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利 >正文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自行车用操作 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特别是运动用自行车中大多设置有变速装置.为了操作变速 装置而在车把等的自行车的车架上设置具有杆或按钮等形式的操作部件的 变速操作装置(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一例).变速採作装置通常经由鲍登(Bowden)型的变速缆线而与变速装置连结,若操作搮作部件,则变速缆 线移动,变速装置进行变速动作.在这种变速操作装置中,以往公知有可通过操作部件的一次操作而在 缆线解除方向上一次变速多个变速级而能够多级解除的变速操作装置。(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变速操作装置,安装在具有赛车车把的赛车 的制动杆内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在制动杆的内部安装在与制动操作 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转动轴;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转动轴上的缆线卡止体(可 动部件的一例);与缆线卡止体一体形成并在外周上形成有定位齿的定位 体;在外周上形成有释放齿的释放轮;定位定位齿并且具有定位爪和转动 仿止爪的位置保持释放机构(定位机构的一例),所述定位爪借助释放齿而 向解除方向移动,所述转动防止爪限制定位体的转动.释放轮与定位体相 邻接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转动轴上.该变速操作装置中,通过使释放轮与作为操作部件的解除杆向一方向 的连续操作对应而转动,可使具有定位爪以及转动防止爪的位置保持/释放 机构连续动作.因此,可通过一次搮作进行包括多个变速级的多级解除而 无需使释放杆回到操作开始位置.(专利文献1)特开2004-231176号/>报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借助释放杆的一次的操作,可通过单级操作进 行多个变速级的多级解除,可迅速地进行多个变速级的变速操作,但是, 在只想解除搮作一个变速级(单级)时,有时会错误地过度操作释放杆而 进行多个变速级的解除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採作装置,能够可靠地进行单级 搮作和多级连续操作,
技术方案1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是能够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装置,具
有固定部件、可动部件、定位机构、笫1摆动部件、第2摆动部件.固定 部件是能够安装在自行车上的部件.可动部件是可动地与固定部件连结并 位于预先确定的多个保持位置的部件.定位机构是将可动部件定位在多个 保持位置中的某一个上的机构.第1摆动部件是能够绕第1轴摆动并能够 使定位机构动作的部件.第2摆动部件为下述部件,即能够绕第2轴摆动, 并且具有能够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第1摆 动部件接触的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上述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的 某一个与绕第2轴的向第1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使第1 摆动部件摆动,
在该变速操作装置中,若向第1方向操作第2摆动部件,则与第1方 向的操作对应而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中的某一方首先与第1摆动部件 接触,接着另一方接触而使笫1摆动部件摆动.在此,第1接触部及笫2 接触部由于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第1摆动 部件接触,所以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较远一方的接触部与 第1摆动部件接触时的力臂比较近一方的接触部接触时的力臂长,可通过 较弱的力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因此,利用距离远的接触部进行摆动时的 操作力轻,操作第2摆动部件的力根据是哪个接触部接触而变化.因此, 通过以在从单级操作进行两级连续操作时通过不同的接触部接触的方式设 定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的位置,可在单级搮作结束的时刻使第2摆动 部件的操作力变化.由此,通过在操作力变化的时刻停止搮作而进行单级 操作,通过在变化后继续进行搮作而进行多级连续搮作.因此,能够可靠 地进行单级操作和多级连续操作.
技术方案2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装置中,第1 接触部在比第2接触部距摆动中心远的位置处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在笫2 摆动部件向第1方向摆动时第1接触部最初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接着第2 接触部使笫1摆动部件摆动.该情况下,由于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 心远的位置处接触的第1接触部最初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所以可通过较轻的力操作第2摆动部件,接着,由于在距摆动中心近的位置处接触的第2 接触部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所以通过以在单级操作结束时从第1接触部 分离而在第2接触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两接触部,第2摆动部件的採作所需 的力变大,操作变重.车手可通过操作变重的情况而识别到单级操作的结 束,通过在操作变重的时刻结束操作能够可靠地结束单级搮作,并通过在 变重后继续进行操作可进行多级连续操作.由于可这样地设定为单级操作 结束则搮作变重,所以可容易地识别单级搮作,并且由于若要多级连续操
作则操作变重,所以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多级连续操作.罔此,能够可靠地 进行单级採作以及多级连续採作。
技术方案3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装置中,利用 第1摆动部件在第1接触部作用下的摆动,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移动一个 位置,该情况下,借助笫1接触部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使可动部件移动 一阶,可进行一级的保持位置的改变操作,
技术方案4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装置中,利用 第1摆动部件在第2接触部作用下的摆动,使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再移动 一个位置.该情况下,由于借助第2接触部的较重的操作力使第1摆动部 件摆动,可使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再移动一个,所以可通过一次操作进行 共计两级的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的改变.
