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显影设备及方法

专利名称:显影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显影设备以及在光电导体上产生墨粉图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印刷技术中,已知存在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各种显影设备以及在光电导体上生成墨粉图像的方法。例如,已知的显影设备包括容纳非磁性墨粉粒子以及磁性载体粒子构成的显影剂的容器。在也称为磁刷设备的已知显影设备中,载体粒子由软磁材料构成。在容器内提供显影剂辊,所述辊(roller)具有在其内侧上的多个磁体并封装于管套内。沿周向方向,磁体被布置成其相应磁极面朝外,且相邻磁体的面向外磁极磁性相反。磁体是静止的,而管套是旋转的。由于磁体和管套的这种布置,当管套旋转时,形成粘附了墨粉粒子的软磁性载体粒子的链。如同在刷子里,各个链形成相对于管套基本径向延伸的硬纤维(bristle),因此称为磁刷。通常,硬纤维的长度由剥离器(stripper)限制。硬纤维随管套旋转,且这样做时,由于磁体的相反磁性的原因,其在旋转中重复地叠影。这样,显影剂载体粒子的硬纤维和墨粉粒子能够与光电导体接触,以便将粘附在硬纤维上的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在该布置中,无需对称地设计磁体,且一般来说,一个静止磁体被置于直接相对于光电导体、 剥离器以及(如果提供的话)显影剂的运输辊。在该设备中使用的软磁性载体粒子相当大。一方面,通过粒子的固有重量,且另一方面,通过磁体的磁场可起作用的充足负载,防止将载体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然而,因为墨粉粒子的尺寸的原因,能够转印的墨粉量是有限的。此外,考虑到该设备,因为可能接触载体粒子,所以存在光电导体相对高磨损的问题。取代了将墨粉粒子直接转印到光电导体,同样还已知的是首先借助于磁刷将墨粉粒子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例如,所述第二显影剂辊相对于第一显影剂辊以反向旋转的方式旋转,以便彼此面对的显影剂辊表面将以相同方向旋转。墨粉粒子例如通过第二显影剂辊的对应电荷被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表面且随该辊旋转。借助使用恰当的设备,该设备例如具有多个相邻的适当激活的丝线,从而邻近第二显影剂辊产生交流电压场。因为交流电压场的原因,墨粉粒子背离和朝向辊移动,并在交流电压场的区域内形成一种墨粉云。如果现在带有电荷潜像(latent charge image)的光电导体穿过墨粉云的区域,则墨粉粒子可选择地转印到光电导体。所以,可以将墨粉粒子无接触地转印到光电导体。由此,能够减小光电导体的磨损;然而,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经由磁刷,只能转印相当有限量的墨粉到第二显影剂辊且因而到光电导体。在可替代显影设备中,使用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被描述的显影设备的硬磁性载体粒子能够比软磁性载体粒子更小,所述设备包含磁刷。因此,参考 SPD显影设备,其中SPD代表“微粒显影剂”。在这样的显影设备中,提供非磁性管套和相对其可旋转的磁芯,管套和磁芯被支撑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磁芯由按周向方向以旋转对称的方式被布置的一排磁体构成。相邻磁体为相反极性。通过非磁性管和磁芯的分开旋转,再次,形成粘附的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的链,其再次叠影并重新形成。这样做时,磁性载体粒子成涡旋,即比包含磁刷的上述显影设备里更加强烈。此外,形成的链不如那些带有磁刷构造的均勻。其他方面,因为载体粒子剩磁的原因,而防止了载体粒子从管套脱离。在这类显影设备中,粘附有墨粉粒子的硬磁性载体粒子的链与光电导体接触,以便可选择地将粘附的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因为载体粒子的涡旋(vortexing)的原因,载体粒子上更大比例的墨粉粒子与光电导体接触,因此能够转印更大量的墨粉。如已提及的,通过使用硬磁性载体粒子,额外地能够使用比使用磁刷更小的载体粒子,因此也能够将更大量的墨粉转印到光电导体上。然而,通过使得光电导体与涡旋的载体粒子接触,光电导体承受更大的磨损。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显影设备,以及提供在光电导体上生成墨粉图像的方法,从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依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显影设备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在光电导体上生成墨粉图像的方法实现该目标。