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古筝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筝,尤其指一种后开盖式便于快速换弦操作的改良型结构之古筝,属于弹拨乐器。
背景技术:
古筝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音色优美动听,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的史书上就有记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传统的古筝一般由侧板、底板和面板组成的箱体、位于面板首尾的前岳山和后岳山、琴码以及琴弦等组成;面板的首尾相邻前岳山及后岳山的外侧开有弦孔,用于穿插通过琴弦;底板上开有两个音孔;古筝的首部设有一个前开盖,内部设有对应于每一琴弦的用于固定及调节琴弦松紧的弦钉,操作时打开前开盖,使用专用工具通过旋转弦钉调节琴弦的松紧。传统古筝在上弦时,如图1所示,是在琴弦的末端栓一个金属柱,琴弦穿过后岳山外侧的弦孔之后,金属柱就卡在面板的背面以固定的琴弦的末端;而琴弦的另一端从后岳山外侧的弦孔开始,经过琴码、前岳山和前岳山外侧的弦孔后固定在弦钉上面。传统古筝的一个音孔,开设在音箱底板对应后岳山外侧的弦孔的位置,除用于发音外,主要是为了在上琴弦时,手持琴弦伸入音箱内从面板的底面将琴弦从对应的弦孔中穿出。这种传统式古筝在穿弦时,操作者的视线被底板遮挡,很难找准弦孔的位置,只能凭感觉和经验穿琴弦,因此费时费力,给换弦操作带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在演员演奏的时候,突然断弦而无法及时更换,常常严重影响了演出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古筝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筝,以克服传统古筝上弦方式缺陷,能更加快捷地更换琴弦,操作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一种古筝,由侧板、面板和底板组成的箱体、位于面板首尾的前岳山和后岳山、琴码、琴弦、弦孔、音孔以及前开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古筝的尾部设有一个可开关的后开盖,该后开盖是一个半包围式的盒状结构,与古筝的箱体围成一个空间;后开盖的外表面和古筝外表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后开盖的一侧与底板枢接在一起,另一侧设有卡接装置。
其中,该卡接装置由一个卡嵌座及一个卡销块组成,卡销块固定在后开盖上,卡嵌座设于相对应的底板上。
其中,该卡接装置可为撞珠式连接、磁片式连接。
其中,该后开盖上表面的内侧即靠近后岳山的一侧,其形状与后岳山相对应的S形状,使后开盖在闭合时能与面板相互吻合。
其中,在底板上连接有与后岳山的S形相同的垫板,该垫板设于对应于后岳山外侧的弦孔的位置处;该垫板上设有与后岳山外侧的弦孔相对应的穿孔。
其中,在箱体内部,后岳山的下方,设有与后岳山走向相同的S形的加强板。
其中,该底板上设有底板穿孔,与垫板上的穿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一种古筝,其优点和功效是在古筝尾部设一个后开盖,穿弦时打开后开盖,这样就使需要穿弦的弦孔及穿孔暴露在了操作者的视野当中,从而能快速准确穿弦,达到更换琴弦快速方便的效果。
图1所示为传统古筝内部结构穿弦路径简化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古筝内部结构穿弦路径简化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古筝后开盖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古筝立体仰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15、箱体2、16、前岳山3、17、后岳山 4、18、琴码5、19、琴弦 7、20、弦孔 8、21、音孔9、22、前开盖10、29、弦钉 11、28、金属柱 12、侧板 13、面板 14、底板 23、后开盖 24、卡接装置 25、垫板 26、穿孔 27、底板穿孔 3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筝,由侧板12、底板14和面板13组成的箱体15、位于面板首尾的前岳山16和后岳山17、琴码18、琴弦19、弦孔20、音孔21以及前开盖2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古筝的尾部设有一个可开关的后开盖23,该后开盖23是一个半包围式的盒状结构,与古筝的箱体15围成一个空间;后开盖23的外表面和古筝外表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后开盖23的一侧与底板14枢接在一起,另一侧设有卡接装置24。
其中,该卡接装置24由一个卡嵌座及一个卡销块组成,卡销块固定在后开盖23上,卡嵌座设于底板14上的相对应处。当该卡接装置24扣合时,该古筝形如传统古筝般为一整体。
其中,该卡接装置24可为撞珠式连接、磁片式连接。
其中,该后开盖23上表面的内侧即靠近后岳山17的一侧,其形状与后岳山相对应的S形状,使后开盖23在闭合时能与面板13相互吻合。
其中,在底板14上粘接有与后岳山的S形相同的垫板25,该垫板25设于对应于后岳山17外侧弦孔20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
其中,该垫板25上设有与后岳山17外侧弦孔20相对应的穿孔26。
其中,该底板14上设有与垫板25上穿孔26相对应的底板穿孔27。