技术方案5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1 ~ 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 置中,第2摆动部件还能够在不同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摆动,并且能 够与笫2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使笫1摆动部件摆动.该情况下,由于使第2 摆动部件向第2方向摆动也可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所以可借助第2摆动 部件的双方向的摆动而使可动部件移动.
技术方案6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装置中,笫2 摆动部件还具有能够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 第1摆动部件接触的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 的某一个与第2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使第1摆动部件 摆动。该情况下,在第2摆动部件向第2方向摆动时,也与向第1方向的 摆动相同,通过以在从单级搮作进行两级连续操作时通过不同的接触部接 触的方式设定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的位置,可在单级操作结束的时刻 改变操作力,即便向第2方向l^作部操作笫2皿部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 单级操作和多级连续操作。技术方案7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在技术方案6所迷的装置中,第3 接触部在比第4接触部距摆动中心远的位置处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在第2 摆动部件向第2方向摆动时第3接触部最初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接着第4 接触部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该情况下,与第1方向的摆动相同,由于最 初通过在距摆动中心远的位置处接触的第3接触部将来自第2摆动部件的 力传递给第1摆动部件,所以可通过较轻的力IMt第2摆动部件。接着, 在距摆动中心近的位置处接触的第4接触部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所以通 过以在单级操作结束时从第3接触部分离而在第4接触部接触的方式设置 两个接触部,第2摆动部件的操作所需的力变大,搮作变重.车手可通过 该操作变重的情况而识别到单级操作的结束,通过在搮作变重的时刻结束 操作能够可靠地结束单级操作,并通过在变重后继续进行操作可进行多级 连续操作.这样,即便使第2摆动部件在第2方向上摆动,也可设定为在 单级操作结束后搮作变重,所以可容易地识别单级搮作,并且由于若要多 级搮作则操作变重,所以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多级连续搮作.因此,即使使 第2摆动部件在第2方向上摆动,能够可靠地进行单級搮作以及多级连续 操作,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 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所以在距第1摆动部件的 摆动中心的距离较远一方的接触部与第1摆动部件接触时的力臂比较近一 方的接触部接触时的力臂长,可通过较弱的力使第1摆动部件摆动。因此, 在通过距离远的接触部使其摆动时的操作力轻,操作笫2摆动部件的力可 根据哪个接触部接触而改变.因此,通过设定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的 位置以使从单级操作进行二级连续操作时通过不同的接触部接触,可在单 级搮作结束的时刻改变第2摆动部件的换作力.由此,可通过在操作力变 化的时刻停止操作而进行单级操作,并通过在变化后继续进行操作而进行 多级连续操作.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单级操作和多级连续搮作.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側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变速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后变速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定位爪位于第1卡合位置时的后变速操作部的俯视图。图5是解除杆位于中立位置时的后变速操作部的后视图. 图6 ;UJf除杆向第1方向移动一阶时的后变速搮作部的后视图. 图7A^除杆向第1方向移动两阶时的后变速搮作部的后视图. 图8 4Jf除杆向第2方向移动一阶时的后变速搮作部的后视图. 图9是解除杆向第2方向移动两阶时的后变速搮作部的后视图. 图IO是表示缆线解除动作的俯视局部图.
图ll是表示统线解除动作的俯视局部國. 图12a示缆线解除动作的俯视局部图. 图13是表示缆线解除动作的俯視局部图, 图14是表示缆线解除动作的俯视局部图. 图1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4相应的图. 图16A^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级4^状态的与图4相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 16前、后变速搮作部(自行车用採作装置的一例) 30固定部件
32 4^体(可动部件的一例)
34位置保持/释放机构(定位机构的一例)
35解除杆(笫1以及第2摆动部件的一例)
36杆部件(第2摆动部件的一例)
42驱动部件(第l摆动部件)
45a~45d 第1~第4接触部
XI 第1轴心(第1轴的一例)
X2 第2轴心(第2轴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搭栽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具有车架2,该车 架2具有避震前叉3以及固定在避震前叉3的上部的车把杆4.在车架2的 中间部处安装有构成外装变速装置的前拨链器17,在车架2的后端部上, 安装有后拨链器18.前拨链器17配置在例如车架2的座管2b的下部,向 例如具有三个链轮的前齿轮19a的某个链轮引导链条23.后拨链器18,配 置在车架2的链撑杆2c的后端部,向例如具有9个链轮的后齿轮19b的某一个链轮引导链条23.前拨链器17以及后拨链器18经由前、后变速缆线 25、 26而与前、后变速操作部(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一例)15、 16连结,
前、后变速操作部15、 16,在车把杆4中在制动杆12、 11的内側与 制动杆12、 11接近地配置.前变速搮作部15和后变速搮作部16为对称关 系,除了变速级数以外构成大致相同并且进行大致相同的动作,所以在以 下的构成以及动作的说明中对后变速操作部16进#^明.