从各从属权利要求能显然地得到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特别地,提供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显影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容纳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构成的显影剂的容器。显影设备包含第一显影剂辊, 其至少部分被布置在容器里且具有非磁性管套和磁芯,管套和磁芯均被布置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还提供第二显影剂辊,其以这样的方式邻近第一显影剂辊布置,即粘附了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的显影剂与第二显影剂辊接触,其中通过第一显影剂辊的旋转来运载显影齐U。结果,其能够以接触方式将墨粉粒子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第二显影剂辊被支撑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并且持有电荷以促进墨粉粒子的转印。显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其用于使得管套、磁芯和第二显影剂辊均绕其相应旋转轴线旋转;以及用于在相邻光电导体区域内邻近第二显影剂辊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设备通过使用硬磁性载体粒子能够将特别均勻的大量墨粉从第一显影剂辊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 然后墨粉粒子能够以无接触的方式从第二显影剂辊转印到在用于生成交流电压场的装置区域内的相邻光电导体,因此使得能够实现光电导体的无接触显影。上述设备至少避免了已知设备的一些缺陷。特别地,所述设备允许使用大量墨粉将均勻的墨粉施加到第二显影剂辊;这进而允许在具有最小的边缘效应的情况下光电导体的均勻显影。因此,将墨粉无接触地转印到光电导体具体地允许了形成多个叠加的墨粉层。结果,其能够例如在光电导体上生成墨粉图像的多个叠加的颜色分离层,然后其一起被转印到要印刷的衬底上。优选地,管套和磁芯的旋转轴线相对彼此偏移,因此导致不对称。特别地,磁芯的旋转轴线优选地位于管套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显影剂辊的旋转轴线之间,以便使得粘附有无磁性墨粉粒子的硬磁性载体粒子间强烈的湍流(turbulent)混合,并因此能够转印大量墨粉。为了在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辊之间的区域中实现载体粒子和墨粉粒子的良好涡旋,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单元优选地适于使得管套和磁芯沿相反方向旋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由金属特别是铝构成第二显影剂辊,因此使该辊高度耐用。为了更进一步增强耐用性,第二显影件优选地具有涂层,特别是陶瓷涂层。
依据本发明,印刷机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导体、用于在光电导体上产生电荷潜像的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显影设备,其中光电导体能够在用于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的区域内以预定距离运动经过第二显影剂辊,所述距离比墨粉层在第二显影剂辊上的预期距离大。这样的印刷机能够具有上述优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电导体包括光电导体辊,其通常被提供用于转印单个墨粉分离图像。在可替代实施例中,光电导体包括光电导体带,其能够运动经过多个上述类型的显影设备,同时在显影设备之间提供用于在光电导体上产生电荷潜像的装置。这样的光电导体允许在所述墨粉层被转印到印刷材料之前叠加地形成多个墨粉层。结果,为了在印刷材料上形成例如彩色图片,则只需从单个光电导体向印刷材料进行单次墨粉图像转印。通过在光电导体上产生墨粉图像的方法,也可实现本发明的基础目标,其中首先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电荷图像,并且其后,相应于电荷图像,借助于显影设备将墨粉应用到光电导体。当应用墨粉时,墨粉离子在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中被摩擦充电,粘附有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第一显影剂辊接触并由其传送,其中第一显影剂辊包括旋转的非磁性管套和在所述管套内旋转的磁芯。