34位于第一与第 三像素区16、 20的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之间,第二桥接线36位 于第二与第四像素区18、 22的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之间,以此类 推。因此,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第一桥接线34、第二桥接线36 以及第三桥接线38彼此互相电性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线34、 第二桥接线36、第三桥接线38、第一共用电极线30以及第二共用电极线32 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值得注意的是,平面显示面板10还包括其他 共用电极线68、 70,分别延伸穿越第一、第二、第五上侧子像素16a、 18a、 24a与第三、第四、第六下侧子像素20b、 22b、 26b,以及连接于共用电极 线68、 70的桥接线(示于图l,没有示出于图2中)。
请参考图3,图3为图1所示平面显示面板10的像素元件布局示意图。 第一扫描线14a与第二扫描线14b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穿越第一、第二像素 区16、 18以及第三、第四像素区20、 22,将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像素 区16、 18、 20、 22分为面积较小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上侧子像素16a、 18a、 20a、 22a与面积较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下侧子像素区16b、 18b、 20b、 22b。因此,第一扫描线14a位于第一上侧子像素16a与第一下侧子像 素16b之间,而第二扫描线14b位于第三上侧子像素20a与第三下侧子像素 20b之间。此外,第一扫描线14a电性连接于第一晶体管40、第二晶体管42 与晶体管48、 50的栅极52,第二扫描线14b电性连接于第三晶体管44、第 四晶体管46与晶体管54、 56的栅极58。在优选实施例中,各像素区的晶体管,例如第一晶体管40或第二晶体管42,可为薄膜晶体管,且第一扫描线 14a与第二扫描线14b与栅极52、 58可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制作,例如均 包含第一金属材料层。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12a、 12b、 12c、 12d 沿着Y方向垂直设于第一扫描线14a与第二扫描线14b之上,可包括第二金 属材料层。第一数据线12a电性连接于第三晶体管44与晶体管48的源极60; 第二数据线12b电性连接于第一晶体管40与晶体管54的源极62;第三数据 线12c电性连接于第二晶体管42与晶体管56的源极64;以及第四数据线 12d电性连接于第四晶体管46与晶体管50的源极66。
另一方面,第一共用电极线30与共用电极线68、第二共用电极线32与 共用电极线70实质上平行于第一与第二扫描线14a、 14b,分别穿越第一与 第二下侧子像素16b、 18b、第一与第二上侧子像素16a、 16b、第三与第四 上侧子像素20a、 22a以及第三与第四下侧子像素20b、 20b,其中第一与第 二共用电极线30、 32设于相邻的第一与第二扫描线14a、 14b之间。第二数 据线12b与第一、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分别交错于第一交错点100与第 二交错点102,而第三数据线12c与第一、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1分别交错 于第三交错点104与第四交错点106。第一共用电极线30与第二共用电极线 32设于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像素区16、 18、 20、 22内的部分分别定 义为一共用电极84,其具有较大的面积或较宽于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的其他部分。第一与第二桥接线34、 36则连接设于相邻的共用电极84之 间。另外,平面显示面板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共用电极分支72、 74与至 少两个第二共用电极分支76、 78,沿着Y方向设置,其中第一共用电极分 支72、 74分别设于第一与第二下侧子像素16b、 18b内,且设于该第一共用 电极线30的相反于第一、第二桥接线34、 36的一侧,分别与第一与第二桥 接线34、 36相接于第一共用电极线30上所对应的共用电极84。第二共用电 极分支76、 78也分别设于第三与第四上侧子像素20a、 22a内,设于第二共 用电极线32的相反于第一、第二桥接线34、 36的一侧,分别与第一与第二 桥接线34、 36相接于第二共用电极线32上的共用电极84。因此,第一共用 电极线30或共用电极84、第一共用电极线分支72与部分第一桥接线34彼 此连接而形成"十"字型图案,设于第一下侧子像素内16b。类似地,第二 共用电极线32或共用电极84、第二共用电极线分支78与部分第二桥接线36也彼此相连而呈"十"字型排列,设于第四上侧子像素内22a。在优选实 施例中,第一桥接线34、第二桥接线36、第一共用电极线30、第二共用电 极线32、第一共用电极分支72、 74、第二共用电极分支76、 78、各晶体管 (例如第一晶体管40)的栅极52、 58以及第一与第二扫描线14a、 14b均由 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例如上述的第一金属材料层。
此外,平面显示面板10还包括金属电极80a, 80b至少分别设于第一与 第二下侧子像素16b、 18b以及第三与第四上侧子像素20a、 22a之内,且分 别覆盖部分第一共用电极线30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2。金属电极80a、 80b可 包括第三金属材料层,用来当作各子像素内的储存电容电极。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共用电极线30、第二共用电极线32与金属电极80a、 80b的重叠部分分 别定义为前述的共用电极84,金属电极80a、 80b的形状也约略相同于其对 应的共用电极84的形状,且共用电极84可分别与金属电极80a、 80b形成 寄生电容。另外,在各子像素内,还包括透明电极82,设于金属电极80a、 80b之上,且电性连接于所对应的金属电极80a、 80b。透明电极82作为各 子像素的像素电极,覆盖各子像素表面,且透明电极82具有特殊的图案, 用以限定液晶分子的倒向方向。此外,除了相邻的透明电极82之间的间隔 区域外,第一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0、 32和第一、第二桥接线34、 36均被对 应的透明电极82所覆盖。