〈后变速搮作部16的构成>
后变速操作部16如图2所示,具有能够在前制动杆11的内側安装在 车把杆4上的固定部件30.另外,固定部件30也可以一体地固定在前制动 杆11的托架上,固定部件30通过带29固定在车把杆4上,
此外,后变速操作部16如图3所示,具有在统线拉伸方向和缆线解 除方向上可动地连结在固定部件30的后述的安装托架41上并在预先确定 的多个保持位置处被保持的g体(可动部件的一例)32;将4^体32定 位在多个保持位置中的某一个的位置保持/解除机构(定位机构的一例)34;
用于进行缆线解除方向的操作的解除杆(第1以及第2摆动部件的一例)35; 用于进行缆线拉伸方向的搮作的4^杆38.
另外,图3中,与图2上下相反地表示本发明的后变速操作部16的主 要部分.
<固定部件30的构成>
固定部件30,如困2至图5所示,可安装在车把杆4上并且内部具有 空间,主要具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壳体40 (围2 )和设置在壳体40的空间 内的安装托架41 (图3以及困4).此外,固定部件30具有连结在安装托 架41上的支承轴31.安装托架41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其上不能转动 地连结支承轴31.此外,在安装托架41上,可移动地连结巻取体32、位 置保持/释放机构34、解除杆35、 4^杆38.对于这些部件构成和与安装 托架41的详细连结结构在各部分的说明中一起说明,
支承轴31,在图3中,沿贯通安装托架41的狹槽形状的开口 41a的 第3轴线X3的方向配置,在支承轴31的基端(图3中上端)上形成風形 的头部31a,在中间部上形成有在下端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平面加工部31b的 转动支承部31c.此外,在下部形成阳螺故部31d,在头部31a中形成阴螺 紋部31e.未图示的螺栓贯通壳体40而柠进该阴螺故部,将支承轴31固定 在壳体40上.支承轴31的平面加工部31b与开口 41a卡合而不能转动地连结在安装托架41上. <4^体32的构成>
巻取体32是例如聚缩搭等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配置在安装托架41 的笫1面(图3中上表面)上,能够在统线的巻取方向和统线的解除方向 上绕第3轴心X3转动自如地经由套筒52而安装在支承轴31的转动支承部 31c上。4^体32,在外周面上具有内卡止部32a,卡止固定在后变速缆 线26的内部缆线26a的顶端的统线接头26c;统线4^槽32b,用于4^ 内部缆线26a.W体32被例如盘簧形式的弹资部件50向缆线解除方向(图 3中顺时针方向)施力.弹膂部件50的一端卡止在g体32上,另一端卡 止在安装托架41上.在g体3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位置保持/释 放机构34的后述定位体联动而转动的例如四个卡合突起32c。四个卡合突 起32c中的一个的圃周方向长度不同.由此,能够对合定位体54与g体 32的转动相位而不会出错.
<位置保持/释放机构34的结构>
位置保持/释放机抅34,配置在安装托架41的第1面側。位置保持/ 释放机构34具有定位体54,具有例如9个定位齿62以及8个进给齿64 并与巻取体32联动;定位爪56,在与定位齿62卡合的图4所示的第1卡 合位置和与定位齿62没有卡合的图10所示的第1释放位置之间摆动.此 外,位置保持/释放机构34具有转动防止爪57,在与定位爪56不同的位 置处与定位齿62卡合的图10所示的第2卡合位置和与定位齿62没有卡合 的图4所示的第2释放位置之间摆动;进给爪59,与进给齿64卡合以及分离。
定位体54,与巻取体32的图3中上表面接触地配置.定位体54具有 与4^体32的卡合突起32c卡合的卡合孔54a,与g体32 —体地转动. 定位齿62以及进给齿64的数量设置为与后拨链器18的变速位置对应,在 定位体54的外周面上向径向突出地形成,定位体54,与g体32 —起被 弹簧部件50向缆线解除方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施力.定位齿62以及 进给齿64根据与后拨链器18的变速位置对应i殳定的缆线移动量而设定间 隔.
定位爪56,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沿贯通安装托架41设置并与第3轴心X3 平行的第4轴心X4配置的摆动轴65上.摆动轴65立i殳在安装托架41的 第1面(图3中上表面)上.定位爪56被例如扭黃方式的弹簧部件58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施力以配置在第1卡合位置上.弹簧部件58 —端卡止在 形成于安装托架41上的弹簧支承件41c (图3上),另一端卡止在定位爪56 上.
定位爪56具有第1爪部56a,与定位齿62的卡止面62a接触,阻 止被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施力的定位体54向缆线解除方向转动; 一对限制 突起56b、 56c,用于限制转动防止爪57的摆动范围;卡合突起56d,与驱 动机构39卡合。第1爪部56a向定位体54突出地形成在从转动中心沿定 位体54延伸的顶端上.一对限制突起56b、56c隔开间隔而向与笫1爪部56a 相反側延伸,限制突起56b形成在下迷位置,即在定位爪56位于第1卡合 位置时使转动防止爪57配置在第2释放位置.限制突起56c,设置为转动 防止爪57能够借助既定范闺内的摆动而解除后迷驱动机构39的第2臂部 件71与定位爪56的卡合.卡合突起56d,朝向笫2臂部件71稍微突出以 便能够与笫2臂部件71的两个动作部71a、 71b卡合.