此外,墨粉粒子被转印到相邻于第一显影剂辊布置的第二显影剂辊并以如下方式旋转,即粘附有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第二显影剂辊接触。通过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辊间的电势差,促进了墨粉粒子转印。光电导体沿旋转的第二显影剂辊以预订距离运动,在第二显影剂辊和光电导体之间的区域内产生交流电压场以便经由该装置在该区域内产生墨粉粒子云,从而导致墨粉粒子相应于电荷图像被吸附到光电导体。该方法能够向光电导体无接触地大量转印墨粉粒子。优选地,管套和磁芯沿相反方向旋转。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墨粉被应用到所述光电导体的情况下,至少一个额外的电荷图像被形成在光电导体上,且其后,通过至少另一个显影设备将墨粉对应于所述额外的电荷图像被应用到光电导体。结果,能够根据需要将若干叠加的墨粉层应用到光电导体并与电荷图像一致。由于光电导体上的墨粉粒子的无接触转印的原因,可以形成若干叠加的墨粉层,而基本不损害相应的下方墨粉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光电导体包括运动经过多个显影设备的光电导体带,其中每个显影设备都将墨粉转印到光电导体,即对应于光电导体上的电荷潜像,在所述显影设备之间形成所述潜像。


以下,参考绘图,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显示出图 1 示出光电图形操作的 £口屈Ij 机(electrophotographically operating printing machine)的原理侧视图;图2示出图1所述光电图形操作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原理侧视图;图3示出可替代的光电图形操作印刷机的印刷区域的原理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关于位置和方向的信息主要涉及到附图中的表示,因此该信息不应视为限制。然而,其也可涉及到优选的最终布置。图1示出彩色印刷机1的原理侧视图,其包括供纸器3、对齐单元(alignment unit)4、多个印刷单元5、传送单元7、定影单元9、带有翻转单元13(turning unit)的双工路径(duplex path) 12以及输出托盘(output tray) 15。已知有这样的多种不同实施例的彩色印刷机1,且图1仅描绘了这样的印刷机的极简化示例。供纸器3设置成用于容纳一叠纸张以及向对齐单元4供给单张纸张,并在印刷机 1的第一末端被示出。然而,也可将所述供纸器布置在任意其他位置,且不需要向对齐单元 4直接供给纸张。对齐单元4是适当类型,其以适当方式对齐(align)被供给纸张并将其传递到传送单元7。传送单元7是已知的类型,其适于传送纸张经过印刷单元5。在所绘的实施例中,传送单元7包括循环传送带17 (circulating transport belt),循环传送带17被引导围绕相应的传送和引导辊19。图2中更加详细示出的印刷单元5适于在被传送单元7传送的纸张上印刷各个颜色分离图像(color separation image) 0例如,所示彩色印刷机1具有五个印刷单元5,其可操作成具有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以及一个定制颜色(如清晰的干燥油墨色(clear dry ink))的颜色。每个印刷单元5包括感光鼓20、压力辊22、清洁单元Μ、充电单元沈、 曝光单元28以及显影剂单元30。压力辊22、清洁单元24、充电单元沈、曝光单元28以及显影剂单元30均以本身公知的方式被布置在感光鼓周围。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感光鼓20具有光电导体表面且与传送带接触。感光鼓20 被支撑成可旋转。感光鼓20可通过其自身驱动而被驱动,或者其也可通过例如与传送单元 7的传送带17的摩擦而旋转。特别地,试图使感光鼓20按箭头A方向旋转。虽然未示出, 但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可在感光鼓20和传送带17之间提供中间鼓(intermediate drum)。以如下方式邻近感光鼓20提供压力辊22,即形成压力间隙,其中传送单元7的传送带17以及要被印刷的纸张可以被引导通过该压力间隙。压力辊22可以被置于张力 (tension)下以便有助于墨粉从感光鼓转印到要被印刷的一张纸张上。清洁单元24(沿感光鼓的前进方向A观察)可被布置在压力辊22和充电单元沈之间。清洁单元M还可以是清理感光鼓的表面的已知类型。例如,印刷单元5的充电单元26 (沿感光鼓的前进方向A观察)被布置在清洁单元M和曝光单元28之间,并包括电晕设备。充电单元沈适合在感光鼓20表面上产生均勻的电荷。充电单元26和显影剂单元30之间提供曝光单元观(沿感光鼓的前进方向A观察)。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曝光单元观是适当的类型以便提供对感光鼓20表面的局部放电。因此充电单元沈和曝光单元28能够在感光鼓20的表面上产生电荷潜像。