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包括机体、支撑架、车轮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通过螺栓与其下方的支撑架刚性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数量至少为3个,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表面,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所述支撑架基座上端与机体下表面相连,支撑架基座为空心柱体,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均位于支撑架基座内部,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三者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机体的平面垂直,所述移动单元为与支撑架基座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与移动单元构成移动副,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移动单元下端与对称布置于移动单元下方的车轮相连;所述车轮为电机驱动车轮。
【专利说明】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具体为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
【背景技术】
[0002]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移动机器人平台作为移动机器人最基本单元,用于搭载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机械手等部件抵达作业现场执行具体的作业任务,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0003]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具有高速高效的优点,但因其地形适应性较差,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为了提高移动平台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性能,目前已开发了多种轮履、腿履、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例如,《新型探测车复合式移动系统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尚伟燕等,机械科学与技术,第28卷第7期2009年7月)、《轮履复合式军用地面探测车运动学建模及分析》(尚伟燕等,航空动力学报,第24卷第10期2009年10月)所涉及的轮履复合式移动平台;《腿履复合机器人自主越障分析与动作规划》(王伟东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41卷第5期2009年5月)采用的腿履复合式移动平台;《翻滚型轮腿式移动机器人》(刘方湖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32卷第5期2001年10月)、专利文献“一种轮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平台(CN202098476U) ”所涉及的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
[0004]尽管现今已开发出多种性能相对优越的机器人移动平台,但仍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其一,现有的具有高通过性能的移动平台(如复合式移动平台)结构复杂、控制繁琐、效率低下。其二,现有的移动平台在通过复杂地形(如阶梯路面)时很难保证机体平台始终保持水平。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具有高通过性能且在行进过程中机体可基本保持水平,能满足野外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多种需求,可实现爬坡、越障、在非平整地形上平稳前进等功能。在实现所述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耗能较低等特点。
[0006]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包括机体、支撑架、车轮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通过螺栓与其下方的支撑架刚性连接;
[0007]所述支撑架的数量至少为3个,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表面,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所述支撑架基座上端与机体下表面相连,支撑架基座为空心柱体,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均位于支撑架基座内部,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三者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机体的平面垂直,所述移动单元为与支撑架基座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与移动单元构成移动副,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移动单元下端与对称布置于移动单元下方的车轮相连;所述车轮为电机驱动车轮。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移动副运动,可根据地形动态调整车轮距地面的高度,克服了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地形适应性差的缺点,具有较强的通过性能,能满足野外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多种需求,可实现爬坡、越障、在非平整地形下平稳前进等;采用多个支撑架,使每组车轮可独立调整车轮距机体的高度,进而使机体平台在通过复杂地形(如阶梯路面)时可基本保持水平。本发明采用轮式驱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耗能较低,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一种实施例的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一种实施例的总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一种实施例的越障状态示意图;
[0012]图中,1.机体、2.支撑架、3.车轮、21.支撑架基座、22.移动单元、23.直线运动单
J Li 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实施例是以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的具体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描述。
[0014]本发明设计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参见图1-3)包括机体1、支撑架2、车轮3和控制系统,其中,机体I通过螺栓与其下方的支撑架2实现刚性连接;
[0015]所述支撑架2的数量至少为3个,均匀安装在机体I的下表面,支撑架2包括支撑架基座21、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所述支撑架基座21上端与机体I下表面相连,支撑架基座21为空心柱体,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均位于支撑架基座21内部,支撑架基座21、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三者的轴线平行且与机体I的平面垂直,所述移动单元22为与支撑架基座21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21与移动单元22构成移动副,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23驱动,移动单元22下端与对称布置于移动单元22下方的车轮3相连,所述车轮3为电机驱动车轮。