转动防止爪57,在定位爪56的下方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摆动轴65上且 相对于定位爪56在既定范围(例如从5度到10度的范围)内摆动自如. 为了实现这一点,转动防止爪57具有第2爪部57a,从定位爪56的图3 中下方向上方弯折并与定位齿62卡合;限制部5了b,以配置在一对限制突 起56b、 56c之间的方式向上方弯折;解除凸轮部57c,可与第2臂部件71 的两个动作部71a、 71b扭,接.
限制部57b,形成为在定位爪56从图10所示的第1释放位置向图4 所示的第1卡合位置移动时,与限制突起56b接触,转动防止爪57可从 第2卡合位置移动到第2释放位置.
解除凸轮部57c,形成为在使定位爪56借助驱动机构39从第1卡合 位置向第1释放位置移动时,与定位爪56 —起从第2释放位置向第2卡合 位置移动.此外,解除凸轮部57c如下设置,即在位于第2卡合位置时, 在定位齿62与第2爪部57a接触而转动防止爪57转动既定范围时,用于 解除驱动机构39相对于定位爪56的卡合.另外,解除凸轮部如图10 所示,在限制部57b与限制突起56b接触时,与限制突起56c重合而隐藏.
转动防止爪57,若移动到第2卡合位置,则如图10所示那样,与比 定位爪56所接触的定位齿62更向缆线解除方向上游側一个的定位齿62c 接触,防止在定位爪56分离后定位体54向缆线解除方向一气地连续转动, 此外,在转动防止爪57位于第2卡合位置时,定位爪56如图4所示,配置在越过卡合的定位齿62b的位置.
进给爪59,如图4所示,摆动自如地安装在立设于4^杆38上的摆 动轴69上.进给爪59 ^t扭簧等的弹簧部件(未闺示)向图4中逆时针方 向施力,以使进给爪59配置于进给位置.进给爪59借助设置在安装托架41 上的保持板61,在g杆38位于操作开始位置时配置在从进给齿64分离 的位置.而且,若操作巻取杆38,则从保持板的端部与进给齿64啮合而使 定位体54向缆线拉伸方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解除杆35的构成>
解除杆35,具有用于进行缆线的解除操作的杆部件(第2摆动部件的 一例)36、和通过杆部件36的一次操作而使位置保持/释放机构34进行(贯 通)多个变速级的解除动作的驱动机构39.驱动机构39具有借助杆部件36 的摆动而摆动的驱动部件(第1摆动部件的一例)42.
杆部件36如图3以及图5所示,配置在安装托架41的笫2面(图3 中下表面)上。杆部件36,在安装托架41的第2面上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沿 第2轴心X2立设的摆动轴66上.
杆部件36,从图5所示的中立位置以第2摆动轴66为中心在第1方 向(图5逆时针方向)和第2方向(图5顺时针方向)上摆动。此外,杆 部件36经由驱动机构39而被向中立位置施力.
杆部件36,如图3以及图5所示,具有操作用的捏手部43、基端上连 结有捏手部43的杆部44、设置在杆部44上并能够与驱动部件42接触的第 1~第4接触部45a~45d.捏手部43由例如合成树脂或压铸金属制成,为 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以及第2方向的搮作,在两側具有笫1以及第2方 向的搮作用的笫1以及第2操作面43a、 43b.
杆部44,是例如不锈钢合金或钢铁等的金属制成的板状部件,在中间 为了避开支承轴31而稍微弯曲,在弯曲部分的顶端側上形成被摆动轴66 支承的贯通孔形式的摆动支承部44a.在比摆动支承部44a还靠顶端侧,形 成顶端尖的味状的摆动动作部44b,在该摆动动作部44b上,以避开驱动部 件42的方式形成凹部44c,在该凹部44c的两側形成笫1 ~笫4接触部45a ~ 45d,
如图6所示,第1接触部45a在摆动动作部44的顶端以变圓的形状形 成,第1接触部45a在杆部件36向第1方向摆动时比第2接触部45b先在 距作为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的第1轴心XI距离Rl的位置处与驱动部件42接触.此外,第2接触部45b,在摆动动作部44b的凹部44c的一端側 向驱动部件42突出地形成.第2接触部45b在第1接触部45a与驱动部件 42接触的状态下摆动后在距第1轴心XI比距离Rl短的距离R2的位置处与 驱动部件42接触。若在第2接触部45a接触后进一步使杆部件36向笫1 方向摆动,则如图7所示,第1接触部45a从驱动部42分离.第2接触部 45b与驱动部件42接触的时刻是借助后述的解除操作向解除方向进行了一 级变速搮作的时刻.