如从本技术中已知的,显影剂单元30 (沿感光鼓20的前进方向A观察)被布置在曝光单元观和压力辊22之间,且被设置成将墨粉粒子转印到感光鼓20,与所述感光鼓上的潜影一致。显影剂单元30包括壳体33,所述壳体包括以本身公知的方式用于装纳显影剂的空间。显影剂单元30被具体设计为使用具有硬磁性载体粒子和非磁性墨粉粒子的显影剂。 在壳体33中提供多个混合辊35、一个传送辊37、第一显影剂辊39、剥离器40以及第二显影剂辊41。正如以下将要详细说明的,第二显影剂辊41从壳体33部分地突出且被置于邻近感光鼓20。在第二显影剂辊41和感光鼓20之间的间隙内提供用于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42,例如,所述装置具有能够借助于未示出的控制单元被激活的多条电线。混合辊35在显影剂的装纳空间内可旋转(参看箭头),并且以本身公知的方式被设置成用于完全混合非磁性墨粉粒子并向它们施加摩擦电荷(triboelectric charge)。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的混合辊,且在此不再详细解释。在用于装纳显影剂的空间中还提供了传送辊37,并且该传送辊37适于以本身公知的方式通过旋转所述传送辊(参看箭头)来传送第一显影剂辊39区域内的显影剂。这样做,可以在其外周提供设置例如具有适当压痕(appropriate indentation)的传送辊37, 以用于接收和传送显影剂。第一显影剂辊39包括非磁性管套44。管套44被支撑成绕旋转轴线45可旋转, 并且通过未被具体示出的驱动单元能够沿箭头B方向旋转。在管套44内提供磁芯47。磁芯47具有辊的形式。磁芯47具有沿周向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多个磁体49,相邻磁体分别沿相反方向被磁化。磁芯47被支撑成绕旋转轴线50可旋转,并且通过未被具体示出的驱动单元能够沿箭头C方向旋转。如图2显然可见,箭头B和C方向相反,以便明确磁芯47 与管套44反向旋转。此外,图2示出管套44的旋转轴线45相对磁芯47的旋转轴线50偏移。特别地,旋转轴线50沿第二显影剂辊41的方向偏移。剥离器40被设置为邻近第一显影剂辊,并被置于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来限制随管套运动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剥离器以如下方式被放置,即其沿传送辊或混合辊的方向将显影剂从管套上剥离(strip off)。此外,为了限制容纳与第二显影剂辊相关的显影剂的空间,剥离器具有分离壁的功能。第二显影剂辊41被设置为邻近第一显影剂辊39,在第一显影剂辊39和第二显影剂辊41之间形成小间隙。第二显影剂辊41被支撑成绕旋转轴线52可旋转,并且通过未被具体示出的驱动单元沿箭头D方向可旋转。箭头D和箭头B相反,以便管套44和第二显影剂41沿相反方向旋转。第二显影剂辊41由金属构成,优选铝,且具有陶瓷涂层。提供非具体示出的装置来在第一显影剂辊39和第二显影剂辊41之间产生电势差,以便促进摩擦充电的墨粉粒子的转印。如先前提到的,第二显影剂辊41以如下方式布置,即其从显影剂单元30的壳体33 部分地伸出。特别地,第二显影剂辊41以如下方式布置,即其面向感光鼓20的表面。如先前提到的,在感光鼓20和第二显影剂辊41之间的间隙中,提供用于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 42。装置42被表示成相邻电线,其能够借助于非具体示出的控制单元被激活(activate) 以便产生交流电压场。每个印刷单元5被设计成相同方式;然而,通常,其载有不同颜色的墨粉粒子,以便在印刷材料上产生颜色分离图像,这些图像能够随后在定影单元9中被定影。定影单元9是被设置为将墨粉定影到印刷材料的任何类型。其可通过热压辊来实现或还可通过其他合适的设备,如无接触加热设备来实现,其中无接触加热设备使用光或如微波的其他电磁辐射来操作。定影单元9后接着是双工路径12,其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提供了回到对齐单元4的纸张传送路径。双工路径12中,提供翻转设置13,其以本身公知的方式能够翻转沿双工路径12传送的纸张。如果纸张不是被导向定影单元9的双工路径12,则其还能够通过适合的换向器(diverter)被引导到输出托盘15。以下,参考图1和图2,将详细介绍如纸张等印刷材料的印刷过程。第一,供纸器3用于抵靠对齐单元4安放纸张,并且所述纸张被适当地对齐。其后, 该纸张被传输到传送单元7的传送带17,并且例如以静电方式被保持在其上。传送带17以循环方式传送以便沿印刷单元5引导该纸张。感光鼓20在印刷单元5中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旋转,并且借助于充电单元沈来施加均勻的电荷。然后,曝光单元观执行感光鼓20表面的局部放电以产生电荷潜像。然后,通过旋转感光鼓20,电荷潜像运动经过显影剂单元 30,并且墨粉与电荷潜像一致地被转印到感光鼓20,如下文中将被更具体描述地。其后,以该方式产生的墨粉图像继续随感光鼓20运动,且然后在感光鼓20和压力辊22之间的区域中被转印到所述纸张上。由于多个印刷单元的原因,彩色印刷的图片的不同颜色分离图像被适当地转印到所述纸张上。现在应用了墨粉层的所述纸张被引导通过定影单元9,其中定影了墨粉图像。