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一高低压储气装置、气缸、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高低压储气装置包括高压储气腔以及低压储气腔,高压储气腔与第一管道的出气端端连通,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高压储气腔还与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第一阀体和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低压储气腔与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第二阀体与第三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气缸位于两轮车座椅的下端,且它的活塞杆与两轮车座椅的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两轮车。
【专利说明】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两轮车座椅只能在停车时才能进行升降,骑行过程中无法操作。现有的座椅上基本上都是硬性链接,无缓冲功能,舒适性较差。现有的两轮车座椅由于无行车中的高度调节功能,在突发事故中容易使骑车人摔倒。现有两轮车座椅无储气功能,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对轮胎进行充气。现有的两轮车需要自带便携式打气筒为轮胎充气,自动升降座椅可作为便携式打气筒使用,在紧急情况时为轮胎充气。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能够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并且还能够对其它的物体进行自动升降功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用于驱动物体上升或者下降,包括一高低压储气装置、一气缸、一第一单向阀、一第二单向阀、一第三单向阀、一第一阀体、一第二阀体、一第一管道、一第二管道、一第三管道;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包括一高压储气腔以及一低压储气腔,所述高压储气腔与第一管道的出气端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接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高压储气腔还与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低压储气腔与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第三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物体的下端,且它的活塞杆与所述物体的下端连接;当物体需要上升时,打开第一阀体,使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二单向阀单向输送至气缸,该高压气体则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以使物体向上移动;当物体需要向下降时,关闭第一阀体,打开第二阀体,活塞杆向下移动,进而将气缸内的气体通过第三管道和第三单向阀单向输送至低压储气腔。
[0005]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高压储气腔上的一压力表以及一安全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体设于第二管道靠近高压储气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第二管道靠近气缸的一端。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四单向阀以及一第三阀体,所述第四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四单向阀位于第二单向阀与第一阀体之间或者位于第二单向阀与气缸之间,所述第三阀体设与所述低压储气腔,所述第三阀体外接为外部待充气物体打气的设备。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高压储气腔和低压储气腔之间还设有一用于将低压储气腔内的气体输送至高压储气腔内的第五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阀体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物体为两轮车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以及接于座垫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车身、车轮、位于车身前的方向把手以及位于车身上方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以及连接于座垫下表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于车身的一个竖起向上的安装筒内,还包括上述的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气缸设于所述安装筒的底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0013]进一步的,各个阀体分别安装有一安装回位弹簧;在所述方向把手上安装有微型匝,所述微型匝通过拉索与所述阀体相连,通过控制匝的杠杆原理带动拉索移动以对阀体进行控制。
[0014]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能够使两轮车的座椅能够自动的升高或者降低,还可以对外部机构进行充气的功能。使得两轮车能够多功能化,提升了骑乘者的舒适感,提升了骑乘者的体验度,还可以增加两轮车的销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升降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0019]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
[0020]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0021]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0022]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0023]关于实施例:
[0024]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1、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一高低压储气装置1、一气缸2、一第一单向阀31、一第二单向阀32、一第三单向阀33、一第一阀体41、一第二阀体42、一第一管道51、一第二管道52、一第三管道53 ;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I包括一高压储气腔11以及一低压储气腔12,所述高压储气腔11与第一管道51的出气端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1的进气端接所述第一单向阀31 ;所述高压储气腔11还与第二管道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2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2连接,所述第一阀体41和第二单向阀32设于所述第二管道52上;所述低压储气腔12与所述第三管道5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53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2连接,所述第二阀体42与第三单向阀33设于所述第三管道53上;所述气缸2位于两轮车的座椅8的下端,且它的活塞杆与两轮车的座椅8的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当两轮车的座椅8需要上升时,打开第一阀体41,使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管道52和第二单向阀32单向输送至气缸2,该高压气体则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向上运动,以使两轮车座椅8向上移动;当两轮车的座椅8需要向下降时,关闭第一阀体41,打开第二阀体42,活塞杆向下移动,进而将气缸2内的气体通过第三管道53和第三单向阀33单向输送至低压储气腔12。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虽然以两轮车尤其是自行车的座椅为例来对本实施例的自动升降装置进行详细的阐述。很显然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自动升降装置还还可以适应于一种需要自动上升及下降的物体。