如图8所示,第3接触部45c在摆动动作部44d的凹部44c的另一端 侧以变圃的形状形成.第3接触部45c在杆部件36向笫2方向摆动时,比 第4接触部45d先在距作为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的第1轴心XI距离R3 的位置与驱动部件42接触.此外,第4接触部45d,在比第3接触部45c 距第2轴心X2更远的位置向驱动部件42突出地形成.第4接触部45d,在 第3接触部45c与驱动部件42接触的状态下杆部件36摆动后、在距第1 轴心XI比距离R3短的距离R4的位置处与驱动部件42接触.若在第4接 触部45d接触后进一步使杆部件36向第2方向摆动,则如图9所示,笫3 接触部45c从驱动部件42分离.第2接触部45b与驱动部件42接触的时 刻是借助后述解除操作在解除方向进行了一级变速搮作的时刻。
驱动机构39,如图3所示,除了驱动部件42外在从支承轴31分离的 位置处移动自如地连结于安装托架41的第1面.驱动部件42,如图3以及 图5所示,与摆动轴67 —体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安装托架41的第2面.摆 动轴67,沿笫1轴心XI贯通安装托架41配置,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托 架41上.摆动轴67是下述轴部件在中夹部上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安 装托架41上支承部67a,在一端側(图3上端側)具有可一体转动地连结 后迷的第1臂部件70的一对相互平行的平面加工部67c,在另一端側形成 有可一体转动地连结驱动部件42的一对相互平行的平面加工部
驱动部件42,在中央具有与摆动轴67的平面加工部67b能够一体转 动地卡合的狭缝42e,夹着狭缝42e向从第1轴心XI分离的方向延伸.在 该延伸的一方的部分上形成杆部件44的第1、第2接触部45a、 45b所接触 的第1、笫2 ^t接触部42a、 42b,在另一方的部分上形成杆部44的第3、 第4接触部45c、 45d所接触的笫3、第4被接触部42c、 42d.
此外,驱动机构39,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还具有能够一体转动地与 摆动轴67连结的第1臂部件70、摆动自如地与第1臂部件70连结的第2臂部件71.第1臂部件70具有与摆动轴67的平面加工部67b可一体转动 地卡合的狭缝70a、和摆动自如地连结第2臂部件71的连结部70b、用于 抑制第1以及第2臂部件70、 71的摆动时的晃动的支承部70c.第1臂部 件70,与借助杆部件36的操作而摆动的驱动部件42 —体摆动。笫1臂部 件70,被卡止于第2臂部件71的弹簧部件74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在与定 位体54接近的方向上施力.该作用力经由摆动轴67以及驱动部件42传递 到杆部件36,杆部件36被向中立位置(图5 )施力.在连结部70b上立设 有摆动轴68.支承部70c,以与第2臂部件71摆动的范闺重合的方式延伸, 与第2臂部件71接触而使第2臂部件71不会晃动.此外,在支承部70c 的下表面上,形成与安装托架41的第1面接触的接触突起70d。由此,第 1臂部件70摆动时的晃动也变小。另外,第1臂部件70以摆动到图14所 示位置的方式限制摆动范闺.
第2臂部件71,在顶端具有多个(例如两个)动作部71a、 71b。借助 这两个动作部71a、 71b,驱动机构39可通过杆部件36的第1方向或者第 2方向的一次操作进行最多两次的多级解除动作、即两变速级的连续变速处 理.例如,借助缆线解除方向的内部缆线26a的移动,后拨链器18增档(换 高速)并在目前的变速级为7级时能够一下变速採作为9级。另外,动作 部的个数不限定为两个,若增加动作部的数量,则可进行与动作部的个数 对应的多级解除操作,
各动作部71a、 71b如图10所示,分别具有与定位爪56的卡合突起56d 卡合的卡合部72、和借助转动防止爪57的既定范闺的摆动而与解除凸轮部 57c接触而解除在卡合部72处的与定位爪56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卡 合解除部73与卡合部72邻接设置.第2臂部件71例如被螺旋弹簧形式的 弹簧部件74向接近定位爪56的方向施力.如上所述,第1臂部件70也被 该弹簧部件74向接近定位体54的方向施力,进而杆部件36被向中立位置 施力.弹簧部件74的一端在第2臂部件71的动作部71a的附近卡止于向 安装托架41突出的卡止销71d,另一端卡止于安装托架41的弹簧支承件 41b.因此,弹簧部件74对三个部件71、 70、 36 ^施力.
<4^杆38的结构>
巻取杆38,在图3中未图示,但配置在定位体54的图3的上方,从 採作开始位置向搮作结束方向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轴31上.如图4所示, 在巻取杆38的中间如上所述地摆动自如地配置有进给爪59. ;M^杆38被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向IMt开始位置側施力.
另外,前变速搮作部15除了变速级数外与后变速搮作部16为镜像关 系的相同结构,设置在后制动杆12的内側. 〈后变速操作部16的变速动作> 缆线解除方向的动作如下.