其后,所述纸张可以被引导到输出托盘15。如果所述纸张要被双面印刷,则所述纸张可以通过双工路径12被传送回对齐单元4,在该传送过程中所述纸张被翻转单元13翻转以便能够印刷所述纸张的第二面。以下,将更加详细解释在显影剂单元的区域内将墨粉转印到感光鼓。首先,通过混合辊35混合了硬磁性载体粒子和非磁性墨粉粒子的显影剂,并且该显影剂在显影剂单元 30内摩擦充电。传送辊37将按此方法充电的显影剂传送到第一显影剂辊39的区域内。然后,通过磁芯47,粘附有墨粉粒子的硬磁性载体粒子被吸附到管套44。沿箭头B方向旋转管套44,然后载体粒子沿在管套44和第二显影剂辊41之间的间隙方向运动。由于磁芯47和管套44的反向旋转运动,粘附有墨粉粒子的硬磁性载体粒子在管套44的表面上反复涡旋,并形成一些再次瓦解(collapse)的链。硬磁性载体粒子的剩磁主要防止硬磁性载体粒子掉落。在第一显影剂辊39和第二显影剂辊41之间的间隙中,已经以此方式涡旋的粘附有墨粉粒子的硬磁性载体粒子也与第二显影剂辊41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相应通过由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辊39和41之间的电势差的协助,非磁性墨粉粒子被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41。相反,硬磁性载体粒子通过磁芯47被吸附到管套44并停留在后者上。因此,第二显影剂辊41具有均勻的墨粉层。因为硬磁性载体粒子可以具有比磁刷设备中使用的软磁性载体粒子更小的尺寸,所以该墨粉层具有相对大的墨粉量。此外,载体粒子的涡旋也能够使得墨粉更好地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通过旋转第二显影剂辊41,该均勻的墨粉层被传送到第二显影剂辊41和感光鼓 20之间的间隙的区域内。装置42在该间隙内产生交流电压场,因此第二显影剂辊41上的墨粉粒子沿感光鼓20的方向运动并在交流电压场的区域内又回到第二显影剂辊41上。结果,墨粉粒子在感光鼓20和第二显影鼓41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墨粉云。如果现在感光鼓20 例如在电荷潜像的区域内承载电荷,则这将导致电荷潜像的区域内的墨粉云中的墨粉粒子被吸附到感光鼓20,因此导致在感光鼓20上形成电荷潜像。图3示出可替代光电图形操作印刷机的印刷区域的原理侧视图,其中该光电图形操作印刷机可被设计成与根据图1中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即,关于供纸器、对齐单元、传送单元、定影单元、双工路径、翻转单元以及输出托盘15基本相同。因此,在图3中这些将不被更加详细地说明。然而,印刷单元5的设计是不同的。在图3实施例中,提供单个印刷单元5。因此,传送单元能够比图1中示出的更加紧凑得多。
印刷单元5包括光电导体单元60、压力辊62、清洁单元64、多个充电单元66、多个曝光单元68以及多个显影剂单元70。光电导体单元60包括光电导体带72,其被引导围绕引导和/或传送辊74、76和 78。光电导体带72能够以如下方式沿箭头E方向运动,即使得围绕非具体示出的驱动单元的引导和/或传送辊74、76和78中的一者循环。当然,为了以循环的方式传送印刷材料, 也可以通过与传送单元的相应传送元件摩擦接触来移动光电导体带。压力辊62被布置在光电导体带72的引导和/或传送辊78的区域内,并以在其间形成印刷间隙的方式压抵引导和/或传送辊78。例如沿箭头F方向传送的纸张80的印刷材料能够随光电导体带72 —起运动通过压力辊62和引导和/或传送辊78之间的印刷间隙,如图3所示。清洁单元64与光电导体带72清洁接触,即在引导和/或传送辊78和74之间接触。光电导体带72在引导和/或传送辊74和76之间形成绞股(strand),绞股墨粉被转印到其上。如图3所示,这样做,提供五个相邻单元,其每个均包括在彼此旁边的充电单元 66、曝光单元68以及显影剂单元70。例如,为了在光电导体带72上产生均勻的电荷,充电单元66是合适的类型,如电晕设备。此外,为了产生电荷潜像,曝光单元68是合适的类型从而提供电荷带72的局部放电。每个显影剂单元70是与上述显影剂单元30相同的类型,且以如下方式被布置,即其能够将墨粉与电荷潜像一致地被转印到光电导体带,如上所述。通过显影剂单元70,墨粉能够以无接触的方式被转印到光电导体带72,因此可以根据这样生成的潜像墨粉图像,再次为所述光电导体带72提供新的均勻电荷、局部放电和更新的墨粉转印。如图3显示,这可重复多次(根据包括充电单元66、曝光单元68以及显影剂单元70的单元数目)。结果,能够在光电导体带72上形成若干墨粉层,特别是具有不同颜色的墨粉层,这能够在光电导体带72上形成彩色墨粉图像,然后该彩色墨粉图像在压力辊62和引导和/或传送辊78之间的印刷间隙内被转印到印刷材料。所以,只提供向印刷材料80的单次墨粉转印。以上,参考本发明两个优选例示性实施例,已非常详细地解释了本发明,而且不限制本发明于具体呈现的实施例。