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1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由于本 发明平面显示面板10为PSA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在其工艺中,会将制作完 薄膜元件的基板12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CF)基板86相结合固定, 并于其间填充液晶层88,接着再进行聚合配向工艺。液晶层88包括液晶分 子90与反应型单体92,在聚合配向工艺中,先对CF基板86与基板28表 面的导电层施加电压,以使液晶分子90偏转至一预定角度,并借由提供能 量光110照射液晶显示面板10或加热,使反应型单体92沿着液晶分子90 的预定角度逐步聚合,而于CF基板86与基板28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94,待移除电压后,液晶分子90便会随着高分子聚合物94的排列方向而产 生预倾角。图3所显示的透明电极82由于具有特殊的图案设计,因此可以 有效地帮助液晶分子90配向排列,然而,在CF基板86与基板28的内表面 可选择性另外设置配向膜,以进一步协助液晶分子90的配向设置。
16如前所述,由于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与第二桥接线34、 36, 因此其提供了有效的线路修补方法。请同时参考图5与图6,图5为本发明 平面显示面板10的线路修补方法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线路修补方法的 流程示意图。在2D1G的导线配置设计下,相邻设置的第二数据线12b与第 三数据线12c之间的距离非常微小,因此在工艺中难免发生两者短路相连接 的情形,例如途中圆圈标示出的短路部分96。或者,平面显示面板10也有 可能因为其他缺陷问题,导致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据线12c分别在第一、 第二交错点IOO、 102与第三、第四交错点104、 106而与其他导线发生短路 或缺陷问题,例如第二数据线12b与金属电极80a或第一共用电极线30在 第一交错点IOO发生短路问题。当发生导线短路现象时,可根据以下本发明 的线路修补方法来进行线路修补
步骤200:在进行面板缺陷检测时,若发现导线短路问题,则可根据本 发明的线路修补方法的步骤202至步骤208来进行缺陷修补;
步骤202:当相邻的数据线之间发生短路时,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即 垂直方向)切断所述数据线发生短路的部分;
步骤204: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与短路部分相交的共用电极线,使
得所述数据线的短路部分两侧的共用电极线形成断路;
步骤206:当一数据线与其邻近的金属电极或共用电极线发生短路时, 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该数据线与该金属电极或该共用电极线的短路部 分;以及
步骤208:以激光刀切断在该短路部分与该数据线相交的共用电极线, 使得该数据线的短路部分两侧的共用电极线形成断路。
其中,本发明线路修补方法实质上并没有限定步骤202至步骤206的进 行顺序。举例而言,根据步骤202与步骤204,当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 据线12c于第一或第三交错点100、 104发生短路时,可以激光刀沿着Y方 向切断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据线12c发生短路的部分以及第一与第三交 错点100、 104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30,其中激光刀的切割线98如图5所 示。在此情况下,虽然第二与第三数据线12b、 12c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 30形成断路,但共用电压Vcom的传导路径仅需稍微改变,先经由第一桥接 线34向下弯折至第二共用电极线32,再经由第二桥接线36便转回第一共用电极线30,如图5的箭头方向108所示的。由于共用电压的传导路径改变不 大,所以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操作效能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或者,当第 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据线12c发生短路的部分在第二或第四交错点102、 106时,也可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第二数据线12b与第三数据线12c发 生短路的部分以及第二与第四交错点102、 106两侧的第二共用电极线32, 其激光刀的切割路线可类似于切割路线98,在第二与第三数据线12b、 12c 与第二共用电极线32相交处的两侧垂直切割。
另一方面,根据步骤206、 208的举例说明包括当第二数据线12b与 金属电极80a或第一共用电极线30短路于第一交错点100附近时,可以激 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第二数据线12b与金属电极80a或第一共用电极线30 的短路部分,并切断第三交错点104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30,激光刀的切 割线98可参考图5;当第二数据线12b与金属电极80b或第二共用电极线 32短路于第二交错点102附近时,可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第二数据线 12b与金属电极80b的短路部分以及第四交错点106两侧的第二共用电极线 32;当第三数据线12c与金属电极80a或第一共用电极线30短路于第三交错 点104时,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第三数据线12c与金属电极80a的短路 部分以及第一交错点100两侧的第一共用电极线30,例如切割线98;以及 当第三数据线12c与金属电极80b或第二共用电极线32短路于第四交错点 106时,以激光刀沿着Y方向切断第三数据线12c与金属电极80b的短路部 分以及第二交错点102两侧的第二共用电极线32。