若杆部件36从图5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搮作,則如图6所示, 杆部件36以摆动轴66为中心而在图6中逆时针方向摆动.若杆部件36摆 动,则在借助其摆动使第1接触部45a与驱动部件42的笫1 :R接触部42a 接触的状态下克服弹簧部件74的作用力而推压驱动部件42,使驱动部件42 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若驱动部件42摆动,则经由摆动轴67使第1 臂部件70向从定位体54分离的方向绕第1轴心XI在图4中顺时针方向摆 动.
笫1臂部件70若向从定位体54分离的方向摆动,則第2臂部件71的 动作部71a的卡合部72与定位爪56的卡合突起56d卡合,使定位爪56从 图4所示的第1卡合位置向图10所示的第1释放位置绕第2摆动轴65在 图4中顺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动作部71a也与转动防止爪57的解除凸轮 部57c接触而使转动防止爪57从图4所示的第2释放位置向图10所示的 第2卡合位置摆动.其结果,经由4^体32由弹篑部件50向图10顺时针 方向的缆线解除方向施力的定位体54向缆线解除方向转动,比定位在定位 爪56上的定位齿62b还靠转动方向的下游側的一个定位齿62c与转动防止 爪57的第2爪部57a接触.于是,转动防止爪57在既定范围内相对于定 位爪56摆动自如,所以被定位齿62c推压的转动防止爪57在图IO中向逆 时针方向摆动.于是,如图11所示,转动防止爪57的解除凸轮部57c推 压动作部71a的卡合解除部73,在第2臂部件71上解除卡合部72处的与 定位爪56的卡合。由此,被弹贵部件58施力的定位爪56从第1释放位置 向第1卡合位置移动,与一级缆线解除側的定位齿62d卡合并结束一变速 级的解除动作.图12表示该状态.图12中,定位体54与图4相比向缆线 解除方向转动一变速级的量.
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以杆部件36的第l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a、 45b与驱动部件42的第1以及第2被接触部42a、 42b接触的方式形成第1 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45a、 45b以及第1以及笫2被接触部"a、 "b.
在该状态下,若使杆部件36进一步继续向第1方向摆动,则如图7所示,在第1接触部45a从第1被接触部42a分离、第2接触部45b与第2 被接触部42b接触的状态下,杆部件36推压驱动部件42而使其进一步向 图7中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第1臂部件70进一步向从定位体54分离 的方向摆动.
若第l臂部件70进一步向从定位体54分离的方向摆动,则如图13以 及图14所示,与上述动作同样地,动作部71b使定位爪56向第1释放位 置摆动,定位体54向缆线解除方向转动,进而定位齿62b推压转动防止爪 57而使转动防止爪57摆动既定范闺,解除动作部71b与定位爪56的卡合, 其结果,定位体54在缆线解除方向上再转动一变速级,直到定位爪56与 定位齿62e接触.
在该第二级的解除操作时,第2接触部45b在与第1接触部45a相比 更接近作为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的笫1轴心XI的第2非接触部42b处 推压驱动部件42,所以与通过第1接触部45a推压时的力臂的长度(距离 Rl)相比,通过第2接触部45b推压时的力臂(距离R2)短.因此,克服 弹簧部件74的作用力而^_第1臂部件70以及驱动部件42转动所需的杆部 件36的操作力大,第二级的解除操作突然变重.具体而言,虽然在一级解 除操作时与杆部件36的操作行程对应,操作所需的力也慢慢变大,但在第 2接触部45b开始推压驱动部件42的时刻,即进入第二级的解除操作的时
刻,操作力不连续地变化.通过这样的操作力的不连续的变化,车手能够 识别一级的量的缆线解除操作的结束.因此,通过在搮作突然变重的时刻 结束杆部件36的变速操作,能够可靠地进行一级的解除搮作.此时,驱动 部件42与杆部件36变为图7所示的状态.
此外,若将杆部件36从图5中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第2方向操作,则如 图8所示,杆部件36以摆动轴66为中心而在图8中顺时针方向摆动。若 杆部件36向图8中顺时针方向摆动,则在借助该摆动使第3接触部与 驱动部件42的第3被接触部42c接触的状态下克服弹脊部件74的作用力 而推压驱动部件42,使驱动部件42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摆动。若驱动部件 42摆动,则与第1方向的操作相同,经由摆动轴67使笫1臂部件70向从 定位体54分离的方向绕第1轴心XI向图4中顺时针方向摆动.若第1臂 部件70绕图4顺时针方向摆动,则与上述动作相同,摆动到图12所示的 位置,则定位体54与图4相比向缆线解除方向转动一变速级的量。
在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以杆部件36的第3接触部以及4接触部"c、45d与驱动部件42的第3以及第4被接触部42c、 42d接触的方式形成第3 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45c、 45d以及第1以及第2被接触部42c、 42d。
在该状态下,若使杆部件36进一步继续向笫2方向摆动,则如图9所 示,在第3接触部45c从第3被接触部42c分离、第4接触部45d与笫4 被接触部42d接触的状态下杆部件36推压驱动部42而使其进一步向图9 中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第1臂部件70进一步向从定位体54分离的方 向摆动.