特别地,本发明提出的显影设备可以设计成与具体示出不同的显影设备,且可与其他光电导体相互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显影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容器,其用于容纳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第一显影剂辊,其至少部分地被布置在所述容器中,并具有非磁性管套和磁芯,所述管套和所述磁芯中的每个均被布置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至少一个第二显影剂辊,其以如下方式被置于邻近所述第一显影剂辊,即带有粘附于其上的墨粉粒子且通过所述第一显影剂辊的旋转而被运载的所述载体粒子接触所述第二显影剂辊,以便将所述墨粉粒子以接触方式转印到所述第二显影剂辊,所述第二显影剂辊被支撑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其用于使得所述管套、所述磁芯和所述第二显影剂辊每个均绕其各自旋转轴线旋转;以及用于在相邻光电导体的区域内邻近所述第二显影剂辊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和所述磁芯的旋转轴线相对彼此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管套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显影剂辊的旋转轴线之间。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单元适于使得所述管套和所述磁芯沿相反方向旋转。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影剂辊由金属构成,具体地由铝构成。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影剂辊具有涂层,具体是陶瓷涂层。
7.一种印刷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光电导体、用于在所述光电导体上产生电荷潜像的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所述光电导体能够在所述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的区域中以预定距离运动经过所述第二显影剂辊,所述距离比所述第二显影剂辊上预计的墨粉层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导体包括光电导体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导体包括光电导体带,该光电导体带能够运动经过多个显影设备、在所述显影设备之间用于产生被提供到所述光电导体上的电荷潜像的装置。
10.一种用于在光电导体上产生墨粉图像的方法,其中电荷图像首先形成在所述光电导体上,且其后,墨粉对应于所述电荷图像借助于显影设备被应用到所述光电导体,所述墨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使得在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中的墨粉粒子摩擦充电; 使得所述载体粒子与粘附其上的墨粉粒子接触,并借助于第一显影剂辊被传送,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辊包括旋转的非磁性管套和在所述管套内旋转的磁芯;将所述墨粉粒子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其中所述第二显影剂辊被设置为相邻于所述第一显影剂辊并以如下方式旋转,即粘附有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所述第二显影剂辊接触; 沿旋转的第二显影剂辊以预定距离移动所述光电导体;在所述第二显影剂辊和所述光电导体之间的区域内产生交流电压场,以便借助于该装置在该区域产生墨粉粒子云;以及使得所述墨粉粒子对应于所述电荷图像被吸附到所述光电导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和所述磁芯沿相反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粉被应用到所述光电导体的情况下至少一个额外的电荷图像被形成在所述光电导体上,并且其后,借助于至少另一个显影设备,使得墨粉对应于所述额外的电荷图像被应用到所述光电导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导体包括运动经过多个显影设备的光电导体带,其中每个显影设备都将墨粉转印到所述光电导体,即对应于所述光电导体上的所述电荷潜像,所述潜像形成于所述显影设备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墨粉粒子转印到光电导体的显影设备,其包括容器,该容器用于容纳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第一显影剂辊,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容器中并具有非磁性管套和磁芯,管套和磁芯均被布置成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显影剂辊,其邻近第一显影剂辊被布置成使得带有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第二显影剂辊接触以便用接触的方式将墨粉粒子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上,其中所述墨粉粒子粘附第二显影剂辊上并且随第一显影剂辊旋转而被运载,所述第二显影剂辊被支撑成使得绕相应旋转轴线可旋转。