[0016]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数量3-8个,且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表面。
[0017]本发明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当平台在平坦地形上行走时,调整各支撑架2,使机体I与地面平行。平台通过安装在其下方的车轮3实现前进、后退和差速转弯。当平台在非平整地形上行走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时调整各支撑架2,在保证平台稳定性的前提下使车轮3在遇到障碍时及时抬起,障碍过后及时落下(参见图3),以达到机体I以水平姿态高效通过崎岖地形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支撑架2的数量与平台的大小有关,通过支撑架2调整车轮3距机体I的高度,实现复杂非结构环境中平台的高效行走;车轮3为主动运动的机构,如电机驱动车轮,每两个车轮为一组,固定于移动单元22的下端,车轮3依靠其内置的电机驱动,可拖动平台移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各支撑架2,从而保证机体I始终处于水平,其中控制系统适用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直线运动单元23可采用滚珠丝杠、皮带传动、皮带驱动、气动等形式,且直线运动单元23的类型适用于现有技术。
[0019]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为了描述清楚,只具有相对意义。一般情况下,以平台向前行进的方向为前,并作为其他方位词的基准。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的数量为3个,直线运动单元23采用滚珠丝杠型直线运动单元,支撑架基座21为空心圆柱体,内部为空腔,直线运动单元23安装在支撑架基座21的空腔内,移动单元22为与支撑架基座21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21与移动单元22构成移动副,支撑架基座21、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三者的轴线平行且与机体I的平面垂直。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23驱动,每个移动单元22下端对称布置于2个车轮3,车轮3为电机驱动车轮。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的数量为5个,直线运动单元23采用皮带驱动型直线运动单元,支撑架基座21为空心正四棱柱体,内部为空腔,直线运动单元23安装在支撑架基座21的空腔内,移动单元22为与支撑架基座21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21与移动单元22构成移动副,支撑架基座21、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三者的轴线平行且与机体I的平面垂直。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23驱动,每个移动单元22下端对称布置于2个车轮3。车轮3为主动运动的机构,并依靠其内置的电机驱动,可拖动平台移动,进而实现平台的前进、后退和差速转弯。
[0024]实施例3
[0025]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的数量为8个,直线运动单元23采用气动型直线运动单元,支撑架基座21为空心棱柱体,内部为空腔,直线运动单元23安装在支撑架基座21的空腔内,移动单元22为与支撑架基座21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21与移动单元22构成移动副,支撑架基座21、移动单元22和直线运动单元23三者的轴线平行且与机体I的平面垂直。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23驱动,每个移动单元22下端对称布置于2个车轮3。车轮3具有机械运动的主动性,并依靠其内置的电机驱动,可拖动平台移动,进而实现平台的前进、后退和差速转弯。当平台在非平整地形上行走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时调整各支撑架2,在保证平台稳定性的前提下使车轮3在遇到障碍时及时抬起,障碍过后及时落下(参见图3),以达到机体I以水平姿态高效通过崎岖地形的目的。
[0026]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包括机体、支撑架、车轮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通过螺栓与其下方的支撑架刚性连接; 所述支撑架的数量至少为3个,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表面,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所述支撑架基座上端与机体下表面相连,支撑架基座为空心柱体,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均位于支撑架基座内部,支撑架基座、移动单元和直线运动单元三者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机体的平面垂直,所述移动单元为与支撑架基座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支撑架基座与移动单元构成移动副,移动副依靠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移动单元下端与对称布置于移动单元下方的车轮相连;所述车轮为电机驱动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数量3-8个,且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表面。
【文档编号】B62D57/02GK104176143SQ20141038954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9日
【发明者】张小俊, 李满宏, 张建华, 孙凌宇, 张明路 申请人: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的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双音笛子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笛子。背景技术:现有的普通笛子,只有一个贴有笛膜的发音孔,吹奏时只能吹出单音而无法吹出双音。专利号为99214120.6的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双音笛,虽然能够吹
专利名称:键结构体及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结构体,其应用于具有木质部的键;以及包括该键结构体的键盘装置。背景技术: 通常,键结构体是公知的,其作为键在按压键的作用下枢转运动,并且其使用了木材或类似物,如揭示于注册公开号
专利名称:放射科用取片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放射科用取片器。背景技术:目前在医院的放射科中,胶片冲洗大部分是采用手工操作,在冲洗完一张胶片后,需要重新装卸新的胶片,此时冲洗胶片的医务人员的手往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改良其中电路板连接结构 的显示面板装置。背景技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由于具有薄型化、重量轻、低耗 电及低辐
一种轻质二组元软性薄层局域共振声学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二组元柔性薄层局域共振声学材料结构,其设计了一种用同种轻质柔性材料提供质量和弹性,另一种轻质材料提供局域化刚度的二组元软薄型局域共振单元。局域共振单元可以控
专利名称:用于dmd投影仪的tir棱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微显示投影系统,并更特别地,涉及使用数字微反射镜装置(DMD)和TIR棱镜的微显示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A.现有技术中使用DMD的投影显示器使用DMD(例如,TEX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