[0025]本方案中,当高压储气腔11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空气的气压时,通过第一单向阀31将外部空气单向输送至高压储气腔11 ;又或者在所述第一单向阀31的外端接一打气设备以输送外部气体至高压储气腔11内部。在需要上升座椅8时,骑乘者打开第一阀体41、使第二阀体42呈关闭状态,进而使高压储气腔11的高压气体进入气缸2,气缸2的活塞杆产生向上的推力,其大于骑乘者的重力,使座椅8上升;当上升到合适位置时,骑乘者关闭第一阀体41,气缸2保持这个压力,使座椅8的高度保持不变,当下降后,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减少刚性接触,以起到缓冲作用。
[0026]当用户需要使座椅8下降时,关闭第一阀体41,打开第二阀体42,使气缸2内的气体进入低压储气腔12,气缸2内压力下降使得座椅8自动回落,下降到适当的位置后,骑乘者即可关闭第二阀体42,此时,气缸2保持这个压力,使座椅8高度保持不变,同时在振动时起到缓冲作用。当下降到最低处时,即活塞到达活塞与第一管道51的连接处,由于活塞的密封性将使第一管道51道被堵塞,从而使在最低位置时活塞底部任然有气体保持,起到减振的作用。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高压储气腔11上的一压力表6以及一安全阀。设置压力表6以及安全阀7的作用在于:当使用外部设备对高压储气腔11打气时,在空气被输送至高压储气腔11的过程中,所述压力表6检测以及显示高压储气腔11的压力值,显示的压力值超过一安全值时,打开安全阀7以保持高压储气腔11内的气压在安全值的范围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仅包括一个压力表6,又或者可以省去压力表6和安全阀7这两个部件。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41设于第二管道52靠近高压储气腔11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32设于第二管道52靠近气缸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四单向阀34以及一第三阀体43,所述第四单向阀34设于所述第二管道52上且位于第二单向阀32与第一阀体41之间,所述第三阀体43设与所述低压储气腔12,所述第三阀体43外接为外部待充气物体打气的设备,本实施例中,待充气物体可以是两轮车轮胎。可以理解的,将第二单向阀32设于第二管道52上靠近气缸2的一端,第四单向阀34设于第一阀体41与第二单向阀32之间,不需要再开启第一阀体41即可使得外部气体通过第四单向阀34之后,直接输送至第二单向阀32。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单向阀34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管道52上且位于第二单向阀32与气缸2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可以增加所述两轮车座椅8的自动升降装置的功能,使得其可以被当成打气筒,以对外部机构例如轮胎打气。其原理是:在打气前,需要对高压储气腔11充气,充气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当高压储气腔11的压力足够时才能对外部机构例如轮胎打气;在打气时,第一步、使外部空气流进第三单向阀33经第二管道52,以通过第二单向阀32流向气缸2,使得活塞向上移动;第二步、打开第二阀体42,活塞向上移动后再向下移动,将气缸2内的气体经第三单向阀33、第二阀体42,流入低压储气腔12内,低压储气腔12内的气体足够后,冲开第三阀体43,以通过第三阀体43向外部机构打气。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打气时的第一步,还包括:打开第一阀体41,使高压储气腔11的高压气体同时也经第二管道52与外部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从第二单向阀32流入气缸2内。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打气是可以不打开第一阀体41,在这种方式中,骑乘者需要先将座椅手动往上拉,上拉之后,由于第二阀体42以及其他单向阀的配合,即可使得两轮车座椅8自动的上、下移动以对外部机构进行打气。
[003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高压储气腔11和低压储气腔12之间还设有一用于将低压储气腔12内的气体输送至高压储气腔11内的第五单向阀35。该第五单向阀35的作用在于:在对外部机构打气的过程中,当高压储气腔11内部的气压过低时,低压储气腔12通过该第五单向阀35将一部分气体输送至高压储气腔11,以使高压储气腔11具有足够的气压,如此,可以直接通过第五单向阀35直接向高压储气腔11内输送气体即可,不需要再打开第一单向阀31。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五单向阀35同时输送气体到高压储气腔11内部。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均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体43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使第一阀体41、第二阀体42和/或第三阀体43为恒压阀的目的在于:恒压阀可以提供稳定的压力,使活塞上行时,匀速上升。
[0033]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的座椅8的自动升降装置,可以通过开启阀体以对两轮车的座椅8进行自动的升降,当升降到一定的程度后,关闭阀体即可,如此,骑乘者可以在骑行过程中对两轮车的座椅8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带来了这样的好处:一、骑行过程中可以调节座椅8的高度,如此,可以提高骑行过程的舒适度以及减少骑乘人员摔倒的机率,即使在遇到突发事故时,也可瞬时降低座椅8的高度,以降低骑乘人员的重心;二、座椅8的下方有气缸2,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更加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以及体验度;三、自动升降装置能够在需要对外部机构进行补气,气缸2可作用充气设备用,在必要是对外部机构充气。