提供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其用于使得管套、磁芯以及第二显影剂辊均绕其各自旋转轴线旋转;以及用于在邻近光电导体的区域内邻近第二显影剂辊产生交流电压场的装置。在光电导体上产生墨粉图像的方法中,首先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电荷图像,然后相应于电荷图像借助于显影设备将墨粉粒子施加到光电导体。当施加墨粉时,墨粉粒子在非磁性墨粉粒子和硬磁性载体粒子的显影剂中摩擦充电,粘附了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第一显影剂辊接触并由其传送,其中第一显影剂辊包括旋转的非磁性管套和在所述管套内部旋转的磁芯,墨粉粒子被转印到第二显影剂辊,其中第二显影剂辊被布置成邻近第一显影剂辊并以如下方式旋转,即粘附了墨粉粒子的载体粒子与第二显影剂辊接触,光电导体沿旋转的第二显影剂辊以预定距离运动,在第二显影剂辊和光电导体之间的区域内产生交流电压场以便通过该装置在该区域内产生墨粉粒子云,以及墨粉粒子对应于电荷图像被吸引到光电导体上。
文档编号G03G15/09GK102472991SQ201080029317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
发明者D·罗泽, D·舒尔茨-哈根尼斯特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太阳能装饰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灯具。现有的装饰灯,有的是用灯泡串的,经细心观察,发现其有如下缺点一是成串的电线在白天有碍观瞻,铺设在地面的有绊脚、踩坏情况,装饰效果差;二是灯串常有短路、断电等情况,不够安全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68)

    专利名称:用于乐器的附件、零部件和致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了用于乐器的附件、零部件和致动件。本发明的目的是构造出用于乐器的附件、零部件和致动件,使得上述零件对振动性能和乐器发出声音的干扰尽可能小,但具有肯定的效果。此外,改进了乐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4)

    专利名称:角度可调led筒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角度可调LED筒灯。背景技术:LED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的照明灯具,其能够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光源隐藏建筑装饰内部,光源不外露,无眩光,人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86)

    专利名称:一种语音信号的MFCC系数提取方法、装置及一种Mel滤波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信号的MFCC系数提取方法、装置及一种Mel滤波方法。 背景技术:在语音识别处理过程中,梅尔倒频谱系数(Mel-s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100)

    带雨伞的路灯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带雨伞的路灯,包括灯杆的一端与底座相连,灯杆的另一端与灯泡相连,灯杆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伞撑,伞撑与伞面相连。由于具有可收放的雨伞,因此在平时当做路灯使用,下雨时能为来不及躲雨又没带伞的行人提供最快找到的避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81)

    一种基于背景噪声最小统计量特征的声音环境识别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基于背景噪声最小统计量特征的声音环境识别方法,涉及声音场景的分类识别技术,为了解决在声音环境识别中由于声音环境结构复杂、易混淆、声学特征不确定和维度高所造成的提取有效特征、建立

    专利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