本发明包括桥接线的平面显示面板结构与线路修补方法,并不限仅应用 于液晶显示面板,本发明的精神也可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等离子体显 示面板等其他具有薄膜导电图案的平面显示面板上。由于本发明平面显示面 板包括多条桥接线,连接于相邻的共用电极线,因此,当数据线彼此的间发 生短路问题,或者与共用电极线或其他金属电极发生短路等缺陷时,可直接 垂直切断短路部分附近的共用电极线,仅需稍微改变共用电压的传导路径, 即可有效修复短路缺陷,完全不需担心彼此交错重叠的数据线、共用电极线 或金属电极等不同材料层因激光切割而造成上下层短路,进而引发新的缺 陷。因此,根据本发明平面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与线路修补方法,可以简单 的步骤完成线路修复工作,不需额外制作修补线,能有效改善平面显示面板的工艺合格率与操作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改,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平面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上至少定义有矩阵排列的一第一像素区、一第二像素区、一第三像素区以及一第四像素区,其中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沿着一水平方向排列,该第三像素区与该第四像素区分别设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的下侧而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相邻设置;一第一下侧子像素、一第二下侧子像素、一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一第四上侧子像素,分别位于该第一像素区、该第二像素区、该第三像素区以及该第四像素区;一第一数据线与一第二数据线,沿着一垂直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三像素区两侧;一第三数据线与一第四数据线,沿着该垂直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第二像素区与该第四像素区两侧,其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设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之间;一第一扫描线与一第二扫描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分别穿越该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以及该第三与该第四像素区;一第一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一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三与该第四像素区;一第一桥接线,设于该第一与第三像素区的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以及一第二桥接线,设于该第二与第四像素区的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与该第二下侧子像素分别经由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以及电性连接该第一扫描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还包含多个像素电极,至少分别设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该第二下侧子像素、该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该第四上侧子像素,除了相邻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的间隔外,该第一、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与该第一、该第二桥接线均被对应的所述多个像素电极所覆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三上侧子像素与该第四上侧子像素分别经由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以及电性连接该第二扫描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桥接线、该第二桥接线、该第一共用电极线以及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分别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下侧子像素内,且设于该第一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第一、第二桥接线的一侧;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分别设于该第三与该第四上侧子像素内,且设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第一、第二桥接线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设于该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像素区内的部分定义为多个共用电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共用电极分支分别和该第一桥接线与该第二桥接线相接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共用电极,而所述第_■ _lu rn上丄t/ , 、 / 、 ri, I十ii 、+ AA* ■Wr P 、一 ~ 4cd AJi丄n mX r-ff AAi仁r 、上力一六用屯t及ar又ar別邪i^邻一們r忮纹勺谈邻一^r伎s^日伎丁"j/^trj尸丌讼少个共用电极。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内的该第一共用电极分支、该共用电极以及该第一桥接线呈"十"字型排列,于该第四上侧子像素内的该第二共用电极分支、该共用电极以及该第二桥接线也呈"十"字型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桥接线、该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一共用电极分支以及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分支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还包括多个金属电极,其约略相同于所述多个共用电极的形状,且分别设于一该共用电极之上。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分别电性连接于一该金属电极,且覆盖该第一下侧子像素、该第二下侧子像素、该第三上侧子像素或该第四上侧子像素。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相邻并排设置。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区包括一第一上侧子像素设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的上侧,该第二像素区包括一第二上侧子像素设于该第二下侧子像素的上侧,该第三像素区包括一第三下侧子像素设于该第三上侧子像素的下侧,而该第四像素区包括一第四下侧子像素设于该第四上侧子像素的下侧。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扫描线分别位于该第一上侧子像素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之间以及该第三上侧子像素与该第三下侧子像素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为一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示面板。