若第1臂部件70进一步向从定位体54分离的方向摆动,则定位体54 在缆线解除方向上再转动一变速级,直到定位爪56与定位齿62e接触.
在该第二级的解除操作时,第4接触部45d在与第3接触部45c相比 更接近作为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的第1轴心XI的第4非接触部42d处 推压驱动部件42,所以与通过第3接触部45c推压时的力臂的长度(距离 R3)相比,通过第4接触部45d推压时的力臂(距离R4)短.因此,克服 弹簧部件74的作用力而使第1臂部件70以及驱动部件42转动所需的杆部 件36的操作力变大,第二级的解除採作突然变重.通过这样的操作力的不 连续的变化,车手能够识別一级的量的缆线解除操作的结束。因此,通过 在操作突然变重的时刻结束杆部件36的变速搮作,能够可靠地进行一级的 解除操作.此时,驱动部件42与杆部件36变为图9所示的状态。
若从杆部件36拿开手而结束解除操作,則被弹簧部件74施力的第2 臂部件71回到图4所示的位置,此时, 一边与定位爪56的限制突起56c 的外周部接触一边回到图4的位置,但第2臂部件71对定位爪56不起到 任何作用.此外,转动防止爪57的解除凸轮部57c形成为在该状态下隐藏 于限制突起56c,所以对转动防止爪57也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无法进行 缆线的解除动作.
缆线4^方向的动作如下。
若从採作开始位置向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向採作4^杆38,则进给爪59 推压进给齿64而使定位体54向缆线巻取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于是,定位齿62与定位爪56接触而向第1 #^位置側推压定位爪56.但 是,若推压的定位齿62通过定位爪56,则定位齿56回到第1卡合位置. 若将巻取杆38操作到操作结束位置,则进行例如四级的多级g动作,在 该缆线巻取方向的搮作中,搮作力在一级变速操作的情况下与多级变速操 作的情况没有变化.在此,通过使位于从支承轴31分离的位置的驱动机构39的第2臂部 件71上并列配置的多个动作部71a、 71b与定位爪56卡合,使定位爪56 摆动到第1释放位置,借助转动防止爪57的既定范闺的移动,解除第2臂 部件71与定位爪56的卡合而使定位爪56摆动到第1卡合位置,所以定位 体54和g体32所配置的支承轴31上没有配置用于多级解除的构造.因 此,可抑制支承轴31的轴方向长度的增加,可不增加后变速操作部16的 厚度地进行多级解除.
此外,笫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45a、 45b以及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 部45c、 45d由于在距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第1轴心XI)距离不同的 位置与驱动部件42接触,所以在距驱动部件42的摆动中心的距离较远一 方的第1或第3接触部45a、 45c与驱动部件42接触时的力臂比距离较近 一方的第2或者第4接触部45b、 45d接触时的力臂长,可通过较弱的力使 驱动部件42摆动.因此,在通过距离远的第1或者第3接触部45a、 45c 使其摆动时的操作力变轻,第2摆动部件的操作力根据与哪个接触部接触 而变化.因此,通过设定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45a、 45b以及第3以及 第4操作部45c、 45d的位置,以使从单级操作时到进行两级的连续操作时 由不同的接触部接触,可在单级操作结束的时刻使杆部件36的操作力变化. 由此,可通过在操作力变化的时刻停止搮作而进行单级操作,通过在变化 后继续进行搮作而进行多级连续操作.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单级操作和 多级连续操作.
<其他实施方式>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部由设置在第2摆动部件(杆部件36) 上的突出部构成,但也可在第1摆动部件(驱动部件42)側设置突出部, 由平坦的面等构成接触部.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方向和笫2方向的双方向的任一方 的操作都可进行缆线解除方向的操作,也可仅通过一方向的操作进行缆线 解除方向的操作.
(c) 在上迷实施方式中,经由摆动轴67而能够一体转动地连结第1 臂部件70和驱动部件42,但也可一体形成第1臂部件70与驱动部件42。
(d) 在上迷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巻取杆38上单级操作与多级操作 的4Mt力没有变化,但也可使巻取杆38的操作力也变化.