其中,在箱体15内部,后岳山17的下方,设有与后岳山走向相同的S形的加强板30,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其中,音孔21设于底板14上。
本实用新型的古筝,请参阅图2、图4所示,其穿弦过程是这样的先打开后开盖23,则底板穿孔27和弦孔20,都在操作者的视野之内,手持琴弦19从垫板25上的穿孔26穿入,经过底板穿孔27及后岳山外侧的弦孔20穿出,然后依次经过后岳山17、琴码18、前岳山16,再穿入前岳山16外侧的弦孔后固定在弦钉29上。之后,盖上后开盖23。整个过程都处于可视状态下,操作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1、一种古筝,由侧板、面板和底板组成的箱体、位于面板首尾的前岳山和后岳山、琴码、琴弦、弦孔、音孔以及前开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古筝的尾部设有一个可开关的后开盖,该后开盖是一个半包围式的盒状结构,与古筝的箱体围成一个空间;后开盖的外表面和古筝外表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后开盖的一侧与底板枢接在一起,另一侧设有卡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卡接装置由一个卡嵌座及一个卡销块组成,卡销块固定在后开盖上,卡嵌座设于相对应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卡接装置为撞珠式连接或磁片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后开盖上表面的内侧即靠近后岳山的一侧,其形状为与后岳山相对应的S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古筝的底板上连接有与后岳山的S形相同的垫板,该垫板设于对应于后岳山外侧的弦孔的位置处;该垫板上设有与后岳山外侧的弦孔相对应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内部,后岳山的下方,设有与后岳山走向相同的S形的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该古筝的底板上设有底板穿孔,与垫板上穿孔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古筝,由侧板、面板和底板组成的箱体、位于面板首尾的前岳山和后岳山、琴码、琴弦、弦孔、音孔以及前开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古筝的尾部设有一个可开关的后开盖,该后开盖是一个半包围式的盒状结构,与古筝的音箱围成一个空间;后开盖的外表面和古筝外表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后开盖的一侧与底板枢接在一起,另一侧设有卡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快速准确穿弦,达到更换琴弦快速方便的效果。
文档编号G10D3/00GK201188305SQ2008200788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周延甲, 展 周, 望 周 申请人:周延甲
一种古筝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带耳机的太阳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带耳机的太阳镜,属于眼镜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耳机是供个人使用,而不会打扰其他人的音响设备,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
专利名称:数码显微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显微镜。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光学显微镜只能一人用眼睛观察,体积大,笨重,不可拆卸,携带不方便。已公布的数码显微镜在显微镜的物镜光路的上方装有能将图像分成两路的分光元件, 一路经
专利名称:一种宽带语音编码器及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宽带语音编码技术,尤其涉及语音编码的宽带扩展技术。 背景技术:现在的电信网络已经普遍使用了光纤传输,原有的PSTN网络也逐渐被 基于IP的网络代替,宽带语音的应用条件逐渐成熟。然而现有的
专利名称:一种铜管乐器练习用号嘴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乐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合各种铜管乐器用 的练习用号嘴。 背景技术:铜管乐器能产生缭亮悦耳的音乐效果且容易学习,所以越来越被广大青 少年朋友所喜爱。由于吹奏中嘴唇的振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例如一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MFP(多功能打印机),特别是有双面记录功能的成像装置。背景技术: 对于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已有许多普通的有双面记录功能的结构。下面
专利名称:复合微透镜及复合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晶圆级复制技术制作的复合微透镜及复合微透镜 阵列。背景技术:目前应用于手机镜头模组中的光学元件,例如透镜等大都采用射出成型方式来制作。但 采用射出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