17. —种平面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上至少定义有矩阵排列的一第一像素区与一第二像素区,其中该第二像素区设于该第一像素区的下侧而与该第一像素区相邻设置;一第一上侦lj子1繁素与一第一下侧子像素,设置于该第一'像素区;一第二上侧子像素与一第二下侧子像素,设置于该第二像素区,其中该第一上侧子像素、该第一下侧子像素、该第二上侧子像素以及该第二下侧子像素沿着一垂直方向依序相邻排列;一第一数据线与一第二数据线,沿着该垂直方向设置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数据线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该第一与该第二上侧子像素,而该第二数据线用以提供输入信号给该第一与该第二下侧子像素;一第一扫描线与一第二扫描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分别穿越该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一第一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一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二上侧子像素;以及一桥接线,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一与 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与该第 二下侧子像素分别经由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二数据 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扫描线与该第二扫描线。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上侧子像素与该第 二上侧子像素分别经由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一数据 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扫描线与该第二扫描线。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桥接线、该第一共用电 极线以及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21.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还包括 至少一第一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设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内,且设于该第一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桥接线的一侧;以及至少一第二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设于该第二上侧子像素 内,且设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桥接线的一侧。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 线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内的部分定义为多个共用电极。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共用电极分支与该 第二共用电极分支分别和该桥接线相接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共用电极。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内的 该第一共用电极分支、该共用电极以及该桥接线呈"十"字型排列,于该第 二上侧子像素内的该第二共用电极分支、该共用电极以及该桥接线也呈"十" 字型排列。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桥接线、该第一共用电 极分支以及该第二共用电极分支由同一 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26.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扫描线分别 位于该第一上侧子像素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之间以及该第二上侧子像素与 该第二下侧子像素之间。
27.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为一聚合物稳定配向液晶显 示面板。
28. —种平面显示面板的线路修补方法,适用于一平面显示面板,该平面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上至少定义有矩阵排列的一第一像素区、 一第二像素区、 一第三像素区以及一第四像素区,其中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沿着一 水平方向排列,该第三像素区与该第四像素区分别设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的下侧而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二像素区相邻设置;一第一下侧子像素、 一第二下侧子像素、 一第三上侧子像素以及一第四 上侧子像素,分别位于该第一像素区、该第二像素区、该第三像素区以及该 第四像素区;至少两个扫描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分别穿越该 第一与该第二像素区以及该第三与该第四像素区;一第一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一与该第二下侧子 像素;一第二共用电极线,沿着该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越该第三与该第四上侧子 像素;一第一数据线与一第二数据线,沿着一垂直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位于该第一像素区与该第三像素区两侧,且该第二数据线分别与该第一共用电极 