例如,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g杆138,具有第1杆部件(第1摆动部件的一例)138a,经由摆动轴69摆动自如地安^T进给爪59;第2 杆部件(第2摆动部件的一例)138b,在与第l杆部件138a不同的位置处 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托架141上.第1杆部件138a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 承轴131上.第1杆部件138a被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向操作开始位置側施力。 第2杆部件138b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在从支承轴131分离的位置处立设在安 装托架141上的摆动轴180上.摆动轴180配置在支承轴131的与第1杆 部件138a的顶端的相反倒.第2杆部件138b具有能够与笫1杆部件138a 接触的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145a、 145b.第1接触部145a在比第2 接触部145b距作为第1杆部件138a的摆动中心的支承轴131的第3轴心X3 的距离远的位置处与第1杆部件138a接触.此外,若操作第2杆部件138b, 则第1接触部145a最初接触,若一级的变速搮作结束,则第2接触部145b 接触.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巻取搮作时, 一级变速操作与二级 搮作以后的变速搮作的操作力变化.具体而言,通过较轻的操作力进行一 级变速,二级以后的搮作变重.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的外装变速装置 的变速操作装置进行了例示,但对于具有内置变速轮毂的内置变速装置的 变速操作装置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不 限定为变速操作装置,只要是多级操作与自行车相关的操作,可为任何操 作装置.例如,可将本发明应用在多级搮作避震特性(例如软硬)的装置 中-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部件例示了g缆线的巻取体32, 但本发明所述的可动部件不限定为缆线,也可是例如基于液压的变速系统 中的液压活塞。
19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能够安装在自行车上,具有固定部件,能够安装在上述自行车上;可动部件,与上述固定部件可动地连结并被保持在预先确定的多个保持位置;定位机构,将上述可动部件定位在上述多个保持位置中的某一个上;第1摆动部件,能够绕第1轴摆动并能够使上述定位机构动作;第2摆动部件,能够绕第2轴摆动,并且具有能够在距上述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上述第1摆动部件接触的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上述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的某一个与绕上述第2轴的向第1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与上述第1摆动部件接触,使上述第1摆动部件摆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用採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笫1接触部在比上述第2接触部距上述摆动中心远的位置处与上 述第l摆动部件接触,在上述第2摆动部件向上述第1方向摆动时,上述第1接触部最初使 上述第1摆动部件摆动,接着上述第2接触部使上述第1摆动部件摆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第1摆动部件在上述第1接触部作用下的摆动,上述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移动一个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第1摆动部件在上述第2接触部作用下的摆动,上述可动部件的保持位置再移动一个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迷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摆动部件也能够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摆动,并且能够与第2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使上述第1摆动部件摆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用採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摆动部件还具有能够在距上述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 离不同的位置处与上述第1摆动部件接触的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上 述第3接触部及第4接触部中的某一个与上述第2方向的摆动对应而与上 述第1摆动部件接触,使上述第1摆动部件摆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接触部在比上述第4接触部距上述摆动中心远的位置处与上 述第1摆动部件接触,在上述第2摆动部件向上述第2方向摆动时,上迷 第3接触部最初使上迷第1摆动部件摆动,接着上迷第4接触部使上述第1 摆动部件摆动.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能够可靠地进行单级操作和多级连续的变速操作。变速操作部(16)具有能够安装在自行车上的固定部件(30)、卷取体(32)、位置保持/释放机构(34)、包括驱动部件(42)的驱动机构(39)以及具有杆部件(36)的解除杆(35)。固定部件可安装在自行车上。卷取体保持在预先确定的多个保持位置。位置保持/释放机构将卷取体定位在多个保持位置中的某一个上。驱动部件可绕第1轴摆动,并能够使位置保持/释放机构动作。杆部件可绕第2轴摆动,并且具有能够在距摆动中心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处与驱动部件接触的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45a、45b),与摆动对应而使第1接触部及第2接触部的某一个与驱动部件接触而使驱动部件摆动。
文档编号B62M25/04GK101293559SQ20071018632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3日
发明者川上龙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专利名称:光刻胶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增幅(chemically-amplified)型正性光刻胶组合物,它包含具有缩醛(acetal)和脂环基的添加剂。本发明的光刻胶具有显著提高的凹版印刷性能。本发明优选的光刻胶包括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96)

    专利名称:转向膜、显示器设备和过程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显示照明制品(articles),其用于增强来自表面的照明, 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转向(turning)膜和方法(process),其使来自导光板的光转 向,且^f共偏振光输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31)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指一种利用发光元件来限制导光板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如图1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05)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脑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脑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键盘照明装置的可携式电脑装置。背景技术:一般而言,桌上型电脑大多设置在环境光充足的地方,或以桌灯辅佐照明,而可携式电脑虽具有可随身携带的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36)

    专利名称:相机的自动对焦机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在小型相机之自动对焦机构。在传统的小型机相上,有在近距离的对焦位置与在远距离的对焦位置的两个位置上,使透镜镜头移动之简易自动对焦机构。如图7所显示的是这种自动对焦机构的实施例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19)

    专利名称:重型卡车组合式前雾及转向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汽车电气信号及照明系统,更具体 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组合式前雾及转向灯。 背景技术:前雾灯和转向灯是车辆必备的照明用灯具。在重型卡车中,经常将

    专利发布时间:2025-08-14阅读:(123)