[003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两轮车,包括车身、车轮、位于车身前的方向把手以及位于车身上方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以及连接于座垫下表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于车身的一个竖起向上的安装筒内,还包括上述的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气缸2设于所述安装筒的底部,所述气缸2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I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0035]具体地,各个阀体分别安装有一安装回位弹簧;在所述方向把手上安装有微型匝,所述微型匝通过拉索与所述阀体相连,通过控制匝的杠杆原理带动拉索移动以对阀体进行控制。回位弹簧用于当骑乘者在松开控制匝后,使拉索带动控制匝自动回位。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自动升降装置的设置位置各个阀体的开关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进行,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0036]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它的座椅可自动升高和降低,骑乘者可以方便的通过各个阀体控制两轮车的升高和降低,并且可以利用它的自动升降装置对例如两轮车轮胎类的机构进行打气。它具有更多功能化、满足了用户不同方面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00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用于驱动物体上升或者下降,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高低压储气装置、一气缸、一第一单向阀、一第二单向阀、一第三单向阀、一第一阀体、一第二阀体、一第一管道、一第二管道、一第三管道;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包括一高压储气腔以及一低压储气腔,所述高压储气腔与第一管道的出气端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接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高压储气腔还与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低压储气腔与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第三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物体的下端,且它的活塞杆与所述物体的下端连接;当物体需要上升时,打开第一阀体,使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二单向阀单向输送至气缸,该高压气体则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以使物体向上移动;当物体需要向下降时,关闭第一阀体,打开第二阀体,活塞杆向下移动,进而将气缸内的气体通过第三管道和第三单向阀单向输送至低压储气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高压储气腔上的一压力表以及一安全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设于第二管道靠近高压储气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第二管道靠近气缸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四单向阀以及一第三阀体,所述第四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四单向阀位于第二单向阀与第一阀体之间或者位于第二单向阀与气缸之间,所述第三阀体设与所述低压储气腔,所述第三阀体外接为外部待充气物体打气的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储气腔和低压储气腔之间还设有一用于将低压储气腔内的气体输送至高压储气腔内的第五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体为恒压阀或者快速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为两轮车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以及接于座垫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9.一种两轮车,包括车身、车轮、位于车身前的方向把手以及位于车身上方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以及连接于座垫下表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于车身的一个竖起向上的安装筒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顶权利要求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气缸设于所述安装筒的底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所述高低压储气装置固定于所述车身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各个阀体分别安装有一安装回位弹簧;在所述方向把手上安装有微型匝,所述微型匝通过拉索与所述阀体相连,通过控制匝的杠杆原理带动拉索移动以对阀体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B62J1/06GK204173060SQ20142068093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勇, 杨琴文, 李宽宽, 贾锡祥 申请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自动升降装置以及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显示密封胶图案的待查区域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形成在母板上的密封胶图案的待查区域的方法。背景技术:液晶是结晶固体与各向同性液体之间的中间相,并结合了晶体结构的某些特性与可变形流体的某些特性。LCD (液晶显
专利名称:一种视听字幕制作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外语电化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听字幕制作系统及方法。背景技术: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中国的外语学习者面临着一个“读得
专利名称:带有声学窗口连续屏蔽的腔内探测头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成像系统,尤其是涉及带有声学窗口连续屏蔽的诊断用超声成像探测头。医学超声产品对于发出的辐射(EMIRFI)由严格的指标来控制,以防止与其它设备的干涉并保持病人诊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提 高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滤色基板之间的粘合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 法。背景技术:本申请要求2008年6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点火功能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具体是一种具有点火功能的手电筒。背景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路上大多都有路灯,所以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手电筒已越来越少人使用了,目前用到手电筒较多的地方是野外
专利名称:具有大热阻抗的光学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传送光信号的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可热调谐的光波导的光学器件。背景技术:波分复用(WDM)广泛用于在公共的光波导上,以不同的载波波长传送调制数据。 WDM能够克服光纤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