线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交错于一第一交错点与一第二交错点;一第三数据线与一第四数据线,沿着该垂直方向设置于该基板上,位于该第二像素区与该第四像素区两侧,且该第三数据线分别与该第一共用电极线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交错于一第三交错点与一第四交错点;一第一桥接线,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 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以及一第二桥接线,设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 一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该平面显示面板的线路修补方法包括-当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于该第一或该第三交错点附近发生短 路时,以激光刀沿着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发生短路 的部分以及该第一与该第三交错点两侧的该第一共用电极线;以及当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于该第二或该第四交错点附近发生短路时,以激光刀沿着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三数据线发生短路 的部分以及该第二与该第四交错点两侧的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线路修补方法,其中所述扫描线、该第一与第 二桥接线、该第一共用电极线以及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 构成。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线路修补方法,其还包括 至少一第一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设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内,且设于该第一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桥接线的一侧;以及至少一第二共用电极分支,沿着该垂直方向而设于该第二上侧子像素 内,且设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的相反于该桥接线的一侧。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线路修补方法,其还包括多个金属电极,至少 设于该第一下侧子像素以及该第二上侧子像素内,且分别覆盖部分该第一共 用电极线与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线路修补方法,其还包括 当该第二数据线与一该金属电极短路于该第一交错点附近时,以激光刀沿着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金属电极的短路部分以及该第三交 错点两侧的该第一共用电极线;当该第二数据线与一该金属电极短路于该第二交错点附近时,以激光刀 沿着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二数据线与该金属电极的短路部分以及该第四交 错点两侧的该第二共用电极线;当该第三数据线与一该金属电极短路于该第三交错点时,以激光刀沿着 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三数据线与该金属电极的短路部分以及该第一交错点 两侧的该第一共用电极线;以及当该第三数据线与一该金属电极短路于该第四交错点附近时,以激光刀 沿着该垂直方向切断该第三数据线与该金属电极的短路部分以及该第二交 错点两侧的该第二共用电极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面板与线路修补的方法,该平面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桥接线设于邻近的共用电极线之间,在发生短路问题时,可直接切断发生短路的共用电极线,经由桥接线而改变共用电压的传导路径,完成线路修补,能有效改善平面显示面板的操作性能和合格率。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477286SQ20091000736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7日
发明者姜俊伟, 陈介伟, 黄韦凯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面板及其线路修补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显影组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组件,尤其是一种碳粉盒中与 鼓组件配合的显影组件。背景技术:在用于激光打印机的碳粉盒结构中,通常碳粉是易耗品,因为主要 部件使用寿命长短差别的关系,碳粉盒通常设计成装配有
专利名称:一种报警音信号发生及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报警音频信号发生 电i 各及其喇叭驱动电3各。背景技术:目前,在火灾报警和一氧化碳报警的应用方面,有多种报警音器件和报警音标准。在火灾报
专利名称:固体摄像装置、其滤色器配置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施方式通常涉及固体摄像装置、其滤色器配置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固体摄像装置作为进行图像输入处理的基本元件而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目前通常使用的固体
专利名称:一种带照明功能的腋拐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供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的腋拐。背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或者身体残疾尤其是下肢残疾人士,因为行动不便,为了帮助行走,通常需要使用到拐杖。拐杖是一
专利名称:背光源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源,还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源的导光板。背景技术: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或PC (聚碳酸酯)板材制成,其上印有网点。应用时,光线射到各个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